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历史名人——苏门“三进士”

会宁苏门“三进士”

处世无他莫若为善 传家有道还是读书 ——会宁老君坡苏氏家风家训故事。

会宁县老君坡镇苏氏家族源自陕甘孔昌府安定苏家台子(今定西城文昌巷旁)。清嘉庆年间,苏氏祖上苏景兰因生活所迫,以货郎为计觅求生存之地,至儿子苏盘库始迁会宁东乡老君坡北山较为宽阔、十分聚气,却人烟稀少的山谷之中(今苏家堡所在地)定居后,初以姓氏命名为苏家沟,后发展成为人口昌盛、家业兴旺的苏家堡,经历了大清盛衰,民国乱象,直至共和国当前。从穴居到筑土成堡,从单门独户之农耕到耕读兴家、学人接续的书香门第,这与苏氏一族良好的家风家训密不可分。

教导有方,清代“一门三进士”

会宁苏氏家规家训是以“清、慎、勤、俭”为主,倡导“德行立于己志,愿以自励节行”,“在才不能兼济天下时,德则能独善其身,不为官位所累,却为实事所乐”的处世人生哲学和家族文化。崇尚“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孝为先、和为贵、善为根、勤为本”的做人准则和目标追求。

所谓会宁苏氏“一门三进士”,指苏兆凤所生七子中,二子苏耀泉、四子苏源泉、七子苏绍泉相继科举取得的功名。其中苏耀泉、苏源泉弟兄二人,于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科举时中同榜举人而誉满乡里,人称“双凤齐名”并敬赠匾额表达崇尚之情。后与四弟苏源泉、七弟苏绍泉,并称会宁“苏门三进士”又“陇右三苏”等。

苏耀泉(1869—1908),字郎亭,一字文星,号奎垣。系苏兆凤次子,出嗣苏仲梧翁。性聪颖,12岁入庠学,中进士后,签分至浙江任职。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苏耀泉中戊戌科二甲147名进士。历任浙江衢州石桐税官,新昌、乌程(今吴兴县)知县。在任税官时减轻赋税,民众称颂;在新昌任中,严管吏属,不使扰民,并常微服私访,深入民间,理清冤狱,缉捕寇盗,离任时百姓焚香跪送,并立去思碑;任乌程知县时,事必躬亲。倡导男耕女织,开渠引水,兴办水利,养蚕缫丝,发展匠艺,使乌程得治。苏氏博学多览,对《纲鉴会纂》及其续编,详阅后皆加眉批注释。因积劳成疾,病卒任中,归葬会宁时,当地士绅民众沿途设祭,并赠万民伞以示悼念。

苏源泉(1874—1931),字本如。苏源泉生性好静,善读诵,肯用功,岁试一等第一名三年而入(中秀才);科试仍取一等第一名;后与二兄苏耀泉中同榜举人;甲辰会试中式第107名贡生,保和殿复试二等第四名,殿试二甲第49名赐进士出身,朝考三等第三名,钦点主事,签分礼部。《塔影河声·兰州碑林纪事》中《从会宁走出来的书法家》章节中,有这样的文字叙述:苏源泉,光绪三十年进士,官授礼部主事加四级,诰授中宪大夫。“戊戌变法”期间,与其兄苏耀泉签名参与了“公车上书”。公在甲辰会试策论考卷中,力主兴办教育,富国强民,被认为是‘博通中外,言有体要,后副词浅义深,足以发聋振聩’。民国期间,他担任审计院协审官和内务部佥士。主持制定了中国学校教育制度,于1912年至1913年公布,史称《壬子—癸丑学制》。其中一些基本的东西,至今为各级各类学校沿用。1920年海源大地震,内务部、教育部、农商部委派翁文灏、谢家荣、王烈、苏源泉、易受楷、杨警吾六位委员,于1921年春赴灾区调查。他们所调查到的资料,直到现在仍然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堪称是我国地震史上第一次对大地震所做的全面、详细的科学调查。在邢台地震时,周恩来对这份调查还给予了赞扬。后来,军阀混战,苏源泉无心仕途,弃官索居,以诗书为伴,而终其身。著有《时敬斋诗草》四卷。苏源泉工于真草隶篆各体,尤以行楷见长,取法苏东坡,其书法古意盎然,笔力劲健,神气凝贯,名震京师。

苏绍泉(1884—1960),字友沂。“幼读书善记诵,读尽十三经。”苏绍泉学识渊博,和善处世济家,不私济人济困,是他尤为优秀的一面。苏绍泉民国年间历任酒泉盐务局局长、兰州百货局局长,正宁县县长,甘肃省通志馆编纂等。著有《甘肃历代管制考》《浴德堂诗草·四卷》《正宁县志》四卷(手抄本)。共和国伊始,在兰州赋闲的苏绍泉积极参与甘肃省政协组织的各种活动,并应会宁籍乡贤甘肃名人,时任甘肃省政协副主席杨思之邀,担任其在兰州今酒泉路筹办至善堂药房经理,而潜心于中医研究,并撰著成《中国成药丹丸膏散药剂配方录》一卷。

作品赏析

会宁历史名人——苏门“三进士”

◎苏源泉行书立轴一

◎纵148厘米,横87厘米。纸本。

◎款识:子贤仁兄属,本如苏源泉

◎钤印:臣源泉印(白) 甲辰进士(朱)

会宁历史名人——苏门“三进士”

◎苏源泉行书立轴二

◎纵150厘米,横91厘米。纸本水墨。

◎款识:苏源泉

◎钤印:不清

会宁历史名人——苏门“三进士”

◎苏耀泉楷书扇面

◎直径51厘米,扇骨长31厘米,扇骨宽18厘米。

◎款识:朗亭苏耀泉

◎钤印:耀泉(白) 朗亭(朱)

会宁历史名人——苏门“三进士”

◎苏绍泉行书六条屏

◎纵109厘米,横28厘米。纸本。

◎款识:友沂苏绍泉

◎钤印:苏绍泉印(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