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論英雄》中“論”的都是什麼樣的“英雄”。

根據《先主傳》所記,煮酒論英雄並沒有論英雄,而是曹操直接對劉備感慨天下英傑只是自己與劉備,像袁紹一般的人不足為慮。參考當時距離袁曹官渡之戰日近,曹操對劉備的話多有自勉鼓勵或者安撫屬下的考慮。

而且與《三國演義》不同的是,在這個事件沒有發生之前,劉備還沒有參與董承的“衣帶詔”密謀,正所謂“先主未發”。此事發生之後,劉備才參與了董承的謀劃。從結果論講,曹操的這句話促成了劉備脫離曹操集團的決心。

《三國演義》中的《煮酒論英雄》主要講述了,東漢末年,董承約會劉備等立盟除曹。劉備恐曹操生疑,每天澆水種菜;曹操聞知後,以青梅綻開,煮酒邀劉備宴飲,議論天下英雄。當曹操說“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劉備聞之大驚失箸。時雷雨大作,劉備以膽小、怕雷掩飾而使曹操釋疑,並請征剿袁術、藉以脫身。

那麼《三國演義》中的《煮酒論英雄》都說了哪些人?

一.淮南袁術

1.出身名門

袁術出身於東漢四世三公名門之家,家族為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是司空袁逢之嫡次子。

傳說他出生的時候,神仙託夢給他母親,說她懷中的孩子有一段天命在身。由於袁術的庶兄袁紹是過繼於其伯父袁成的養子,因此史書普稱袁術為袁紹的堂弟,其實兩人是同父異母的親兄弟。

年輕時以有俠氣出名,經常與公子哥們田獵遊玩,後來有很大改變。他被舉薦為孝廉,經多次調任做到河南尹、虎賁中郎將。

漢靈帝駕崩後,大將軍何進掌握朝政大權,袁術與袁紹得到了何進的拉攏。

2.討伐董卓

董卓入洛陽後,欲廢漢少帝劉辯,改立陳留王劉協為帝,為拉攏袁術,乃表袁術為後將軍,袁術不肯依附,懼禍逃往南陽。長沙太守孫堅殺南陽太守張諮,引兵從術。南陽戶口尚數十百萬,但是他不修法度,以鈔掠為資,奢姿無厭,百姓患之。袁術於是和孫堅聯手,上表行孫堅破虜將軍,領豫州刺史。孫堅領軍出征,袁術在後方提供糧草補給。因此“兵糧足備”。

《煮酒論英雄》中“論”的都是什麼樣的“英雄”。

二.河北袁紹

1.名門孤嗣

袁紹出身於東漢後期一個勢傾天下的官宦世家“汝南袁氏”。從他的高祖父袁安起,袁氏四世之中有五人官拜三公。父親袁逢,官拜司空。叔父袁隗,官拜司徒。伯父袁成,官拜左中郎將,早逝。袁紹庶出,過繼於袁成一房。袁紹相貌英俊,氣質威嚴,甚得袁逢、袁隗喜愛。憑藉世資,年少為郎。袁紹二十歲出任濮陽縣長,有清正能幹的名聲。不久,因母親病故服喪,接著又補服父喪,前後共六年。之後,袁紹拒絕朝廷辟召,隱居在洛陽。

2.四世三公

四世指袁家四代人(袁安、袁敞、袁湯、袁逢、袁隗)都有人擔任過三公職位(司徒、司空、太尉、太傅)。

3.討伐董卓

初平元年(190年)正月,關東州郡起兵討董,推舉袁紹為盟主。袁紹自號車騎將軍,與河內太守王匡屯河內,韓馥留鄴,供給軍糧。豫州刺史孔伷屯潁川,兗州刺史劉岱、陳留太守張邈、廣陵太守張超、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與曹操屯酸棗,後將軍袁術屯魯陽,各有軍隊數萬。

4.統一河北

威望遠揚,有很多賢人志士投奔他;公孫瓚脾性不好,又殺了以仁義著稱的劉虞,導致眾叛親離,總之北方的對手都比袁紹更弱小,智謀也遜於他,所以袁紹統一了河北。

《煮酒論英雄》中“論”的都是什麼樣的“英雄”。

三.九州劉表

1.黨錮清流

劉表年輕時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參加過太學生運動,被稱為“八俊”之一(張璠《漢紀》稱:表與同郡人張隱、薛鬱、王訪、宣靖、公褚〔緒〕恭、劉祗、田林為八交,或謂之八顧。《漢末名士錄》雲:表與汝南陳翔字仲麟、範滂字孟博、魯國孔昱字世元、勃海苑康字仲真、山陽檀敷字文友、張儉字符節、南陽岑晊字公孝為八友。《後漢書》亦載劉表與同郡張儉等號為“八顧”,又指與張儉、岑晊、陳翔、孔昱、苑康、檀敷、翟超等稱為“八及”。《三國演義》取後者),於第二次黨錮之禍時與同郡張儉等受到訕議,被迫逃亡。

2.單騎入荊

初平元年(190年),荊州刺史王叡為孫堅所殺,董卓上書派劉表繼任。由於當時江南宗賊甚盛,袁術屯於魯陽,手下擁有所有南陽之眾。吳人蘇代為長沙太守,貝羽為華容縣長,各據民兵而於當地稱霸,導致劉表無法直接上任。他於是匿名獨身赴荊州,方才得以上任。

《煮酒論英雄》中“論”的都是什麼樣的“英雄”。

四.江東孫策

1.年少成名

孫策十幾歲時就在壽春結交名士,名聲漸漸傳播開了,舒縣(今安徽廬江西南)人周瑜慕孫策之名,專程到壽春拜訪。周、孫兩人同歲,且均少年有志,傑出通達。因而於壽春一見如故,便推誠相待。

中平六年(189年),孫堅前去討伐董卓。周瑜便勸孫策攜母親弟弟移居舒縣(今安徽省廬江縣西南),孫策應允。在舒縣,孫策結交了很多社會上流人物,江、淮一帶的名士都來投奔他。

初平二年(191年),孫堅因攻打荊州而被荊州牧劉表的部下黃祖所殺。孫策當時十七歲,將父親孫堅葬在曲阿(今江蘇省丹陽市)後,孫策一家舉家遷到江都(今屬江蘇省揚州市)。

2.創業江東

興平元年(194年),漢獻帝派劉繇擔任揚州刺史,揚州過去的治所是壽春,而壽春已被袁術佔領,劉繇便在孫策的舅父吳景和堂兄孫賁的協助下南渡長江,在曲阿設立了治所。這次孫策攻打廬江,劉繇憂心忡忡,因為他知道,吳景、孫賁是袁術任命的,他們又是孫策的自己人,擔心他們與袁術、孫策聯手吞併自己,於是就用武力逼趕他們,吳景和孫賁只好退往歷陽(今安徽和縣)。

一路上不斷有人來投奔孫策,等到了吳景的駐地歷陽時,孫策的兵眾已發展到五、六千人。孫策的母親已先從曲阿遷來歷陽,孫策又將母親遷往阜陵居住。然後渡江轉戰,所向勢若破竹,無人敢與他交鋒,而且軍令很嚴整,百姓們都依附他。孫策為人喜好修飾外表,善於談笑,性格豁達開朗樂於接受意見,又善於用人,所以兵士和百姓對待他,沒有不盡心盡力的,都願意效死於他。

《煮酒論英雄》中“論”的都是什麼樣的“英雄”。

五.益州劉璋

1.承繼父位

劉璋為劉焉幼子,母費氏,是後來娶了劉璋女兒的費觀的族姑。後來出任奉車都尉,受朝廷派遣詔諭劉焉,劉焉就把他留下不再返回朝中。

興平元年(194年),劉範在長安與馬騰密謀進攻權臣李傕,洩露之後與劉誕一起被殺,而劉璋則得以倖免。劉焉的世交議郎龐羲保護劉焉的幾個孫子,送入益州。劉焉因為逝子之痛,又逢綿竹城中大火,不得已遷治成都,背疽發作逝世。

《煮酒論英雄》中“論”的都是什麼樣的“英雄”。

六.張繡 張魯 韓遂

張繡

初隨張濟征伐,張濟死後與劉表聯合。後降曹操,因不滿其言行而突襲曹操,復與劉表連和。官渡之戰前夕,聽從賈詡的建議再次投降曹操,參加官渡之戰,官至破羌將軍,封宣威侯。

從徵南皮而擊破袁譚。後與曹操聯姻,成為皇親國戚。在北征烏桓(207年)途中因病去世,諡定侯。

《煮酒論英雄》中“論”的都是什麼樣的“英雄”。

張魯

張魯為五斗米道的第三代天師(稱系師),於東漢末年相繼襲殺漢中太守蘇固、別部司馬張修後割據漢中,並在此傳播五斗米道,並自稱“師君”。他雄據漢中近三十年,後投降曹操,官拜鎮南將軍,封閬中侯,食邑萬戶。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張魯去世,諡號“原”。


《煮酒論英雄》中“論”的都是什麼樣的“英雄”。

韓遂

韓遂最初聞名於西州,被羌胡叛軍劫持並推舉為首領,以誅宦官為名舉兵造反,聚眾十萬,先後敗皇甫嵩、張溫、董卓、孫堅等名將,使得天下騷動 [1] 。後受朝廷招安,擁兵割據一方長達三十餘年。

韓遂曾與馬騰結為異姓兄弟,後二人關係破裂。袁紹、曹操相爭之際,馬騰、韓遂被鍾繇說服,依附於曹操。馬騰入京後,留其子馬超統領部隊。馬超推舉韓遂為都督起兵反叛曹操,為曹操所敗,韓遂逃奔涼州,後又為夏侯淵所敗,病死(一說被殺),享年七十餘歲。


《煮酒論英雄》中“論”的都是什麼樣的“英雄”。


總結

《煮酒論英雄》是三國演義中的一個片段,裡面有兩個英雄人物,一個長歌當嘯,豪氣沖天,指點群雄;一個寄人籬下,一味謙恭,裝孬不折本,他們分別是曹操和劉備。曹操也從很多方面評價了當時時代的幾位英雄並不具備“英雄本色”,也奠定了未來曹操統一北方的基礎,表現了曹操的野心以及雄心壯志。也分別表現了劉備能做大事,大智若愚,策劃大動作,謹慎縝密,耐力很強。曹操,豪爽進取,競爭力強,敢作敢為,有大將之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