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鄉大蒜4天狂銷96噸!京東“新基建”幫貧困農戶解燃眉之急

本該喜迎暢銷期,怎知突然遇上“黑天鵝”,各省市隔離封路,大蒜遭遇市場價格高、原產地賠錢還滯銷的局面。特別是對於貧困的山東金鄉縣來說,疫情與脫貧,構成了開年的兩座大山。

山東省金鄉縣大蒜種植面積佔到山東省主產縣的近四分之一。今年初春,在新蒜就要上市的同時,金鄉縣康潤富硒果蔬專業合作社還有100多噸未銷完的大蒜存在冷庫裡,沒有銷路,運輸困難,給合作社覆蓋上了層層陰霾。

天氣冷,大蒜容易凍壞,對於家庭年收入不足25000元的貧困蒜農來說,經濟損失更是難以承受。為了解決大蒜滯銷的問題,京東生鮮第一時間伸出了援手,組織當地運營團隊,由特產館來承接銷售任務,並在流量方面大力傾斜,幫助金鄉大蒜打開銷路。


金鄉大蒜4天狂銷96噸!京東“新基建”幫貧困農戶解燃眉之急


據金鄉大蒜的當地農戶周建民介紹,往年銷售,以大宗批發為主,與客戶溝通好發貨時間和數量,運輸車直接運走。今年,在京東的幫助下,他的合作社首次“觸電”,開始摸索大蒜的“電商零售”之路。

“說到電商什麼都不懂,我們都是從頭學起。”周建民回憶道。在合作過程中,京東生鮮特產館運營張強發現合作的農戶均沒有接觸電商的經驗,於是從產品打包、價格定位、質量把控等多個環節都進行了全程指導,還特派有經驗的店鋪運營工作人員 “住進了”周建民所在的村子進行“手把手教學”。

“打單子、包裝,全都現教,還幫忙訂製了包裝盒。”張強說道,為確保按時按質按量發貨,他們隨時補充調配打包人員,“一開始蒜農都不知道怎麼打包比較結實,有路上損壞的風險,後來都選用五層加厚的紙箱進行打包發貨,讓金鄉大蒜走出去的同時,還能符合京東對品質的一貫要求。”

2月15日,金鄉大蒜中國特產·京東農場·臨朐館上線,同步匹配“京東助農”專題頁面首焦廣告位資源,並開啟掌上秒殺等活動,吸引了千萬級流量曝光;僅4天時間,金鄉大蒜銷售超過96噸,截至目前銷售已達132萬元,讓周建民和貧困農戶們解了燃眉之急。


金鄉大蒜4天狂銷96噸!京東“新基建”幫貧困農戶解燃眉之急


 如金鄉大蒜這樣的案例正在全國各地發生,以京東生鮮特產館這樣“產業扶貧”模式早已成為京東扶貧的重要模式之一。扶貧產品依託京東的數字化供應鏈進行資源的整合和匹配,包括入駐、運營、推廣、物流等幫扶,以及營銷資源傾斜,實現全國範圍銷售,最終實現銷路觸達全用戶。這套模式的意義在於不僅是“幫銷”,更是“授人以漁”,讓當地貧困戶不再“靠供銷社吃飯”,開拓了電商渠道的新思路,實現了可持續的“造血式”扶貧增收。

特殊時期,高效有力破解滯銷難題,源於“京東扶貧模式”,依託以數字化供應鏈為主的京東“新一代基礎設施”,通過智能供應鏈和智能物流,打造出來一套扶貧方法論。截至2019年底,京東平臺累計實現貧困地區農產品銷售額超過750億元,帶動90萬建檔立卡貧困戶增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