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勇担当,他为生命“守门”

他是位年仅27岁的共产党员,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小区封闭管理的日子里,冲锋在前,奋勇担当,一个多月来,与领导和同事们一起坚守在凤池社凤林路疫情防控卡点,不怕苦不怕累,任劳任怨。在他们守护的区域内,没发生一起疑似或确诊病例。他就是通山县委宣传部下沉到通羊镇凤池社区的疫情防控员徐凯敏。

小区封闭管理39天,他就坚持值班了29个白天和27个夜晚,最长时连续48小时工作在卡点。

疫情是面镜子,灾难是个考场。

徐凯敏深知,疫魔猖獗,病毒横行,正是需要自己冲到一线的时候。

县委宣传部人手少,包含借调的总共13人,除去驻村的、新闻宣传的、舆情监控的、县指挥部抽调的,就没剩几人,往往一个人顶几个人用,排员值班相当困难。通常白班从早上8时到晚上19时,晚班从19时到次日早上8时,一个班往往是24小时。小区实行封闭管理39天,徐凯敏就坚持值班了29个白天和27个黑夜。测温登记,入户排查,上门包保,发放口罩,分送援助物资,张贴宣传单……一天到晚累个不停。

卡点帐篷就设在凤林路的公路边,正扼守着出入路口。这是个不太安全的位置,每当防控车呼啸而过,整个篷子就像河道中的一叶小舟,颠簸摇晃起来。前后左右确实找不到安营扎寨的地方。“虽然害怕,但绝不能打退堂鼓。”徐凯敏和一个同事搬来大石块,将帐篷绑定。没有警示牌,便将红纸糊在捡来的木板上,竖在帐篷的外侧。在帐篷里,他一直提心吊胆,几乎没睡过一两个小时的安稳觉。“最怕的是万一车子撞过来,自己就成了烈士。”徐凯敏后来半调侃地说。

奋勇担当,他为生命“守门”

头两天夜里,卡点没接上电,他就买来三个手电筒,挂在帐篷门口,轮番作夜间工作用灯。正是下着毛毛雨的阴冷天气,到了晚上十点后,气温直逼零下,坐守在帐篷门口的徐凯敏面对刺骨寒风,冻得簌簌发抖。没有取暖器,他就将棉被裹在身上,坚持着。有位好心的居民劝他:“晚上进出没几个人,就回家暖暖吧,免得把人冻坏了!”徐凯敏笑笑:“现在是特殊时期,没有命令,不能离岗。”

2月15日晚上,雨雪交加,帐篷兜着水,有些漏,被子淋湿了;脚下也淌着水,鞋浸泡着。幸亏事先用石头和木板将取暖器垫高了,徐凯敏一边烤着被子,一边哼着坚强的歌。下半夜,狂风大作,帐篷连同捆绑的石块被推移出几米开外,他吓得连忙跑出帐篷,足足呆了十几分钟才吁了口气。年纪轻轻的他,肯定没见过这般困境和艰苦。一同值班的领导叫他先回家休息,他有些犹豫,但最后还是咬紧牙关:“领导不走,我更不能走。”

随着零新增病例的天数增多,小区封闭管理的难度增大。一些长时间宅居的市民,总想出门转转,而且心情也比较烦躁。徐凯敏几乎每天要好言好语地劝返一二十人,这其中当然少不了挨骂,有的甚至会粗暴威胁他。

2月25日,通山已连续8天零新增病例。晚上十一点多,一个男子急匆匆的想走出卡点,徐凯敏连忙喊住:“同志,有急事吗?请出示通行证!”男子声称家里没烟了,已经好几天没吸烟了,去买包烟。“街上没有店开门。”徐凯敏知道对方说谎,笑着劝他,“再说,你又没通行证,我是不能放你的。”男子要徐凯敏通融下,徐凯敏不同意:“请支持我的工作!”男子突然翻脸,强行要过卡,徐凯敏和他的同事将他拦住。那人凶狠狠的:“明天我要来看看,要是有一个人出去,我就跟你没完”。

作为一名防控员,徐凯敏理解他们的情绪,但更深知自己肩上的重任和使命,始终认真细致、严格把控着小区每个人的出入关。

每次入户排查,他要的任务最多,有时一天要上门近两百户,还要对69名武汉返乡人员进行每天两次体温测量和登记。

“招之即来,来之能战!”徐凯敏用实际的行动兑现了入党时的承诺。

2月27日,社区又组织了一次大排查,要求对社区的所有人都进行信息登记。这已经是第四次了。

整个疫情防控期间,社区前后组织了五次大规模的入户排查,每次排查对象有6个小区700余户,而且许多楼房依山而建。每次他要的任务最多,有时一天要上门近两百户,要爬200多层楼。

奋勇担当,他为生命“守门”

这次排查与前几次不同,相当于人口普查,每个人的信息资料都要登记,前几次主要是对武汉及其他外地返乡人员进行登记。

从早上八点开始,一家家敲门,一个个询问,一笔笔登记。嘴巴讲干了,脚跑断了,手写累了,一直连轴转,满满填了三十多张信息表。回到家,已是晚上十点多,腿像灌了铅似的,臌胀酸痛,一下子瘫在沙发上。可第二天上午十二点要报电子信息表,录入的工作还在等着他。来不及休息,他大吼一声,猛地坐到电脑前。键盘的声音响到天亮,响到第二天中午,不眠不休工作37个小时,录入1013人,终于准时完成了任务。

一段时间,人们对疫情十分恐慌,面对基数不清,来路不明的居民,入户排查存在很大风险性。没有手套,没有防护服,近距离登记、测温,都有被感染的危险。徐凯敏没有退缩,总是站在前面。有次发现一个发热人员,他连忙叫同事离远点,自己拿着体温枪,对着他的耳根、额头、手腕多部位反复测量。有的武汉返乡人员对居家隔离政策有误解,害怕集中隔离,隐瞒不报。徐凯敏经常要跑两三次,才能弄准真实信息。

排查次数多了,一些居民有些厌烦,吃闭门羹是常有的事,发牢骚不说,有的甚至谩骂。但这阻止不了徐凯敏防控的步伐,除了排查,他每天要给69名包保对象测量两次体温。通过耐心的跟踪服务,所有外地返乡人员都如期取得了社区和医院开具的健康证明。

每次送健康证明,徐凯敏都特别开心,辛苦终有收获!

母亲50岁生日,就在附近小区值班的他没有回家,却通过坚守和服务与小区居民建立了另一种亲情。

患难与共,忠孝难全。

2月21日,徐凯敏母亲50岁生日。每年妈妈生日,他都会买好蛋糕和鲜花,陪着一起吃个饭。这次妈妈也像往常一样做了一桌子饭菜,但是他在母亲生日的这天缺席,这是个半百生辰值得纪念的日子。

而这天,徐凯敏在忙什么呢?

部里人员又抽走了,卡点就剩下他和两名副部长。夜以继日的值守,他不忍心离开。

奋勇担当,他为生命“守门”

那天,徐凯敏不知接了多少电话。“同志,家里没口罩了。”“同志,家里没有煤气了。“我家孩子有些咳嗽。“小徐,这个健康码怎么弄啊?”……徐凯敏或给他们提供信息,或上门提供服务,有求必应。

有一位不会弄健康码的赵爷爷,住在时代家园,从武汉回家,家里年轻人都不在身边。徐凯敏赶到他家,从下载软件,注册,到录入信息,手把手的教他成功申请了健康码。后来几天,徐凯敏还几次上门教他坚持打卡。老人十分感动,逢人就夸,这年轻人不错!

徐凯敏中午正吃着盒饭,看见一位老人提着两大袋菜走过卡点。这位老人他熟悉,姓朱,八十多岁,住在山坡上,到家有里把路,百来个石阶。他连忙放上饭碗:“爷爷,我来提。”老人虽然精神矍铄,但有些力不从心,放下菜袋:“你都帮我几次了,我能提得动。”“你老人家的孩子都在防控一线,我送送你也是应该的。”徐凯敏一手拎起一个菜袋,又一次将老人送到家。

坚守和服务,让许多居民同他熟络起来,他体味到了另一种亲情。有的摘几把青菜送他,有的把牛奶面包留给他,一些年轻还跟他约好待疫情过后一起打篮球。

部里每个人都是满负荷工作。徐凯敏在防控期间,也一身双责,只要接到网信工作任务,徐凯敏都会挤出时间进行舆情监控,跟帖评论,处置反馈。

奋勇担当,他为生命“守门”

在一个多月的日日夜夜里,徐凯敏不忘初心,抢挑重担,和他的领导同事们奋斗在抗疫一线,全力守住了凤林路片区的安全线。(特约记者 徐世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