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小時候多陪伴孩子好還是孩子上學多陪伴孩子好?

ANGLE2003


【超姐觀點】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陪伴,多多益善,不分孩子大小。

如果你家孩子沒上幼兒園,又沒老人幫忙的境況下,你可以全職做寶媽,在家陪伴孩子;如果孩子上幼兒園或小學了,你可以找個比較適合接送孩子的工作,孩子不在家你可以工作,孩子回家你有時間陪伴。

孩子的成長最需要父母,在他呱呱墜地後就需要你,陪他聊天,給他唱歌、講故事、幫他洗澡曬太陽......每天都要你親力親為做好多事,他每學會一個第一次,你就會開心的不得了。孩子的成長澆灌著你的心血,孩子是你生命的延續,你想把他培養成什麼樣你就要有什麼樣的付出。所有的酸甜苦辣都是孩子成長的見證。你陪孩子時間久了,對孩子的習性瞭如指掌,孩子剛露出不好的苗頭你就能第一時間扼殺。家長付出多少血汗了就有收穫多少回報。只要你有能力工作錯過了,什麼時候都可以找,但孩子成長最需要你時不要錯過,因為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


普羅旺斯超姐


這個問題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心理學是有專門答案的。

如果家長有時間和精力,可以陪伴孩子到12歲。

如果時間、精力不允許,非要取捨,六歲之前,或者起碼三歲之前,要陪伴孩子。

孩子上了小學,家長可以選擇去上班。

第一,我們常說孩子的安全感,正是來自三歲前他和媽媽的關係。

三歲前,孩子沒有客體穩定性與情感穩定性。

什麼意思?

客體穩定性,就是一個物品,在不在眼前,其實這個物體都客觀存在。但是三歲之前的孩子不知道,所以你去廁所,他不讓你關門;或者他喜歡你拿一本書遮住臉,跟他躲貓貓;因為他認為看不到你,你就不存在。

這時候如果媽媽離開孩子兩週(14天)以上,孩子內心就會留下創傷。

情感穩定性,就是父母對他的愛是永恆的。你會不會發現孩子三歲之前經常會說:媽媽不愛我了…或者問:媽媽還愛我嗎?

大人會覺得很搞笑,我是你爸你媽當然愛你,可是孩子並不知道你對他的愛是永恆的,他需要一遍遍確認。

所以這個時候如果你離開孩子,孩子會懷疑你對他的愛,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值得被愛?

這樣的孩子敏感膽小,沒有安全感…

第二,三歲之前,孩子和媽媽建立的關係,形成一種模式,以後成為他的人際關係模式。

如果三歲之前,他無法和媽媽建立一種穩定的關係,他內心會有很多的焦慮,未來和其他人打交道,也不敢深入。

第三,三歲之前孩子會度過無數個敏感期,而媽媽對孩子相對包容有理性,與老人對孩子的完全溺愛不同。媽媽的育兒觀也會更跟得上時代。

所以三歲前,如果完全把孩子交給外人,或者交給老人。孩子上小學時,媽媽想管,發現已經晚了,因為孩子的習慣,孩子的部分心理發育,已經呈現了某種固定模式。

所以三歲前是最應該陪伴孩子的關鍵階段,如果家長時間精力有限,就要把這些用在刀刃上,一定在三歲前多陪伴孩子。

我是心理諮詢師蓮君 ,為你的的教育加點陽光💕


親子故事蓮君說


每一個家庭的條件都不一樣,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可以在幼兒和小學低年級階段多陪伴孩子。



幼兒階段是培養孩子核心素養的關鍵時期。

現在很多教育工作者提出了陪伴的概念,事實上陪伴是遠遠不夠的。家長更應該在陪伴的過程中,有效的培養孩子的各種核心素養,比如孩子的意志力,專注力,閱讀理解能力,思辨能力,社會交往能力等等。而這些核心素養的培養都是可以融入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的,沒有必要刻意的去上什麼培訓班,是每一個家長都能夠在家庭中有效完成的。



小學階段是培養孩子學習習慣和學科思維的重要時期。

小學階段特別是在小學低年級,是有效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基礎的學科思維的關鍵時期。如果家長有意識的從低年級階段就開始培養孩子的這些核心能力,那麼孩子在以後的學習中就必然可以遊刃有餘,舉重若輕,在學習上也不需要家長操太多的心。事實上到了小學高年級或者中學,很多的家長輔導孩子就明顯的感覺到心有餘而力不足了,所以,在小學低年級階段培養好孩子基礎的學習能力就顯得極為關鍵。

但是很多的家庭可能不具備這樣的條件,家長當中有一個人全職出來照料孩子,那麼儘量找一份相對比較平穩的工作,能夠及時的上下班,下班以後及時的陪伴和培養孩子這些核心素養和基礎的學習能力,也是完全可以的。一般來說,無論孩子在幼兒園還是小學,白天的大部分時間還是在學校,所以,上班不會對孩子的教育產生致命影響。

在孩子的教育上,家長還是要根據自己的家庭實際情況來科學合理的安排。更重要的是在這個當中,要積極的去學習國際前沿的現代家庭教育知識,有效提升自己的家庭教育智慧,從而在孩子的成長和教育中不至於缺席最重要的時刻。


學習力教育視點觀察


三歲以前,媽媽儘量陪伴孩子,佔據孩子內心的情感位置。三歲以後,孩子的情感上,就形成了依賴,如果這個人不是媽媽或者爸爸,後續是很難很難改變的。

我孩子四個多月的時候,我就回去上班了。我當時就認為,反正孩子還這小,啥也不懂,誰看著都是一樣的。於是把孩子交給了奶奶。

但是,隨著孩子慢慢長大,我就發現孩子有什麼委屈,有什麼事情,最先想到的人是奶奶,而不是我,小時候,這種情感的培養,是陪伴孩子一生的基調,很難改變的。

此外,好多習慣都是在孩子三歲養成的,例如:孩子吃飯的習慣,大概一週歲左右開始吃飯,大部分奶奶帶大的孩子,都是喂大的,孩子自己根本不動手。媽媽帶大的孩子,會有更好的習慣。

有句老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我覺得有道理。其實,好多習慣,三歲就養成了,會影響孩子一生。

所以,我建議三歲之前陪孩子為主,三歲之後,繼續打拼事業。

希望對你有所啟發,祝寶貝健康成長!


Veeyn


我是ivan媽媽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我覺得條件允許的話還是要一直陪伴。

給你講一個我的列子:我的孩子(是個男孩子)在一週歲後我就去上班,孩子由我父母在帶,因為這是我們兩個家庭裡第一個孩子,外公外婆特別疼愛,我媽媽有時候在他犯錯誤的時候也會批評,但沒有正確引導他改正,晚上回家相處的時間也不多也沒有及時發現他身上的小毛病,到了孩子7歲我就自己接回來自己帶,我才發現孩子身上的小毛病特別多,

1、特別愛哭,一說就哭個不停(到現在10歲了,有時候孩子這樣)

2、做事拖拖拉拉(一個作業半小時他能解決,他要拖到一個小時,到現在四年級了還是一樣)

3、愛插嘴(現在慢慢改了)

......雖說我們去工作是為了能給孩子更好的生活,很多小毛病在小時候未能改正到大就特別難改,孩子交給別人帶,未必在生活上的小事上發現孩子的問題,父母自己帶的話,發現問題會及時糾正,而且我們會更容易發現孩子的小問題。

再說說在孩子上學的時候,再去上班吧,如果條件不允許的,可以找一份早點下班的工作,雖然現在託管很多,可是託管很多為了讓孩子能早點完成作業,甚至拿答案給他抄,而且託管的很多是不同班同學,考試有早有晚,有的託管老師甚至會把考過的考卷給沒考的孩子做,所以寄在託管的孩子平時考試都感覺考得不錯,可是到期中期末就有差別,如果說帶回來自己教,家裡老人很多都不會,所以說孩子上學的更需要家長在,最起碼我們也會認真去教,講。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條件允許父母最好多多陪伴。希望我的回答你給帶來幫助


ivan媽媽


如果有條件,無論任何時候,都要陪伴孩子。成長只有一次,錯過了就永遠錯過了。培養孩子,不僅僅為了生命的延續,更重要的是參與一段生命成長的過程!陪孩子在一起的快樂童年,好難得好珍惜,一晃眼當他是個小夥子的時候,會發現現在的淘氣搗蛋到長大後都是幸福和回憶。陪伴孩子成長,就是重回生命最初的快樂時光,是一件多麼值得我們感恩的事情啊!

養育孩子,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12歲之前的陪伴尤其重要。無論生活多麼艱辛,跟孩子在一起,對他的性格的培養都是再好不過的。會讓孩子懂得一家人不離不棄,親情第一位。孩子對父母的依賴,信任,完全取決於爸爸媽媽的影響。

人的一生很短,也不是每個人都能有自己的孩子這麼幸福。作為生命的延續,孩子是上天給予我們的厚禮。所以我們要珍惜這份殊榮,做一個合格的父母,好好陪伴孩子長大,比給孩子留下一座金山銀山更重要!你陪我小,我養你老!


野薔薇半夏


每個家庭的條件不一樣,根據自己現實條件來調配,生活要繼續,沒有十全十美的事,凡事都要懂得取捨。有條件的當然都需要,每個階段給孩子帶來的效果是不一樣的。小的時候,父母可以見證孩子的成長,性格上肯定是不會那麼孤僻,雖然小孩長大了可能會忘記,但是性格修養是從小需要培養的。上學了,小孩有自尊心了,有自己的想法了。我記得我小的時候,父母不在身邊,每次回家的時間都不確定。我每次放學回家就很興奮希望媽媽能回來,能吃到媽媽做的飯菜,一次次的失望沒讓我放棄。走到家門口悄悄的看一下家門有沒有打開,如果打開了那媽媽是回來了,那種心情現在都無法忘記。記得有一次我手上關節處長了個膿包,媽媽回來照顧了我半個月,我心裡就一直想要是一直生病就好了,媽媽就會一直陪著我。我現在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我一直都沒上班,一直都是帶著孩子和老公在外面務工。生活苦沒關係一家人在一起就好。


昊睿寶媽


每一個階段都很重要,所以女人才這麼難。

孩子小的時候,他的三觀還沒有形成,還不具備判斷是非的能力,而且小孩子是很需要安全感的,所以這時候家長的陪伴非常非常重要,有一句話說孩子的美好童年可以拯救他的一生,而不幸的童年要用一生來救贖,這句話我是很認同的。等孩子上小學後,他的課業也是需要你盯的,而且同樣需要家長的陪伴,現在孩子都很少,一個人難免很孤獨,尤其是如果看到別的同學有爸媽陪著開開心心,而自己的家長為了工作留下自己孤零零一個人會很失落的。

你所擔心的無非就是職場和家庭的兼顧問題,這個上家庭的一方一定會要做一些犧牲的,不過也不是非要二選其一,孩子很小比如嬰兒的時候,家裡如果沒有人幫忙照顧的話,那沒有選擇,只能是自己帶,但是可以一邊帶孩子一邊自己做點兼職,比如很多寶媽會做的微商等,等孩子上學後,可以找一個離家裡近的相對比較清閒加班少的工作,這樣就不用離開職場,又不用錯過孩子的成長,孩子需要的陪伴是有效陪伴,你能在下班和放假的時候給他足夠的有效陪伴就足夠了。希望能對你有用



林杉姐姐


我認為孩子從出生到小學六年級畢業這段時間都是非常需要父母陪伴的,這個時間段父母的陪伴對孩子的成長有著重要作用。



心理學研究表明:

孩子1-3歲,是與父母建立愛、親密與安全的極關鍵期,母親的哺乳、擁抱、撫摸和親吻無可替代。孩子在切斷臍帶的那一刻起,由於離開了熟悉的環境,孩子的心理狀態是極其恐懼的。 母親對孩子細心敏感的照顧,無時無刻的擁抱、撫摸,可以讓孩子感受到熟悉的環境和心跳,讓孩子感到愛與安心。


孩子4-10歲,是父母在孩子心目中建立起權威、信用和值得依戀的關鍵期,而依戀就來自於陪伴,藏在你和孩子共同度過的每個瞬間裡。 陪孩子一起讀書、一起游泳、一起畫畫、一起旅行,孩子對你的親密、依戀、信任就在不知不覺中建立起來了。

在孩子生命最初的這關鍵幾年,得到父母正常的愛與陪伴的孩子,大多更有安全感,心智比較健康。 從小得到父母精心養育的孩子,也往往更容易與父母建立親密關係,更順暢地接納父母對自己的教育。 如果孩子與父母不親近,親子關係不好,孩子表面服從,內心卻朝相反的方向使勁,再好的教育也是事倍功半。


子松老師


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