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郊蔬菜在疫情中“逆襲”

“侯老師,疫情期間外地的工人回不了京,人手不夠,越冬茬的辣椒我們不準備拉秧了,想‘截頭留杈’繼續結椒,您說行嗎?”一個多月前,京郊銀黃農業園的秦愛蓮向北京市植物保護站的專家徵詢意見。越冬辣椒後續如何管理?近日,記者來到銀黃農業園一探究竟。

走進園區,只見門口一側的臺子上擺滿了辣椒、番茄、芹菜、蘿蔔、菠菜等十幾種新鮮蔬菜,展臺旁邊的牌子上寫著:“大棚蔬菜,自產自銷。”測量了體溫、填寫信息後,記者跟隨秦愛蓮走進大棚。“這個就是我們截頭留杈的辣椒,現在已經開始開花結果了。”秦愛蓮介紹說,“剛開始也不知道該不該拉秧,可如果拉了秧,又缺少人手定植新苗子。植保站的專家支持我們不拉秧,截頭留杈繼續生產。”如今看,這不得已的辦法幫助園區渡過了難關。

疫情期間,園區生產的“京採6號”“原味1號”鮮食番茄由於維C含量高、果味濃郁,受到消費者的熱捧,供不應求。截頭留杈的辣椒在第一茬果結束後及時開花結果,填補了青椒供貨的空檔。疫情防控期間園區的菜在保障會員訂單的同時,還為周邊居民提供了蔬菜供應。“疫情期間大家買菜不方便,我們就在園區門口擺起了菜攤,很多開車路過的顧客就順便買菜回家。”一些回頭客反映就連那些皺皺巴巴、賣相不好的辣椒都非常好吃,有小時候的“味兒”。秦愛蓮解釋道,“化肥和農藥用得少,防蟲子用天敵,所以生產出來的菜既安全又好吃!”

據悉,北京市農業農村局科技項目“三種設施蔬菜減肥減藥技術集成試驗與示範”項目已在銀黃農業園連續開展了兩年,今年是第三年。項目形成的化肥農藥減量技術在園區得到全面的實施。針對土傳病害嚴重、肥力水平較高的土壤,採用“簡易基質栽培+生物防治”“綠色套餐施肥+生物防治”的生產模式,微生物菌劑減少了土壤病菌侵染,集約化的水肥管理將營養鎖定在作物根層,應用生物農藥和天敵昆蟲防治病蟲害,從源頭減少了化肥和農藥的投入。園區畝均節肥23.7%,畝均節藥41.5%,不但減少了農業面源汙染,而且還提高了蔬菜風味,得到消費者的喜愛。

針對疫情期間園區工人少的問題,秦愛蓮及時發佈招聘信息,吸引附近村鎮裡未復工的企業工人來園區工作。“這個是雙贏。周邊的企業都沒有上班,工人們都在家待著,來園子裡管理蔬菜,還不用隔離,既幫助園區解決了勞動力短缺問題,又給他們增加了收入。”秦愛蓮對園區的未來充滿信心,“經過這次疫情,才感覺出農業的重要。生產的蔬菜能滿足顧客的需求,園區也獲得了利潤,這對我們鼓舞很大,使我堅定了對農業的熱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