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向世界 CCA&ACC抗擊COVID-19研討會簡報

北京時間2020年3月19日20點整,中國心血管健康聯盟與美國心臟病學會聯合舉辦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學術交流研討會第二場Joint Session正式開始。連線的中外專家們繼續昨天的話題,深度討論炎症風暴和危重症患者管理的問題,一萬名參會者來自77個國家與地區,整場討論會氣氛熱烈,國外同道的提問令中國專家應接不暇,足見疫情之下,世界各國對中國經驗的迫切需求。

从中国向世界 CCA&ACC抗击COVID-19研讨会简报
从中国向世界 CCA&ACC抗击COVID-19研讨会简报

中國模式獲世界點贊 跨國聯合迫在眉睫

連線會議開始後,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的葛均波院士、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的霍勇教授、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黃愷教授、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學的黃浙勇教授、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的周寧教授、以及耶魯紐黑文醫院的Harlan Krumholz教授的組織和引導下,中外專家繼續交流分享治療COVID-19患者的經驗。

在葛均波院士的開場致詞之後,Harlan教授首先表示,聽聞中國本土已無新增的新冠肺炎病例,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在世界亟需團結一致的當下,中國強大的動員力和凝聚力為這一工作設立了優秀的模板。Harlan教授隨即表示,世界各國的醫生都迫切地想要了解,中國的醫護到底採取了什麼樣的方法、付出了怎樣的代價、做了哪些工作才成功地讓疫情出現拐點?

霍勇教授代表中國專家表示,控制疫情是世界課題,中國抗疫一線的醫護用自己的心血與汗水為全世界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中國專家非常樂意、也有義務將這些經驗儘快分享給外國同道。

凝聚各方力量 開闢對抗疫情的國際戰場

從疫情一開始,中國心血管健康聯盟便積極地凝聚各方力量,從組織公益捐贈、公益網絡諮詢、線上抗疫課程、撰寫專家共識等多個維度,全力協助對抗疫情。

這次由心血管健康聯盟與美國心臟病學會共同舉辦、以新冠肺炎為主題的心血管專家研討會,可以看作是中國心聯盟為對抗新冠肺炎全球爆發所開闢的又一國際戰線。

在中國抗疫戰爭取得階段性勝利、世界其他國家卻接連陷入困境的時刻,這場研討會的舉辦可以說是正逢其時,如何將中國一線醫生在抗疫過程中積累下來的經驗及時地分享給國外同道,是這次會議的核心目的。因此,在兩天的會期中,心血管健康聯盟邀請了多位國內在新冠肺炎臨床一線工作的專家,針對疫情的特點與現狀,一同設計了多個討論主題,儘可能全方位地滿足國外專家的需求。

3月18日的討論會,獲得了全世界66個國家與地區的關注,當日,中日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曹彬教授為大家詳細解讀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的陳韻岱教授講解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合併心血管疾病的臨床問題,同濟大學附屬第十人民醫院的徐亞偉教授做了《新型冠狀病毒防控形勢下急性心肌梗死診治流程和路徑中國專家建議(第一版)》的解讀。

聚焦危重症患者 中外專家知無不言

3月19日的研討會,參會的國家與地區更是增加到了77個,本場會議的內容主要圍繞危重患者的治療方案以及ECMO的使用經驗等問題展開,兩場會議的氣氛一浪高過一浪,國外的同道踴躍提問,都想抓住這次寶貴的交流機會。

黃愷教授、黃浙勇教授、周寧教授等有豐富一線工作經驗的中國專家,與參會者一同分享了精心挑選的重症病例,從診斷、治療、生命支持等多個方面與國外專家展開討論。由於受到了廣泛的國際關注,Harlan教授始終在替外國專家拋出各式各樣的問題,從一線醫生的防護,到生化指標中的診斷線索,再到新冠肺炎患者的年齡特點性別差異,可謂涵蓋了疫情的各個角落。

从中国向世界 CCA&ACC抗击COVID-19研讨会简报

整場研討會,中外專家們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共享著每一個與抗疫有關的信息與細節,討論會在葛均波院士和霍勇教授的結語中圓滿結束,這次研討會不僅為全球抗擊新冠肺炎的醫護帶來了中國經驗,也為之後更大規模、更深層次的國際合作提供了樣板,為世界各國最終戰勝新冠病毒營造了良好的開端。

版權屬《國際循環》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其他任何媒體、網站如需轉載或引用本網版權所有之內容須在醒目位置處註明“轉自《國際循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