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勺言|鏈家新人的底薪漲了

一勺言|鏈家新人的底薪漲了

2019年至今,自上海開始,鏈家在多達27個城市陸續做了同一件小事情:

「加薪」

沒有人不喜歡加薪,但是,比加薪更愉快的是,「加底薪」。

一勺言獲得的內部消息顯示,過去幾個月,上海、深圳與佛山鏈家,底薪均增加了3000元,無錫、東莞鏈家的底薪均增加了2500元,而杭州與中山鏈家的員工底薪增加了2000元,包括北京在外的其他20個城市,底薪分別增加了1000元-1500元。

覆蓋人群主要以一線的經紀人為主。當然,有一個嚴格的門檻:統招本科及以上的新入職員工。

如此一來,鏈家在四個一線城市的新人基礎底薪,就變成了:

北京6000元,上海8000元;

廣州6000元,深圳8000元。

其他20多個城市的本科底薪,最低4000元,最高達到了6000元。

錢是誠實的。它直接說明了兩件事:

1,鏈家的日子不錯;

2,經紀人正在變成一份足夠體面的工作。

但是,仍有一個直觀的問題待解:「它們為什麼要這麼做?」

有錢任性,不足以構成問題的答案。更大的意圖,藏在加薪動作的更深處。

過去24個月,這個行業的多數從業者,都對一個神秘問題保持好奇:「有了開放平臺的貝殼,左暉的鏈家何去何從?」

一勺言過去兩年寫了很多貝殼的文字,但是止步於鏈家。我與很多人一樣,對鏈家在貝殼平臺上的角色扮演保持疑惑,直到一個更新的概念出爐:「國民鏈家+顧問型經紀人」。

在此之前,人們是這樣正面認知鏈家與貝殼的:

1,鏈家是左暉的基本盤;

2,貝殼是鏈家能力的無邊界擴張;

3,貝殼平臺上都是好學生,但是鏈家要做班裡的優等生;

4,鏈家已經獨孤求敗。貝殼的出生,要讓鏈家產生足夠大的危機感。

這些認知標籤,涉及不同角度,基本全是好詞彙,但是,它仍然無法回答,鏈家究竟如何做到?

是呀,使命如此高大上,如何不負人心呢?

過去三年,老左開出了一個最核心的藥方:「服務者崛起」。

他的邏輯是,經紀行業就是一個服務行業,只有服務者在專業與精神上同時崛起,被服務者才能有更好的體驗。服務者崛起,帶來,服務崛起。

五個月前,他在「一條又緩又長的雪道」的演說裡,再一次站臺佈道。

他說,市場在變平,話術忽悠生存之道,故事已經歷史性完結。當我們用中性市場觀來看待未來時,我們的臉色不會很囂張,也不會很頹,而會很平靜。

「此時此刻,有一類人的價值會變得更大——我們這波人。

左暉的此邏輯非常有遠見。

正是這幾年,行業生態大變,熱詞湧現,資本湧入,科技概念、服務概念與專業概念,開始大規模地與經紀行業的每家公司、每個員工發生聯繫,讓「服務者崛起」的基礎設施環境迅速形成。

左暉出題,有人負責破題。

作為鏈家的首席看家人,鏈家COO王擁群給出的最新破題思路是:「經紀人4.0」。

一言以蔽之,就是推動鏈家的經紀人,從銷售型經紀人,向高學歷、高專業度、高職業素養、高社區參與度的顧問型經紀人轉型。

早年順豐背景的王博士認為,有四個理由可以支撐他的答案。

1,客戶的要求越來越高,經紀人的工作價值,不再是簡單的撮合銷售。經紀人如果不能像顧問一樣提供足夠有厚度的信息組合,幫助客戶優化決策,交易可能失敗;

2,經紀行業線上化正加速來臨,對經紀人作業場景的能力要求日趨複雜多元,無法熟練使用線上工具結合線下活動、無法幫助客戶提升效率的經紀人會被淘汰;

3,房產成交的週期正在拉長,不學習提升、不長期維護和運營客群關係的經紀人沒有前途;

4,為客戶提供更長服務週期,更好個人品牌,更長職業生涯的經紀人,更有未來。

如果你覺得這四個理由過於拗口,你可以這樣理解:

「未來活下來的經紀人,不能只靠忽悠與運氣,客戶在成長,房價在升高,需要一批更能配得上他們的服務者。」

事情到了這裡,加薪的謎底便呼之欲出了。

如果你沒有找到能夠持續輸入好服務的人才,那麼,更好的服務就如同空中樓閣;如果你不願意為更好的人才付出體面的薪資,那麼,這群人就會與正在崛起的經紀行業擦肩而過,留給我們的仍然是一個亟待被升級換代的行業。

鏈家目前在全國有8000多家門店,管理的經紀人超過了12萬人,所以,這是一個龐大而複雜的管理系統,不可能只用加薪兩個字就可以輕鬆創造「服務者崛起」。

加薪只是第一步,它們的自選動作,正在各個城市公司不間斷地試驗。

在成都,鏈家鼓勵資深的經紀人幫助年輕的經紀人,規定,自入職日起,新經紀人2年內產生的業績,按照2.5—5%的比例,獎勵給自己的師傅。同時,出臺了一個將幫扶與晉升掛鉤的政策,如果你不願意幫助別人,你的晉升可能沒戲。

在上海,為了讓新入職的經紀人更有安全感、更長期構思自己的職業生涯,鏈家為新人提供長達30天的帶薪培訓計劃,且自入職之日起在崗 12 個月內,每月保障薪酬不低於 8000 元。業內提供保障底薪的時間普遍是在6個月以內。

在北京,鏈家對校招生開出了非常慷慨的條件——處於實習期的員工,可以享受最長3個月的論文答辯假。

在這樣的「

城市紅包」攻勢下,鏈家的人才結構,繼業績之後呈現了又一個行業紀錄,根據剛剛發佈的《2019鏈家經紀人數據報告》顯示:

鏈家全國統招本科生佔比達到了31.3%,比去年整整提升了11個百分點,遠遠高於行業水平。

2019年8月,北京鏈家統招本科的經紀人數量第一次突破1萬人,行業第一個;

2019年年底,上海鏈家的本科學歷以上的經紀人佔比達到55%,是第一個完成公司51%目標的城市公司;

截止今日,上海與北京兩個城市的經紀人,985與211出身的經紀人數,突破了1000人。

在這樣的人資結構下,如果你想打贏鏈家,你的路徑其實迅速清晰了:準備一份更豪華的陣容吧。

鏈家用「人才策略」作為競爭策略,非常有效。但是,人才因為高薪加入,但是如何留下來,卻是一套涵蓋組織文化,薪酬體系,培訓體系,價值觀認同等的組合拳。

前幾天,一個鏈家的朋友對我說,根據我們自己客觀判斷,現在鏈家的經紀人與其他經紀人,在C端的認知是60分與40分。

他說,「貝殼的責任是把行業的服務均值拉高到60分,而鏈家的責任是去摸高那個80分。否則,鏈家與貝殼,都沒有價值。希望在未來,在C端的認知裡,鏈家與別人是80分與60分。」

我說,差距雖然都是20分,但是,80:60,一定比60:40,更難,也更有含金量。

你同意麼?

歡迎添加微信 ice010913,請務必註明姓名,公司與職務。感謝支持一勺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