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有没有必要让孩子知道“因为我爱你所以我把…省给你”的思想?

王潮涛


很高兴一起分享育儿经验!

我觉得“要让孩子明白大人做很多事情是为了孩子好”这种想法本身并没有什么错,但是如果家长用这个思想去束缚孩子那肯定是不正确的。

首先,家长为了孩子好而去做一些事这是家长的责任和义务,不能让孩子背着这个负担。孩子从出生开始他并不会去要求家长为他们做什么,家长的一切付出都是心甘情愿的,家长对孩子的爱也是义无反顾的。如果家长强硬的要求孩子为了你付出的感情进行汇报,那么这份爱会变成孩子沉重的枷锁。

其次,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上出现问题的时候,家长要是一味的去强调你的付出是为了他们好,叛逆期的孩子应该会适得其反。教育学中对待孩子需要的是倾听和陪伴,还有理解和宽容,而非不断的唠叨和抱怨、强调和强迫。

所以,很好的亲子关系一定不能去强调家长对孩子的付出是为了他们好,而更应该去关注和孩子间的亲子关系。孩子随着他们的长大,他们一定会明白父母的付出,理解父母对他们付出的爱!



柳枝头


作为已经是一个二胎的妈妈,我会让孩子知道“因为我爱你所以我把…省给你”

或许你觉得我这想法太自私了,来慢慢听我说说。

家庭教育是从爱的教育开始。

我们给孩子足够的爱,享受到父母给予血液以外的温暖,让孩子拥有足够的安全感,让他在坦途中茁壮成长,培养他在困境中逆风而行。这样孩子才会更加自信阳光!

这并不代表我们过分宠爱,事事包揽,倾其所有满足孩子物质上的要求。我们选择合适孩子成长爱的方式。让孩子体会到父母努力工作,给予你最好的生活,让你在父母的基础上,向更高的台阶迈进!

我会对孩子说。

妈妈把…省给你,是因为你是我的孩子,我爱你,正如妈妈小的时候,你的外公外婆爱妈妈一样,我们世世代代相亲相爱。妈妈小的时候,外公外婆也是把…省下来给妈妈,给妈妈买很多书,为妈妈选择好的学校。现在妈妈除了爱你,更要去爱外公外婆,因为在我年幼时,拥有世界上最温暖的爱。

妈妈会把…省给你买钢琴,找优秀的老师给你上钢琴课,让你在今后喜悦或无助的时候,有钢琴陪伴你。

妈妈会把…省下来给你买足球,陪你在足球场上奔跑,让走拥有更健壮的身体。

妈妈会把…省下来,为你……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妈妈太爱你。


彰爸徽妈生活记


我的观点是没有必要让孩子知道,因为这不是爱。

爱是指一个人主动地以自己所能,无条件尊重、支持、保护和满足。爱的基础是尊重。爱的本质是无条件地给予,而非索取和得到。说来说去,爱不是交换也不是谈资,更不是道德绑架。

我爱你不是强加于人,而是如你所愿。

两年前,我一个人带娃去海岛玩,没想到这趟旅行我和4岁多的女儿冲突特别多。看到美景总想给她拍美照,可她一点也不配合;发现玻璃蓝海水中的小鱼清晰可见唤她来瞧,可她只想捡贝壳;想带她去看海上落日,可她却想泡在游泳池里;上了大巴车希望她睡觉,这样才有精力到景点玩耍,她却偏要迎着刺眼的阳光看窗外。

所有问题其实都是一个问题——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这句话,真心特别好。好在哪?1.切入要害,大人冷不等于孩子冷,是感受上的强加于人。2.冷不冷不是原则问题,屁大一点的事。我们对孩子的控制欲总有特别合情合理的理由。比如海上落日多美啊,转瞬即逝,游泳池什么时候不能去。比如拍照是为了记录成长,给孩子留下珍贵回忆啊。而我们忽略了孩子的主观感受,4岁的兴趣点怎么可能跟40岁的兴趣点一样呢?

我们总觉得把自己认为最好的东西给孩子就是爱,而忘记了孩子和我们是不同的个体,与父母有相似也必有不同,这与时代、年龄、经历都有关系。

孩子1、2岁的时候,在家憋了好几年没出去玩的我跃跃欲试,想带孩子去旅游。过来人都劝我,带孩子去海南、去马代还是去家门口商场花10块钱玩沙子对她而言都是一样的。的确,那时候的小不点最爱的就是沙子,不正是她的年龄特点吗?


我在旅途中见过很多类似这样的场景,爸爸妈妈带着初中的孩子出门玩,到了景点孩子不下车要坐在车里玩iPad等大人,父母气急败坏地说:“花那么多钱到了这儿你不下车,就坐车里打游戏!”孩子说:“又不是我要来的,是你们非带我来的。”气得大人没辙没辙的。

说了这么多,我们的好心难怪孩子不领情,想想很多时候我们的父母给我们发一些耸人听闻或是煽动性的微信,我们不也毫无兴趣,还会回过头劝他们少看这些吗?所以,我们先要学会尊重孩子的感受,理解他与我们的差异,而不是急着把自己认为最好的东西倒给他,如果他不领情的话还伤心生气。其次,给孩子做主的权利,指的就是我前面所说的屁大一点的事,在海边看小鱼还是捡贝壳、赏落日还是泳池戏水的选择真的很重要吗?一个在景点门口不想进的孩子,进去后就会变得能欣赏这里的美好吗?孩子可以做主,可以选择,更要可以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每个人的内心醒了,才可能有行动力,我们做父母的无法拔苗助长,只能静待孩子遵循自己的成长规律,过分干预轻则不欢而散,重则两败俱伤。


清朝云


爱到底是无私的还是自私的呢?参照前几天实际发生的某985211毕业的外籍华裔高管回国治疗的事件,是不是一种“你爱我就要给我的理所应当呢”!


  1. 大多数人都说爱是无私的,可是现实中经常发生的都是有条件的爱,“妈妈为了你学习,班都不上了”……《小欢喜》中就有这么一位,结果却情感绑架了孩子。
  2. 既然是爱,真爱,那就是不求回报的。求回报的爱不叫爱,或曰情感绑架或曰投资回报,对!告诉你我付出了什么就是要你回报!
  3. 高尔基说爱孩子是连母鸡也会做的事情。这样的天伦之爱,不需要语言告之!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爱,人都会感受到!
  4. 参照前几天实际发生的某985211毕业的外籍华裔高管回国治疗的事件,是不是一种“你爱我就要给我的理所应当呢”!

真爱,就需要给孩子合理的东西。


孩子听话1


我也是一个边摸索边学习的妈妈,我个人觉得没必要告诉孩子,因为大人爱你所以要把好的东西都留给你。因为你这样告诉他,就会让他觉得我是家里受宠的小孩,大家都疼爱我,他会慢慢变得自私,只顾自己不顾他人。

先说下我们家的情况。孩子6岁了,孩子出生到现在是两个妈妈轮流帮着带的,我们两独立带的时候比较少。

以前孩子比较小老人惯着我们也不怎么说,中班后我们发现他开始有小心思了,好吃的水果他会一个人端着果盘吃,买回来的蛋糕他不舍的分,幼儿园要带玩具去交换他都是挑了再挑,甚至有一天他说爷爷奶奶家的鸡腿都是我一个人的。我和孩子爸爸开始认识到孩子身上存在的自私问题,我们开始了这方面的观察和教育。一方面我们给两边的4位老人打预防针,把我们认为的孩子的自私行为交代一下,希望他们理解和配合,告诉他们对于孩子递过来的水果或者零食一定要拿并且要吃完,另外看到他在玩具我们都参与进去并且要他分享玩具给我们一起玩;另一方面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停的告诉孩子,现在家里目前只有一个孩子,但是不排除以后也有弟弟妹妹,还有家里的表弟表妹如果上门来玩,一定要分享玩具。切出来的水果买回来的零食,我们都要求他先主动给大家分配以后他才能吃。现在我觉得他是一个温暖的小男孩,说话客气有礼貌,玩具零食都能分享。


搬砖战斗士


这个必要要看时机!

但是绝不能动不动就拿这个来说事,比如可怜兮兮的跟孩子说“我都是因为爱你才舍不得这舍不得那,好的都给你了”,一副很穷苦可怜的样子,这是会引起孩子反感的,有的孩子会在心里有诸如“谁也没要求你那样做啊,你省出来给我的也不是我想要的啊”之类的声音。并且还可能造成一部分孩子形成“穷人思维”,这是很可怕的!

对于经济条件并没有穷困到真的需要省出来给孩子的家长,个人认为真的不要说这样的话,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你舍得对自己投资是懂得爱自己,只有你自己会爱自己,你才能让别人感受到爱,才能让孩子学会爱自己!

节俭和不舍得是两个概念!好多家长是不舍得,其实并不缺钱。

所以成功的经商人士,他们的脑袋中是投资回报的概念,在他们一无所有时也有办法换来财富,因为他们没有钱时可以舍得投资其他方面,所以会有所得!

除非是你真的经济很紧张,孩子又不逆反,这种情况下,也只能适当的让孩子知道父母很爱他,很舍得为他付出,让他知道生活不易,懂得感恩,更加发奋图强将来孝敬父母报效国家。

这种教育方式一定掌握好度,千万不能拿来惯用!


熙元堂主


这个是很有必要的,要让孩子知道换位思考和感恩。一个人得到的东西越容易,越不懂得珍惜,如果一直处在优越的环境中,感受不到人间的冷暖,他就不懂感恩为何物,他甚至会认为一切所得是理所当然。我曾经听过一个小故事,说是一个乞丐到一户人家去乞讨,主人家给了他十块,第二次又给了十块,就这样持续给了三年,结果有一次去时,主人家只给了他五块,乞丐说:原来都给我十块,怎么现在才给我五块?主人说:我结婚了。乞丐一巴掌打过去:妈的,你居然拿我的钱去养你老婆。很多的孩子在优越的生活下,享受父母省吃俭用而来给予的一切已成惯性,这个过程中正在抹杀着本身具有的感恩的天性


天棒娃儿


可以让孩子知道,要掌握尺度,也不能让孩子觉得拿着父母的爱理所当然、肆无忌惮,但爱是相互的,也要让孩子明白,他也可以因为爱你而做些什么。

你可以这样说,宝贝,今天只有一个鸡腿,所以给你吃,因为你现在需要长身体,如果爷爷奶奶在这里,就要给他们吃,因为要尊重长辈,他们也是我们的爸爸妈妈。有好吃的,好玩的,我们都会努力赚钱买给你,因为爸爸妈妈爱你,想让你开心,希望给你最好的,爸爸妈妈希望你长大了也能这样爱爸爸妈妈,你能做到吗?

如果说多了把什么省给你,又不解释得深层,孩子容易变得斤斤计较小家子气,最可怕的是不知道感恩。

在孩子模仿你,或者自主把他喜欢的东西跟你分享时,一定要告诉他,你很开心,因为他会分享;在孩子省了没必要花的钱时,也要表扬他能控制自己,做事情有计划,像个小大人,你为他的行为点赞……

很多时候,不要告诉孩子我为你做了什么,而是要让孩子知道,他能为你做什么。从自知,到自愿,再到自主,最后成为自然。



danny老师


我觉得没必要,我认为可以告诉孩子,你爱他,所以拥抱他,你爱他,所以亲亲他,你爱他,所以才包容他的小脾气,你爱他,所以愿意放下手机陪他玩游戏……

而且我认为也没有必要为孩子而节省自己,相信现在的社会,大部分父母是不会让孩子吃不饱穿不暖的。父母想把最好的留给孩子,可以理解,但是最好的不是节省下来的物质,而且丰富的精神世界。每个家庭物质有别,不管能不能给到孩子最好的物质条件,我们都能给孩子提供最富裕的精神世界。教育孩子自信,勇敢,乐观,积极,给予他面对失败的勇气,健全的人格和与人为善的豁达,这些才是我们最应该给孩子的。


Amy果


没必要,孩子生了就得养。没必要说这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