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范文】论教育资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新时代,深化教育改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着力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申论范文】论教育资源


以资源流动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就业是民生之本,教育是民生之基。教育均衡才有教育公平,进而才会有社会公平,而教育均衡的关键在于如何合理配置优质教育资源。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合理流动,是实现教育均衡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投入逐年增长,成效显著。因此,困扰教育的关键问题已不再是财政投入不足,而在于优质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当务之急是有效解决区域、城乡、校际三个方面的不平衡问题。从政策层面看,要坚持国家宏观调控与地方自主创新相结合,加快研究制定有利于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一揽子政策,推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优质教育资源以师资为要,要继续实施“三支一扶”“高校对口”等教育帮扶工程。从技术层面看,要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进一步增强现代教育的开放性和共享性,使优质教育资源真正惠及全体学生。从市场层面看,

要积极培育多元市场主体,采用公办、民办、混合办学等多种方式,实现各种性质办学机构互相促进、互为补充,构建有利于教育均衡发展的现代教育体系。


【申论范文】论教育资源


以特色发展解决教育发展不充分问题。党的XX大报告指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就要求教育应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多元化特色发展。这也是解决教育发展不充分问题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不少学校因地制宜、找准定位,通过“一校一品牌,一校一特色”等办学路径提升教育水平,效果显著。教育特色发展的关键在于实现专业化、差异化、精品化“三化联动”。从教育专业化角度看,不同学校要结合各自的核心竞争力,突出自身优势,针对不同学习阶段、不同学生最突出最紧迫的需求提供专业化教育。从教育差异化角度看,在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人才需求日益多元化。这就要求学校与之相适应,以差异化的教育培养个性化、多样化、复合型人才,使“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这一理念真正成为社会共识。从教育精品化角度看,学校应在专业化、差异化的基础上,着眼于培养学生迎接新时代诸多挑战的能力,形成精品化教学内容,着力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申论范文】论教育资源


以国际合作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推进教育对外开放、汲取国际先进教育经验、深化教育国际合作,有助于提升我国教育的竞争力,满足人民对更好教育的需要。相反,固步自封会阻碍人才发展,导致落伍于新时代。

因此,我们要在总结提炼中国传统教育历史经验、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大国办教育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同其他国家交流互鉴、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我国教育质量。在我国社会日益走向开放、人民群众对国际教育需求日益增长的背景下,可以合理引进更多的国际高端教育资源,创新教育国际合作方式,有效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


【申论范文】论教育资源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强国富民,育人为先。新时代,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也等着我们去实践。只要我们深化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就一定能满足人民对教育的深度需求,教育强国的宏伟目标必将早日实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