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村医”为乡村防疫“守门”

“第一村医”为乡村防疫“守门”

2月1日,“第一村医”医孙瑶在淄博市周村区北郊镇中心卫生院预检分诊处进行分诊工作。新华社记者张锐 摄

新华社济南3月7日电(记者陈灏)“你天天在大喇叭里喊不让串门,自己还总往我这跑!”日前,在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田庄村,当张德梁走进71岁的贫困户王绍林家时,老人一边“抱怨”他出门太多,一边热情地搬来椅子。

张德梁是淄川区医院医师,也是田庄村的“第一村医”。2017年11月,淄博市针对偏远乡村医疗力量薄弱、医疗服务供给水平低的问题,推出“第一村医”工作机制,分批次派驻城市医院的优秀医生入村开展帮扶工作。去年10月,张德梁作为第五批“第一村医”被派驻到田庄村。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农村医疗防护能力相对薄弱,“第一村医”成为偏远农村的防疫“守门人”。

每天,张德梁在广播里给673名村民讲授防疫知识、对重点地区消毒、巡访抵抗力差的老人和病人,并进行日常的出诊和送药,一天下来体力几乎耗尽。

王绍林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平时依靠邻居轮流上门照顾。为给村民们做不串门的表率,疫情防控期间张德梁主要通过电话问诊,但对王绍林等8个重点老人,他坚持每天上门巡诊一次,确保他们能够以相对理想的身体状态顺利渡过疫情。

张德梁说,为减少不必要的人员进出导致的防疫风险,疫情防控期间村里人员进出受限、村内串门拜访也被劝阻,一些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和独居老人得不到周全的照顾,他必须多留心,确保老人们的健康不受影响。

和张德梁一样,淄博市在任“第一村医”今年全部放弃春节假期返回农村支援防疫。一些已经结束派驻期的“第一村医”也再次前往曾经服务的村子巡诊。

从淄博市博山区域城镇卫生院出发,抵达独居老人吴光军家,“第一村医”谭国昌需要驾车半小时,随后在山路上步行40分钟。那里的村民在近年的城镇化过程中陆续搬离,只有吴光军舍不得一片山林,独自留守。

“只要身体好,病毒不来找!”再一次上门,谭国昌告诉吴光军,良好的健康状态是抵御新冠肺炎的最佳防线。他给吴光军做了例行检查,还送上了抗病毒药品,日常使用的降压药、胃药,以及蔬菜、面粉等生活物资。

谭国昌说,每个人都是疫情防控的关键变量,没有谁不值得重视。

“第一村医”为乡村防疫“守门”

2月17日,淄博市“第一村医”张伟在淄川区太河镇石安峪村贫困户段以文家问诊。新华社记者张锐 摄

“第一村医”来自权威的医疗机构,受教育程度和专业技能都比较高。高超的医术和亲民的作风,使他们受到了村民的信任和爱戴,成了防疫“主心骨”。

已结束派遣期限却临时返村的“第一村医”陈起帅介绍,农历大年初二,他在淄川区岭子镇林峪村劝阻了一处牌局。在向大家解释疫情的严重性和防疫重要性后,村里威望最高的81岁老人石四远听完一挥手:“俺们不懂啥是新冠肺炎,但俺们知道能叫陈大夫大老远赶过来,这事肯定小不了。俺听您的,都散了!”

“如果没有张德梁医生,我们还真不知道怎么防疫。”田庄村党支部书记田同宾说,田庄村地处大山深处,没人有防疫理论或者经验。张德梁到村里之后,教导村民“安心宅在家、口罩随身带、院子伸伸腿、喇叭听健康”,组织村里的3名返乡人员做好隔离。他说:“张医生在,我心里就有底。”

淄博市淄川区太河镇石安峪村是省级贫困村。村干部单成忠说,“第一村医”支援了当地疫情防控最后的、也是最薄弱的“一公里”,成为基层科普防疫知识、消毒、筛查发热患者等工作的骨干力量。村里疫情防控有序不乱,大家有信心战胜疫情、不误农时。

淄博市卫生健康委主任宋晓东介绍,淄博市有390名“第一村医”仍坚守在农村防疫一线,其中289人已经结束派遣期却又临时返村。一个多月来,他们坚守在农村,累计为流动人员实施健康检测26028人次,参与医学隔离密切接触者643人,向上转诊247人,为当地控制农村感染人数发挥了关键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