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去世前對李世民說了幾句話,李世民當耳旁風,他說的是什麼,都應驗了嗎?

大侃歷史


“汝殺吾子孫,他日汝子孫亦復如是”。這幾句話不是李淵去世前對李世民說的,李淵去世前被囚禁冷宮,根本沒有機會見到李世民,別人更不敢把李淵這樣詛咒的話傳給李世民,甚至有傳說李淵是被李世民派人殺死的。

李淵對李世民這惡狠狠的詛咒,是在玄武門兵變之後不久說的。李世民發動玄武門兵變殺害李建成李元吉以後,又派尉遲恭軟禁李淵,然後李世民見到李淵以後自知理虧跪下痛哭流涕,甚至做出用嘴舔李淵乳房的無恥行為。

李淵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個嫡子,都是已故竇皇后所生,一瞬間兩個嫡子被殺,讓李淵傷心欲絕。

李淵求李世民放過李建成李元吉的十個兒子,但心狠手辣的李世民見父親對李建成李元吉的兒子們念念不忘,擔心留下後患,反而痛下決心斬草除根,李世民立即派人殺害了李建成李元吉的十個兒子。

李淵一天之中兩個嫡子十個孫子被殺,氣得幾乎昏死過去,他老淚縱橫,失去理智地詛咒李世民說“汝殺吾子孫,他日汝子孫亦復如是”。

李淵的詛咒果然發揮了一定的效果。李世民的14個兒子的結局絕大多數都不太好。

李世民的長子李承乾做了15年皇太子卻因為謀反被廢,26歲就死於流放地,據說是被李世民害死的。李承乾沒有後代。

李世民的次子楚王李寬早早就夭折了。李寬也沒有後代。

李世民的三子吳王李恪各方面最像李世民,李世民曾經想立他為皇太子,但因為他的母親是隋煬帝的女兒而被大臣反對沒有成功,李恪34歲就被權臣長孫無忌誣陷謀反而被殺。李恪的四個兒子都早夭。

李世民的四子魏王李泰才華橫溢,是李世民最寵愛的兒子,卻因為與大哥李承乾爭奪皇太子而失寵,李泰35歲就不明不白地死了。李泰有兩個兒子。

李世民的五子齊王李佑。只有20出頭的李佑因為起兵造反而被李世民殺害。

李世民的六子蜀王李愔。李愔因為同母哥哥李恪被長孫無忌殺害而被廢為庶人,30多歲就因為被誣告謀反而自殺。李愔有三個兒子,都死於武則天時期。

李世民的七子蔣王李惲。李惲在弟弟唐高宗時期被誣告謀反而自殺。李惲有16個兒子,其中有的被武則天殺害。

李世民的八子越王李貞。61歲的李貞因為起兵反抗武則天兵敗自殺。李貞有六個兒子,大都因為反抗武則天被殺。

李世民的九子唐高宗李治。李治56歲時病死,駱賓王等指責李治是被皇后武則天害死的。李治有八個兒子,其中五個兒子被武則天害死。唐中宗李顯傳說被皇后韋香兒毒死。只有最小的兒子唐睿宗李旦55歲病死。

李世民的十子紀王李慎。因為李貞造反而被武則天逮捕下獄,61歲時死於流放途中 。李慎的7個兒子大多數被武則天殺害。

李世民的十一子江王李囂。年幼時夭折,沒有留下後代。

李世民的十二子代王李簡。年幼早夭。沒有留下後代。

李世民的十三子趙王李福。李福活了30多歲在武則天掌握大權時病死。

李世民的十四子曹王李明。李明四十多歲時被誣陷與武則天的次子李賢謀反,後被武則天派人殺害。


厚德載物49847


"汝殺吾子孫,他日汝子孫亦復如此",這就是李淵去世前對李世民說的話,純屬謠言。

李淵這句話的意思很明確,就是你李世民殺了我李淵的子孫,將來你的子孫也會效仿,殺了你李世民的子孫。言外之意,就是批判李世民當初發動玄武門之變,殺害李淵另外兩個兒子太子李建成、李元吉的“惡行”,並詛咒今後李世民的子孫也會像他一樣骨肉相殘。

然而,這句話十分不靠譜,幾乎可以斷定純屬虛構。

1,邏輯不通

眾所周知,李淵有四個兒子,最小的李元霸死得最早,還未成年就去世了;另外三個兒子分別是長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元吉。

玄武門之變中,李世民幹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這是名符其實的手足相殘。

玄武門之變後,李元吉斬草除根,一不做二不休,把李建成、李元吉的十個兒子也就是自己的十個親侄全部誅殺,開除出皇室宗籍。這樣一來,李建成、李元吉一脈實際已經斷子絕孫,繼續上溯一代,李淵的三兒子也就是三個分支已經斷了兩個,只剩下李世民一脈了。

既然李淵只剩下李世民一脈,他不可能會詛咒李世民這一脈的子孫相互殘殺,因為李世民的子孫就是他李淵的子孫,他還沒有糊塗到這種地步,,除非李淵願意把李唐江山毀掉。李淵是李世民的老爹,哪有老爹詛咒自己後代手足相殘的原理?

2,缺乏依據

翻遍正史、野史、筆記等資料,筆者都沒有發現李淵去世前所留遺囑“汝殺吾子孫,他日汝子孫亦復如此”的痕跡。也就是說,李淵去世前跟李世民說的這句話完全沒有依據證明,到底是否真實存在的,完全是一個難解之謎。既然沒有證據,就不能亂扣到李淵頭上。

3,不合人情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親手殺害了自己的哥哥、弟弟,此事確實違揹人倫,但對於自己的父親李淵,李世民還是手下留情的。一方面,他不能留下弒君殺父的千古惡名;另一方面,他需要讓老爹“主動”禪位給自己,為自己的繼位取得合法依據。

李淵被迫把皇位禪讓給李世民後,自己退位當了太上皇。

做太上皇的日子裡,李淵逐漸理解李世民的所作所為,而李世民也履行承諾,對自己的老爹尊敬有加,因此李淵當太上皇的日子是很自在的,父子倆的感情逐漸在回升。在這種向上向好趨勢的影響下,李淵不可能臨死前說出詛咒自己子孫的事。

回溯歷史,唐朝前期確實政局不穩,圍繞皇位爭奪發生了很多期你死我活的激烈爭奪。除玄武門之變外,確實不乏李唐皇室內部的政治鬥爭,以及武則天、太平公主、韋皇后等一系列女性狠角色毫,不過這些鬥爭根本而言是爭奪權力的鬥爭,跟任何人的詛咒讖語都沒有任何關係。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公元635年6月25日,一代雄主唐高祖李淵去世,在當了差不多十年的太上皇之後,他懷著戀戀不捨的心情離開了人世。有人說,他在臨死前悄悄對李世民說了幾句話,是幾句囑託,但是李世民沒有聽,當成了耳旁風。

但是,沒有想到這幾句囑託在幾十年以後都變成了現實,讓李世民特別尷尬,這件事到底是不是真的呢?可以很明確的說,這是假的,是後人杜撰的。後人只是把後面發生的事情安在了李淵身上,目的是為了突出李淵悲情帝王的形象。關於民間傳說,具體是怎麼回事呢?

據說李淵說的第一句話就是,你殺了我的兒子,將來你的兒子也會殺你。意思是提醒李世民,將來你的兒子也會像你一樣弒父奪權。李世民不以為然,因為他有前車之鑑,知道該如何處理。

之所以說李淵不可能說這樣的話,是因為李世民的子孫也就是李淵的子孫,都是李家人,李淵會在臨死前下這麼狠毒的咒語嗎?李淵本人雖然是一代雄主,但是他性格偏軟弱,早年間的太原起義也幾乎是在李世民的逼迫下進行的。

玄武門事變之後,李淵把皇位讓給了李世民,自己甘願退到後臺。從這個時候開始,他的心已經死了,他知道自己無法掌控大局,天下一定是李世民的。所以他怎麼可能在臨死前再咒一下自己的孫子輩呢?

顯然這是後人根據李世民的兒子李承乾和李泰之間的奪權鬥爭史實改編的,目的就是為了說明一個道理:天道輪迴,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而民間還有一個傳說,講的是李淵臨死前說的第二句話就是你千萬不要娶武則天,大唐會毀在她的手裡。這就有點更扯了,公元635年李淵死的時候,武則天才11歲,甚至都還沒有入宮(14歲入宮),李淵怎麼可能知道有這麼個人?

而且即便是在太宗時期,武則天也只是一個才人,說白了就是一個不入流的宮女,李世民也就是在人群中瞄了她一眼,就沒有下文了。只是後來李世民的兒子李治看中了武則天,才有了後來的事情。所以李淵是不可能對李世民說出這樣的話來的。

之所以後人要這樣杜撰,不過是為了讓李淵看上去更神一些,具有滿滿的預測力,這樣才有帝王的氣質。不然的話,一代明主,三個兒子起紛爭,兩個兒子被殺,自己還被另一個兒子趕下皇位,這說出去實在是令人難堪,就算他在九泉之下也不會瞑目的。但是這樣一編,顯得李淵這位軟弱的皇帝還不是一點用都沒有。

自古皇家多磨難,弒父奪權的事情在唐以前不少見,在唐以後更多,所以後人很容易就找出相關的內容,並且把這些和李淵的預言放在一起。

但其實李淵就是病死的,走的時候很安靜,李世民一直在身邊,送了父親最後一程。李淵也沒有說那些亂七八糟的話,他只想安安靜靜地離開這個世界。對他來說,世間已無留戀,只要國家安好,不再爆發內亂就可以了。


小小嬴政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任皇帝,在中國歷史上很有建樹,是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 。他開啟了“貞觀之治。”贏得後世很高的評價和讚譽。

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淵的嫡次子,按照古代帝位的傳承製,李世民生來就與皇帝無緣,只能老老實實做一個親王,或者做一個護國大將軍。

他要想名正言順的坐上皇位,只有一種可能,就是他的哥哥李建成在還沒有繼位之前就死了。可當時李建成年紀輕輕,身體健康,怎麼會突然死亡呢?

史書上說:李世民是個大好青年,生來有雄心(成功了是雄心,失敗了是野心。)有抱負,有理想,對皇位非常渴望,必得之而後快。

史書上又說:太子李建成平庸無能 ,才德無備,忌賢妒能。見弟弟李世民累立大功雄才偉略。屢次使陰招想害死李世民,李世民吉人自有天相,李建成之計屢遭失敗。李世民被被逼無奈,為求自保,不得不發動“玄武門之變。”剷除了太子李建成及其幫兇齊王李元吉。李淵見太子已死,李世民又如此賢能,於是心甘情願地傳位於李世民,李世民順利當上皇帝,廟號唐太宗。

史書這段記載的真實性,史學家歷來都有爭議,似乎過於美化秦王李世民,而貶低太子李建成。有學者認為,史書是為李世民繼位的合法性、正當性的需要,不得不這樣寫,也可能是李世民干預的結果。

總之,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當上皇帝(有說是李淵主動讓位,也有說是因為李世民所逼,被迫退位的)之後,為了斬草除根,對太子一黨及太子府、齊王府痛下殺手,將太子與齊王的兒子們全部殺了。李淵得知後悲痛不已,整天流淚,畢竟是自己的親生骨肉。但他已退位,李世民是皇帝,他要殺,自己毫無辦法保護那些兒孫們,憤恨交加,憂鬱成疾。

有天, 李世民來探病,李淵狠狠地對李世民說:“汝殺吾子孫,他日汝子孫亦復。”李世民不答,依然我行我素,不久李淵病死。

李淵的話是否應驗了呢?事實是16年後,李世民立的太子李承乾與四子李泰為了皇位爭的不可開交,甚至引發戰爭。李承乾被流放,身死他鄉,其他幾個兒子也因參與其中,以謀逆大罪被誅殺,十幾個兒子最後只剩下兩個。再後,武則天稱制當皇帝,又把李世民的子孫大殺一通。

李世民常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不知李世民地下有知,心情如何?



段輝時


前些年網上流傳了一樣一句謠言:“汝殺吾子孫,他日汝子孫亦復如此!”真所謂謠言止於智者,因為這句話根本就不可能從李淵的嘴裡說出來。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史書上並沒有記載著題主所說的這一段話。為什麼李淵去世前不會對李世民說這句話呢?



李淵是李世民的父親,哪有自己詛咒子孫後代的道理

在這裡首先要說明的是,李淵即是李建成和李元吉的父親,同時他也是李世民的父親。站在一個父親的角度上來說,天下沒有那一個父親不希望自己的兒子好,就算這個兒子是個人渣,他也不會去詛咒兒子的後代,因為兒子的後代就是自己的後代啊。在儒家思想影響嚴重的國度,人以忠義仁孝為先,這些就是我國的人倫常理所在。


李世民對大唐帝國的建立,貢獻甚至還超過了父親李淵

自從李淵舉兵反隋以來,李世民在唐軍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他手下大將不計其數。在這個尚武的年代,如此多的武將心甘情願的追隨他,可見李世民的人格魅力有多大,大唐帝國的建立離不開這些衝鋒在第一線的戰將們。李世民幾乎指揮了大部分殲滅敵對勢力的打仗和硬仗,用功高勞苦來形容他也不為過。假設李淵沒有這麼一個厲害的兒子,到最後一統天下花落誰家將是個未知數。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也是被逼無奈

現在還有很多人懷疑李世民發動政變的動機不純,認為他一早就有策劃進行政變的心裡打算。但真正的事實卻恰恰相反,在李淵登基稱帝后,李世民被冊封為尚書令、右翊衛大將軍,秦王,天策上將,掌管整個大唐帝國的兵馬。

太原起兵是李世民的謀略,李淵曾答應過李世民事成之後立他為太子,但唐朝建立後,李淵卻立李建成為太子。天下太平後,李世民的功名已經蓋過了其他的皇子,李建成隨即聯合李元吉排擠打壓李世民。

兩派之間已經到了水火不容之地,特別是李建成和李元吉對李世民暗中做了很多見不得人的事,其中就包括對李世民下毒。這也堅定了李世民發動政變的決心。


李世民發動政變後,並沒有虐待自己的父親,還處處以父為尊,一些重要場合都還是讓父親出面。再加上面的理由,李淵根本就沒有說出這句話的理由!


觀景說史


唐高祖李淵乃唐朝的開國皇帝,但眾所周知他的江山幾乎是靠他的次子李世民打下的。又加上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心狠地殺死李建成與李元吉,且逼李淵退位。故而李淵曾有很長一段時間對李世民心有怨言。對此有傳言稱,李淵去世前對李世民說了一句狠話——"汝殺吾子孫,他日汝子孫亦復如此"。然而這句話在歷史上無跡可尋,而且細緻想來也無可能。

一、李世民的子孫不就是李淵的子孫,他怎會詛咒自己的後世?

古今中外,但凡一個正常人都不會詛咒自己的子嗣,更何況我國古代是一個以血緣為紐帶的宗族社會。皇家更是講究綿延子嗣,李淵如此規規矩矩的人怎會說出這等自損的話?據說當年李淵並無謀反之心,只因遭到隋煬帝的猜忌,便日益恐懼,還採取無節制飲酒、受賄等自汙方式以求自保。就連後來的太原起義他還是在李世民再三提議下才痛下決心。如此看來性格軟弱的李淵絕不可能詛咒自己的後世。

二、李淵與李世民的矛盾在玄武門之變時驟然消散。

起初李淵確實對李世民有所忌憚。一方面由於李世民軍功不斷,其在百姓與朝臣心中的威望日益增強。面對李世民一次又一次的戰功,李淵既高興又害怕。作為父親,每每看到兒子凱旋而歸,他內心自豪不已。但作為君王,看著他被百姓高漲迎接,心中又多了幾分擔憂。另一方面太子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想方設法地向李淵誣陷李世民。為了打倒李世民,李建成和李元吉故意討好李淵的妃嬪,奉承獻媚、賄賂饋贈,無所不用。可是李世民非但不討好妃嬪,還責怪她們取代其母后。所以嬪妃們爭相稱讚李建成而詆譭李世民。

原本李淵就因李世民功高震主對他有所不滿,而今身邊親近之人都說他不好,李淵就公開支持李建成。此時李淵與李世民的矛盾達到最高點,但到了玄武門之變,李淵得知兒子們自相殘殺,終於明白一切均由他造成。所以他不再對李世民有怨言,但他們父子倆還是有隔膜。不過這層隔膜還不足以讓李淵詛咒李世民,而且後來李淵看到李世民把國家治理得井然有序,心裡很是欣慰。

三、

玄武門之變後他們父子二人關係已有緩和

武德九年(626)7月5日,高祖立秦王李世民為皇太子;同年八月初九甲子日,太子李世民正式登基。自他即位起,對內文治天下,採取群臣意見;對外開疆拓土,注重民族融合,整個唐朝在他的統治下變得堅不可摧。李淵對此很滿意,尤其是李世民滅突厥,為李淵一雪稱臣之辱。另外李世民對李淵十分敬重,每逢到盛宴都邀請他參加,還給他敬酒。只要李淵在,他絕不會居功。有如此厲害又孝敬的兒子,李淵怎還會詛咒呢?

綜上所述,"汝殺吾子孫,他日汝子孫亦復如此"這句話絕非出自李淵之口,所以更沒有應驗一說。即使後來李世民的子孫卻有自相殘殺,但那也是歷史的自然發展,與李淵無關。


鄧海春


"汝殺吾子孫,他日汝子孫亦復如此"。這句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在網上流傳的話,看來確實騙了不少人。實際上,李淵根本沒說這種話,也不可能說這種話。

武德後期,由於李世民功勞、威望、權勢太大,李淵逐漸採取措施控制和打壓李世民,手段之一,就是默許和縱容李建成、李元吉對李世民下手。在李淵的縱容下,先後出現了武德七年(624)楊文幹事件,大約武德八年(625)毒酒事件,易及武德九年(626)昆明池計劃,這些事件,形式各異,但目的都是要殺掉李世民。

兩個月後正式把皇位交給李世民。父子之間感情很淡漠。慢慢的李世民勤於國政把國家治理的越來越好。李淵深感欣慰,每遇到大型場合李世民都邀請李淵參加共享榮耀。滅突厥後俘虜突厥可汗到長安,也算是為李淵一雪稱臣之辱,李淵命頡利可汗為他跳舞,胡越一家自古未有易也,我所託得人。李世民不敢居功,這都是按您的旨意,豈是臣之力?李世民馬上給李淵敬酒,李淵非常高興,親自彈起琵琶,李世民隨著琵琶的節奏跳起舞來。

總體上來說,李世民的兒子大多數是結局不好,壽終正寢的不多,而李唐江山還一度改姓,差點就成了武家的了,這個也算是李世民對兄弟以及侄子斬草除根的果報吧,至於李淵臨死前說的話,很可能是後世的人附會的,畢竟就算是李淵說了這種話,也不會記錄下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