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了幽門螺桿菌,一定要治嗎?

人人都是大醫生


我國是幽門螺桿菌感染大國,大約有60%以上的成年人都存在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問題,現在也有越來越多的朋友關注和了解了幽門螺桿菌這個胃部的唯一致病細菌,很多朋友發現了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問題,就一定要進行根除治療,出現這樣想法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擔心引起胃部疾病,比如擔心傳給孩子,傳給家人等等。但是否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就一定要進行根除治療,卻仍然值得我們細細探討。

對於感染了幽門螺桿菌是否一定要治療的問題,個人意願當然是非常重要的方面,但最好還是應仔細考量治療幽門螺桿菌後的健康獲益,治療過程中的藥物可能發生的不良反應風險,身體的耐受等情況來進行綜合評估判斷,而不僅僅是吃上2個星期的藥那麼簡單。之所以對於是否做幽門螺桿菌的根除治療要充分評估,其主要原因有3個——

1. 幽門螺桿菌根治服用的藥物通常包括2種抗生素,一種質子泵抑制劑和一種胃黏膜保護劑,這些藥物聯合應用,除了能夠具有消除幽門螺桿菌的效果,同時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反應風險,最常見的比如腸道菌群紊亂,抗生素相關性腹瀉,相關致病菌耐藥性增加等等。

2. 幽門螺桿菌的根治並不能保證一定成功,治療有一定的失敗率,這與治療方案中藥物的選擇,患者的用藥依從性,治療過程中的不潔飲食,交叉感染等都有一定的關係。

3. 幽門螺桿菌根治成功後,並非一勞永逸,如果在生活上不加註意,很容易出現重複感染,實際上,根治成功幽門螺桿菌,又出現重複感染的情況非常多見。

因此,幽門螺桿菌治還是不治,還是要根據具體情況來評估判斷。對於哪些情況需要根治幽門螺桿菌,國內的相關幽門螺桿菌診療指南中,也都有明確的建議,目前主流的意見認為,幽門螺桿菌感染者,同時伴有消化道潰瘍的,或者有MALT淋巴瘤問題的,屬於強烈建議進行治療的強適應症,應該進行根除治療,為什麼這2類疾病屬於強適應症,是因為它們的發生,與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密切程度最高,因此,如果進行幽門螺桿菌的治療,這類患者的健康獲益也最大。除了上述2種問題以外,對於幽門螺桿菌感染者,如果存在慢性糜爛性、萎縮性胃炎的,胃癌家族史的,長期服用質子泵抑制劑,需要長期服用非甾體抗炎藥(如阿司匹林),不明原因貧血等情況的,則屬於建議治療的情況,個人認為,對於這些建議治療的情況,就應該更多的進行用藥風險的評估。

對於無症狀的幽門螺桿菌感染者,是否一定要進行根除治療,指南中當然也指出了個人意願的重要性,個人意願當然是很重要的,但為了健康,是否一定要治療,還是應該好好考量。舉個例子來說,一位80歲的老年人,健康檢查發現了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問題,這個問題可能已經跟隨他多年了,平時偶爾也會有胃不舒服的問題,這種情況下,如果進行幽門螺桿菌的治療,對於一位高齡老年人來說,用藥的風險反而更大,相信一般負責任的消化科醫生,都不建議進行治療的,不如平時注意多養胃,提高生活質量來的重要了。

當然這種情況可能比較極端,但對於中青年人,無症狀的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情況,個人也不建議一定要進行治療,要知道在史前人類的考古中,就發現了幽門螺桿菌的蹤影,這個菌已經與我們人類共處了至少5萬年了,而雖然幽門螺桿菌有一定的致病性,但並非所有的幽門螺桿菌感染者都一定會患上胃部疾病,而胃部疾病的發生,其影響因素也絕不僅僅是幽門螺桿菌這一個因素,還有很多其他生活環境方面的因素,家族遺傳因素,同樣也是導致胃部疾病的重要因素,因此,如果沒有症狀,幽門螺桿菌是否一定要根治,還請好好考慮。

對於無症狀的幽門螺桿菌感染者,有的朋友擔心等出現疾病就晚了,這種情況下,不妨先不做根除治療,試著多多的從其他方面養胃護胃,健康合理飲食,儘量減少不潔飲食,不健康飲食的接觸率,保持良好樂觀的情緒,戒菸限酒,避免吸二手菸,保持良好作息,保持規律三餐,這些方面,都是養胃護胃的重要方面,如果能夠做到上述這些方面,幽門螺桿菌感染者,當然不是一定會發作胃部疾病,而且會很大程度上提高身體的整體素質。

對於無症狀的幽門螺桿菌感染者,有的朋友擔心傳染給家人,特別是家裡的孩子,但實際上如果不進行幽門螺桿菌的治療,日常生活中多加註意,飯前便後勤洗手,正確洗手,不嘴對嘴親吻和餵食孩子,日常生活中適度分餐,專人專碗專筷,與家人朋友共餐時使用公筷母勺,就可以很大限度的避免幽門螺桿菌的傳播和交叉感染,治療幽門螺桿菌不是避免幽門螺桿菌傳染的唯一途徑,良好的衛生習慣,才是避免幽門螺桿菌傳播,避免交叉感染的最重要方面。


李藥師談健康


經常會在臨床看到幽門螺桿菌感染已經兩個加號的患者,但是卻沒有任何不適症狀,不疼不癢不影響生活和工作,沒有口臭等等,這樣的人群並不需要治療,帶菌生存沒有問題,但是建議分餐不要感染了家人特別是兒童,並且密切檢測。如果擔心,可以每天口服衛樂舒益生菌,通過這種微生態療法安全的抑制幽門螺桿菌的活性,並保護胃黏膜。

但是如果已經有明顯的不適症狀,噯氣、反酸、胃脹痛、口臭等等,說明有明顯的胃部潰瘍或炎症疾病,或者家族中有胃病遺傳都需要及時清除幽門螺桿菌治療,四聯藥物要因人而異,避免耐藥。一般用藥是克拉黴素+甲硝唑+衛樂舒益生菌+鉍劑+抑酸劑。

如果第一次清除失敗,可做耐藥性實驗,選用耐藥性低的四聯在結合口服衛樂舒益生菌三到四個週期後複查。

目前臨床上常用的檢測幽門螺桿菌的方法是碳14和碳13這兩種檢測方法,這兩種方法簡單、快捷、無痛、便宜,已經成為檢測幽門螺桿菌最主流的方法。

雖然這兩項檢查並不是侵入性的檢查,沒有明確的規定說要用空腹的狀態去檢查,但是碳14和碳13的檢查前最好空腹。因為有些患者並不只是單單這一種檢查,醫生有時也會對患者開出其他檢查,如彩超、生化全項等,這兩種檢查都是必須要用一個空腹的狀態去接受檢查的。

還有就是對於一些檢查出幽門螺桿菌感染陽性的患者,醫生為了更能明確診斷和了解胃部病變情況,有時也會開出胃鏡等檢查,胃鏡檢查是必須要嚴格空腹的。所以在去檢測碳13和碳14時最好空腹,以便於醫生的後續檢查和診斷,也方便了患者來來回回跑醫院做檢查。

最後再提及一下碳14檢測幽門螺桿菌的正常值:當碳14的結果大於100時,就說明患者有幽門螺桿菌感染,如果高於130,就說明有著較為中、重度的幽門螺桿菌感染。


倩茹說養生


幽門螺桿菌陽性感染了,不一定就立刻需要用藥治療的

幽門螺桿菌陽性的人實在是太多了,很大一部分人都是不需要用藥治療的,幽門螺桿菌沒有給感染者帶來胃部疾病,這點多是需要通過胃鏡檢查確定之後,很多人都是和幽門螺桿菌“和平相處”相安無事。


為什麼說幽門螺桿菌陽性沒有引起症狀不需要治療呢

雖然是陽性,但是確實是沒有給我們帶來疾病的困擾,不需要用藥治療,不然很容易產生耐藥就是抗藥性,給以後的治療帶來更大的麻煩。



對於大部分幽門螺桿菌陽性感染者,是無需用藥治療的,但是這三類人除外,幽門螺桿菌陽性感染者需儘快治療:

(1)消化性潰瘍患者;

(2)其他相關胃病患者;

(2)糜爛性胃炎患者;



想要把幽門螺桿菌徹底的根除乾淨,並不是一件特別難的事情,目前消化科已經有一套完整的治療方案,治療的方案都是比較完善的,常用就是三聯或是四聯用藥方案 , 在使用三聯或是四聯用藥在聯合對抗益生菌舒克幽,就差不多90%的患者都能得到治癒,轉陰愈後患者要預防重複感染的情況發生,一般也是建議在癒合或是用藥結束後需要再補充舒克幽益生菌至少45-90天左右,以確保降低幽門螺桿菌複發率。



婷姐說健康


幽門螺桿菌可引起慢性胃炎、十二指腸潰瘍、嚴重的會引發胃癌,目前我國感染率超過50%,一般檢測幽門螺桿菌後顯示為陽性,便是超標了,建議治療,因為幽門螺桿菌的傳染性很強,一人感染後很容易造成全家人都感染,所以一般醫生會建議家人一起檢測並治療,從根源上減少復發。

原則上第一次清除幽門螺桿菌轉陰非常重要,因為近十年來的抗生素濫用現象使得原本的四聯治療方案的清除率逐年下降,而二次和多次清除,抗生素對人體的副作用也是非常明顯的。

所以在第一次清除幽門螺桿菌時四聯搭配一款抑制幽門螺桿菌的益生菌衛樂舒,連續服用2-3個療程後可明顯降低幽門螺桿菌數值並修復胃黏膜。

日常生活需要注意個人衛生,將餐具及時消毒處理,禁食生冷辛辣刺激等傷害胃黏膜的食物。注意保暖。與家人分餐。


軍醫生350


幽門螺桿菌是一種可以存活在胃酸環境中的有害菌,會造成很多慢性胃病,比如消化性潰瘍、十二指腸炎、萎縮性胃炎等,幽門螺桿菌在中國的總體感染率大約在50%,所謂檢測出陽性,其實是設定了一個界限,超出了這個界限值,那就是已經打破了胃腸內菌群平衡的狀態。

1、指標+以下(指標低),無明顯不適

2、低於14週歲的兒童,孩子的感染多是被大人傳染,但是兒童時期孩子的自我修復能力強,日常飲食注意些,不要吃垃圾食品,胃的免疫力會逐漸自我恢復

需要治療的幾種情況,也是京都共識的治療標準:

1、有活動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萎縮性胃炎

2、有胃癌家族病史者

3、長期使用阿司匹林藥物(容易對胃黏膜造成損傷)

4、心理承受力弱,檢查出來陽性自己被嚇壞了,有強烈的根除願望

1、由於我國抗生素耐藥率比較高,傳統四聯的根除率逐年下降,臨床一般建議在傳統用藥基礎上持續補充舒克幽益生菌,抑菌減毒,提高胃部免疫力,降低複發率

2、注意口腔衛生,減少幽門螺桿菌在口腔中繁殖的機會

3、用餐分餐或用公筷,減少交叉感染


消化科陳蘭


謝謝邀請,作為一個消化科醫生來回答下這個問題!

幽門螺桿菌英文簡稱Hp,在臨床上醫生 之間都是用 HP來簡稱幽門螺桿菌,幽門螺桿菌會增加胃和十二指腸潰瘍、消化不良、慢性萎縮性胃炎等胃病,甚至會增加胃癌的發生概率(注:只是增加概率,抽菸喝酒、熬夜、吃辛辣刺激飲食、水土空氣汙染也會增加胃癌概率,不要過度解讀這句話)。隨著胃鏡和吹氣檢測幽門螺桿菌的普及,加上我國又是幽門螺桿菌感染人數比較多的國家,所以這些年來檢測出有幽門螺桿菌感染的人數越來越多。

那麼問題就來了:出現幽門螺桿菌感染到底治不治,特別是那些沒有什麼不舒服、胃鏡結果也是正常的患者有沒有必要治療?

根據《第五次全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處理共識報告》,目前臨床上多數的幽門螺桿菌感染患者是沒有什麼不舒服的,臨床上幾乎有七成的人是沒有症狀的,大部分都是體檢的時候發現,但有研究表明很多感染幽門螺桿菌患者有存在慢性活動性胃炎。同時幽門螺桿菌感染可以在人與人之間傳播。這裡就引出一個比較有爭論的話題:是否要全民根除幽門螺桿菌?目前主流專家的建議是有症狀的都建議根除幽門螺桿菌。但對於沒有症狀的幽門螺桿菌感染者是否都要根除醫學界還是有很大的爭議,特別是小孩和青少年以及老年人是否根除爭議更大。我個人是不建議小孩和老人家(特別是70歲以上老人家)根除的。除非有特殊幽門螺桿菌相關疾病才考慮根除,老人家和小孩根除幽門螺桿菌這個話題我在我的頭條幽門螺桿菌專欄已經科普的很詳細了,有興趣可以去看看。

但是如果你的胃有以下毛病還是強烈建議殺死幽門螺旋桿菌。第一就是有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的人,不管是過去有還是現在有胃或十二指腸潰瘍的病人一定要進行根除治療,這是根除幽門螺旋桿菌最強烈的建議之一。有胃淋巴瘤(專業名詞叫胃粘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也是強烈建議根除,這個疾病需要醫生來診斷確定。有慢性萎縮性胃炎伴糜爛、腸上皮化生,有胃癌家族史,有胃腫瘤手術,長期服用奧美拉唑類的藥、長期服用阿司匹林類的藥等這一類患者如果有感染幽門螺桿菌也建議根除。當然如果是比較緊張、焦慮的人,特別是自己上網亂查的人聽說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會癌變的人也是建議根除了免得天天緊張難受!

說完治不治的問題現在來說下怎麼治的問題。

幽門螺桿菌是一種細菌,殺菌目前還是用殺細菌的藥,也就是老百姓口中常說的消炎藥,消炎藥在臨床上叫抗生素,目前殺幽門螺桿菌推薦的是含鉍劑的四聯療法,即奧美拉唑類的藥+鉍劑+2種抗生素,拉唑類的藥也稱質子泵抑制劑,是一直抑制胃酸的藥,如奧美拉唑、雷貝拉唑等,可以讓殺細菌的藥更好起作用,鉍劑常見的有果膠鉍、枸櫞酸鉍鉀等,可以抑制幽門螺桿菌活性,抗生素包括阿莫西林、克拉黴素、左氧氟沙星、呋喃唑酮、甲硝唑、四環素等,推薦療程是14天,也就是要連續吃2周。服藥期間出現偶爾輕微的噁心、想吐、肚子脹、大便變黑等不舒服,大部分是正常的現象,如果持續持續上述難受最好要諮詢醫生,服藥期間不要隨意停藥,要不然會殺不死細菌導致下次吃藥更難殺死。

這篇文章是用來科普,提高大家對幽門螺桿菌的認識,如果出現幽門螺桿菌感染還是要就診正規醫院進行規範治療,切不可自行購藥服藥,因為根除幽門螺桿菌吃藥的劑量跟說明書上寫的不一樣,不要自己亂買亂吃以免發生意外。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到這裡,有其他問題歡迎關注並留言討論!

最後祝福大家的胃腸道都能被這世界溫柔以待!


消化內科葉醫生


我國感染幽門螺桿菌的人群超過50%,因地域、飲食習慣、生活習慣、醫療差異等並沒有要求全部清除幽門螺桿菌。

當檢查出幽門螺桿菌陽性時,有胃病遺傳基因;長期用藥;胃炎或胃潰瘍等消化性炎症或潰瘍等人群,醫生會建議清除幽門螺桿菌。

一般多采用藥物四聯清除治療,兩種抗生素+抑制劑+質子泵,目前清除率在70%,因高複發率和高副作用而被人排斥。

在此基礎上醫學界採用新的微生態療法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並被廣泛用於兒童、孕婦、備孕等特殊人群的感染上,即每日口服衛樂舒益生菌4克,並保持口腔清潔、多進食蛋白質和維生素類食物、多休息等,提高身體自身免疫力,配合修復胃黏膜並抑制幽門螺桿菌生長。最終清除幽門螺桿菌。

此方法目前也多用於老胃病的調理和幽門螺桿菌二次復發人群上。


胃腸不分家


公開數據顯示,全世界有超過50%的人感染幽門螺桿菌。我國由於感染因素導致的癌症負擔中,幽門螺桿菌感染所致的癌症佔45%,其感染者發生胃癌的風險增加4—6倍。


幽門螺旋桿菌會導致十二指腸潰瘍、胃炎等腸胃病,還會致癌!

臨床數據顯示,十二指腸潰瘍患者裡,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檢出率高達95%以上;胃潰瘍患者的感染檢出率在67%-80%左右;此外,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的人,多少都有口臭、慢性胃炎、胃息肉等一些病症。
要特別注意的是,幽門螺旋桿菌已經被世界衛生組織列入了I類致癌物清單。流行病學研究曾經顯示,胃癌患者裡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率在43%-78%之間,長期被這種細菌感染的人,發生胃癌的概率也會比沒感染的高上3倍不止!

可以說,一旦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腸胃就面臨著致病的風險,身體多多少少都會出現問題,

我們是如何感染上幽門螺桿菌的

幽門螺桿菌的傳染途徑多樣,其中之一就是口口傳播,中國人很少分餐制導致“共餐”成為了幽門螺桿菌感染的主要途經之一。
糞口傳播是另一大傳染途徑,糞便中存活的幽門螺桿菌汙染水源和食物,我們喝的水、吃的食物都有可能是它的載體,又或者如果你有上廁所後不洗手的不良習慣,幽門螺桿菌也有可能在你不經意抹嘴巴時進入口中。

除此之外,母嬰傳播(口對口餵食、咀嚼後餵食,用大人餐具等)等也是幽門螺桿菌的傳染途徑。

如何抑制幽門螺旋桿菌

藥物控制

幽門螺桿菌吃藥主要是用三聯療法或者是四聯療法,也就是說三聯療法用質子泵抑制劑PPI加上2種抗生素,四聯療法就是在三聯療法的基礎上又加上了鉍劑,吃藥的話,一般是吃兩週,吃兩週然後再複查。

百結巖桂茶

百結葉性溫,是抗幽門螺桿菌作用最常見的中草藥,是臨床上常見的"殺菌劑",也是"天然的中藥口香糖",桂花被稱為口腔裡的天然清洗劑,不但生津止渴,還能防治口臭,是醒脾開胃、疏肝理氣的上等飲品,還常用於緩解咽乾口燥、口臭牙痛。

將這兩者結合製成百結巖桂茶,能有效的殺滅幽門螺桿菌,每天喝一杯百結巖桂茶,連服兩週,能明顯改善胃部不適。

做好口腔清潔——斬斷細菌源頭

幽門螺旋桿菌進入胃之前,都會先藏在人的口腔裡,齲齒、唾液、牙菌斑......都是幽門螺旋桿菌在口腔裡的據點,所以做好口腔清潔,杜絕細菌藏身,能比較有效地從源頭上壓制幽門螺旋桿菌。

每天飯後建議及時刷牙、漱口,避免生成牙垢和牙菌斑,給幽門螺旋桿菌製造儲藏室。刷牙一定要細緻,牙刷建議至少每3個月換一次。


中老年醫生小趙


幽門螺桿菌是消化性潰瘍、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並與胃癌及胃黏膜相關性淋巴組織淋巴瘤密切相關。我國成人幽門螺桿菌感染率為40%~60%。幽門螺桿菌感染是人類最常見的慢性感染之一,感染後一般難以自發清除而導致終身感染, 除非進行根除治療,或胃黏膜發生嚴重腸化生時細菌難以定植(幽門螺桿菌只能定植於胃型上皮) ,才會自動消失。


儘管幽門螺桿菌 感染者中僅約 15%~20%發生消化性潰瘍[8], 5%~10%發生幽門螺桿菌 相關消化不良,約 1%發生胃惡性腫瘤(胃癌、 MALT淋巴瘤),多數感染者並無症狀和併發症,但所有幽門螺桿菌 感染者幾乎都存在慢性活動性胃炎( chronic active gastritis),亦即幽門螺桿菌胃炎。幽門螺桿菌 感染與慢性活動性胃炎之間的因果關係符合 Koch 原則。幽門螺桿菌感染可以在人-人之間傳播。因此幽門螺桿菌 胃炎不管有無症狀和(或) 併發症,是一種感染性疾病,根除治療對象可擴展至無症狀者。


根除幽門螺桿菌 促進消化性潰瘍癒合和降低潰瘍併發症發生率,根除幽門螺桿菌 可使約80%早期胃 MALT 淋巴瘤獲得緩解。與無症狀和併發症的幽門螺桿菌 感染者相比,上述患者根除幽門螺桿菌 的獲益顯然更大。胃癌發生高風險個體[有胃癌家族史、早期胃癌內鏡下切除術後和胃黏膜萎縮和(或) 腸化生等]根除幽門螺桿菌 預防胃癌的獲益高於低風險個體。多次根除治療失敗後治療難度增加,應再次評估治療的獲益-風險比,進行個體化處理。


幽門螺桿菌胃炎作為一種感染性疾病,似乎所有幽門螺桿菌 陽性者均有必要治療。但應該看到,目前我國幽門螺桿菌 感染率仍達約 50%,主動篩查所有幽門螺桿菌 陽性者並進行治療並不現實。現階段仍然需要根除幽門螺桿菌 指徵列表如下:


劉藥師話用藥


上海市中醫文獻館中醫內科程勇教授介紹:

很多人都知道引起胃病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幽門螺桿菌的感染,所以得了胃病後,會產生一種疑問,就是幽門螺桿菌到底該不該殺。

無論是三聯療法還是四聯療法,殺菌的過程中會引起患者的不舒服,因此建議,如果指標數值確實很高,症狀明顯,而且以前沒有過殺菌這一行為,可以先做殺菌處理,再針對炎症、潰瘍進一步治療。如果已經使用過殺菌治療了,但殺過之後還有復發,其實沒必要再重複做了,直接針對炎症、潰瘍進行中、西醫治療即可,因為幽門螺桿菌在外界是普遍存在的,關鍵還是在於人體體內的環境適合不適合幽門螺桿菌的生長以及抵抗力是不是夠強。有些病人會提出沒有症狀要不要預防性殺菌,或者要不要全家一起殺菌,我覺得也是沒必要的,特別是沒有檢查出有幽門螺桿菌感染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