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说一:关于自私》

《有一说一:关于自私》

——刘长锋

自我,个人权益,这是西方人相比中国人比较鲜明的一个特征。

自我如果换一个角度和说法,某种意义上就是自私。把个人权益看得太重。个人权益是第一位的,他人或者政府,是绝对不能侵犯的。

从人性上讲,自私是人的本性,并没有错。而事实上,西方文明提倡更多地保护、主张个人权益,也不是坏事。

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自私如果遇到一些问题时,优先选择是什么?这个问题可以从沸沸扬扬的上海洋女婿事件看出来,可以从中看出矛盾冲突来。

洋女婿坚持要个人的权利,如果你隔离,也让我在家隔离,我不去集中的地方,这是我的权益,我要伸张。洋女婿的家人,他的夫人则表示,你要隔离,你不隔离会感染我母亲、感染我,还有我们共同的孩子,因为这个风险,所以你必须隔离,但是不能在家隔离。所以这下两边就杠上了,最后社区做了不少工作反倒背了黑锅。

这个问题其实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坚持自己的权益是不是无害?会不会影响他人,会不会对他人有害?二是假设在无害的前提下,会不会优先舍弃自己的小权益去迁就他人的权益,特别是对亲近的人。所以这就是一个度的掌握问题也是民族性格问题。

中国人主张退一步海阔天空,主张吃亏是福,甚至委曲求全。但是西方人不会,他会很认真地较真,这个就是我的权益,你不能侵犯,你绝不能侵犯。他会一本正经地较真。所以看起来,相对于中国的人生哲学,他们是更自私的。

但是这些西方人也并不是绝对的自私。在他个人权益保证的前提下,个人权益不受丝毫损失的情况下,很多人却倒是乐意去管一些闲事,这个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一些西方人,街上游行声援这里、声援那里。看起来似乎古道热肠。但这个前提仍是个人、自我权益不受损的情况下的。

相反,中国人,在传统哲学影响下,在社会的指令性安排下,在个人权益与他人权益同时面临危机的时候,往往大多能舍我,愿意为他人的权益去付出,而这些付出很有可能自己的权益会受损,甚至会面临险境。这是一种集体的精神。

人类社会发源的本质是抱团、结社。所以个体、自我,是须放在社会这个团体里面来思考的。如果没有团体的力量,人类未必能在自然的淘汰中坚持下来。人类社会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现在已经到了相对强势和繁荣的阶段。在安全无虞、物质有保障的前提下,西方社会倡导的绝对自由与自我主义,如果从表面看,很难不被看作是反发展的。我开始感觉不需要团队的时候,开始不需要合作我就可以面对一切的时候,自我的过度强调,其实也是一种正常现象、他是心理变化进而引发的性格变化。

所以说,无论西方的、还是中式的,都是自然演进、选择的结果,这种选择结果对社会现实的影响,对于不同的时段、不同的事件是完全不同的。也即是文明的冲撞与冲突。而这种冲撞与冲突,最终也许会有一个结果,但绝不是现在,不是短期。自然是个神奇而伟大的东西,他最终一定会给这一切,给出一个合理的答案。

2020.03.24晨手机草于三一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