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夫子见“妲己”,差点赔了身体又折书,学生子路觉得不值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这句话其实没有特别深奥的地方,打个最简单的比喻,

《水浒传》中宋江为何要见李师师,因为李师师在皇帝面前可以说上话,可以转达宋江归顺的意图,孔子见南子,也有一层这样的意思。

孔子之所以周游列国,也是想把他的思想成为一种社会发展的主流,被哪一个国家的君王所崇拜和使用,造福于民。

孔夫子见“妲己”,差点赔了身体又折书,学生子路觉得不值

正是出于这种情结,孔子迫于无奈见了一个女人,有人会想孔子那是圣人为什么不直接去面见君王,《论语》中曰:“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孔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这句话正说明了孔子的内心深处的一种无奈。孔夫子乃学识渊博的人,他当时并未称自己为圣人,只是讲一些大道理,与诸子百家形成了一种不同的观念和思想,成为儒家思想,而这种思想要得到当时统治阶级的认可,并不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

孔子或许想借助一个女人的力量,来实现他自己的人生抱负,让他的理念和思想得以传播和发扬,这种事让他的弟子感觉到不惑。

作为堂堂一个圣贤之人,岂能隔着纱窗和一个女人说三道四,有失风度和礼仪,但是孔子深知,这个南子的力量远远超过了他和弟子们的群力,这个女人是个比较权益的人,

要想让卫国发展,就避免不了这个女人的力量,孔子雄才大略,满腹经纶,思想更是堪称一绝。

孔夫子见“妲己”,差点赔了身体又折书,学生子路觉得不值

他面见南子也是有原因的,一来是他在卫国所受到的尊重和敬仰,二来就是南子在当时国家的权利和地位,至于孔子和这位女人具体聊了什么,历史并没有记载,但是这种行为在男权时代让孔子的弟子子路感觉的特别的不解其意。

孔子才说出了这样的话,似乎有天诛地灭的意思,也是一种誓言和肯定,从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在孔子眼中儒家思想已经不存在男女之别,而是世之同理,可子路必定是学生,只能懂得孔子如此深奥的儒家思想精髓,认为隔空而谈犹如纸上谈兵,一个男人不应该给一个女人心如此的大礼,何况圣人乎。

同时子路觉得找了也白找,也起不到什么作用,后来事实证明,卫国也没有把儒家思想作为经典学说,不然卫国也可能会成为一大强国。

孔夫子见“妲己”,差点赔了身体又折书,学生子路觉得不值

孔子一心宣讲儒家学说,到了卫国,遇到了一个当家做主的女人,又名声不好,孔子处于无奈之举,见了这样一个迷惑卫君的妲己,子路自然对师傅有点意见,说几句很正常,孔子也发誓说了这么多,来表达自己的清白,同时觉得天生我材必有用,南子并不是世人所想的那样。此乃大仁大义,孔子的弟子子路有点以小人之志度君子之腹也。

当然子路也是为师傅好,担心万一南子喜欢上了孔子就不好了,万一名声不好的南子诽谤谗言,他们岂不招来杀身之祸,觉得孔子不应该冒这个危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