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长江边上的民国风情(多图预警)

2020年初,一场疫情的袭来让中国大地尤其是武汉地区按下了暂停键。经过两个月的艰苦奋战,越来越多的地区已经清零,加之春暖花开,大家都已按捺不住内心小小的冲动,纷纷走向户外,感受美好春光。身在南京的我,也出去溜达了一圈,去感受有着民国气息的春风。

在南京,说起民国一条街,想必大家飞入脑海的一定是颐和路了。颐和路公馆区以宁海路环岛为中心,有200多座民国时期政府要员的宅第公馆,是中国拥有民国公馆最多的地区,也是南京民国建筑特色景点之一、南京重要近代建筑群,被誉为“民国建筑博物馆”。

以前住在大方巷,向西走到头就是颐和路。每当九、十月份,全城桂花飘香的时候,走在公馆区更是令人迷醉,仿佛穿越了时光,回到了几十年前。沧桑巨变后依然保留的如此完整,是民国粉的打卡圣地。

民国记忆|南京长江边上的民国风情(多图预警)

民国小别墅

民国时期,南京作为首都,留下的印记可不止颐和路这一块,今天分享的是另一条有着民国记忆的路-大马路+江边路。

大马路

大马路位于南京市下关一带(下关区已在几年前合并到鼓楼区),弧形大致南北走向(见下图红色箭头),北到江边,南接商埠街。是洋务运动的产物,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时任两江总督张之洞下令修筑大马路,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拓宽。

自晚清开始,由于大马路毗邻商埠码头,成为通往南京城内的主要干道,车辆往来如织,运输业的发展带来经济的繁荣。大马路曾是南京市最繁华的商区之一,中国近代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和重要的开埠通商活动都发生在这里。故南京有“南有夫子庙,北有大马路”的说法。

当时国家积贫积弱,被洋人用大炮打开了国门,长江边上的重镇南京也成了外交、通商的前线。作为紧靠长江的下关、大马路更是当时繁华活跃的前沿阵地。

行走路线

话不多说,直接上图。红色箭头是大马路方向,蓝色箭头是江边路方向。(原谅我粗糙的作图)

民国记忆|南京长江边上的民国风情(多图预警)

从大马路与惠民路的交叉口进入。整条大马路俨然成了一个停车场,马路两侧停满了汽车。一度让我以为走错了地方。复行一小会儿,豁然开朗,终于有了一点“曾经”的味道。如下图,马路右侧的破败楼房,显然不是近期才有的建筑。

民国记忆|南京长江边上的民国风情(多图预警)

大马路俨然成为了一个停车场

换个角度,看的更清楚一些,下图。淡绿色的穹顶,对建筑不太懂的我,第一感觉像是欧式城堡一般。左右也没有说明,当时不知道该建筑曾经用作何处。而后查了资料才知道,这是江苏邮政管理局旧址。

民国记忆|南京长江边上的民国风情(多图预警)

江苏邮政管理局-来自网络查询的结果

民国记忆|南京长江边上的民国风情(多图预警)

镜头再拉远一些,看的更全面。

再往前小几步,一个更加气派的建筑映入眼帘。如下。现在挂的牌子是“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长江下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这栋楼曾经是中国银行下关分行所在地。

民国记忆|南京长江边上的民国风情(多图预警)

非常有特色的水文局办公地

走到水文局,大马路也快到头了。处在大马路和江边路交叉的是一栋更大的建筑,如下。格子窗、小阳台,典型的民国风格。

这栋楼现在是“南京下关历史陈列馆”。不过由于疫情的影响,现在还不能进去参观。

民国记忆|南京长江边上的民国风情(多图预警)

小阳台很有特色

民国记忆|南京长江边上的民国风情(多图预警)

南京下关历史陈列馆

走到江边路,现代的气息映入眼帘。为了方便市民健身、游览。沿着江边路建了一条“健身桥”。类似天桥,上面可以健走、慢跑、欣赏长江的风景。

民国记忆|南京长江边上的民国风情(多图预警)

二层小桥

民国记忆|南京长江边上的民国风情(多图预警)

二层小桥

每隔一段距离,就会有上桥下桥的通道或者楼梯。这个小桥一直沿着江边直到很远...

民国记忆|南京长江边上的民国风情(多图预警)

上下桥的旋转楼梯

民国记忆|南京长江边上的民国风情(多图预警)

上下桥的旋转楼梯

虽然一直在南京工作生活,对于长江并不常见到。或者是做火车北去跨江时得窥一二,或者是健身骑自行车跨过一次长江大桥,在桥上欣赏过一番。今天可是真真的站在长江边上,看着称之为“天堑”的长江。

多少个南渡的朝代或本身生长于斯的朝代,靠着长江的存在,又苟活了许多年。长江又有多少次阻挡住了来自北方南下的铁骑。孙中山说过,“天下大势,浩浩汤汤(shang),顺之者昌,逆之者亡。”长江,挡得了一时,挡不了大势。

民国记忆|南京长江边上的民国风情(多图预警)

照片远处可见威武雄壮的南京长江大桥

沿着江边路向北走去,路边可见一些有年头的建筑,应是南京招商局旧址。如下。现在是深业华东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在这办公,会不会有一种穿越的感觉呢?

应该不会有,主要是办公,都是忙碌的,哪还有工夫想着穿越呢。

民国记忆|南京长江边上的民国风情(多图预警)

地产公司的办公楼

民国记忆|南京长江边上的民国风情(多图预警)

虽是周末,但路上的车也不多

民国记忆|南京长江边上的民国风情(多图预警)

一排小平房,诉说着自己的前世今生。

民国记忆|南京长江边上的民国风情(多图预警)

小平房还在,但是内里已经都空了,貌似正在装修,以后不知道会用作何图。

民国记忆|南京长江边上的民国风情(多图预警)

下图是民国海军医院旧址的南门,现在貌似成了类似售楼处的所在。希望这一片未来能够好好开发,保留特色,保留记忆。

民国记忆|南京长江边上的民国风情(多图预警)

沿着江边路拐个弯,来到了铁路轮渡栈桥旧址

当年可没有长江大桥,凡是要过江的火车都需要用轮渡接驳过来,所以往日的下关是无比的繁华。记得之前看过一个纪录片,讲的就是长江火车轮渡的故事。轮渡也制约了铁路的运力和效率,直到新中国成立,南京长江大桥完工,才真正是“天堑变通途”(出自毛主席的诗词《水调歌头 游泳》,讲的是武汉长江大桥,在此引用)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水调歌头 游泳

民国记忆|南京长江边上的民国风情(多图预警)

铁路轮渡栈桥旧址

民国记忆|南京长江边上的民国风情(多图预警)

本来想看下介绍,学习历史知识,结果一片空白,应该是让游客自己去领悟的吧

民国记忆|南京长江边上的民国风情(多图预警)

铁路轮渡栈桥旧址

桥头还有个二层小楼,应是当年铁路工作人员办公所在。

民国记忆|南京长江边上的民国风情(多图预警)

铁路轮渡栈桥旧址

向远处看去,长江大桥与铁路轮渡栈桥旧址对比。我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在远处看着你,有种前世今生的既视感。

民国记忆|南京长江边上的民国风情(多图预警)

远处的长江大桥

最后一站,下关火车主题公园

几节真火车,北京-南京西。

民国记忆|南京长江边上的民国风情(多图预警)

下关火车主题公园

游玩的人也多了起来,但是大家还是很自觉的戴着口罩。

民国记忆|南京长江边上的民国风情(多图预警)

下关火车主题公园

民国记忆|南京长江边上的民国风情(多图预警)

下关火车主题公园

火车跑的快,全凭车头带。全国上下,经受住了这一轮疫情的考验。中华民族从来都是有一种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神话故事中的夸父追日、后羿射日;历史故事中的鲧治水而死,儿子大禹接班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事迹。这种精神一代代的深入到每一个华夏子孙的血肉里。面对长江天堑用轮渡,而后飞架南北的长江大桥...

春日灿烂,愿祖国上下早一日摘去口罩,享受美好的年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