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拍不出有质量的电影,而都是看票房?

徐元一


中国拍不出好电影其实也有制度因素在里面,像中国这样的体制,动辄某些内容不能拍,就是某些段落要删减等等,导致中国电影缺少创意和缺少自由发挥的空间,所以很多有才华的导演都被埋没了。

还有另一个因素就是,现在的中国人的价值观有问题。中国封闭了这么多年,改革开放时,刚好赶上西方八十年代流行文化最突出的时期,所以中国人隐藏已久的崇洋媚外心态就爆发了,不仅是电影,就连经济发展也是按照西方那一套来办,所以现在的中国人的生活就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吃喝玩乐成了生活目标,中国的教育倾向,读书竟然就是为了赚钱。

像如今中国这样的国家是很可怕的,一个国家的人价值观错乱,社会风气自然也就是颠倒是非的程度,诸如郭敬明、韩寒这类人拍的电影、写的书,就是这个时代带领中国青少年走向道德败坏的突出人物,加上中国那些专家、公共媒体不断对大众释放媚外的信息,在中国培养了很多黄皮白心的人,这就是价值观错乱。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陈凯歌、张艺谋等文艺片导演有过几部经典的文艺片之外,几乎没几部中国电影可以称为经典的影片。价值观混乱时,自然就拍不出好电影,中国电影一直在复制好莱坞电影,不停拍什么大片,却没有几部可以让人记住的影片,而且中国电影中的中国人,外表是中国人,但说话、举止却是一副洋人模样。中国电影缺少深度,主题空洞,不探讨人性和价值观问题,而是不停地复制好莱坞。中国电影有一种悲哀的现象:一群没文化的人去干有文化的事。所以中国电影的内容基本上都没有正确的价值观、没有正确的爱情观、没有正确的历史观!

中国想拍出好电影,首先要确立价值观。而不是一味复制好莱坞,或者拍那些拜金主义、影响市容的电影。


等一会儿dou


简单说,第一票房是真的吗?如果不是不用讨论了大家都明白,但是如果是真的那就可以说明片子拍的得到多数人的认可了所以票房确实重要但是是真的情况下。第二点对于艺术的理解艺术不是所有人都认可那就是好的,有些艺术形式是一些专业的人去评判的比如抽象画和交响乐,所以票房在是真的情况下只能说挣到了钱和这个片子得到了多数人的承认和认可,但是艺术性只是客观的从艺术层面说那又是另一个问题了,所以有时候会出现普通的多数人觉得是垃圾片子没劲但多数的艺术家会从一种艺术形式的角度评价是好片子还得奖,所以这个问题是把多数人对影片的广义理解和艺术层面的评价混淆了,有质量是艺术层面的事它和票房未必画等号甚至有些片子从拍的时候就没打算公演但质量或艺术形式很高很好最直接的解释就是小品,多数人认为小品这个艺术形式就是逗人笑错也有感人的但是那是为从艺术的角度演的一般没公演的就好像一个很悲惨的小品在春晚上演你会说它很好?而票房是大众口味或就为赚钱所以只要是真的票房大众爱看从这个角度就是好的,所以这是将艺术评判和大众口味混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