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人如麻、紀律鬆散的黃巾軍為何“見玄皆拜”?打的是什麼算盤?

“初,鉅鹿張角自稱“大賢良師”,奉事黃、老道,畜養弟子,跪拜首過”。

黃老之學,在漢初被推崇後,雖然在漢武帝時期被儒家文化壓過一頭,但卻一直在民間廣為流傳。東漢末年,漢靈帝、漢哀帝等人肆意任用宦官,外戚干政民不聊生。出生在河北鉅鹿的張角,以道教之名廣泛招徠群眾,發動起義。

一、秀才遇見兵

黃巾軍起義聲勢浩大,可謂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其參與人數之多,攻城拔寨之廣,令後世望洋興嘆。它的興起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天下動亂紛紛,民不聊生;二是漢末中央集權的衰弱;三是披著宗教的外衣進行活動,所以能夠獲得很多百姓的支持。

殺人如麻、紀律鬆散的黃巾軍為何“見玄皆拜”?打的是什麼算盤?

1. 黃巾軍起義

“然天地之道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守氣而不絕也”。張角所信奉的太平道,乃為道教的一個支脈。他利用傳道和治病之名,十年如一日的在民間推廣自己的信仰。鼎盛時期,信徒多達十萬,他自封為“天公將軍”。

“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古往今來不論是起義者還是帝王出生,都難免會有些神化色彩,以表自己當政乃為天意。就像陳勝吳廣的“大楚興、陳勝王”,還有劉邦的大蛇之子等等。

因為昏君無道,所以起義軍攻城略地,“三十六方,一時懼起”。因為他們信奉黃老之學,所以頭裹黃巾以為識,故被稱之為黃巾軍。中原地界的八大州郡,諸如青州、豫州、冀州、兗州等,全部歸於黃巾軍之手。

黃巾軍雖然人數眾多,控制地界也很廣袤。但是問題很快就凸顯出來,他們缺乏統一的領導。而各個陣營中的將軍,又參差不齊,不能很好的協同作戰。所以,僅僅一年就被東漢所滅亡。

但是黃巾軍的影響非常廣泛,全國各地揭竿而起。東漢皇室稱之為“蟻軍”,這是一種蔑稱,就是說他們如同螻蟻草芥般掀不起風浪。史學界,很多人都把“黃巾軍起義”,當作三國時期的開端。

2. 北海鄭玄,名冠華夏

大哉鄭康成,探賾靡不舉。六藝既該通,百家亦兼取”。這是顧炎武,對於鄭玄的評價。他出生於北海郡高密縣,也就是今天的濰坊高密。鄭玄在年少時,就熟讀四書五經,並且在天文學及玄學方面也頗有造詣。

殺人如麻、紀律鬆散的黃巾軍為何“見玄皆拜”?打的是什麼算盤?

鄭玄自幼立志研究經學,在十八歲時就走上仕途,成為當地的鄉佐。並且“歷數圖緯之學,兼精算術”。當時的太守杜密慧眼識珠,認定了鄭玄是個人才。於是便將其帶入太學,並且拜第五元先為師而後又師從張恭祖再去往關係拜馬融為師。

當時,鄭玄的學術水平在齊魯地區已然達到了首屈一指的地位。隨後鄭玄還鄉一面“客耕東萊”,一面傳道受業解惑。黃巾軍起義爆發後,朝廷想要重用鄭玄。但他拒不出仕為官,隨後便遭到禁錮。

在這段時間裡,鄭玄為所有儒家書籍都作了詳細的註釋,後人稱之為“鄭學”,使儒家學說進入了一個“小統一時代。”同時他還撰寫了《天文七政論》、《中侯》等書,共計百萬餘言。

《後漢書》記載,鄭玄七十三歲是夢見孔子對他講道“起、起,今年歲在辰,來年歲在巳”。他自知命不久矣,果然在第二年便猝然長逝。死後配享孔廟,唐太宗又表彰其為“二十二先師”,宋朝時期又追封鄭玄為高密伯。

二、有理說得清

以張角為主力的黃巾軍,雖然在起事一年後便被朝廷鎮壓,而張角等人也相繼被斬首示眾。但黃巾軍起義,卻遠未結束,許多地方武裝都自稱為黃巾軍,持續時間長達二十二年之久,人數最高時可達百萬餘眾。

殺人如麻、紀律鬆散的黃巾軍為何“見玄皆拜”?打的是什麼算盤?

1. 文和武的相遇

顧炎武“為問黃巾滿天下,可能容得鄭康成”。黃巾軍是朝廷的眼中釘,肉中刺,是世人眼中的暴民,就如同義和團類似。而鄭玄則是名滿天下的大儒,頗受朝廷重視。將畢生精力,放置於潛心修學傳道之上。

《後漢書》建安元年,(玄)自徐州還高密,道遇黃巾賊數萬人,”。當時,涼州董卓率眾入京,廢漢少帝而立漢獻帝,隨後遷都至長安。當時鄭玄名聲在外,廟堂之上無人不曉,無人不知。

大臣們紛紛舉薦其為趙王之國相,協同他剿滅黃巾軍。但鄭玄的心思全在修學著書上,自然不會欣然應召。此間,鄭玄在家鄉以孔子為榜樣,聚徒講學,鑽研學問,弟子遍佈山東各處。

青州眼看城破之際,鄭玄逃亡徐州。當時徐州牧曾經大敗黃巾軍,所以徐州境內暫時安全。他將自己關在石屋裡,為《孝經》做註釋。隨後孔子後裔,孔融擔任北海長官,三番五次的請鄭玄還鄉。

2. 以士大夫之禮待之

“見玄皆拜,相約不敢入縣境”。《後漢書》記載,鄭玄返鄉途中,碰見了十萬餘眾的黃巾軍。他們見到鄭玄以後,並未像傳言中的打家劫舍或者滿口汙言穢語,反倒是紛紛向其跪拜。

同時,因為鄭玄的原因,黃巾軍竟然沒有去攻打近在眼前的高密縣城。這也正是上文中講到的,顧炎武所不解的地方。照常理而言,黃巾軍是反賊,他們的最終目的是推翻朝廷,連皇帝都敢反,卻偏偏對於鄭玄禮遇有加。

殺人如麻、紀律鬆散的黃巾軍為何“見玄皆拜”?打的是什麼算盤?

高密可謂是青州治下的大縣,如果將其攻下,那麼山東境內就又少了一座漢軍城池。僅僅因為鄭玄,這一介書生就繞過此地。“八州並舉,擁兵百萬”的黃巾軍,內部管理鬆弛,各自為政,但都能不約而同的不去打擾鄭玄的家鄉,其影響力可見一斑。

三、尊重文化,美名廣傳

黃巾軍見玄皆拜,在後世已然成為一種美談。一個是殺人如麻,紀律鬆散的地方割據武裝,另一個則是傳道受業解惑的儒學大家。而具有絕對武力,掌握數十座城池人之生死者,卻對手無縛雞之力的學者恭敬有加,成為千古流傳的一樁佳話。那麼黃巾軍此為的目的和動機究竟為何?

1. 大環境的影響和黃巾軍主旨

首先,黃巾軍並不是打家劫舍的土匪武裝。它之所以能夠起家,是張角孜孜不倦的講學和治病所以才能招徠人馬,使人信服。雖然張角信奉的是黃老之學,而鄭玄是儒學為主。但自漢初興起的尊重學術,再經過張角的推廣使大部分兵卒都深諳於此道。

殺人如麻、紀律鬆散的黃巾軍為何“見玄皆拜”?打的是什麼算盤?

其次,鄭玄在讖緯之學方面的造詣。他雖是大儒,但是在其他學術方面都有研究。比如玄學,氣象學,天文學等。在古代,沒有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經驗,所以只有少部分人能夠掌握此類規律,而鄭玄則是其中之一。

再次,尊重鄭玄等於尊重自己。黃巾軍從來以“

義軍”自詡,就是相對於昏聵無能的朝廷而言,他們相當於“救世主”。而鄭玄本人的威望極大,殺了他或者視而不見,對於黃巾軍而言都是易如反掌之事。

但如果這麼做,必然會有人懷疑黃巾軍起義的真實性。懷疑他們是否與當朝的統治者一樣,都是搜刮民脂民膏的殘暴人士。而尊重鄭玄,則能夠讓其尊師重道之名遠播。使更多人看到黃巾軍身上的優點,以及不同於其他地方武裝一樣的閃光點。

同時,鄭玄所創立的“鄭學”,並不是完完全全的儒家學術。這其中也包含了很多與太平道相似的觀點。所以,他們必須要表現出自己禮賢下士的一面。這對於黃巾軍而言是百害而無一利,雖然不攻打高密縣城有所虧損,但帶來的影響卻是深遠而幽邃的。

2. 鄭玄的人格魅力

鄭玄一生雖然短暫的走過仕途,但是這並非其本意。

或是統治者惡意要挾,或是聽從父命,這都是不得已而為之。倘若說,鄭玄是個官迷或者作出過對黃巾軍不利之事。那麼黃巾軍就不可能“見玄皆拜”,更不可能放棄唾手可得的高密城池。

鄭玄本人致力於學術研究,幾十年如一日的寒窗苦讀。為了求學,他遠赴關西;為了傳學,他耕讀以自之;為了研學,他將自己關在石屋中。鄭玄是一個狂熱的學術愛好者,也是一個赤子。

他就如同嬰兒一般純真,只是想做好自己的學問。如果以他的學問和能力,欣然應邀朝廷的旨意,完全可以做達官貴人。正因為他沒有,所以其精神才顯得彌足珍貴。也更值得黃巾軍的尊重。並且鄭玄有許多門生,尊重鄭玄可以獲得他們的支持;而迫害鄭玄則無異於給自己樹敵。

殺人如麻、紀律鬆散的黃巾軍為何“見玄皆拜”?打的是什麼算盤?

跟隨黃巾軍起義之人,並不是完全的大老粗。雖說這批部隊,早已與張角的黃巾軍脫鉤。但只要他們還以此為名,就要拜起義鼻祖也就是同樣愛好學問,傳播學問的“大賢良師”。雖然他死於鄭玄的好友盧植之手,但此時與其本人也並無關聯。

四、結語

不論黃巾軍是以何種原因,何種動機對鄭玄以禮相待,但此舉體現了中國自古以來“尊師重道”的傳統文化。也正是因為鄭玄的個人魅力和黃巾軍恪守學問的傳統,才有了這樁美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