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墨韻|北京畫院金連經先生的山水畫

金連經

金連經(1940.8—)別名愛新覺羅連經,滿族,北京人。擅長中國畫、版畫。1966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現為北京畫院專職畫家、畫院藝術室主任、藝委會委員、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市文史館館員、北京市政協委員。國畫《清冷》入選第六屆全國美展並獲北京地區參展作品甲等獎。作品《九寨金秋》獲1985年全國環境美展二等獎、《春到烏江》獲建黨70週年優秀作品獎、《山水情》獲第一屆全國山水畫展優秀作品獎;《川底下村》入選第九屆全國美展。出版有個人畫集。

金連經的藝術世界

畫家金連經帶著爽朗的笑聲走過來了, 當他伸出手要與你握手時,不難判斷,這是個充滿熱情和真誠的人。繪畫是一門創造性的藝術,能否在藝術之林擁有一席之地,要看能不能創作出有特色、有代表性的作品。金連經的中國畫作品中,樹構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他的畫家朋友送他“亂樹棵子畫家”的雅號。樹是中國畫中最難表現的題材之一,許多畫家避之猶恐不及,金連經卻流連忘返、樂此不疲。觀賞金連經的山水風景畫中,很少見他用焦墨和濃墨,而是在巧妙的留白和空隙之中,營造出醒目的亮色和有效的節奏,無論是天高雲淡的曠遠之作,還是叢莽層疊、水汽淋漓的秋林幽谷,都充滿了生機。好的藝術作品不僅求美,還要求真。從漫舞虯枝交織成優美樂章中,我們可以感受到畫家內心的真。藝術是美與真的交融,是內心與外物的化合,是用自然之筆書寫得自然之心。金連經所以畫樹,是因為對樹的喜愛。在他看來,樹不僅有生命,更有靈性。“他喜歡觸摸小白樺光潔的樹身,也喜歡體味被酸棗刺痛的快感。”“遇到有傷害樹的人,他會忍不住上前呵斥,甚至漲紅臉去爭吵。”他的畫家朋友傅以新曾這樣記述他和樹的“親密”關係。他曾親手種下許多樹,觀察樹的形態,感悟樹的生命,體會千萬枝條迎風逆舞的酣暢與快意。樹也可以知曉他的歡樂與惆悵,與他分擔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人可以與人交朋友,人也可以與樹交朋友。樹不僅是他創作的源泉,更是與他心靈相惜的朋友。金連經之所以能在繪畫中獲得成功,與他對過去藝術道路的不斷反思有關。少年時代,他曾駐足於對西洋藝術的崇尚;大學時期,他由中央美院的雕塑系毅然轉入版畫系;工作之後,他從北京畫院的版畫組調入國畫組。在走入藝苑的途中,他不斷髮現不足,感受遺憾與茫然,又反覆探索,尋求解決,這常常成為他不斷作出自我突破的動力。傅以新對他評價為“少了眾手歸一的法度,多了清新朗潔的格調和濃厚的生活氣息。雕塑的整體感、空間感和造型美感,版畫強烈的黑白對比、整散對比和線條變化,都在他的國畫中留有印記。”

作 品 欣 賞

丹青墨韻|北京畫院金連經先生的山水畫


丹青墨韻|北京畫院金連經先生的山水畫


丹青墨韻|北京畫院金連經先生的山水畫


丹青墨韻|北京畫院金連經先生的山水畫


丹青墨韻|北京畫院金連經先生的山水畫


丹青墨韻|北京畫院金連經先生的山水畫


丹青墨韻|北京畫院金連經先生的山水畫


丹青墨韻|北京畫院金連經先生的山水畫


丹青墨韻|北京畫院金連經先生的山水畫


丹青墨韻|北京畫院金連經先生的山水畫


丹青墨韻|北京畫院金連經先生的山水畫


丹青墨韻|北京畫院金連經先生的山水畫


丹青墨韻|北京畫院金連經先生的山水畫


丹青墨韻|北京畫院金連經先生的山水畫


丹青墨韻|北京畫院金連經先生的山水畫


丹青墨韻|北京畫院金連經先生的山水畫


丹青墨韻|北京畫院金連經先生的山水畫


丹青墨韻|北京畫院金連經先生的山水畫


注:圖文來自網上,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