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早些時候,狩獵是人類的活動之一,為什麼卻感覺沒有看過古代通過野生動物傳播大疫情(鼠疫除外)的相關記載?

一個蟲蟲的旅行


狩獵為生的部落,如果發生了疫情,這個部落大概率就會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那有機會記載這些事情


方之凡冉冉


其實這種情況可以很好的概括成一種現象叫倖存者偏差

當我們所知道的最終數據結論的渠道僅來自於倖存活下來的人,而忽略掉那些悄無聲息死去的人,那麼我們所得到的真相就和事實有所偏差了,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

鼠疫歸根究底是因為老鼠氾濫而引發的疫情,這很好辨明,可有關野生動物的病毒這要怎麼查起呢?這不是顯性答案而是隱性的,需要藉助高科技技術來查明源頭。


古人以打獵為生的人又常年吃野味,這個過程中肯定會有人不幸染上病。但在古代並沒有條件去檢測到底因為什麼引起的大規模疫情。這其中不可能沒有因野生動物引起的大規模疫情,只是無從查起罷了。

就像如今的流感病毒,就算是我們活在現代,都無法真正的查到其源頭,又何況是放到醫療技術極低的古代去說。

在古代,只要傳染源不是顯而易見的,最終都會被歸結為流感。

第三點

在古代交通條件不好,人們只在自己或周邊村子進行流動,流動性極小。作為直接和野生動物進行接觸的獵戶也僅僅是在自己的打獵範圍內活動。

就算是染上了病毒,他也沒有那車等交通工具去求醫問藥,很多人都撐不到醫館門口。再不濟回到了村子,病毒蔓延開來之後通常只侷限在家庭,氏族或者村落。這個村子沒了疫情也就結束了。這也是某些詛咒和迷信的來源。


古人因為無知所以迷信

他們在無法查清真相時往往會把疫情的發生歸結為不順應天道而造成的天對人的懲罰。因此人們每當瘟疫發生時,總要作法以驅除疫鬼。

後來人們逐漸從巫術的角度,開創出了在端午節龍舟競渡的活動,除此以外,歷代流行的設醮、紙船送瘟神等民俗,也都是驅疫鬼的具體形式。

所以古代在中國類似的瘟疫一般會解釋成染了瘴氣或是惹怒了上天,具體的大家可以查一下在古代有多少因瘴氣致人死亡的記載。


據鄧拓在《中國救荒史》一書中的不完全統計,歷代發生疫災的次數為:

周代1次,秦漢13次,魏晉17次,隋唐17次,兩宋32次,元代20次,明代64次,清代74次……

程度最嚴重的一次是金朝開興元年(1232年):汴京大疫,諸門出死者九十餘萬人,貧不能葬者不在其數。

因數據實在太多,截出來僅清朝的一小部分供參考,這也是不完全統計,還有很多因為條件的限制加上開篇所說的情況,並沒有被記載下來。

  • 順治四年(1647)夏秋,“江西撫州大疫,屍相枕籍,死數萬人。”(光緒《撫州府志》卷84)
  • 康熙九年(1670)正月靈川大疫。(《清史稿》)
  • 康熙二十一年(1682)五月,榆次疫。(《清史稿》)
  • 康熙三十二年(1693)七月,德平大疫。(《清史稿》)

古人憑藉著低流動性,高出生率以及高死亡率在各個疫情中產生抗體,身體好的就存活了下來,身體不好的也只能是眼睜睜等著,在那個年代,死亡並不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所以不能說古人沒有爆發過大規模野生動物的疫情,而是由於種種原因只能得到不詳實的記載。


講歷史的倉鼠洋


《黃帝內經》引《上經.尚時》“瘟之至也,非江海鱗甲之類而不生。疫之至也,非蟲獸毛羽而不存。血黃之至,非染於水旱兩動而不形。流毒溫之瘣癈,無染著者莫病。”

這段話記載在黃帝內經,已經距今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這說明古代的人們有著對瘟疫的巨大恐懼,並且在生產生活中意識到引起瘟疫的來源就是野生動物。其實在世界史上有著多次大型瘟疫的記錄,在古代中國瘟疫也是多次發生。

公元196年,據張仲景在其著作《傷寒雜病論》中記載,外感熱病及當時的烈性傳染病,被統稱為“傷寒”,得了傷寒的人中的三分之二都不治身亡了,可見當時疫情的嚴重。公元217年,癘氣流行,根據曹植《說疫氣》的記載,癘氣導致很多人的死亡,有的甚至全族覆滅,詳細描繪了當時的慘狀。公元1580年,在《山西通忘》中記載,“山西大同瘟疫大作,十室九病,傳染者接踵而亡,數口之家,一染此疫,十有一二甚至闔門不起者”。崇禎十六年(1643年),北京爆發了一場空前的大瘟疫,正是這次鼠疫,導致了明朝的滅亡和李自成的失敗。

所以說瘟疫一直都在施虐著我們這個世界,由於古代醫療技術太低,瘟疫出現後發病率高,死亡快,經常就是十室九空。由於古中國一直是自耕自種的農業經濟,人口聚集密度不高。多數都以小型村莊為主,人口流動性較低,所以發生大面積傳染的幾率不是很高。再加上古代也有相應的措施,第一是藥物治療,主要用中藥。第二是免疫療法,主要是針對天花。第三是隔離傳染源。其實隔離才是古代對付疫情最有效的辦法。當時治癒率基本為零,就是把患者強制隔離,死了拉走集中掩埋或焚燒。雖然殘酷無情一些,但也能及時有效的防禦疫情。

所以古代一樣有疫情,當時的醫療水平限制,比起現在更加殘酷。但是由於古代流動性不強、人口少、居住分散、傳播性不廣、但是死亡率極高。還由於交通通訊不發達,信息傳播較慢,甚至無法傳播,透明度差。現在疫情由於人口密度大流通性高,所以傳染率既高且快。但醫學比較發達,死亡率不高,信息流通快,透明度高。人們的防控措施能高速發揮作用。至於治療手段,現代肯定更多更有效,但是個人認為,和古代一樣最有效的手段就是“隔離”。


預期比現實好


一、地廣人稀。在古代人數較少,而且之間的隔離性較強,主要表現在王朝沒有統一的時候,各個諸侯國之間除了必要的往來,基本的民生主要是自給自足,這就切斷了傳染病的傳播途徑。


二、狩獵對象。古代狩獵大到老虎、鹿,小到兔子等,很少有人會去獵果子狸、蝙蝠等,而縱觀近年來的傳染病,03年的薩斯病毒起源是果子狸(也有說法最終源頭是蝙蝠),20年的新冠是由蝙蝠傳播,而這兩種動物基本不在狩獵範圍內。


而古代狩獵分為兩種,一種是獵戶自己打獵,而他們的打獵對象比較單純也就是兔子、鹿等。另外一種是皇家狩獵,皇家狩獵基本由專人飼養獵物,供皇帝或者諸侯打獵,這個時候的狩獵感染不明或傳染性強的病毒可能性大大降低。


三、環境改變。古代環境的食物鏈和病毒鏈較現代來說比較單純。從病毒鏈來說,其實大部分病毒在自然界一直都存在,那為什麼在古代沒有爆發而在科技發達的21世紀的今天爆發了?


主要是因為目前人類所能探知的領域越來越多,而在探知的過程中人類以自己主觀的方式來對待未知的領域,我們無法確定自己的方式是否適合未知領域自己的法則,而一旦違背了自然界自己的法則,就會遭到大自然的“反撲”。


四、生活習性。古人講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像蝙蝠這種病毒攜帶源通常是晝伏夜出,不符合古人的生活習性。


懶羊羊的天堂


古代人的平均壽命大概也就四五十歲吧?還得是太平歲月,所以才會有六十歲還老這一說,其實從皇帝歲數也能看個大概,雖然他坐擁天下,所有的生活物資與醫療物資無不是最頂尖的,但一場天花甚至是一場感冒照樣要他的命,傷寒、肺癆、大肚子病,癢癢病等等等等,哪個不是傳染病?現在病毒無非是換了個馬夾兒,改了一種說法而已,所以說過去經過無數病毒淘汰的能活下來的人都是精英,現在醫學發達了,自然對人類的淘汰已經失去作用了,但是病毒就不可能進化?現在有,將來也會有,而且必將持之以恆。


星語毒


也會傳染的,但是絕對不會大範圍的流行。因為狩獵時代人口是很稀少的,一個部落通常也就幾十號人,能達到幾百人的規模已經是非常大的部落了,而且部落與部落之間相聚比較遠,都有各自的領地,交流的極少。這對傳染病的傳播是不利的,無形中相當於社區隔離了。

再者人類的發展史其實也是一部人類和各種疾病的對抗史。我們地球上活著的每一個人,都是千百萬年來地球上生物優勝劣汰的勝利者的後代。人類在漫長的生存繁衍中經歷了各種的傳染性疾病,經過一輪又一輪的淘汰才有現在人類的今天。

為什麼普通的感冒對亞歐非人民來說不過就是流鼻涕而已,但卻能給幾百年前的美洲印第安人帶來滅頂之災。就是因為亞歐非人民早就經歷過這類感冒了,撐不下來的早就死光了,活下來的都是產生了免疫力的,其後代當然就不再害怕感冒。但是印第安人不一樣,他們與世隔絕,根本沒接觸過某些感冒病毒,一旦傳染可以說比得了非典還厲害,死亡率能達到90%以上,無數的部落因此而滅絕。但印第安人同樣挺了過來,並沒有因此而滅絕。那些少部分產生抗體的人活了下來,並把可以產生抗體的基因傳給了下一代。從此印第安人也不再害怕感冒了。


古道瘦驢


我們看一些小說或影視作品,裡面的獵人以打獵為生養活一家人,為什麼他們不會被病毒傳染呢?其實文藝作品只是一些片面的描述,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病毒一直在人類與動物之間傳播,不管是獵人還是普通人,只要染上這些病毒,都很難倖免。

交通閉塞,流動性小。

古代交通閉塞,獵戶能活動的範圍有限。即使吃了帶病毒的野味,傳染區域也有限。加上古代通訊同樣閉塞加上能寫能記錄的人有限,很多歷史不被記錄在案,現代人又怎麼知道呢?

不過古代,無論中外還是有傳染病大規模爆發的時候。比如歐洲中世紀的鼠疫,導致幾千萬人死亡,直接減少了歐洲近四分之一的人口。據說鼠疫是蒙古人帶入歐洲的。

蝙蝠可能是罪魁禍首

蝙蝠是唯一進化出飛行功能的哺乳動物,喜歡在陰暗潮溼的環境中群居,8000多萬年下來,蝙蝠身上帶了無數的病菌。它們把病毒傳染給野生動物而野生動物又被人類捕食。

所以古人吃野生動物同樣有被傳染病感染的風險而且古人的抵抗人不比現代人。當然病毒的變種能力也趕不上現代。

動物的免疫系統不同於人類,在野外生活的動物身上也可能存在人類的免疫系統對付不了的病毒。埃博拉病毒來自非洲中西部的蝙蝠;鼠疫來自土撥鼠;艾滋病病毒被認為來自大猩猩;天花病毒可能來自於家畜;SARS病毒來自蝙蝠……歷史上鼠疫、天花等的爆發曾幾乎毀掉過人類的文明。

保護好自己,儘量遠離人群。避免交叉感染,時刻做好防護工作。這才是最有效的方式和方法。所以,我覺得冠狀病毒的來源,在沒有定性之前,到底是吃什麼感染,還是靠的什麼傳播途徑,這一切人們都在摸索當中,還沒有一個確切的問題來源。

生活還得繼續,不要考慮太多,該吃吃,該喝喝。有些事情我們考慮的再多,也不見得能見到什麼好的效果。與其讓自己擔驚受怕的活著,還不如順其自然來的灑脫。


油田小哥


1.果子狸、蝙蝠、蛇、鼠等易存在病毒的動物均不是原始時期人類的食物選擇。而平時狩獵的羊牛豬鹿,鮮有病毒。近代的瘋牛病狂犬病也都是人為干涉動物正常生長所致。

2.活動有限,即便瘟疫也只是一小撮。

3.最主要一點,那時不像現在對事情能夠詳細記錄。


六六井


不是沒有記載就不存在瘟疫,有可能是瘟疫太多,古人搞不清楚就沒有記,或者就懶得記了,例如印度那古代瘟疫流行至少是中國3倍,但是你很少方面看到這個方面記載,而且連中國歷史書常記載的王朝更迭都不怎麼記了,哈哈,原因很簡單,由於瘟疫流行,生死無常,大部分人覺得王朝更迭這些都沒有意義就不寫了,哈哈。古代中國流行瘟疫很多的,要知道中國從西漢到北宋一千二百年,人口才僅僅增加不到一倍,那麼每代人繁殖那麼多,到那裡去了,顯然大部分人由於瘟疫死掉了,曹操這個大家清楚,生了幾十個兒子和女兒,但是青少年就死掉了幾個,然後成年以後中途死掉了又不少,這個還是曹操位高權重,普通老百姓可想而知,古代遇到什麼SARS和現在的流行肺炎,古人是一點辦法沒有,也不知道隔離,死就死唄,莫名其妙可能短短几年,人口就損失10%,這樣人口那能夠增長呢?


血山飛蟲


人類聯繫不緊密,人口稀少。一直到上個世紀中葉,各種傳染病是人類的主要死因。加上科學,信息不發達。不能辨別人—人傳播,人畜共患,和野生動物來源的傳染病。不知道不等於沒有發生,由於生活聯繫不緊密,發生後可能個例,部族,局域流行。野生動物傳人疾病發生概率更大,大規模流行的條件不具備,即使流行也歸類於瘴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