历史上汉唐如此强盛,为什么还要用和亲来维持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大漠孤烟ly


历史长河,源远流长,这个问题让我来!

在历史上,和亲在汉、唐等朝代是比较普遍的。而大多数甚至全部都是公主嫁给了蕃国或者少数民族首领,没有反着嫁的例子。汉与唐在中国古代王朝当时的环境中是比较强的两个朝代。为什么实力相对较弱的宋明没有和亲,而汉唐喜欢用这个手段呢?

一、和亲的本质

和亲的本质是一种外交的手段和文化输出的手段。通过和亲来把自己国家的人、物品、思想带到邻国。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高的效益,可以巩固两国之间的友谊,同时减少战乱。因此,表面上是把公主嫁过去在示弱,其实,是邻国之间的互相认可,文化的输出。

二、汉唐与宋明的区别

强国要通过和亲来输出自己的文化思想,而且和亲一般都是其他国家向汉、唐主动提出的。当时他们觉得汉、唐在各方面都很强。所以,很希望通过和亲来更深刻的领略他们的强大。要是有公主嫁过去,他们会觉得荣幸无比。

在历史上有名的昭君公主和文成公主,和亲的同时,都带去了中原的文化思想与生产的产品,对当地的生产制度和文化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他们的生产技术也因此得到了发展。他们的首领身旁也有了“卧底”,时刻观察他们的动向。公主带过去的一大帮人也一个个成为了吐蕃和南匈奴王身旁的耳目和线人。

而宋、明等朝代相对来说发展不是很好,和西夏、金等国家对战多次,他们并没有认为宋明很强,就不会产生上述的想法,心底里就不会想请求他们把公主嫁过来。而且和亲队需要的人数很多,经济消耗很大,宋明当时的国力不鼓励这么大的开销。

三、和亲的目的与影响

和亲的目的自然是为了边境安宁,两国没有战乱,互相支持。汉唐把公主嫁过去自然达到了这个目的。

而和亲从近说,可以稳定少数民族首领,从远说,可以从血缘关系作出约束。通过和亲,在一段时间里,与少数民族政权必定会保持和平,且相互约束。也因为和亲,大唐可以顺利介入吐蕃的一些重要事务,甚至公主的孩子可以当继承人,其他和亲也是一样。

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周边国家或者任何团体部落的支持。中国与大部分国家友好相处,才发展到了今天的地步。而古代的时候,以一名公主的代价,甚至算不上代价,换取一个强而有力的邻邦支持,自然也很划算。


仰望历史长河,寻觅一份纯净。喜欢就点个关注呗!


历史长河缓缓淌


降低战争成本,能用一个女人来换取和平,都不会去把这个钱用在战争上面。战争就是烧钱的机器、不是汉唐历朝历代都会用这种方法,俗话说不当家不知道材米油盐贵。打各比方吧,你回家让你来负责家庭开销,所有的家庭开销等等一切开销你负责,你就知道这笔开销都能让你叫苦不迭,你一个月月薪三千,让你每个月开销四千。可能说短时间你没感觉,你有存款,让你三五年,你就知道,你老婆找你给她买车,你儿子让你带他去旅等等,你就知道这笔开销是个大数字。


国家也一样。两淮地区老百姓受灾了,需要拨款救灾。这个地方搞各什么必要的工程,在拨款等等,,战场士兵每天吃饭要钱吧,有人说加重老百姓税收啊,你百姓孩子正在前线为你拼刺刀呢。这样一来你没把别人搞定,自己国家百姓就把你搞定了。北方游牧民族战争成本低,枪朝天上一放鸟就掉下来了。午饭就解决了,人家打的过就打,打不过就跑。你的士兵不行,你的士兵每顿青椒炒鸡蛋要有吧。后勤保障要提供好吧。还有人员伤亡,每次战役下来基本很多人都会死掉,这才是最关键的问题。


所以说和亲是很好的解决两个国家之间矛盾的办法之一。战争的目的就是以战迫和。逼的没办法才能打的,中原大国花点钱来了事也不是丧耻辱的事情。策略问题。


淮西吹哥


这就是和亲政策,双方多年战争,都没打垮或者消灭掉对方,劳民伤财,中原汉族政权连年战争耗费不起了,只能停止战争,和平相处,和亲政策可以笼络匈奴、突厥、吐蕃、回鹘等游牧民族,又能维护汉族政权宗主地位,赢得了面子也实际获益匪浅,停止战争可以减少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消耗,国内可以集中力量进行政权建设,百姓没有了沉重徭役兵役可以安居乐业,不会造反叛乱。少数民族在和平时期与中央政权互市,互通有无,可以获得汉族的农副产品,丝织品和陶瓷制品等,学习汉族地区先进的制度,建筑,文化及农耕,冶炼技术。和亲政策对双方都是各取所需,有百利无一害,只是马背上的民族崇尚武力,更喜欢征战掠夺,在中原政权内部出现危机时总会作乱侵入中原。




巧合的必然


首先和亲作为一种外交工具和手段,是国家间在敌强我弱的特殊情况下采取的权宜之计,以有限的牺牲来换取整顿内政、休养生息、发展经济、积蓄力量的时间。

其次即便是实力上胜于对方,和亲也可以作为一种很好的邦交手段来维系关系和保持和平,毕竟战争成本高,需要大量的后勤补给,还会有大量的人员伤亡,会给老百姓带来沉重的负担和不幸,一味的滥用武力也会使得国家衰弱,历史上有很多穷兵黩武导致亡国的例子,所以在可以接受的范围里和亲不失为一个好的邦交手段。



鵟七十六


开篇

和亲,大部分人眼里一个“屈辱”的词汇,用一个女人的幸福换取一个国家的稳定,被众人所不齿。国家稳定不是男人战争的事吗?为何让一个弱女子去承担,用她的远嫁他乡、远离父母亲朋、远离文明、和自己素未谋面的一个野蛮人酋长生活在一起的痛苦来换取一个短暂的和平。值得吗?中国历史,似乎只有一个明朝没有向任何少数民族的部族和亲,其他的,强盛如汉唐,皆有和亲。这是为什么?其实这和亲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的简单。

和亲的地位

和亲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统治政策,无论国强国弱,朝中大臣都会提议和亲藩国,因为通过和亲政策的实施,可以让和亲双方拉近关系在一定时期内维持住和平,还能促进双方在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的统一和发展。和亲公主的家世不用多好,但一定要聪慧过人,因为她是和亲政策的执行者与维护者。一般而言,中国王朝的和亲者一般为公主身份,以示对他国尊重,皇帝的女儿不是硬性要求,例如东汉和唐朝,王昭君是个宫女身份,唐朝和亲公主多为宗室女,没有皇帝亲女儿上场。

对一些女子而言,和亲是一次鲤鱼跃龙门的机会,可以让自己一家辉煌腾达,让皇帝重用厚待。而在中国王朝可有可无的女子到了他国为后,不是呼风唤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吗?和亲政策的发展和壮大,还与中国统治者心中的天下秩序和对外战略有关:两国统治着和亲,有一层亲戚关系在,各种事情方便说,中国皇帝是你蛮族酋长的老丈人,那么下一代蛮族统治者不就是有中国血脉,两国关系不久更进一步吗?不就能实现天下大同、日月所照皆为汉土的伟业壮志吗?华夏民族不正是这样一步步壮大的吗?

汉唐的和亲

强盛的汉唐是中国王朝中比较热衷于和亲的,汉唐和亲史上涌现出许多和亲公主,在后人诗画书作中留有不同的形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形象愈加丰富。和亲公主既是历史上悲凉远嫁的形象,又是安定边疆、维护和平的形象。和亲公主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不是一个女人一群女人的形象,而是一种象征,中国王朝和亲政策的象征,多个民族爱好和平、团结一致向前走的重要象征。

西汉与匈奴和亲后,和亲政策开始备受王朝统治者的青睐,它的益处和好的方面展现出来,让当时人和后来人都看到了。其实在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之间也有联姻,对象却不是蛮族,而是邻国和强国,请求庇护和巩固盟友关系。和亲政策受到关注的同时,中国王朝也开始广泛运用到处理民族关系当中。清朝是最擅长用这招的,有着春风化雨的神奇功效,润物细无声。

唐朝开国之初多以和亲政策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交往,一些不大的部落政权也有这样的待遇,由此开始中国古代和亲史的一个高潮时期。与和亲政治亦步亦趋的是经济、文化和政治等霸权,这比战争胜利来得快、好且彻底,有着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兵法味道。汉与匈奴、乌桓等和亲,唐与突厥、吐蕃、契丹等和亲,都是以拉拢为盟友、后徐徐图之的目的想法。

和亲是中原王朝与周边民族政权以婚姻为媒介开展的和平交往,宗旨在调整相互关系和维护双方各自的利益,核心是统治集团之间的联姻。伴随着和亲的是册封、会盟、互市等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据可靠数据显示,二百八十九年国祚的唐朝和亲将近四十次,规模和影响超过前代,怕是只有后来的清朝能与之相比较。

汉唐和亲的具体事宜

汉朝和唐朝所面临的周边局势,是大相同小差异。汉朝周边有西域众多小国,北方匈奴、乌桓、鲜卑等游牧政权,往南河往西只有“野人”。他们与汉朝有差距,但没大到那种几百年,以武对抗只是权宜之计,不能持之以恒,百姓们承担不住这么繁重的徭役赋税。唐朝则不然,北边的契丹、突厥等,东北的高句丽、新罗等,西边的土谷浑、吐蕃等,南边的六诏国等等。大唐的确当时无敌天下,没有他不能战胜的敌人,武器、装备、后勤等皆高出敌方一大截。但是周边的政权都已经有了自己不弱的文化信仰指导和军事武备,即使是攻灭对方,但也杀不光他们所有胡人。北方草原没了东西两大突厥,铁勒人、契丹人、回纥人等又出来了,这是杀不绝的,必须要他们心服口服,不能蛮干硬着来。

和亲公主一开始就被打上“工具”的烙印,正史不会记载多少关于她们的故事,只有民间百姓口口相传记住了她们和她们的故事。和亲远嫁的公主群体淹没在帝王功业与百姓稳定生活之中,在史料的记载中,她们的形象并不突出,十分单薄,但在帝王的千古功业的背后,一位位和亲公主却是伟大而值得敬仰的。西汉初年的边疆安稳,几乎全靠和亲、通关市维持。汉朝逐渐强盛,却发现和亲比战争更加有用,和亲公主让北方许多胡人知道南边王朝的非凡,羡慕大汉的文明和生活,人心逐渐归附中国。

汉初的和亲悲剧

能在史书留名的和亲公主是幸运的,起码有人记得,没有彻底的遗忘,贡献没有被抹去。但大部分和亲公主是没留下姓名事迹的,史书不愿用过多笔墨记载这些远嫁了的“胡人”妻妾。西汉初年白登之围,刘邦被迫采取和亲。

若陛下不能遣长公主,而令宗室及后宫诈称公主,彼亦知,不肯贵近,无益也。高帝曰:善。欲遣长公主。吕后日夜泣,曰:妾唯太子、一女,奈何弃之匈奴!上竟不能遣长公主,而取家人子名为长公主,妻单于。使刘敬往结和亲约。

吕雉不愿让自己女儿和亲,就让一位“身份为家人子”的女孩领着公主身份远嫁。关于她,我们只知道一个身份,别无其他。

刘敬上言刘邦:“彼知汉适女送厚,蛮夷必慕为阔氏,生子必为太子,代单于。何者?贪汉重币。陛下以岁时汉所余彼所鲜数问遗,因使辨士讽喻以礼节。冒顿在,固为子婿;死,则外孙为单于。”

汉朝希望借助和亲来达到控制匈奴的目的,之后的和亲目的亦是如此,唐朝和亲也是如此。

结语

和亲,是牺牲一个人,成全一个盛世一个国家,她们不应该被我们遗忘。历史上每一位致力于中国和平的公主,晚年都想回归故国。但能回归故国的寥寥无几,汉朝和亲乌桓的解忧公主算一位。相比较香消玉殒在异国、没再看家乡一眼的和亲公主,解忧公主是非常幸运的。

参考文献:《史记》《战国策》《旧唐书》等

首发于今日头条


今人说古


‘和亲’这个词给人的感觉是:打不过,就把自家的女儿送给强盗,求饶命。。。完全是一种误解。用‘政治婚姻’,或者‘皇室通婚’更恰当一些。

你观察中国历史上有政治婚姻(和亲)的王朝,无论是西汉、隋、唐,还是清朝,大都是相对强势的王朝。不和亲(没有政治婚姻、皇室通婚)的王朝,比如明朝、宋朝、东汉都是相对弱势的王朝。。。为什么?

因为对于古人来说,血缘关系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于以母系血统为尊的部族。古代王朝(无论东方还是西方)的王,要求对方娶自己女儿,这意味着对方下一代拥有自己的血统,这意味着可能兵不血刃就鲸吞了对方的部族。。。这不是求饶,而是征服。

只有强盛的王朝,才有资格征服。。。但是,弱势的王朝不能和亲(弱国的公主嫁出去,被欺负,会丢皇室的脸。),弱势王朝只能天子守国门(无强兵良将为之效命)。


夏天的虫4


唐太宗时期的唐朝明明已经非常强大了,为什么还要送文成公主去吐蕃和亲?唐朝和吐蕃谁更强大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就得来说说“文成公主进藏”事件的历史背景。

在大多数中国人的印象中,和亲是一件比较屈辱的事情,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和亲在本质上是具有政治目的联姻,和国力强大与否并没必然联系,毕竟如果能用一场婚姻就可以实现化干戈为玉帛,那又何必动刀动枪,导致“边亭流血成海水”呢?唐太宗在位早期就成功征服了突厥,但还是将唐朝公主嫁给了突厥可汗阿史那社尔为妻,其目的就是为了笼络突厥可汗,让他能死心塌地跟着唐朝混。后来唐太宗又安排公主嫁给吐谷浑可汗诺曷钵,目的也是如此。

正是在此背景之下,当时已成功统一吐蕃的松赞干布也向唐朝请求要同享这样的荣誉。不幸的是,唐太宗对吐蕃知之甚少,他远远低估了吐蕃的实力和侵略性,因此拒绝了松赞干布的请求。于是松赞干布立即下令出兵攻打位于四川西部的松州。经过一番激战,驻守松州的唐朝守军和吐蕃军队都遭到了不小的损失。之后随着唐朝援军的相继抵达,松赞干布主动下令撤军。

“松州之战”中,唐朝和吐蕃的表现算是打了个平手,彼此都没有占到对方的便宜。那么,当时的唐朝和吐蕃谁更强大呢?其实这个问题毋庸置疑,无论是疆域、资源、人口、兵力,唐朝都有压倒性优势。如果双方真要死磕,那倒霉的必然是吐蕃。不过对唐朝来说,真要与吐蕃决一死战却并非明智之举。首先,当时唐朝的战略重心是西北的西突厥、东北的高句丽,吐蕃并不在计划之内;其次,吐蕃位于青藏高原之上,拥有得天独厚的战略地理条件,唐朝如果要出动大军攻打吐蕃,也必然会付出承重的代价,从性价比上来说并不划算;此外,吐蕃对唐朝疆域的实际威胁并不大,实在没必要为此劳师动众,转变帝国的既定战略目标。

而对吐蕃来说,经过“松州之战”的较量,松赞干布显然已经感受到了唐军强大的战斗力。吐蕃出动主力大军都无法拿下唐朝区区一个州,如果真的惹恼了唐朝这位“巨人”,后果可想而知。于是在“松州之战”后,松赞干布立即派出使者前往唐朝谢罪,并再次请求赐婚。唐太宗鉴于国家整体战略利益上的考虑,答应了松赞干布的请求,从李氏宗室的女儿中选取一位册封为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双方都以体面的方式结束了军事对峙,达到了双赢的目的。


道中道道史道文


个人感觉这个问题需要分开来讲

一、汉朝——实际上分为建都长安的西汉和建都洛阳的东汉。说到强汉一般指的是建都洛阳的东汉了。而和亲政策一般发生在西汉初期,那时候的西汉国力弱小,匈奴强悍,所以和亲毫无疑问是西汉王朝忍辱负重的一个国策,是国之战略。

二、唐朝——唐初其实基本上继承了隋朝的强大国力,底子还是不错的,尤其是到了贞观之治时期,已经有了足够的实力抗衡少数民族。那为什么唐朝还要选择和亲这种方式呢?别急,当顺着历史的脉络大家一定会发现:唐朝简直是一个接一个的对不同的少数民族进行灭国(部落)战,而支撑这些战争、确保战争的主动性除了强大的国力外,本提问中的“和亲”政策功不可没。比如为了灭掉东突厥而和西突厥和亲(目的孤立东突厥)。所以说唐朝的和亲目的就是拉一个打一个,分化、瓦解少数民族的战术手段(也确实比较成功)。

综上,个人观点认为,西汉的和亲政策是一种迫于生存压力下的国之战略;而唐朝的和亲政策则是吞并、征服周围少数民族部落或国家的战术行为。

不足之处,请多指教。谢谢


TD问道


从一开始进行和亲的汉初来说,汉初,政权刚刚建立,国家需要稳定的发展环境,但是匈奴却屡屡侵犯边境,威胁汉王朝的统一。

于是,汉廷决定解决匈奴犯境的问题,但是由于政权刚刚建立,国家经济不够殷实,不具备发动战争的条件,遂决定采取和亲的政策,暂时稳定边境问题,为国家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而后来虽然国家强大起来,即便盛如汉武帝,唐太宗时期,打仗都是要耗费巨额之费用,而和亲对于统治者来说就成了最经济,最安全的措施




史寒微


你还小,不懂政治,政治是妥协的艺术,一位公主,送点猪牛,这点小钱就能让少数民族不再进犯。

少数民族你说干他吧,他就跑,你说不干他吧,他还烦,那咋办,和亲嘛。你是皇帝的女婿也就不好烦他了吧,皇帝也不会意思干女婿了吧。

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故事书本上都有,很浪漫嘛。但是,文成公主不就是政治产物嘛?谁愿意去大戈壁大草原,老死不能回京,历史上有几位和亲的公主善终的?水土不喝病死的,两国开战站前领头的表态杀了的,很多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