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小玩意兒,動不動就好幾千?還不好盤!“草裡金”名不虛傳!

葫蘆極小者,被稱為草裡金,這個稱呼,至少在唐代就有了。在明代就能價值二三十兩銀子,到了清代已經達到上百兩,簡直就是天價。所謂草裡金,是雲其出自草木天然,但是有昂貴於金的價值。

就這小玩意兒,動不動就好幾千?還不好盤!“草裡金”名不虛傳!

聽上去有點矛盾,但在小葫蘆裡,通常是不會出現那麼小的成熟個體的,既然出現了自然很珍貴。而玩珍稀的文玩,是國人歷來的文化傳統。所以葫蘆小之極品,確實自古來就不便宜。

就這小玩意兒,動不動就好幾千?還不好盤!“草裡金”名不虛傳!

葫蘆最小的,能不能稱為草裡金,是不一定的。首先要小,不能過寸。過了就是小亞腰了。其他主要看形,皮質,臍,龍頭四者完美與否。形要勻稱優美,帶頂,也就是小也得有脖兒。皮質要成熟無瑕疵,臍要小而周正,龍頭要短而完整,如果能成熟到響籽是最佳了。

我們國人對於傳統物料的情愫,是凡事國產的,都一定是頂級的。國外產的,基本上就是次一等。比如壽山石,比如青白玉,比如小葫蘆。有很多人分不清草裡金和一般小葫蘆的區別——草裡金並非是一個獨立的品種,只是小到極處的極品葫蘆的一個稱呼。

國產小手捻和目前大量流行的美國小手捻(小美)相比,我們還是認為國產的為最佳。原因無它,國產的永遠是頂級。

就這小玩意兒,動不動就好幾千?還不好盤!“草裡金”名不虛傳!

葫蘆越小越難成熟,很多小葫蘆在長的時候,就很難看到成熟的,等到秋後落了架,基本上有也都幹扁了,有時候一不留神,沒看到又錯過丟掉了。到現在即使在產地草裡金也不好碰到,所以得到全憑運氣。

就這小玩意兒,動不動就好幾千?還不好盤!“草裡金”名不虛傳!

草裡金不但可以把玩,可以佩戴,還可以做成首飾髮簪,製成耳環。

就這小玩意兒,動不動就好幾千?還不好盤!“草裡金”名不虛傳!

大宋朝文壇領袖陸游就喜歡葫蘆,有一位道士贈送給他一個草裡金,他喜不自勝,遂作詩《劉道士贈小葫蘆》:

葫蘆雖小藏天地,伴我云云萬里身。

收起鬼神窺不見,用時能與物為春。

迷友手中的“草裡金”

就這小玩意兒,動不動就好幾千?還不好盤!“草裡金”名不虛傳!

就這小玩意兒,動不動就好幾千?還不好盤!“草裡金”名不虛傳!

就這小玩意兒,動不動就好幾千?還不好盤!“草裡金”名不虛傳!

就這小玩意兒,動不動就好幾千?還不好盤!“草裡金”名不虛傳!

就這小玩意兒,動不動就好幾千?還不好盤!“草裡金”名不虛傳!

就這小玩意兒,動不動就好幾千?還不好盤!“草裡金”名不虛傳!

就這小玩意兒,動不動就好幾千?還不好盤!“草裡金”名不虛傳!

就這小玩意兒,動不動就好幾千?還不好盤!“草裡金”名不虛傳!

就這小玩意兒,動不動就好幾千?還不好盤!“草裡金”名不虛傳!

就這小玩意兒,動不動就好幾千?還不好盤!“草裡金”名不虛傳!

就這小玩意兒,動不動就好幾千?還不好盤!“草裡金”名不虛傳!

就這小玩意兒,動不動就好幾千?還不好盤!“草裡金”名不虛傳!

如何盤好小葫蘆

就這小玩意兒,動不動就好幾千?還不好盤!“草裡金”名不虛傳!

如何盤葫蘆

盤玩葫蘆的最高境界,是使其變色至後來的紫紅,深棗紅色,全身發亮,就是俗話說的掛瓷兒。在談盤玩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葫蘆的外皮。以下是電子光學放大鏡下看出的葫蘆表皮影像。

就這小玩意兒,動不動就好幾千?還不好盤!“草裡金”名不虛傳!

葫蘆表面的自然生理紋路

葫蘆的表皮在放大鏡可以看出,表面是不均勻的,會形成一些不規則的條紋,這些都是自然生理的

紋路。不屬於葫蘆的毛病。

葫蘆表面的黴變

這是葫蘆的毛病。新葫蘆在沒有完全曬乾的時候,遇上水,葫蘆表皮就會出現塊狀的陰皮,這是一種黴變,成塊狀。不過經過盤玩後,也不會太明顯。

盤玩說白了就是加速氧化.使其氧化程度高.才能使色更加光鮮亮麗。

掛瓷

其實就是手對葫蘆的拋光作用,當然也有手上的酸性物質、油脂浸潤作用。使得葫蘆表面有發光,發亮的效果。使得葫蘆表面有瓷釉的光澤,似乎有一層瓷釉包裹在葫蘆表面。光亮誘人。

上色

就是葫蘆隨著時間的推移,其表面會逐漸變成紅色的過程。

就這小玩意兒,動不動就好幾千?還不好盤!“草裡金”名不虛傳!

要注意:當年採摘的新葫蘆。最好,先放上一年再盤。新手在選購時,要問一下賣葫蘆的商家,是哪年的葫蘆。新葫蘆,往往掛瓷很快,早掛瓷的,上色就慢了。這也是許多新手,覺得自己的葫蘆,總是盤不紅的原因。越老的葫蘆,顏色越發紅,盤出的顏色越漂亮,當然價錢也會越高些。有些葫蘆,放上幾年,根本不用盤,就紅撲撲的了。掛瓷後,亮中帶紅,就更美了。

盤葫蘆的方法很簡單,就是把一隻葫蘆,放在手裡,來回的輕輕的揉搓葫蘆的表面。這樣的手部活動既可以讓葫蘆掛瓷、上色。又可活動手指的血脈和穴位。

其實,盤葫蘆、核桃的最初的目的,是為了健身,活動手上的血脈的。後來,人們才發現盤玩後,核桃、葫蘆的顏色特別漂亮,才引申成為後來的盤玩,有人盤玩,健身反而成了次要。

需要注意的有以下幾點:

1、 盤時,不要用力猛搓。我經常和一些玩葫蘆的朋友說,手捻葫蘆,不是手捻螞蟻。不能往死裡揉搓。因為,葫蘆表面有層薄薄的外皮,用力搓,會傷到外皮,甚至導致外表皮脫落,形成斑塊。影響美觀。用力揉搓,掛瓷反而會更慢。

2、 千萬不要用油盤,包括,臉油、鼻油、核桃油、橄欖油等等一切油性大的液體加入葫蘆中。手上已經含有一些少量的油脂了,不需要再加其它油脂。油盤,其實是核桃、橄欖核之類的外殼比較均勻、細密、堅硬的物件的方法。葫蘆表面的密度遠比上不核桃之類的外殼均勻、細密、堅硬。表面的密度分佈的也非常的不均勻。油脂滲入的程度也不會一樣。造成葫蘆表面,不均勻的皮色。用油盤過的葫蘆,皮質會變得非常油膩,並且顏色呆板、厚重。沒有靈氣,嚴重的,還會發黑、發灰。

就這小玩意兒,動不動就好幾千?還不好盤!“草裡金”名不虛傳!

3、盤葫蘆之前,要洗手,手上不要有化學品或化妝品之類的物質存在。

4、大汗手,在盤玩時,最好用布盤或者帶布手套盤。葫蘆雖然不是木頭,但畢竟也是木質結構,汗手,水分大,酸性成分也大。人體汗液中,水佔一大部分,一般還含有1~2%為少量尿素、乳酸、脂肪酸。有的人含量高,酸和油脂多了,會讓葫蘆變黑。即使是核桃之類的硬殼類文玩,大汗手也把文玩盤黑的。

5、不建議天天盤,時時盤,盤會兒,讓葫蘆歇會兒。如果是一年的葫蘆,盤一天,最好是陽光曬兩天。兩年以上的葫蘆,本人不建議再陽光曬了,盤一天,無陽光放置兩天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