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鼓勵農民多種糧食,農村好多家庭都沒存糧,大家看法怎麼樣?

拋磚引玉者


糧食安全問題是國家重大的安全問題,目前農民種糧積極性不高是確實存在的普遍現象,過去農村家家戶戶存糧的習慣逐漸減少了,不過這與國家的政策調整不無關係。目前生活水平,大多數人的飲食習慣不同於以往了,食物的種類越來越多樣化了,肉食類、奶類、水果類等高能量營養物質攝入的越來越多了,麵食大米的攝入量較10年前有明顯的減少。以目前國家對糧食的儲備情況,對於應對一些突發事件,例如今年的新冠肺炎還是綽綽有餘,這是之前國家緊抓糧食儲備不放鬆的成果。但是我國存在人均耕地面積少,需求量大,近些年對國外進口依賴比較大的問題和隱患。近年來,國際形勢日益緊張,美國針對中國不斷挑起貿易戰,尤為突出的是對大豆的加價和限制出口,中國為了應對挑戰,將東北產水稻大省調整結構以大豆為主。未來的中美局勢可能會更加緊張,國家定會調整戰略,鼓勵農民多種糧食,儲備糧食、藏糧於民才是我們打贏持久戰的最佳保障!


最美烏拉特


鼓勵農民多種糧食,國家一直在鼓勵農民種植糧食,玉米、小麥、水稻、大豆都有種植補貼,其中大豆補貼320元/畝,我們當地糧食種植補貼130元/畝,糧食有託市收購,有最低保護價收購。應該說國家對糧食生產是高度重視的。農村人沒有存糧,不是沒有人種糧,而是沒有地方存糧,都是大面積規模種植,上百噸糧食往哪存,往哪裡放?存糧在家裡惹老鼠和蛇,也不方便。農村土地沒有拋荒,而且是“香餑餑”,誰都搶著承包經營。

2019年度我國玉米總產量2.522億噸,小麥總產量1350億斤,水稻也在1300億斤以上。2019年我國水稻穀庫存1.3萬億噸,小麥庫存1.3萬億噸。我們餓肚子了嗎?沒有嘛,土地撂荒了嗎?沒有嘛!農民還在種植糧食嘛,多種糧食,怎麼“多”,有土地讓農民多種嗎?只有18億畝耕地,年年都在種植,還有土地能讓農民“多”種嗎?我們糧食庫存充足,供應寬鬆,價格平穩,已經飽腹無憂了。農民沒有存糧必要了,存在家裡不如存在國家倉庫、企業倉庫裡,存在家裡還要管理費用,還有耗損,直接賣掉省事。現在農村人從事農業的人是少數人,大部分人也是買糧吃了,買多了回來喂老鼠麻雀嗎?還是吃多買多少,隨吃隨買,糧食又不供應緊張,幹嘛要存糧?現在的農村不是過去的農村,現在的農業生產不是過去的農業生產方式了,現在的農民已經不用揮汗如雨,披星戴月,整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了。

現在農業是規模化、機械化種植了,在田野上見不到人影,並不代表沒有人種植糧食了,相反,種植效率大大提高,種植成本大大下降,農民收入大幅提高。農村不是好多人家沒有存糧,而是全部沒有存糧了,因為不用存糧,國家糧庫給我們存糧了。我們小隊1000畝土地,今年只有7戶人家14個人在種植了,平均每戶100多畝,全部機械化種植、收穫,全年出勤日100天以內,其餘265天賦閒在家,打麻將、幹家務、跳跳舞,散散步,聊聊天,走走親。去年水稻畝產1900斤,畝純收入1000元左右,前年水稻畝產1500斤,畝純收入500元左右。去年小麥畝產1000斤,產值1000元,前年小麥市產700斤——800斤左右,畝產值500元——600元左右。農村現在都是樓房了,吊頂了,貼地板了,存糧糧食怎麼上樓?每年都要晾曬4次,否則發黴發芽,一進一出,把家裡弄得髒兮兮的,更重要的是一對老夫妻在家根本無法晾曬,搬運,入倉,幹不了這些活了。

現在的農民,已經不是過去的農民了,都人過中年了,拈輕怕重了。農民既是農機手,又是機修師,既是農藝師,又是農場主了,年輕人不會幹農業,也不願幹農業了。農民已洗淨“泥腿子”,摘除麥草帽了,不再面朝黃土背朝天了。農民大部分時間在田埂上閒庭信步,當“甩手掌櫃”了。農村農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公司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正在崛起,擔起糧食種植的責任,農業不需人,不用人了。國家每年對農業、農村、農民“三農”工作十分重視,購買農機有補貼,種植糧食有補貼,農田小水利改造有項目資金,每年下撥20億元財政資金資金培訓新型職業農民,每年建設高標準農田8000萬畝,為糧食豐收打下堅實基礎和可靠有力支持。


長江三農


應該鼓勵農民多種糧食,農村好多家庭都沒存糧,大家看法怎麼樣?


看到這樣的問題,我到有自己的想法。

其實,農民種糧與農村家庭沒存糧沒有什麼關係。我就想問,農村種糧大戶都存糧了嗎?沒種糧或者少種糧的沒有糧食吃了嗎?這樣的駁論是不成立的。

我倒覺得,農民種不種莊稼與農民受益有直接關係。就好比方說,糧食作為食物原料,如果價格提不上去,農民種糧食養不了這個家庭,家庭要用錢的時候,沒有錢,想改善生活沒有錢,這樣農民還會多種糧食嗎?


你要想想這個問題,農民種植莊稼越多,農民就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農業種植上,沒有其他時間去打工賺錢了。因為農民種田都是不算自己的人工的,比如說,農民很高興一畝水田產1000斤糧食,農民就覺得自己賺了1000多元,其實把自己人工算進去的話,不怎麼賺錢了,農民是糧食的“免費勞力”。

如果農民外出打工,一天在200到300元之間還是好賺的,一天的工錢可以買兩百多斤幹稻穀,你說哪個划得來一些?


種糧不賺錢這是農民都心知肚明的,但是農民還是捨不得田地荒蕪,或者有其他原因只能留在農村種莊稼,但凡有想法的農民都會選擇打工賺錢養家提升生活水平。

關注農民,一起學三農。


三農小黃鴨


我的家也是農村的,一個很直觀的變化是這樣的:我家有好幾條裝糧食而製作的櫃子,一個櫃格里面可以收納400斤糧食,也就是過去人們說的一石(dan),以前的時候,家裡的3條櫃裝滿糧食後,外面還用尼龍的大袋子或者叫麻皮布袋裝是幾袋糧食,可現在呢?家裡的幾條櫃子也空蕩蕩的,沒有存糧。

其實,國家一直在鼓勵農民多種糧食,這個怎麼體現的呢?就是每年的各種惠農補貼,比如過去的玉米良種補貼、小麥良種補貼、現在的耕地力保護補貼、糧食收購價的最低保底價等等,這些舉措都是為了提高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可結果如何呢?

從我自己身邊的情況來看,農民的種糧積極性並不高,種植糧食的面積減少了,即使現在還在種糧的農戶也只是為了解決自己的溫飽,而不像過去,種植那麼多糧食是為了可以多賣一些錢。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人們發現,種植糧食獲得的利潤太少了,遠遠沒有外出務工賺錢來的快。在農村,經常可以聽到這樣的話:“辛苦種地一年,不如人家打工一月”,也就是打工一個月賺的錢可以購買種地一年獲得的糧食,正是這種收益少的原因,才讓很多農村家庭都放棄了種糧,自然家裡就不會有存糧,都是算吃算購買現成的麵粉、大米等。

這種家裡沒有存糧的情況放在平時真不覺得啥,但這次疫情讓我思考的更多一點,如果疫情封村的時間更久一點,那麼家裡有存糧的起碼餓不死,心裡不慌,可這家裡沒有存糧的,購買的年貨吃完了,外面的成品物資因為交通等原因進不來,那就開始慌了,特別是遇到戰亂的話,似乎更能體現家有存糧的重要性,好在我們現在是和平年代,因此,要珍惜眼下的幸福生活。


洞察三農萬象


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單純靠鼓勵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而且這些年從國家到地方,也出臺了一些配套的鼓勵政策,比如我們最熟悉的小麥玉米等補貼,還有農機的扶持、土地深耕和化肥補貼等,但是這麼一些利好政策,仍然無法調動農民種糧熱情,原因在哪?其實大家心裡都明白,根源就是四個字“糧賤傷農”。

真正在農村種地的農民,都有筆明白賬,種地的成本越來越高,而對應的糧價卻一直比較穩定,數十年了沒有什麼大的差別,但是良種、播種、化肥、耕種、澆灌、收糧等各個環節的費用卻大幅上漲,一畝地統算下來,風調雨順的時候還能小有餘富,也不過是三瓜兩棗的收穫,如果天氣稍有不順,或旱或澇,都會導致欠收賠本。這還是在不算人工成本的基礎上,如果算上人工成本,根本就是賠錢的。

老百姓現在都會算賬,出去打個工,一年下來還得剩個幾萬塊,手裡有個整錢兒,但要在家種地,真的沒有任何希望,維持個開支平衡就不算了。即便不外出打工,在周邊幹個忙工,一天也得賺個百八十塊,隨便幹幾天就比種一畝地的收成高,而且還不需要任何成本。

中國的糧食發展,最終的目標還是走集化化、規模化的道路,控制成本,科學種田,豐產豐收,而單純靠散戶單打是根本行不通的,代價太大,附價值太低,這不是一個鼓勵就能解決的問題。


元芳有看法


鼓勵農民多種糧食這個沒有錯,第一是保證糧食的供應,第二是使土地最大的利用,但是以現在農民的實際情況來看,鼓勵農民多種糧食顯然有些不現實,因為當農民也需要錢,也要花費,也要養家餬口,而種糧食的經濟效益又很少。

因此我認為應該鼓勵農民多種那些收益好,產量穩定,銷路廣,受市場歡迎的水果蔬菜等,這樣才能使農民的口袋慢慢的鼓起來!



但是如果鼓勵農民多種糧食,怎麼個鼓勵法,第一是糧價一直很穩當,不可能出現大的波動,第二以現在的農村實際情況來看,每家每戶也只有那幾畝地,而糧食的利潤又很低,即使再鼓勵,農民也不可能種糧食發家致富的。

現在種糧食已經不是單單的解決溫飽問題了,現在的農民觀念也在變,尤其是現在的年輕人,真的無法使年輕人重新回到莊稼地裡種糧食!


再看看現在種地的都是些什麼人,都是些老年人,婦女,他們一邊照顧孩子,一邊種植莊稼,能掙個零花錢就很不錯了!其實現在國家真的鼓勵農民多種糧食,使土壤充分的利用起來,但是卻沒有經濟效益,很難引起農民興趣的。

現在農村也基本上不像從前那樣在家裡存糧食了,並不是說沒有糧食,而是家裡也沒有了那些存糧食的容器和地方,更沒有存糧食的必要了,現在的人飯量小,而且年輕人都出外打工了,一年吃不了多少面,吃完了,花點錢到麵粉廠買一袋,這麼簡單的事情,為什麼要存糧食呢。


因此,我認為讓農民種糧食發家致富不可取,還是要科學種植,利用知識致富,這樣農民的日子才會過得紅紅火火,但這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還要有那些帶領農民共同致富的人,農民的這條路也在不斷地探索,根據各地的情況,因地制宜,讓農民多種植那些經濟效益好的莊稼!


鄉村小二哥


農村好多人家沒有存糧,這不奇怪。現在的農民多數種玉米、小麥,現在生活水平高了,玉米己經不是口糧了,小麥加工還費事(有的也到加工廠加工自己吃),所以農民把自己種的糧食賣了,到糧店買大米白麵以及自己喜歡吃的雜糧,故而很少存糧。農民種糧食應是大方向,但光鼓勵是不湊效的,需要有能見實效的政策措施,需要有能落到實處的幫扶,否則,外出打工的青壯年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回村種地的。


達旗老康


鼓勵種糧食?

大方向看,國家層面說,糧食缺口日益擴大,以前是出口國,現在都要靠進口。

這個方向看確實鼓勵生產,為維穩社會做貢獻。

然而,現實殘酷。糧食屬於國家管控的戰略物資,價格一直不高。

正常農民,按家庭算,我家三口,以前種七分田,一年收兩季稻穀,大概700斤稻穀,也就是說平均一季稻穀350斤,那麼就是說,7分田,350斤,一畝地就是500斤,2季是1000斤,

那是快20年的往事了,如今就算產量有所提高,算他1畝田能種800斤,2季1600斤,可是稻穀的價格,20年了,也就從1塊多,漲到兩塊多。

你沒種過田,不知道辛苦,六月天,幾乎天天要去看田埂上有沒有漏水,被龍蝦,黃鱔打洞,水漏幹,大夏天,一曬就枯死,

打藥殺蟲,撒石灰,請耕田師傅,收割,打稻子。

明說了,就是給我300一天我都不幹,真的累,

那麼收成,按金錢折算,1600斤稻穀,按單價2.5的高價來算,4000塊,記著這是一年的收成。

小麥差不多一畝也是這個量,但價格更低,玉米同理。

那麼,你說,這局面尷不尷尬,

我自己就是鄉村人,現在在城市裡,做的是休閒食品業務,一個月收入1萬3,4000塊,只是我十天的收入。

沒存糧是普遍現象,因為沒有種,沒有種是因為不划算。

農村人就算進工廠,幹一個月也有4-5千塊的收入,買糧綽綽有餘。

所以,要發展糧食,還是交給大農業公司,或者大承包商,幾百畝大規模,統一管理的那種好

個人,小家庭式的種糧,我個人認為在中國現有的情況下,不靠譜!你說呢?



楊大師0108


必須是經濟制度科學,在私有制下鼓勵不了。市場經濟最打擊農業。單幹都是死路一條。怎麼鼓勵?


用戶3764447951070


現在多般留守老人或兒童,根本無法屯多少糧,年輕的都在外務工,要不以種果樹為主。說實話現在丟荒的田地遠遠超過我們的想象,假如種田國家也發工資,應該很快會復耕,個人覺得,不喜勿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