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皇帝后期不上朝的原因是什麼?

地主最愛星空


說起萬曆皇帝朱翊鈞,就不得不提其恩師張居正。朱翊鈞執政早期,在這位嚴師的輔佐下,倒也可謂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張居正時常對這位年少的皇帝進行政治上的指導,很多重大的議事也有其參與,朝堂上下一片和諧。正是這樣的君臣關係,帶來了明朝“萬曆中興”的景象,社會經濟一度繁榮平穩。

說起來,朱翊鈞也是一位心繫天下蒼生的好君王,曾經他為讓自己的老百姓地裡的莊稼能有好收成,他曾不惜親自奔走20多公里為百姓祈雨,希望他們能夠吃飽穿暖。他的一舉一動老百姓都看在眼裡,因此也十分擁護這位好皇帝。但是,為什麼這樣一個好皇帝會突然不上朝了呢?

由於朱翊鈞當時特別寵幸鄭貴妃,人們猜想可能原因是“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然而根據史料記載,萬曆皇帝數次對外宣稱自己身體不好,所以不宜上朝,可是這個理由卻並不能讓眾多大臣信服。他們認為萬曆皇帝乃是耽於酒色才“面目發脹,步履艱難”,身體不好也只是他不上朝的藉口。甚至還有大臣直接上疏進諫,批評萬曆皇帝不理朝政、沉湎美色。那麼,朱翊鈞到底是因為沉迷酒色,還是因為真的身體不好才不上朝的呢?

1958年,以郭沫若、吳晗等人為首的專家組向國家申請開掘萬曆皇帝定陵。在對萬曆陵墓考古發掘中,這樁“百年謎案”的真相終於大白天下。考古學家在對萬曆皇帝的屍骨進行復原後,發現其雙腿並非等長,左腿明顯短於右腿,而且其右腿呈現出十分嚴重的彎曲狀態,想必是由於長期肌肉痙攣所導致,常人如果這樣恐怕連走路都很困難。

也就是說,萬曆皇帝不僅有腿疾,還時常要忍受肌肉萎縮的疼痛,正是這樣的原因才最終導致其長達28年沒有上朝。雖然他沒能上朝,但他卻依舊管理著這個國家。朱翊鈞在位期間,曾發動過三次重大戰役,一是寧夏之戰,平定了蒙古叛亂;二是播州之戰,鎮壓了南疆土司;三是朝鮮之戰,率兵抗擊了日本。他雖近30年不曾上朝,但仍緊緊的把持著朝政,社會也是一片安定平穩的景象。總體而言,萬曆皇帝是一位難得的明君,並非慵懶之君,對於治國理政方面也頗為擅長。所以,關於萬曆皇帝是懶皇帝的說法可以休矣。

參考文獻:

《明史》


趣觀歷史


萬曆不上朝並不表示他不處理國政,國家大事小情他都親自處理,大臣們的奏摺他都在批閱,三大戰役都是他親自指導,三戰皆勝,派太監設立礦監等等。


張居正去世後,萬曆帝親政,非常的努力任勞任怨,可是他無論怎樣努力,無論如何為國家殫精竭慮,得到的不是認可和鼓勵,而是謾罵,做不好罵就算了,做好了也還是罵,他還有興趣做嗎?


萬曆性子好,從不亂殺大臣,因此才有許多大臣敢於罵皇上,直接罵,甚至毫不留情地罵,這在中國歷史上恐怕也只有明朝萬曆才有,大理寺左評事雒於仁幾乎就是指著萬曆的鼻子破口大罵,把萬曆描繪成一個好色、貪婪、殘暴、昏庸、無能、懶惰,幾乎是五毒俱全、一無是處的皇帝,在現在看來這就是人身攻擊、誹謗名譽,這要是其他皇帝早就拖出去凌遲了,而萬曆僅僅是給他革職為民,一笑了之。


萬曆和這些文官打了多年的交道,深知這些人的脾氣,如果這些文官想要做的事情,你就算怎麼不讓他們去做,他們最終也會去做,如果這些文官不認可不想做的事情,你就算再怎麼嚴厲的回覆批示讓他們去做,他們照樣給你頂在那裡,軟硬兼施,陽奉陰違,死活都不去做,而且文官最擅長的就是扯皮,甚至把扯皮當作他們的職業所在。


萬曆對這些胡攪蠻纏的文官大臣也是無語了,多次都敗下陣來,哪怕想立自己喜歡的兒子為太子也辦不到,一個皇帝難道連這點權力也沒有嗎?

而這些大臣死抱著“立長不立幼”的古訓和皇帝力爭,他們有一定分量的話語權,哪怕被當庭杖死也要據理力爭;在明朝,大臣因直諫被杖死、庚死的不計其數,那些白髮蒼蒼的大臣哪怕被當庭扒下褲子,屁股開花,也要前赴後繼的上疏,是出於長期文化積累的對於敢於直諫即為忠臣這個符號的認可,死諫可青史留名,也是氣節所在,也可以裁抑君權,用在軍國大事上本是好事,作為知識分子精英的文官大臣卻把精力耗費在這些無意義的事情上。


面對這種群狼式的圍攻,暴風雨式的謾罵,為了沒了脾氣,只能裝聾作啞,要對付這些人,有時候不理睬倒是最有效的辦法,可以省去許多不必要的麻煩,於國於己都有好處,如果理他們,那可能就是糾纏不休,用這種處置手段,對國家行政的運行並不會有實質性的影響。

萬曆選擇了沉默、躲避,選擇了“不郊、不廟、不朝、不見、不批、不講”任由他們去罵吧。


萬曆之所以不上朝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腳得了一種怪病,疼起來連路都走不了,考古工作者在發掘萬曆的陵墓時,發現他的右腿蜷曲嚴重,屍骨復原後,右腿明顯比左腿短,這足以說明萬曆生前確實患有嚴重的足疾,他只是顧及自己的顏面而已,不想將自己的毛病暴露在大臣面前。


萬曆並沒有因為大臣與之作對甚至謾罵而殺掉一人,是相當寬仁的,1620年,萬曆在內外交困,風雨飄搖中死去,終年58歲。


遺產君


萬曆皇帝很多年不上朝的原因何在?許多朋友都研究過《萬曆皇帝30年不上朝》的原因,見仁見智,各有說法。我作為明史愛好者,就此談談自己的想法。大家都知道,萬曆皇帝親政之初,還是很勤奮,他按部就班做了很多事。就算時候來,他也並沒有昏庸。

在他執政期間,親自佈置完成了萬曆三大徵包括(平定播州之亂,壬辰衛國戰爭,平定楊應龍之亂)。萬曆皇帝是何時不上朝的?據史料記載,萬里十四年以後,神宗就開始連續不上朝。

萬曆十七年元旦,神宗以日食為由免去元旦朝賀,此後神宗整日在深宮中不理政事,整日花天酒地,挑選秀女,大興土木營建豪華的宮殿,甚至有記載說在他一歲時就開始為自己修建陵寢。

我總結後世的種種解釋,歸納古今中外得各類評價,萬曆皇帝不上朝的原因事多方面的,是綜合性的。

首先,萬曆皇帝以不上朝的方式對文官集團進行報復。為何那,因為明朝軍機大事大都被文官集團掣肘,導致皇帝無法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然後,萬曆皇帝不上朝,是對當時現狀的一種逃避。是對垂垂老矣的大明帝國的一種無奈,病入膏肓而無良藥可醫。

在這個節骨眼上,皇帝無論勵精圖治或者安於享樂,亦或首輔得獨裁或者調和,有魄力富於創造的將領,文官的廉潔奉公或者貪汙舞弊,思想家的極端進步或者絕對保守,最後的結果,都是無分善惡,都不能在事實上取得有意義的發展。在這裡我們的故事也將做一個悲劇性的收尾。

其實,對明史有過研究得清楚,明朝中後期的文官集團已經沒有了讀書人應有得骨氣,反而都是一些腐儒,不僅沒有處理政務的能力,反而竭盡所能阻礙皇帝得決策,難怪崇禎皇帝說,朕非亡國之君,諸臣皆亡國之臣。文臣集團得造謠生事,是的朝中的名臣,有做為的武將也免不了捱罵,那萬曆皇帝時間長了見怪不怪選擇了逃避。明亡於萬曆並不是他個人原因所致,糾其原因是哪個時代發展到了盡頭,看似明朝這顆參天大樹高不可攀,實則內在已經腐爛很深,無可救藥。被取代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