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常見病害發生和症狀調查

芥末又名山嵛菜、山姜、辣根、瓦沙畢、為十字花科山嵛菜屬的多年生草本、喜陰溼環境的半陰生植物,具有很高的藥用和食用價值,是生產芥末的原材料。它原產中國和日本,但我國過去未加栽培。在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大量種植,現已在四川、重慶、雲南、貴州、福建、安徽等省的冷涼溼潤山溪地區開始商品化生產。目前生產上栽培的品種均是從日本引進,且全部以鮮根、葉柄出口到日本,但我國對其發生的病害情況還不很清楚。因此,弄清楚芥末病毒在我國的發生實況,對防治其危險性病害傳入,以及促進產品出口都有重要意義。為此,我們於2003年和2004年對雲南省芥末種植地進行了病害實地調查和室內培養觀察。

1、墨入病

又稱黑脛病、黑腐病、黑心病、葉墨斑病等。為了避免與其它病害相混淆,以及本病害引起組織內部變黑,我們建議以“墨入病”的稱謂更為確切,並建議用英文“ink-stained disease”。該病是危害芥末最普遍和最嚴重的病害,引起芥末產量下降,商品價值降低。一般葉發病率25%~70%,株病率90%~100%,損失在30%~70%之間,嚴重時甚至毀園。它是制約雲南省芥末生產的主要限制因子。芥末的葉、葉柄、根莖、鬚根均可受害。被害葉片初期呈近圓形黑褐色小斑點,然後擴大成大小0.3~1.5cm暗褐色的病斑,各病斑互相融合後呈不規則狀,其表面散生暗褐色的小粒點(病菌分生孢子器),有時中央穿孔,呈蛙眼狀,一般老葉上出現的病斑較多;有的病斑順著葉脈蔓延融合成大病斑,葉片黃化變薄,乾燥時易脆,凋枯死亡。受害的葉柄,初為暗綠至褐色線條狀條斑,漸擴大直到包圍葉柄,整個葉柄全部變為褐色,有時病斑與根莖相連,使葉柄內維管束變褐枯死,呈黑腐狀脫落。根莖、鬚根被害時,表皮呈不規則黑色病斑;用刀解剖,可見到內部維管束縱向黑色條斑,橫斷面的維管束部分有明顯的黑色輪紋。嚴重時種莢和種子也會受害。

病原菌為芥末莖點黴(Phoma wasabiae Yokogi)。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病部越冬,次年當相對溼度>97%和適宜的氣溫時產生分生孢子,借飛濺的雨水和風夾雨滴或灌溉濺起的水傳播。分生孢子可從害蟲造成的傷口侵入,也可隨病苗進行遠距離傳播。多雨季節發生最為嚴重;受太陽直射,造成日灼後加重發病。

2、霜黴病

霜黴病主要發生在天氣較熱的季節,嚴重的塊病株率可達90%以上,病葉率也可達12%~30%。初在葉片正面產生淡黃色或黃色斑點,後擴大成蒼白不整形的斑點,由於受葉脈的限制,病斑擴大成多角形,暗褐色。天氣潮溼時,病斑上生出白色的孢中襄梗和孢子襄,呈黴狀,但以葉背面的黴更多。葉柄上初現淡綠褐色小斑點,後擴大成條斑,有時病斑表面凸起,淡暗色,病健交處呈浸潤狀,中央生出白色黴。花梗上也偶有發病。病害有時與白鏽病併發。

病菌為蔥芥芥末霜黴Peronospora alliari-ae-wasabiae gaum,僅侵害芥末。該病於4月中旬在苗床上開始發病,隨秧苗移栽到大田擴散,於6~8月份達發病高峰,它主要以菌絲附著於被害部越冬。降雨多、溼度大有利於發病,田間密度大、植株生長旺盛,株間鬱閉通透性差有利於發病。據我們調查,該病是2003年雲南保山市芥末中最重的病害。

3、白鏽病

白鏽病主要侵害地上部分,尤其以葉片受害為主。中片發病初期,葉面上產生淡黃色或帶赤綠色小病斑,稍凹陷,葉背面產生白色小斑點,不久變成乳白色,隆起成腫瘤或水泡狀病斑,略呈畸形、上突;有時多個病斑融合成不規則的大病斑。嚴重時,病部表皮破裂,散出粉末狀孢子。莖、花梗、莢等發病時,肥大而畸形。

病菌為芥末白鏽病菌(Albugo wasabiae Hara)專性寄生菌。該病發生的條件與霜黴病相近。在6~9月份天氣較熱、溼度大、雨日多的季節裡發生重。病菌以卵孢子在病殘體上越冬,翌年,條件適宜時,產生遊動孢子借風雨傳播蔓延,孢襄中的遊動孢子為再侵染的主要形式。

4、立枯病

重要危害幼苗基部,有時在種子萌發後尚未出土就變褐死亡。在幼苗的近土面的莖基部及葉柄基部產生黃褐色、不規劃形病斑,病斑逐漸擴展幷包圍整個莖基,病部縊縮呈褐色溼腐狀,苗萎蔫猝倒枯死。子葉上病斑不規劃形,淡黃褐色,常脫落穿孔。嚴重時,整個苗床被毀。

病原菌為立枯絲核菌(Phizoctonia solani Kuhn)。病害在雲南芥末種植區主要在6~9月上旬發生較重,其中以7~8月為發病高峰。病菌以菌絲體和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且寄主範圍廣。苗床溫度較高、通風不良、溫度大、苗徒長、發黃時,容易遭受病菌的侵害。苗床上主要以菌絲體接觸引起再侵染。基質漂浮育苗發病比田間苗床育苗發病重。

5、軟腐病

主要危害根莖及葉柄。根莖被危害初期,外圍葉片在烈日下表現萎蔫,但早晚時可恢復,病部暗色水漬狀,顏色由淡黃色,灰色,漸擴大成灰褐色,組織粘滑軟腐。嚴重時根莖內部組織崩解,產生灰白色惡臭的菌膿,最後整株萎蔫死亡。

病原菌Erwinia carotovora subsp.carotovo-ra(Jones)Dye。病菌從傷口或自然孔口侵入,主要在病株體內和病殘組織中越冬,通過雨水飛濺、灌溉水和昆蟲傳播。一般在高溫多雨的夏季容易發生。

6、病毒病

罹病的葉片大多葉脈間失綠,呈黃綠色相間的花葉狀,有的葉片變小、畸形,葉脈對光有明脈現象,植株長勢不良。該病目前在雲南省發生不嚴重。病原可能為TMV和CMV兩種病毒單獨侵染或複合侵染。

7、根結線蟲病

罹病植株根部腫大,呈紡錘狀根瘤,根莖及根部表皮出現黑腐現象。病原為爪哇根結線蟲(Meloidogyne javanica Treud)。該病在雲南省發生不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