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誤解了上千年的《道德經》,白巖鬆給出了最好的正名


被誤解了上千年的《道德經》,白巖松給出了最好的正名

  1. 被誤解了上千年的《道德經》

《道德經》是全世界除了《聖經》之外,被翻譯版本最多的中國古代典籍。

但是在傳統的中國,《論語》居於正統地位, 《道德經》總是處在邊緣。

甚至到現在,還有人懷疑它是不是老子寫的,什麼時間寫的。

被誤解了上千年的《道德經》,白巖松給出了最好的正名

流傳的過程中,還經過了無數的糾錯。比如“絕學無憂”,歷朝歷代都有學者說,“絕”一定是個錯字,跟文意不符。

1973年在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版《老子》,和既往流傳的版本也有很大出入,《道德經》的內容被顛覆,令海外學者都感到震驚。 總之,《道德經》和老子都被我們嚴重誤讀了!

被誤解了上千年的《道德經》,白巖松給出了最好的正名

2.為《道德經》正名

在中國,但凡有點文化的人幾乎都聽說過《道德經》。

無論是治國、治家,還是修身、處世、無論是王公貴族還是平民百姓,總能在《道德經》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智慧。

它既在廟堂之上,又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

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矣!

唐玄宗說:《道德經》其要在乎理身、理國。

歐陽修說:老子為書,其言雖若虛無,而於治人之術至矣。

曾國藩說:老莊為體,儒墨為用。

魯迅說:不讀《道德經》,不懂中國文化,不知人生真諦。

被誤解了上千年的《道德經》,白巖松給出了最好的正名

不僅中國人,很多外國文學家、哲學家也深受老子影響。

俄國文豪托爾斯泰說:孔子對我的影響很大,老子對我的影響更甚!

尼采說: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經》,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物理學家、日本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湯川秀樹說:老子似乎用驚人的洞察力看透個體的人和整個人類的最終命運。

能得到如此高的評價,《道德經》的魅力可見一斑。

被誤解了上千年的《道德經》,白巖松給出了最好的正名

3.為什麼讀《道德經》的人格局更高、眼界更寬?

白巖松說:“老莊之學,是中國少有的充滿著自由與民主精神的哲學。”我們應該向《道德經》要智慧。

學習《道德經》的理由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對我們會有大用處,對我們每一位炎黃子孫會有大用處。

學習道德經,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重新梳理自己的人生,提升自己的人生格局,任何一個認真對待生活的人都應該讀一讀道德經,做自己的領導者。

被誤解了上千年的《道德經》,白巖松給出了最好的正名

有時候人生也會遇到不順心,我們曾經抱怨過,也痛恨過,面對這麼大的世界,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以“不爭”的姿態面對每一件事、每一個人,這是做人的方略,也是道家智慧在生活中的閃光點。

我讀完《道德經》,對於很多事情都釋然了,也想通了很多自己的不解。

被誤解了上千年的《道德經》,白巖松給出了最好的正名

馬雲行商數十載,工作包裡總是放著幾本書,這幾本書總會不斷更換,但是唯獨一本《道德經》,一直都在。

馬雲有一次看《道德經》時突然很興奮地說:“哎呀!這哪是我在讀老子,明明是老子在讀我,而且他讀到了我內心的最深處。”

被誤解了上千年的《道德經》,白巖松給出了最好的正名

有人說,《道德經》是老子寫給後世的書

經過全世界的驗證,的確是這樣的。

一套《道德經》收藏版,不管你是自己閱讀還是當做禮品送給別人,或者給父母孩子學習,都非常合適!

只要靜下心來認真閱讀、細心領會,相信你的人生終會與眾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