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村溝扶貧故事——我的啞巴鄰居

這是一個發生在我身邊的真實故事,今天我把它寫出來,想與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在繁忙的扶貧下鄉工作中的快樂時光。


經縣水務局選拔任命,我被派到馬營鄉侯村溝擔任水務局駐馬營鄉侯村溝第一書記,和我同行的還有有兩位成員。2018年3月9日,我們在馬營鄉報道後,進駐到了侯村溝村。我們的工作任務,就是了解村情民意,制定幫扶規劃,落實幫扶項目,做到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每天必做的就是和百姓打交道。


侯村溝村位於赤城北31公里處,氣候比赤城冷很多,屬於河北壩上氣候,常年溫差超過20度天氣很多。這裡的土地屬於沙土地,適合種植架豆,蔬菜,再加上村民的勤勞,形成了大棚蔬菜、架豆種植市場。村民長期忙在地裡,起早貪黑,早晚常常戴著頭燈幹活,基本家家有頭燈,(為了早晚幹活方便,戴在頭上的一種充電照明燈)我們到村的第一天,便認識了我的鄰居啞巴,每天都到我們屋裡消磨時間,日復一日,隨著時間的推移,成為最好的鄰居.開始了我與啞巴的故事。


侯村溝扶貧故事——我的啞巴鄰居


啞巴,大名石普全,68歲,完全沒有聽力和說話能力。人樸實、憨厚,很聰明,屬於五保戶,和我們同住駐村委會。啞巴成為我們每天的常客,我們打招呼只是相對一笑,他想告訴我們一些什麼卻說不出來,急的滿地轉,我們也想告訴他些什麼,不知道這麼告訴。我們就這樣默默的相處半個多月,沒有什麼溝通,我的心情也變得非常沉重,我每天忙完時都在想怎麼和他溝通。


有一天我在想如果我會啞語該多好啊,於是我開始在網上學習啞語和手勢,但我又發現啞語短時間很難學會,即使我會了,怎麼教他呢,左思右想,網上學習、摸索,耗去了十多天的時間終於總結了一套專門針對啞巴手勢、書寫的易懂速成方案。開始我的授課,經過半個多月的努力。終於我們可以做日常交流了,他講述了他的父親是軍人,他的妹妹在那裡住,把想說的話表達給我,變得開心了,我們也高興了,


我們經常一起幹活,幫他拍照,逗他開心,還為村委會砌築了自來水洗漱池。


在生活上,我們只要吃餃子、包子、油餅,燉肉、西瓜之類的東西都給他送。他的電器壞了,我們幫他修,安裝爐子劃玻璃我們幫他,還幫他打熱水。我們用實際行動溫暖了他的心,有我們的存在他變得非常開心。我們的扶貧工作就是從小事做起,小到幫人辦事,大到扶貧項目落實。啞巴是我們幫過的人之一,啞巴的故事也只是我們故事中的一小部分,我們的扶貧故事很多,會以後慢慢和大家分享,讓世界充滿愛。



侯村溝扶貧故事——我的啞巴鄰居

侯村溝 因建村時為侯姓居住,故得名侯家村溝,後簡化為侯村溝,溝、村同名。該村位於馬營鄉東南部,馬營河東側的山谷中。 村委會現設於七眼井,距鄉政府駐地8公里。地理座標為北緯41°7’25",東經115°40'29"。全村總面積15.3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85公頃。人口為292戶,681人。


1949年屬赤城縣第三區(駐馬營),1950年屬第四區(雲州),1953年屬羊坊鄉。1958年8月,成立侯村溝生產大隊,屬長城人民公社(駐馬營),9月屬龍關縣馬營人民公社,1960年屬赤城縣馬營人民公社。1984年設立侯村溝村民委員會,駐地半溝,後遷移至七眼井。轄6個自然村:半溝、周家窯、大門院、小梁、河家溝、七眼井。


革命英烈:13團二連戰士趙富、5旅13團戰士張福、縣大隊戰上薛成祥、縣大隊戰上薛福、騎兵1師班長薛萬富、二團戰士張喜、獨2團戰士石恩、27團戰士薛金、三團戰士石富、騎兵3團戰士石維等。


近現代名人:村長周福寬、秘密女交通員王鳳英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