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门之变",面对皇权,是冷漠的兄弟情,是官员急于攀附迫切的心

景泰元年(1450年)八月,朱祁镇被瓦刺释放,回到北京,这时景泰帝朱祁钰,被推戴做皇帝才一年,内心十分恐惧。朱祁钰为什么会害怕?这恐怕是因为英宗朱祁镇,在"土木之败"被俘之前,做了十四年皇帝,朝廷内外都有他的一批心腹他,有着雄厚的势力,哪怕是把他和群臣隔离,他也怕皇帝的宝座被他哥哥夺回去,所以朱祁钰在哥哥归来之时,就做了一系列的事情,做这些事的目的,就是让哥哥没有机会去复辟。


朱祁钰为了彻底架空朱祁镇,也让他彻底断了重新当皇帝的念头,朱祁钰在东安门,举行完授受帝位仪式以后,立即就把朱祁镇,送进南宫禁锢起来。

朱祁钰这样仍然是不放心,还派了靖远伯王骥,守备南宫,不许群臣去朝见,也不许朱祁镇和廷臣交往,防止朱祁镇和群臣联络进行复辟活动。



朱祁钰心中另一个难题就是易储。也就是换太子。此时的皇太子,仍是朱祁镇的长子朱见深,所以朱祁钰一直想"易储",废太子朱见深,另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皇太子,但是却因为没有正当的理由,"难于发言"。

朱祁钰正在发愁无计可施的时候,太监王诚、舒良,为朱祁钰出谋划策了。建议朱祁钰在"易储"前,先对大臣们加官晋爵和赏赐金银,进行笼络,堵住他们的嘴巴。

朱祁钰想着这个方法不错,就于景泰三年正月晋升都御史杨善、王文,为太子太保。还赐了阁臣陈循、高谷银百两,江渊、王一宁、萧镃、商辂各银五十两。

朱祁钰赏赐的财物虽然不多,但却是朱祁钰的种试探,看他们对"易储"问题,抱着什么样的什么态度。被晋爵和赏赐的几个大臣,果然都接受了,这就说明他们是支持朱祁钰改立太子的。

朱祁钰在朝中,逐步笼络和积极的收买大臣,而此时恰好发生了一件事,正中朱祁钰的下怀。事情是这样的,广西有个土官都指挥使,名字叫做黄玹,他上疏建议"易储",这封来自于千里之外的奏折,加速了更换皇太子的进程。

黄玹是广西思明州土知府黄纲的庶兄,守备浔州。景泰年(1452年),黄纲以年老致仕,由其子黄钧承袭知府。而黄玹则是想阴谋夺取知府的职位,于是就假传上司命令,征兵思明府,令其子纠众结营于府城三十里外,到了深夜突然进入府城,杀了黄纲全家。



黄纲家的仆人福童逃出,到巡抚和总兵处告发,巡抚李棠和副总兵武毅经调查属实,立即上报朝廷,并逮捕了黄玹父子。黄玹急忙派心腹千户袁洪,携带大量财物到京师去向权臣行贿赂,并为了迎合皇帝的心意,上章请更换太子"永固国本"。

朱祁钰看了章奏大喜,说:"万里之外,乃有此忠臣!"立即下令释放黄玹父子当即叫礼部集群臣会议废立太子事。当时参议的大小官员有九十ー人,大家心里认为不可,但是都不敢直言,只有司礼监太监兴安大声说:"此事今不可已,不肯者不用签名,尚何迟疑之有!"于是大学士陈循、礼部尚书胡濙以及都御史王文首先签名,接着都一一签了名,联名合奏。

"父有天下,必传于子。陛下膺天明命,中兴邦家,统绪之传,宜归圣子。今黄玹所奏,宜允所言"。

朱祁钰经过逼胁文武群臣,联名上奏以后,更换太子的事,终于算是是名正言顺了。景泰三年(1452年)五月初二日,朱祁钰正式立其子朱见济,为皇太子,见济的生母杭氏为皇后,改封原来的皇太子朱见深为沂王。

太子之位得来不易,所以朱祁钰为了巩固皇太子的地位,所置的东宫官属,皆以大臣兼任。

王直、胡濙兼任太子太师。

陈循、高谷、于谦兼任太子太傅。

升仪铭为兵部尚书。

俞士悦、王翱、何文渊兼任太子太保。

萧镃、王一宁兼任太子少师。

朱祁钰为了笼络这些东宫的官员,都给他们兼支二俸,这在以刻薄闻名的大明朝,可真的是不多见。


朱祁镇也被禁锢了,皇太子也已经更换,朱祁钰父子传承皇位,似乎是没有问题了,这下朱祁钰该放心了吧?但是实际并非如此。原因是一件突发的事情。朱见济立为皇太子后只一年多,于景泰四年(1453年)十ー月,忽然病死,而朱祁钰就只有这一个儿子。

皇储刚建好,结果就没有了?储君,在以正统为称的明王朝,异常重要!可以称得上是"国之副贰"。这样一来,"再建皇储"就成为大臣们所关心的问题。



朱见济死了,那么谁能成为新的太子呢?要是按条件筛选的话,原来的太子朱见深是最为合适的人选。在朝也有不少的官员,主张复立朱见深为皇太子。景泰五年五月,御史锺同和礼部郎中章纶,先后上疏,上了一道奏章,引得朱祁钰大发雷霆之怒,原因是什么?就是因为有了下面的这句话

"还沂王于储位,定天下之大本"。

朱祁钰为什么会大怒?那是因为当他他看到这个奏折内容的时候,所想的并不是谁来当太子的问题,而是这些人是不是哥哥勾结了。朱祁钰阅读完这道奏章时,当时天色已晚,宫门已经关闭了。即使是如此,朱祁钰也已经等不及了,他从门隙中传递出命令,立即速捕锺同和章纶下锦衣卫狱。在狱中对两人是"榜掠慘酷",目的就是逼问主使及交通南宫(朱祁镇)的罪状。锺同、章纶两人,"濒死无一语"。鍾同被杖死,章纶则被关在锦衣卫狱,直到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辞后,才被释放。朱祁钰这样做,其实也是在释放一种态度,他是在警告那些奏请复立沂王为皇太子的官员。

朱祁钰一直是把朱祁镇看成是个隐患,严密的防范朱祁镇在南宫的活动。朱祁钰这样做对不对?要说不能算错,因为当时在朝廷中,也确实有这样一种倾向。时任给事中的徐正,就曾经密奏景帝:"今日臣民有望上皇复位者,有望废太子沂王嗣位者。"徐正建议朱祁钰把沂王之国(去自己的封地)至沂州,然后增高南城数尺,伐去城边高树,南宫宫门的锁则灌上铁。

朱祁钰表面上要显示自己的宽厚,要笃亲亲之谊,所以把徐正谪戍铁岭卫。而朱祁钰的实际做法,却是警惕地监视着南宫,把南宫及其附近的树木皆砍伐掉。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朱祁钰病重,而皇太子尚未定,宫廷内和文武官员都十分忧惧。十一日,都御史萧维桢同百官在左顺门外"问安",探问景帝的病情。被太监兴安抢白了一顿。

"公等皆朝廷股肱耳目,不能为社稷计,徒日日问安何益?"

这些官员立刻就领悟了兴安要大家上奏建立皇储的用意,就各回家去准备奏章。三日后,群臣会议于朝廷,大多数官员同意复立沂王为皇太子。但是大学士王文、陈循、萧镃等不同意。他们提出了几点主张。

"沂王既退,不可再也。"

"今只请立东官,安知上意谁属?"

这些大学士的意思有两层意思,一是原来太子已经不是太子了,此次更不能推举他,第二就是你们所立之人,皇帝就一定能同意吗?不得不说,这些大学士还算摸着一点朱祁钰的心思的,但是摸得又不那么准。他们选择的是"早择元良请"。意思就是请皇帝自己说个人选出来。但是他们不知道,朱祁钰压根就没有想立太子!他不肯放弃皇帝的宝座,态度很明确。

"朕偶有寒疾,十七日当早朝,所请不允。"

意思是我就只是一点小病,我能坚持,我只请三天假,十七号我就上班了。但是群臣认为他的身体已经很差了,怕熬不到十七日了,必须立个太子出来,以防万一。所以就在十六日,也就是朱祁钰答应上班的前一天,王直、胡濙、于谦等人,会同诸大臣请求复立沂王为太子,推商辂主草,当疏稿写成的时,已到了晚上,还没有来得及上奏,在当天夜里就发生了英宗复辟的夺门之变。


发动夺门之变的是石亨、徐有贞等人。事情的过程是这样的,简单的有点不可思议。景泰八年正月十二日,正在群臣商议着如何上奏催促皇帝立储的时候,景泰帝朱祁钰,支撑着病体,到南郊斋宫,召石享至病榻前,要他代行郊祀礼。立储之事,现在根本就没有在景泰帝的计划之内,景泰帝的态度依然是虽然我有病,但是我能行。



而石享则不一样,他所想的是如何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想保住荣华富贵最直接和有效的方法,就是结好储君。而储君是谁?还不知道,所以石亨很是不安。石亨此次又看到了朱祁钰病势沉重,没有康复的希望,于是就有了其他的想法。他回府之后,就和其同党都督张杌、左都御史杨善及太监曹吉祥等谋议。

石亨认为"请复立东宫,不如请太上皇(朱祁镇)复位,可得功赏"

。张杌、曹吉祥等也都同意这一主张。他们又到太常卿许彬那里去商议。许彬认为"此不世功也",但又认为自己"老矣,无能为,徐元玉(徐有贞字)善奇策",让大家和他去计谋。于是这件事件,就到了一个重要人物的手里,这个人就是在整个"夺门之变"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徐有贞。

十四日夜,石亨等聚会在徐有贞家里,徐有贞问石享、张杌说:复辟计谋"南城(朱祁镇)亦知之乎"?石享和张说:"一日前已密达之。"徐有贞认为:"俟得审报乃可。"这就是徐有贞的老辣之处,典型的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你不能这边费尽心机把事情搞成了,但是人家朱祁镇大爷不愿意,那怎么办?到时候怎么收场?这就说明了徐有贞谨慎的性格。

三天之后的十六日夜,石享、张杌等人又到徐有贞家聚会,这次有了准信。张杌急不可待地告诉徐有贞,朱祁镇的回报已经得到。徐有贞听到这个消息,没有直接给他们出主意,而是装模作样地到屋顶去观天象,过了一会下来说:"事在今夕,不可失。"正好那一天有边吏报警,所以徐有贞就说:"宜乘此以备非常为名,纳兵入大内,谁不可者!"意思就是说,我们正好趁着边地有警这个借口,把人拉进大内,谁敢不同意!

徐有贞为什么要假看天象?那是先要神话自己,树立自己领导者的权威。为什么要选做当天?那是因为夜长梦多,要知道那可是造反,晚一分钟都可能泄密,所以当时就干最安全。徐有贞对这次复辟有把握吗?不好说,看看他对家人的说的话就知道了。

"事成社稷利,不成门族祸。归,人;不归,鬼矣。"

从这些话不难看出,徐有贞心里也是没有谱,后果是什么,他自己也不确定,他此时只是一个政治投机者,准备作孤注一掷的赌一把而已。

徐有贞预令张杌调兵千人,等待于长安门外,石亨收了各城门钥匙,夜四鼓开长安门,放张杌所率领的军士进入皇城,守卫的士兵惊愕不知所为。徐有贞重新又将城门锁好,以防遏外兵,并把门钥投入水池之中。徐有贞、石享、张杌等人,率领士兵急速向南宫进发。石亨、张杌心中感到惶感,问徐有贞事情能办成吗?徐有贞说必成无疑。



他们直抵南宫后,门却不可开。徐有贞命军士取巨木悬置起来,用几十人曳木撞门,又令士兵爬墙进去,内外合力毁墙墙坏门开,石亨、张杌进入南宫。朱祁镇在灯烛下单独出见,石亨等人一起对朱祁镇说:"请陛下登位。"呼士兵举辇,士兵惊慌不能举,徐有贞等帮着一起推挽,扶朱祁镇登辇以行。

朱祁镇问徐有贞等人是谁,各人报称自己的官职姓名。到东华门,守门的卫土士喝令他们停止行进,朱祁镇说:"朕太上皇帝也。"遂入。众人拥护朱祁镇到奉天殿,扶朱祁镇升座,徐有贞等立即高呼万岁,敲响钟鼓,大开诸门,此时时间,己是正月十七日的黎明。

此时的群臣,都在朝房中,等候景帝临朝,忽然听到宫殿中的呼噪声,正感到惊疑,接着又听到钟鼓声,随着诸门大开,徐有贞出来大声说:"上皇帝复位矣!"催促大家去朝贺。

朱祁镇宣谕复位,"众始定"。当日,英宗朱祁镇命徐有贞以原官兼学士入内阁预机务。第二天(十八日)逮捕少保于谦、王文,学士陈循、萧镃、商辂、尚书俞士悦、江渊、都督范广、太监王诚、舒良、王勤、张玉下狱。

升徐有贞为兵部尚书。二十ー日,改景泰八年为天顺元年。

此次夺门之变,大臣被抓了那么多,总得有个理由吧,更何况里面还有大功臣于谦。于是徐有贞、石亨等人,就唆使人弹劾于谦、王文等人,阴谋迎立外藩襄王朱瞻墡的儿子作皇帝。

在廷审时,王文尚且辩白说:""召亲王须用金牌信符,遭人必有马牌,内府、兵部可验也。"而于谦则是早已明白了了其中的伎俩,只是冷笑着说:"亨等意耳,辩何益。"经过查对,金牌信符都在内府,但徐有贞却说:"虽无显迹,意有之。"主审的都御史萧维祯阿附徐有贞、石亨,"乃以意欲'二字成狱",判处谋逆罪,处死刑。

朱祁镇对比还是有点犹豫,说:"于谦实有功。"徐有贞对朱祁镇说:"不杀于谦,此举为无名。"于是于谦和王文一起被杀,天下冤之。当时抄没于谦的家产时,"家无余资,独正室镉钥甚固,启视,则上(景帝)赐蟒衣剑器也"。

徐有贞、石亨接下来就是清除异己了,罗织罪名,打击异己,把陈循、江渊等人充军铁岭卫,把商辂、萧镃等罢斥为民。他们把于谦推荐选用以及不附和徐有贞、石亨的文武官员列名镂板,"榜于谦党人示天下"。二月初一日,以皇太后诰谕,废景帝仍为郕王,迁之西内。十几天后,郕王死于西宫。

至此这次被明史上称作"夺门之变"的事件,以朱祁镇复辟成功,完胜弟弟景泰帝朱祁钰,而全部落下帷幕,但是却遗留下了许多的问题。


"夺门之变",明王朝最大的损失,不是换了个皇帝,然后又换了个皇帝,而是失去了于谦。于谦在土木之败以后力撑危局,在北京保卫战中功劳最高。在其任兵部尚书期间,"号令明审,虽勋臣宿将小不中律,即请旨切责"。于谦清正廉明,正直而无机心,在朱祁镇的问题上,他力主接纳,但是最后却落得如此下场。

徐有贞和于谦两人,本身就有私怨,他因为建议南迁,曾遭到于谦的申斥。后来徐有贞想求得祭酒的官职,但景帝朱祁钰说:"此议南迁徐珵邪!为人倾危,将坏诸生心术。"当场表示不同意。当时用人多决于于谦,徐有贞以为是于谦在压抑他。



徐有贞谄附陈循,送陈循玉带,讨好说:"公带将玉矣。"不久陈循果升为少保,就屡次推荐他。陈循又建议他把原来的名字改掉,遂改名有贞,瞒过了景帝,方得到任用。后因治河作出了成绩,被提升为左副都御史。

此次徐有贞复辟有功,得以进人内阁,自然是切齿痛恨于謙。石亨原是经于谦推荐而得到重用,"总兵十营",被封为侯。石亨感到在京师保卫战中的功绩不及于谦,而自己独得侯爵,感到惭愧,想讨好于谦,上疏推荐于谦的长子于冕,遭到于谦的拒绝。于谦说:"国家多事,臣子义不得顾私恩。且亨位大将,不闻举一幽隐,拔一行伍微贱,以俾军国,而独荐臣子,于公议得乎?臣于军功,力杜侥幸,决不敢以子滥功。纵臣欲为子求官,自当乞恩于君父,何必假手于石亨。"石享听到了这些话语,恼羞成怒,仇恨于谦。

英宗朱祁镇能够回归明朝,主要是因于谦的力主抗战,挫败了瓦剌军,使也先的要挟不能得逞;另外也由于于谦对景帝的劝说,才使景帝遣使去迎还朱祁镇。但在"土木之败"以后,于谦"不主和议",常说:"社稷为重,君为轻。"所以朱祁镇也怨恨于谦。

至于都督张杌和太监曹吉祥,则是都因受到过于谦的弹劾而仇恨于謙。

于谦为人刚直,他也知道有人在嫉恨他,所以遇事有不如意时,往往打胸浩叹:"此一腔热血,竟洒何地?"于谦就在这样的君臣的合谋下,被杀害了。于谦被害的那天,"行路嗟叹","天下无不怨之"。有一个都督同知陈逵,被于谦的忠义所感,冒着风险,"收遗骸殡之"。

后来,于谦的女婿朱骥,把于謙的灵柩归葬到他的故乡杭州西湖边。青山埋忠骨,西湖于谦墓,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凭吊。明末抗清志士张苍水,在他的绝命词里高歌:"国破家亡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表达了人们对于谦的敬仰。


英宗复辟之后,又重新当上了明朝皇帝,参加夺门事件的主要人物,也一个个都如愿的得到了封赏。石亨,在景帝时已封为侯,这时又晋封为忠国公。曹吉祥则提升为司礼太监,总督三大营。张杌封为太平侯,其兄张親为文安侯。杨善封为兴济伯。

徐有贞是"夺门之变"的第一功臣,已于夺门之变的当天入阁,第二天又被晋为兵部尚书,但他还不满足,对石亨说:"愿得冠侧注从兄后。"石亨转告英宗,遂封其为武功伯。户部侍郎陈汝言,依附石亨、曹吉祥谋夺门,晋为兵部尚书。

徐有贞入阁以后,欲独揽大权,就把原来的阁臣一个个地排挤走,连曾经帮过他的陈循也不放过,被谪戍铁岭卫。



徐有贞独揽内阁事权,英宗朱祁镇也认为他有才能,十分宠用他。但是徐有贞是个聪明人,他在暗中窥察,发现英宗对他们流露出有厌恶的神情,于是他就心生警惕。而且他还感到曹吉祥和石亨,两人招权纳贿的劣迹太露骨,欲"自异于曹、石",以取得朝臣们的好感。

天顺元年(1457年)五月,御史杨瑄、张鹏、周斌等人,上章劾曹吉祥、石亨强占民田、冒功滥职等罪,朱祁镇问徐有贞,得到的回答和杨瑄等的劾章相同。曹、石之间虽然在争权夺利中也有矛盾,但当两人听到徐有贞弹劾自己的时候,石亨就对曹吉祥说:"今在内惟尔,在外惟吾,彼欲排陷,其意非善。"曹吉祥也感到"内阁专权,欲除我辈"。就这样,两人在对付徐有贞的问题上,一拍即合,联合起来,"日夜谋构有贞"。

朱祁镇在当时,很是信任有贞,"时屏人密语,吉样令小竖窃听得之",并故意在和朱祁镇谈话时泄漏出来,朱祁镇惊问道:"安所受此语?"回答说:"受之有贞。"还说:"某日语某事,外间无弗闻。"在曹吉祥的离间下,朱祁镇渐渐地与徐有贞疏远起来。

曹吉祥和石亨又唆使言官,弹劾徐有贞和李贤"图擅威权,排斥妫旧",于是两人都被关进了诏狱。后来,李贤在吏部尚书王翱的保护下复任为吏部侍郎,又进入内阁。徐有贞则被谪戍金齿,直到天顺四年(1460年)才被释放回到原籍苏州。

曹吉样和石亨与徐有贞的倾轧,以他们获胜而告终,从此,他们就更加肆无忌惮地专权乱政。天顺元年十二月,复论夺门之功,封曹吉祥养子曹钦为昭武伯,曹吉祥又要朱祁镇任命其侄儿曹铉择、曹镨为都督。曹吉祥门下的厮养小童,因为"夺门"冒功得官的多至千百人。

天顺三年(1459年)石亨的侄子石彪,又晋爵为侯。当时,石家"弟侄家人冒功锦衣者五十余人,部曲亲故窜名夺门籍得官者四千余人"。

石亨还公开地卖官爵,"以货之多寡为授职美恶,人之先后为得官迟早。时有朱三千,龙八百之谣",指的是郎中朱铨和龙文因贿赂石亨而升官。

石亨为了独断专行,不愿文臣来牵制武臣,因此,他要朱祁镇尽罢巡抚提督军务,结果弄得"军官纵肆贪暴,土卒罢弊","边徼骚然,军无纪律"。

曹、石的专权跋扈,必然会和朱祁镇发生矛盾。有一天朱祁镇对李贤谈到曹、石等人专断的情况时说:"但依之则悦,不从便佛然见于辞色。此辈干政,四方奏事者先造其门,为之奈何?"

李贤建议朱祁镇一方面遇事独断,权不下移,同时渐渐地剥夺他们的权力。于是朱祁镇就采用李贤的办法来对付曹、石。

曹、石等人在原来,经常"或因小事私情,或无事"动不动就"入见"英宗,谒见后,又张大其辞,抬高自己的身份。朱祁镇命令"左顺门者,今后非有宣召,不许擅进",逐渐地疏远曹、石。

石亨也感到朱祁镇在疏远他们,就想效法"陈桥兵变",来夺取明朝的天下,于是便把石彪安排在大同,作为他们叛乱的据点。

石亨曾对其同党说:"大同士马甲天下,吾抚之素厚,今石彪在彼可恃也。"将来起兵时,"北塞紫荆关,东据临清,决高邮之堤以绝饷道,京师可不战而困矣"。



朱祁镇对石亨、石彪内外握兵权,疑虑越来越深。天顺三年(1459年)七月,召石彪还京,石彪不肯从命,令千户杨斌等五十人到京师来奏保,乞令石彪继续在大同镇守。

朱祁镇拷讯杨斌,得知是受石彪的指使,这更增加了朱祁镇的猜疑,就立即命石彪"疾驰入京"。八月,"下石彪锦衣卫狱"。在朝官员又纷纷上章劾石亨"招权纳贿,肆行无忌,私与术土邹叔彝等讲论天文,妄谈体昝"。于是朱祁镇又"罢(石)亨闲住,绝朝参"。

锦衣卫指挥逯杲,原来依附石亨、曹吉祥,和曹、石关系密切,后来感到石享渐渐失宠,他就伺察石亨阴事,向朱祁镇报告,得到朱祁镇的信用,这时也奏"亨怨望,与其从孙後等造妖言,蓄养无赖,专伺朝廷动静,不轨迹已著"。

朝中群臣此时也看出了皇帝的意图,辨明了风向标,于是纷纷上奏,皆言石亨不可轻宥,于是石亨也被关进了诏狱。天顺四年二月,石享死于狱中,石彪、石後被杀。


正所谓兔死狐悲,石亨、石彪的结局,自然使曹吉样、曹钦叔侄惊惧不安。曹吉祥和曹钦清楚地知道,他们与石亨的命运是紧密地联系着的"亨败,已且不得独完"。与其坐以待毙,等待朱祁镇来收自己,不如作孤注一掷,发动军事政变,或可饶幸成功。

于是有一天,曹钦问他的门客冯益:"自古有宦官子弟为天子者乎?"冯益回答说:"君家魏武(曹操)其人也。"野心勃勃一心想当皇帝的曹钦听了大喜。

曹吉样门下原来就豢养着一批投降过来的蒙古军官和士兵,曹吉样平时就给他们一些私恩小惠,收为腹心。英宗复辟,曹吉祥又把他们列入"夺门"有功人员名单,"供升大职"。而石亨事发后,因冒"夺门"功得官被罢黜的达四千余人。但这些人因得到曹吉祥的庇护而未动,因此越发对曹吉祥感恩。史书称其"日犒诸达官,金钱谷帛恣所取,皆愿尽力,结为死党"。

曹吉祥与曹钦决定于七月二日黎明前举事,"(曹)钦自外拥兵入废帝,而吉祥以禁兵为内应"。计谋既定,曹钦与其党都督伯颜也先,部署好士卒五百人,并和伯颜也先等数十人夜饮等待举事。酒吃到一半,夜二鼓,达官都指挥马亮,从酒席上悄悄溜走,到皇宫里去报告。

当时因甘、凉有警,怀宁伯孙镗奉命西征,拟于第二天向皇帝辞行,这天夜里正好和恭顺伯吴瑾俱宿于朝房。



马亮到朝房里把曹钦谋反的情况告诉吴瑾,吴瑾又告诉了孙镗。孙、吴两人急忙草疏,因都是武臣,"拙于书,惟日:曹钦反,曹钦反"。从长安右门隙投疏入。

皇宫内见书后,立即逮捕了曹吉祥,并紧闭皇城及京城九门。曹钦觉察到马亮逸走,立即率其党徒至东长安门,此时门已关闭,无法进入,就转至逯杲住所杀了逯杲,又在西朝房杀了都御史寇深,在东朝房砍伤了学土李贤,纵火焚烧东西长安门。

这时孙镗急遣其子召西征军二千人攻击曹钦,工部尚书赵荣,也率了数百人来助战。天将黎明,曹钦的党徒新渐散去,城门尽闭,曹钦冲突不出,才奔归家里拒战,被孙镗军攻入,曹钦投井死,曹铎、曹铉皆被杀。曹吉祥于三天后被凌迟处死。这一事件,史家称之为"曹石之变"。


结语:从"夺门之变",再到"曹石之变",明王朝内部,接连发生了英宗复辟的皇帝之争,和徐有贞以及曹、石之间的权臣之争,这些足以改变明王朝走向的事件之中,得益的人究竟是谁?明英宗朱祁镇?显然不是,他原来就是皇帝,现在还是皇帝,没有什么改变,只是多了一些波折;景泰帝朱祁镇?显然也不是,他是个悲剧人物,一个特殊的机遇让他当上了皇帝,本来他是不想当的,但是没办法,责任使然。当上了之后,原来的皇帝又回来了,他又不想让,于是千般设防,但是仍然被皇帝哥哥复辟成功,最后自己凄凉的身死冷宫;徐有贞、曹吉祥或若石亨?这些人费尽心机,最后也只是落了个风光一时,但是也没有逃脱被团灭的下场。在"皇帝"这个至高无上的宝座面前,兄弟之情,君臣之义,不过是可以随时撕去的一张白纸,纵是千般算计,也不过是落得一片空白,留下的只是一张张无情的、谄媚的、攀附的、倾轧的、幸灾乐祸的和无耻的嘴脸。而这些事件,也使得明王朝元气大伤,国力遭到极大的削弱,从此之后,国力日渐削弱,慢慢的走上了衰亡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