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立、樑靜、王子文講述“戰袍”防護服的《戰“疫”故事》

在浙江紹興市人民醫院內,一對多日未見面的醫護夫妻在隔離病房走廊偶遇,隔著防護服認出彼此後驚喜擁抱,平時生活中,夫妻“相見不相識”的場景足以令人捧腹,但放在這場特殊的戰疫背景下,卻有著令人心酸的感動。在疫情蔓延的這一個多月,我們眼中聚焦最多的就是醫護人員,對於醫生而言,有一件特殊的“衣服”成為了他們的戰袍。這件戰袍便是本期《戰“疫”故事》中的疫情見證物——防護服。今晚20:25分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央視綜藝頻道 系列節目《戰“疫”故事》疫情見證物講解員張國立、疫情見證物收集人梁靜、王子文為我們共同講述關於防護服的故事。


張國立、梁靜、王子文講述“戰袍”防護服的《戰“疫”故事》

身披“戰袍” 必承其重

穿防護服的過程非常繁瑣,要經過11步程序,它就像一個密不透氣的“殼子”,穿上它不能吃、不能喝、不能上廁所,越嚴密的防護就意味著越憋喘、口乾,甚至頭暈、頭痛。護目鏡上霧氣形成的水珠不斷往下流,身體裡的水都化成了汗,當脫下防護服的那一刻,汗水一直浸溼到了腰際。一位名叫蘇日嘎的護士12個小時不吃不喝,不去廁所,因為她覺得如果出去一趟,身上這身防護服就必須重新換一套,太可惜了。防護服是醫護人員阻絕病毒的安全保障,但與此同時,平時輕鬆的操作在這身厚重的“戰衣”下卻也變得沒那麼簡單。三層防護服、三層手套、再戴一層特質的面罩,這讓平時已做過幾千次氣管插管手術的王晶晶醫生,在操作時也變得揪心。“這是一種職業的責任, 決定了我們必須要衝在前面”王晶晶醫生說出了身披白衣“戰袍”的責任與擔當。

張國立、梁靜、王子文講述“戰袍”防護服的《戰“疫”故事》

要記住這張臉,一輩子記在心

疫情見證物收集人梁靜帶來的關於疫情見證物防護服的故事,與一個特殊心願有關。在火神山醫院的醫患交流群裡,患者潘大姐的一條求助信息引起了群友們的關注,潘大姐要見一位醫生,醫生名叫宋琦。幾天前,潘大姐因為感染新冠病毒並出現嚴重症狀被緊急送往火神山醫院,接治她的就是宋琦醫生。潘大姐當時的狀況已經非常嚴重,兩次報病危,甚至上了呼吸機。宋琦和其他醫護人員爭分奪秒、拼盡全力,終於把潘大姐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

張國立、梁靜、王子文講述“戰袍”防護服的《戰“疫”故事》

身體好轉後的潘阿姨唯一的願望就是想見見救過她命的醫生宋琦,想看看他到底長什麼模樣。但因為在火神山醫院裡所有醫護人員都全副武裝,穿著厚厚的防護服,根本看不清誰是誰。於是潘大姐就在群裡發出了求助信息。當宋琦醫生知道大姐的心願後,他把自己的照片貼在了防護服上。當潘大姐看到照片的那一刻,激動萬分,潘大姐說“他們不顧生命危險來救治我們,他們是現在最英勇的人。我要仔細看,把他的相貌記在心裡”

張國立、梁靜、王子文講述“戰袍”防護服的《戰“疫”故事》

張國立、梁靜、王子文講述“戰袍”防護服的《戰“疫”故事》

醫護人員什麼時候不需要我們了,我就回來

疫情見證物收集人王子文帶來了一件特殊的“防護服”的故事。一個四川的女孩,她的名字叫做劉仙,因為她的“防護服”是一件雨衣,所以大家都愛叫她“雨衣妹妹”。劉仙從新聞裡聽到很多醫護人員連想吃上口熱騰騰的飯菜都是件困難的事,做盒飯的她當時就有一個想法“我要到武漢去,要讓他們吃上一口熱乎飯。”她沒有任何一點擔心和害怕,就這樣帶著廚師、拉著滿滿一車的菜,從成都趕到了武漢。距離出發不足40小時,400多份熱氣騰騰地盒飯就已經送到醫護人員的手中了。

記得有一次她給醫護人員做了兩種口味的飯菜,問他們喜歡哪一種,可他們卻說“我們不挑,什麼都可以吃,可能過幾天就不一定吃得到了。”聽到這句話,她在回去的路上一直哭。雨衣妹妹說“醫護人員什麼時候不需要我們了,我就回來。” 問她怕不怕,她又說當然怕,來之前甚至寫好了遺書,自己要堅持到疫情結束,戰鬥到最後一刻!雨衣妹妹這件特殊的“防護服”,這個寒冷的冬天流動著暖意。

張國立、梁靜、王子文講述“戰袍”防護服的《戰“疫”故事》


張國立、梁靜、王子文講述“戰袍”防護服的《戰“疫”故事》

雖然防護服這件厚重的“戰袍”讓我們的臉頰充滿勒痕,讓衣衫無數次被汗水浸溼,但在這麼艱難的環境中,我們仍能看到它承載的那份樂觀與希冀。有人寫的是“精忠報國”慷慨激昂,有愛美食的護士畫上了“蛋黃酥”“熱乾麵”,更有調皮的90後真的就把她的偶像胡歌寫在了背後。特殊時期,積極樂觀既是一種精神支撐,也是一種戰鬥力,它彷彿用另一種方式傳達出:這場戰“疫”,我們必勝!

張國立、梁靜、王子文講述“戰袍”防護服的《戰“疫”故事》


張國立、梁靜、王子文講述“戰袍”防護服的《戰“疫”故事》

今晚20:25分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央視綜藝頻道 系列節目《戰“疫”故事》 ,讓我們與疫情見證物講解員張國立、疫情見證物收集人梁靜、王子文一起走進疫情見證物防護服的戰“疫”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