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仙李白口中的谢公?古今流传的名楼“谢脁”?

唐朝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此诗前六句主要写景,描绘了登上谢脁楼所见到的美丽景色。首联从大处落笔,写登楼远眺,总揽宣城风光;颔联具体写“江城如画”:以明镜喻秋水的清澈澄明,以彩虹喻双桥的水中倒影;颈联具体写“山晚晴空”:傍晚秋色,山野炊烟,橘柚深碧,梧桐微黄。尾联点明怀念谢脁之题旨,与首联呼应,从登临到怀古,抒发了对先贤的追慕之情。全诗语言清新优美,格调淡雅脱俗,意境苍凉旷远。

诗仙李白口中的谢公?古今流传的名楼“谢脁”?

文化-《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而值得李太白登临的“谢脁楼”是哪里呢?被他认定为先贤的谢工又是何许人也呢?这里说的谢脁楼位于宣城市区中心陵阳山颠,是一座文化名楼。它不仅是宣城的地方标志,而且也是中国传统诗歌文学的一处标志。据说在唐初时期,宣城人为怀念谢脁,于“高斋”旧址,新建一楼,因楼位于郡治之北,取名“北楼”,又因该楼建成时,敬亭山已经扬名,登楼可眺望敬亭山,故又称为“北望楼”。唐代李白曾多次来宣城,登此楼凭吊,赋诗抒怀。由于李白之诗广为传颂,故该楼又被称为“谢公楼”、“谢脁楼”。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诗仙李白口中的谢公?古今流传的名楼“谢脁”?

文化明楼-谢脁北楼

谢脁楼所在地宣州本身就是一个文化深厚的城市,几千年来,一大批文人骚客在此吟诗作词。这其中,谢朓无疑是骄骄者之一。全唐诗中白居易的名诗“碧爱新晴后,明宜反照中。宣城郡斋在,望与古时同。”说的也是谢朓。南齐建武二年夏,有个出身显族的诗人,逆水乘舟,缓缓抵宣。他就是已经给萧姓的王侯们当了十余年幕僚的谢脁。谢脁的融情入景山水诗风,直接影响王维、孟浩然等唐代山水诗人。谢眺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特殊的贡献与地位。

《江上曲》谢脁

易阳春草出,踟蹰日已暮。

莲叶尚田田,淇水不可渡。

愿子淹桂舟,时同千里路。

千里既相许,桂舟复容与。

江上可采菱,清歌共南楚。


诗仙李白口中的谢公?古今流传的名楼“谢脁”?

文化-中国风

谢朓少有文才,《南齐书》本传称他“少好学,有美名,文章清丽”。先后做过豫章王萧嶷太尉行参军、随王萧子隆的文学,又是竟陵王萧子良的八友之一,也就是传说中的竟陵八友,并且是八友中文学成就最高的一人。而且他还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今存诗二百余首,多描写自然景物,间亦直抒怀抱,诗风清新秀丽,圆美流转,善于发端,时有佳句;又平仄协调,对偶工整,对唐代律诗、绝句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新亭渚别范零陵云》谢脁

洞庭张乐地,潇湘帝子游。

云去苍梧野,水还江汉流。

停骖我怅望,辍棹子夷犹。

广平听方籍,茂陵将见求。

心事俱己矣,江上徒离忧。


诗仙李白口中的谢公?古今流传的名楼“谢脁”?

诗歌文化-谢脁

谢朓诗风,以清新、清丽、清俊见称,用字细腻而妍丽工巧。部分诗歌摹仿谢灵运,如《游山》《游敬亭山》,都是铺排罗列景物。《游山》一诗以游山的由来和动机起笔,大致依山与水而作对,以理悟作结。谢朓亦常描写自轩窗或案头所见的景物,所写山水风景多与都邑建筑物相连,诗中风景出现具画意的平远构图,颇具远近层次,如《冬日晚郡事隙》依次由门前池、窗外竹而推向窗外的远山平陆,以“上”、“际”、“中”等词彰显景物之间的方位关系,又能巧用动词“带”字,如“巉岩带远天”、“清川带长陌”,突出了巉岩与清川仿佛由笔墨挥洒而生的动态,因此获得“诗中有画”的评价。

《答王世子》

飞雪天山来,飘聚绳棂外。

苍云暗九重,北风吹万籁。

有酒招亲朋,思与清颜会。

熊席惟尔安,羔裘岂无带。

公子不垂堂,谁肯怜萧艾。


诗仙李白口中的谢公?古今流传的名楼“谢脁”?

文化-中国风

谢朓主张“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他的诗歌创作正是贯彻了这一审美观点。要达到“圆美流转”,声律是一个重要因素。他把讲究平仄四声的永明声律运用于诗歌创作中。因此他的诗音调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悦耳。沈约《伤谢朓》写道:“吏部信才杰,文锋振奇响。调与金石谐,思逐风云上。”也说明了音调和谐这一特点。谢朓还善于熔裁,时出警句,最为人称道的有“馀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朔风吹飞雨,萧条江上来”(《观朝雨》),“鱼戏新荷动,鸟散馀花落”(《游东田》)等,这些警句清新隽永,流畅和谐,对仗工整,体现了"新体诗"的特点。

《别王丞僧孺诗》谢脁

首夏实清和,余春满郊甸。

花树杂为锦,月池皎如练。

如何当此时,别离言与宴。

留杂已郁纡,行舟亦遥衍。


诗仙李白口中的谢公?古今流传的名楼“谢脁”?

文化-中国风

非君不见思,所悲思不见。谢朓的短诗也很出色,耐人咀嚼,富于民歌风味。如《玉阶怨》:“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又如《王孙游》:“绿草蔓如丝,杂树红英发。无论君不归,君归芳已歇!”还有《同王主簿有所思》、《铜雀悲》、《金谷聚》等篇,都是遣词自然、音调和谐、感情含蓄的佳作,收到了小中见大、尺幅千里的艺术效果。这类小诗,对后来的五言绝句的形成和发展有一定影响。

诗仙李白口中的谢公?古今流传的名楼“谢脁”?

文化-竹林

《咏竹》谢脁

叶落根偏固,心虚节更高。

一林寒吹发,清夜伴松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