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政权究竟是大一统政权,还是局部统一政权?

清风渡1556


明朝是一个大一统王朝,但是水分很大,因为明朝并没有完全继承元朝的大一统。


相比于唐朝

之后割据的局面,元朝可谓是重新缔造了一个大一统。因为唐朝衰落之后,原来唐朝的正统基本上被辽和收拾传统汉地的北宋瓜分,当然还包括后来的西夏,因为契丹和党项都属于唐朝的加盟者。而之后女真兴起,金太祖阿骨打建立的大金灭亡了契丹的大辽,从而继承了大辽的正统,之后金太宗吴乞买又灭亡了北宋,将北宋的政通又纳入囊中,而南宋小朝廷呢?则向大金称臣。所以南宋南渡之后已经没有正统可言,虽然南宋一直强调自己才是正统。
所以你可以这样理解,唐朝的正统被辽宋西夏一分为三,之后大金国灭辽吞宋之后又把唐朝的正统分为两份。蒙古兴起后,大元不仅获得了唐朝全部的正统,还通过开疆拓土的战争重新缔造了大一统。

因为大元除了本族兴起的漠北之外,还将唐朝未能征服的云南、青藏高原以及回鹘(今天新疆东部的畏吾儿)一并带入了大一统当中。所以元朝重新缔造了古典时代的大一统,也正因如此朱元璋宣布明朝继承元朝的正统。
但是明朝并没有完全继承元朝的大一统,虽然其正统地位不容置疑。从疆域来看,明朝并没有完全继承大元的疆域,因为北元解体之后明朝没能及时填补元朝留下的权力真空,很多边疆区都成为无主之地。在东北、西南、西北以及北方四个方向上,明朝除了实际控制辽东以及云南之外,很多地区只是封贡形式。

封贡并不是实际控制,因为实际控制必须要满足中央派遣的流官、驻军以及核查人口、发行货币、征税等行政活动。而封贡只是停留再册封土官、进贡封赏的形式,而且封贡关系的状态极为脆弱,因为明朝没少和与其存在封贡关系的少数民族发生军事冲突。

所以,明朝并没有完全继承元朝的大一统。而另一个方面,由于明朝小农经济加强,明朝在意识形态上也极为保守、封闭,你也可以理解为别人明朝没有进取精神。
反而清朝的兴起恢复了元朝的大一统,因为除了其本身起家的东北地区之外,清朝将明朝的关内地区、黑龙江流域、蒙古地区、台湾、青藏高原以及新疆纳入了帝国的版图,并实现了实际控制。换言之,清朝在元朝的基础上,也缔造了一个新的大一统。

而且,清朝恢复并缔造大一统的同时,也奠定了现代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雏形。而且如果不是清朝的开疆拓土,中国很难应对近代西方近代化浪潮得冲击,很有可能会因此而四分五裂。
所以,大清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可谓是居功至伟。

全文完


北洋海军炮手


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自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我国第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秦朝开始,大一统的思想就深入人心,由于秦朝是第一个大一统王朝,所以大一统的标准基本上也是以是否包括秦朝国土来判定的。那么秦朝统一后国土都包含哪些地方呢?秦朝全盛时疆域面积达到了340万平方公里左右,东起辽东、西抵高原、南据岭南、北达阴山,放到今天也就是东起辽宁省,西抵甘肃省,南据广西,北临长城,按照这个标准我国有很多王朝都是大一统王朝。

比如刘邦打败项羽后建立的汉朝,不仅统一了原来秦朝的领土,还在秦朝领土的基础上东面吞并朝鲜,南面占领海南岛,西面吞并西域,将适合居住的地方基本上都占了,国土面积扩张了近一倍,达到了609万平方公里土地。除了汉朝是大一统王朝外,同样结束分裂统一天下的隋朝也是大一统王朝,随后的唐朝更是在隋朝的基础上重新统治西域,还灭了东突厥、西突厥、薛延陀、高句丽等,使得中央王朝的统治第一次延伸到漠北。唐朝的领土面积更是达到了1237万平方公里,仅次于后来的元朝和清朝。

说起元朝,这是个很有争议的朝代。有人认为这个时候的中国已经亡国了,元朝是侵略者建立的王朝,也有的人认为元朝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一部分,毕竟蒙古黄金家族起源于今天的内蒙古,其后人忽必烈建立的元朝也该算是中国的王朝。不管怎么说,蒙古帝国以及后来从中分裂出来的元朝灭掉了西夏、金国、西辽、南宋等国,征服了吐蕃、大理、朝鲜,第一次将青藏高原纳入中原王朝统治。可以说元朝是一个空前的大一统王朝,其统治面积也是中国历朝历代之最,达到了1372万平方公里。

而继承元朝大统的明朝地位就有些尴尬了,首先朱元璋是在南京称帝并建立明朝的,起初明朝只占据南方,后来明朝北伐赶走了蒙古人,可元朝并没有灭亡,蒙古势力只是回到了草原上,元朝还在,因此史学家也将北逃的蒙古政权成为“北元”。蒙古势力一直与明朝针锋相对,虽然在明朝中后期蒙古已经分裂成了漠南蒙古、漠西蒙古和漠北蒙古三部分,但蒙古的势力一直很强盛,不仅控制着蒙古高原和西域,后来还在青藏高原建立了和硕特汗国。可以说元朝政权和明朝政权长期都同时存在着。

明朝既没有完全消灭元朝,对于原属于元朝的其他地区的统治也不稳固,甚至没有有效的控制。比如青藏高原地区,明朝只是名义上册封一些僧官,对于当地究竟是什么情况是不清楚的。黑龙江流域的奴儿干都司也仅仅存在了20年,到了明中后期崛起于东北的女真族就不断与明朝为敌。虽然明朝巅峰时期国土面积也达到了997万平方公里,但这巅峰时期实在是过于短暂,只有二十年,随后国土面积就不断缩小,到了明末明朝只有350万平方公里国土了。

纵观历史,与明朝局势差不多的就是北宋了,同样周边有诸多政权,同样只占据汉地,不过明朝的统治区域是比北宋多了辽东、云南、甘肃和宁夏的。与北宋同时期的政权有西夏、辽、大理、吐蕃等,与明朝争雄的政权有蒙古、女真、吐蕃等。而北宋深究起来不能算大一统王朝,毕竟北宋没有幽云十六州,也没有占据辽东。不过明朝却将脱离汉族统治近四百年的幽云十六州收复了,并维持辽东的统治到明末,可以说直到明末明朝的疆域都与当时的秦朝差不多,所以明朝是可以算是大一统王朝的。

大一统王朝首先得是中原王朝,虽然元朝没有被完全消灭,但蒙古人退出中原的时候元朝作为中原政权已经灭亡了,史书记载该以明朝为新纪元,同样的不管明末国土有多小,同时期有多少政权存在,只要明朝还占据中原,还占据汉地十三省,那明朝依旧是个大一统王朝。


风尘讲历史


明朝是大一统政权。明太祖扫荡群雄、北驱元裔,明成祖时期,南平交趾,收复贵州,建布政使司,在辽东边墙外的女真诸部,怀柔远人,建立奴尔干都司,设卫所,羁縻制度,西藏为乌斯藏都司,明代长城从甘肃至辽东,幅员辽阔。

明朝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朱棣时定都北京。明朝的版图比西汉时期要大,形成的以汉地核心区为主,边疆都司卫所的大一统王朝。在痛失几百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明朝所收复。

明朝的边地区划较为复杂,明朝的九边建置,东起辽东,西迄酒泉,辽东、宣化、大同、榆林、宁夏、顺天、甘肃、陕西、山西,九边设置,边关将士不下数十万,这是明朝的北部实际控制的疆域。我们今天所见的长城,都是明朝时期所修建的。辽东建有边墙,从山海关至开原,然后向东南方向,至鸭绿江入口。

明朝的版图是继承了元朝大一统版图,明朝的布政使司是从元朝的行省演变而来,通俗的讲形成了两京十三省,明朝在边疆地区的都司,卫,所制度,对乌斯藏都司、东北的奴尔干都司地区,算是纳入版图,除现在的新疆、内外蒙古地区,基本上形成了大一统的政权。当然,一个朝代的疆域也是随着实力不断变迁,到明朝后期,女真崛起,东北失控,辽东丢失,退于山海关一线,努尔哈赤也属于明朝建州卫指挥使,龙虎大将军,接受明朝的册封。大明是大一统政权!


黑土边疆


明朝对东北和库页岛的统治

东北一直是明朝国土,统治以设立都司来统治,都司是一个军事部门,各个地方上都有都司部门,也就是说明朝对东北的统治就像国内其他地方一样划归中央管辖而不是采取自治的方法。

明洪武元年(1368年),明军攻占大都(即北京),元朝灭亡。明太祖朱元璋为了消灭盘踞东北,负隅顽抗的故元残余势力,一方面派黄俦等人前往辽东,“诏谕辽阳诸处官民帅众归附”[69];另一方面派兵从山东渡海,向辽东进军,迫使故元辽阳行省平章刘益投降。于是洪武四年(1371年)明在辽东设置定辽卫都卫,洪武八年(1375年)明改定辽卫都卫为辽东都指挥使司,管辖辽东二十五卫,一百三十八所,二州,一盟[70]。朱元璋为了向北推进,在 “慎固边防,翼卫王室”[71]的思想指导下,把自己的儿子分封在北方和东北,如封燕王于北平、封韩王于开原、封宁王于喀喇沁、封辽王于广宁,其目的是 “据名藩,控要害,以分制海内”[72]。当时故元太尉纳哈出占据金山(即吉林省农安县)一带,与辽东高家奴、哈喇张、也速之等故元残余势力,“彼此相依,互为声援”[73],企图继续顽抗。明朝要统一东北,就必须消灭东北境内的“故元遗兵”。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派冯胜、傅友德率领明军进攻金山,纳哈出兵败投降,其他“故元遗兵”也纷纷归降,元朝在东北地区的残余势力被肃清。

洪武年间,明在东北的势力最远只达到松花江、牡丹江及牙兰河一带。永乐时,明迁都北京以后,把战略重点转向北方,除了征抚蒙古外,更加强对女真地区的经营。永乐帝十分注意调查研究女真的情况,亲自找女真人询问地方风俗人情[74]。早在永乐元年(1403年),就派遣邢枢等人,“往谕奴儿干吉列迷诸部落招抚之”[75]。永乐二年(1404年),又派遣辽东千户王可仁前往豆满江等地,安抚建州女真[76]。明王朝采取安抚政策,收到很好效果,“东北至奴儿干,涉海有吉列迷诸种部落,东邻建州、海西、野人女直,……永乐初,相率来归”[77],“悉境归附”[78]。明朝政府在这里“因其地分设卫、所”[79]。于是设置奴儿干卫,以把刺答哈、阿刺孙等四人为指挥同知,古胪寺等为千户所镇抚,随后设立了一百多个卫所。永乐七年(1409年),奴儿干卫地方官员忽刺冬奴等人来朝,奏称奴儿干“其地冲要,宜立元帅府。”明廷接受了这个建议,设置“奴儿干都指挥使司”,任命内地官员康旺为都指挥同知,王肇舟为都指挥佥事[80]。永乐九年(1411年),正式派遣太监亦失哈、都指挥同知康旺等,“率军一千余人,巨船二十五艘”,前往该地“开设奴儿干都司” [81],专管卫所事务。奴儿干都司管辖地区,“东濒海,西接兀良哈,南邻朝鲜,北至奴儿干北海”[82]。根据《明实录》记载统计,从永乐初到嘉靖时,前后在上述地区共设立三百七十个卫,二十个所[83]。今天,明代设置的卫所早已废圮,但是永乐十一年(1413年),明朝官员在奴儿干都司治所,修建永宁寺时刻的石碑《永宁寺记》,以及宣德八年(1433年)重修永宁寺时又刻的《重建永宁寺记》石碑,详细记载了奴儿干都司和卫所的情况,为我们提供了我国东北疆域的历史见证。另外还有《昭勇将军崔源墓志》记载,“宣德元年同太监亦信下奴儿干等处招谕,……正统元年,奉敕抚安忽(刺)温野人”[84],以及《明威将军宋国忠墓志铭》记载,宋国忠的高祖宋卜花,曾在明初奉命招谕奴儿干的事迹[85]。这两块墓志反映的事实和永宁寺两块石碑记载是完全一致的,有力说明明代在奴儿干设官建置,这里是我国疆域的一部分。

“卫所”是按照明朝政治制度设置的地方军事行政机构,它和内地有所不同的是除了军事职能外,还要管理地方行政事务,所谓“抚绥属部”[86],“看守地方”[87]。“卫所”官员都是明朝中央政府直接委任的,采取“因其部族,……官其酋长为都督、都指挥、指挥、千百户,镇抚等职,给与印信,俾仍旧俗,各统其属”[88]的政策。他们的官职是世袭的,父死子继、父老子替都必须得到明政府的批准。如果要求晋升官爵、更换敕书(委任状)、增加赏赐等,则要呈报明朝政府,不得擅自行动,否则要受到处罚。明朝授给奴儿干都司属下卫所的官印,不断有所发现,如有《毛怜卫指挥使司之印》[89]、《木答里山卫指挥使司印》[90]、《禾屯吉卫指挥使司印》[91]、《囊哈儿卫指挥使司印》[92]、《塔山左卫之印》[93],以上的“印信”,清楚表明了明朝在东北地区设置地方行政机构,进行管理最好的历史物证。

中国是最早对库页岛行使主权的国家:

明朝军队于1411年远征库页岛,向当地土著颁发印绶,并于黑龙江口的南北地区和库页岛设立四座卫,即奴儿干卫、兀的河卫、囊哈儿卫、波罗河卫。(来源:中国长城网)

[附]日人鸟居龙藏也到此地考察过,发现了奴儿干都司遗址展明代瓷器(见《奴儿干都司考》,《燕京学报》第三十四期)。

奴儿干都司设有都指挥,都指挥是康旺、佥事王肇州,二人原来都是辽东镇东宁卫的人员。

都司下设有三百八十四卫,据黎敬文的《明代东北疆域考》(见《考古学报》1976年1期),目前已能指出的卫所有斡难河以东,嫩江以西,包括呼伦贝尔和黑龙江南北地区。当时在这个地区游猎的大多靼部落,明代有时也混称为“女真野人”或“野人”,这个地区设立的卫有十四卫所,即坚河卫、海剌儿千户所、只儿蛮卫、斡难河卫、古贲河千户所(古贲河卫)、卜鲁丹河卫、木河卫、塔哈卫、木里吉卫、阿伦卫、阿真同真卫、额克卫、出万山卫。

从精奇里江到黑龙江与松花江交汇地方有有五座卫(在黑龙江东北岸),即脱木河卫、土鲁亭山卫、阿剌山卫、古里河卫、脱木卫。

黑龙江以东直到黑、松两江汇合处,计有九卫,其中七卫在黑龙江以北,二卫在黑龙江以南。即可令河卫、木鲁罕卫、哈剌察卫、蜀河卫、兀剌卫、弗河卫、扎肥河卫、考郎兀卫。

乌苏里江和黑龙江交汇处到黑龙江口,包括乌第河和库页岛(明称苦夷)在内的地区,以库乌河为中心(今苏联哈巴罗夫斯克,亦称伯力的附近区域),设立九卫,即乞勒尼卫、忽鲁木卫、喜申卫、古鲁卫、亦几古里卫、撒儿呼卫、镇真河卫、盖平卫、哈儿分卫。

黑龙江北岸格林河支流设立五卫,即葛林卫、忽石门卫、卜鲁兀卫、福山卫、弗山卫。亨滚河是黑龙北岸的一大支流,这里设立了七座卫所,即钦真河卫、敷答河千产所、者屯卫、满泾卫、依木河卫、朵几必河卫。



西湖边的耕田人


只要统一了传统汉地包括辽东的汉族王朝,都是大一统王朝,不能狭隘的认为什么新疆西藏蒙古这些不拿下就不是!古代汉人属于农耕民族守不住北方的蛮荒之地,拿下也是短暂性的,除非杀光胡人,但是杀光了又会有新的游牧民族迁移过来!传统汉地和辽东是战国七雄的传统地盘必须拿下,就连杨广和李世民也不能容忍辽东被高句丽占有,必须夺回来,不然对不起祖宗!都会向秦汉看齐,还有新疆也是西汉拿下的那是叫西域都护府,从西汉到安史之乱都在中原王朝手里,不是满清命名的新的疆域,也属于我们的祖产,那时候估计都没有什么维族,应该是从西亚迁过来的种族!


lovdy1


大一统的标准很简单 ,看看“普天之下”有几个皇帝就行了。明朝时期,儒家文明圈内只有朱家一个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