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安娜(一):結婚之前的戴安娜


戴安娜(一):結婚之前的戴安娜


01

戴安娜是個傳奇。

她去世距今已有23年,可是查爾斯、卡米拉、威廉和哈里都一直活在她的陰影之下,甚至就連她的兩個兒媳凱特和梅根都時不時的被媒體拿來和戴安娜相比。

她的影響力已經超越了英國,蔓延到全世界。

她的葬禮上,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打出條幅:“英倫玫瑰,永不凋謝”

戴安娜對世界慈善事業的發展有著巨大的貢獻,尤其是在艾滋病方面。她是世界上第一個公開支持關懷艾滋病人的公眾人物,她用實際行動向人們說明,與艾滋病人握手並不會被傳染。她給了無數人生存的勇氣,也讓無數的人在去世前感到被關心、被愛。

戴安娜(一):結婚之前的戴安娜


人們對戴安娜喜愛到什麼地步呢?

她去世時,伊麗莎白女王迫於公眾憤怒的壓力不得不發表電視講話,並稱她為永遠的王妃,這是伊麗莎白女王自繼位後除聖誕節常規講話後第二次臨時性講話,儘管女王非常不高興。

查爾斯王子的民眾支持率達到歷史最低,不到40%。

英國媒體因為戴安娜王妃的死亡和王室達成妥協,在威廉和哈里王子成年之前,不追蹤、不報道兩位王子的學習、戀愛等私人生活。

就連威廉在戀愛期間,把軍隊提供給他的訓練直升機開回倫敦並且在丈母孃家附近炫耀的行為都能被民眾很快原諒,原因就是他是戴安娜的兒子。

戴安娜王妃最近一次被媒體重新提起,是今年哈里梅根宣佈脫離英國王室。

和二十多年前,戴安娜查爾斯分居離婚時一樣,有支持的,有嘲諷的,也有謾罵的。幸運的是哈里梅根和戴安娜一樣勇敢,哈里也將徹底實現戴安娜王妃生前的心願:

希望她的兩個兒子像普通人一樣活著。

儘管脫離王室後的哈里和梅根依然會是公眾人物,但此後的他們卻不必承受來自王室的冷漠、高壓、自私和排擠。

在這場王室成員辭去公職一事中,讓我覺得諷刺的是:從他們第一天發表聲明起,英主流媒體就沒斷過對梅根的嘲諷,甚至發明出新詞,梅脫,似乎這場爭端完全是由梅根引起的。

這一幕和1992年查爾斯戴安娜分居,以及1996年二人離婚時非常相似。掌握著話語權的一方把髒水潑向了王室的外來人員身上。這一刻,清醒的人才會發現原來王室的兒媳從未獲得王室的真正認同。

戴安娜(一):結婚之前的戴安娜


隨著哈里王子事件的發酵和威廉夫婦工作的增加,戴安娜這個名字必將重新迴盪在世人的耳邊。

時隔二十多年,人們依然熱衷於發現隱藏在王室黃金面具之下,那個真實的戴安娜。

02

事實上戴安娜並不是平民王妃,嚴格意義上凱特才是真正的平民王妃。

戴安娜出生在英國一個有著一千多年傳統歷史的斯賓塞家族。她父親的頭銜是子爵。戴安娜的外祖母是伊麗莎白女王的好友,她的父親曾是女王的侍衛,她的二姐夫是女王的秘書。

戴安娜之所以被稱為平民王妃,是因為在她之前,英王室中只有一位和她一樣的英國貴族媳婦,其餘的則是歐洲各國的公主們。

這樁婚姻中從一開始就是不對等的。戴安娜在她的紀錄片《戴安娜:她的自述》中講到:結婚後她不知道如何面對民眾,經常在公共場合流眼淚,她認為她配不上查爾斯。

事實上,戴安娜的這份脆弱不是從她嫁入王室後才開始的,淵源可以追溯到她小時候。

戴安娜的父母在她6的時候就離婚了。她排行第三,上面有2個姐姐,她父親急需一個男孩來傳承家族的爵位。她的出生讓人失望以至於出生一週後才獲得了名字。

這一段故事被戴安娜和安德魯莫頓合作完成的書籍《戴安娜:她的真實故事》中收錄了進去。戴安娜給這段起名為:我本應是男孩以及請叫我先生。

戴安娜(一):結婚之前的戴安娜


出生不被祝福,性別不被接受,戴安娜自卑的種子就在此刻被種下了。

紀錄片剛開始的時候,戴安娜就說她很叛逆,儘管別人都看不出來,但是她知道自己很叛逆。結合她的生平事蹟來看,其實這不是叛逆,而是自卑情緒之下的要強而已。

不過自卑也並不意味著全都是壞事,如果能化自卑為積極向上的動力,這還是好事。可惜的是戴安娜的學習成績並不好,僅僅是高中畢業就不再讀書了。既然無法在個人價值上化解自卑,只有通過外在的價值判斷體系去獲得。

王子的青睞恰恰是最好的途徑。

面對查爾斯的示好,戴安娜想都沒想就答應了。她完全沒有去想姐姐當初為什麼不答應繼續和查爾斯交往,也沒有去想王室的生活適不適合她。

對男孩的執念,讓戴安娜的母親在她3歲時生下了弟弟,但父母的感情從戴安娜出生開始急轉直下,終於在她6歲的時候父母離婚了。

她的警衛肯曾出版過一本書,《優雅:戴安娜王妃的美麗和自信》中曾透露,她認為父母的離婚是她造成的。

不要小看這件事。

一個人的性格底色大多都是小時候形成的。

戴安娜的這個想法造成了她人生強烈的被拋棄感和極度的自戀(一個人在小時候,對這個世界沒有鑑別能力,會把父母之間發生不好的事情歸咎到自己身上,心理學上把這個稱為自戀。),終其一生,她都無法擺脫這種感覺。

戴安娜(一):結婚之前的戴安娜


03

母親離開後,戴安娜和弟弟很快迎來了繼母。

戴安娜和繼母的關係並不好。紀錄片中說她會把弟弟抱在懷裡,兩人一起窩在家中黑暗的角落中,她9歲時就被父親送到寄宿制學校。

童年的經歷,讓戴安娜對不幸更能感同身受。

幾乎所有有關戴安娜的書中都提到,她和她的父親關係親密,我認為事實恰好相反。

戴安娜說過,小時候她的父母一次都沒有說過愛她,也沒有抱過她,甚至在得知戴安娜即將要嫁入王室時,她的父親只有高興,一點都沒有傳授她與王室成員打交道的技巧,即使他本人在王室擔任重要職務多年。

對於父親來說,戴安娜嫁入王室,本身就是他的榮耀。

父母的忽視,與繼母關係的不和,讓小小的戴安娜形成了敏感、內向的性格。

自卑、被拋棄的感覺、敏感、內向這些讓人傷心的性格底色,催生出了另一種能力——共情!

成年後的戴安娜王妃非常善於感知別人的不幸,也是這種能力讓戴安娜有了對抗王室的資本和勇氣,甚至找到了自己生命的價值。

戴安娜(一):結婚之前的戴安娜


在這部紀錄片中,我注意到一個細節:

戴安娜講她和查爾斯第一次關係有實質性的進展時,居然是在蒙巴頓公爵的葬禮上。蒙巴頓公爵是查爾斯的叔叔,這位英國王位的第一順位繼承人與叔叔的關係甚至超過了父親菲利普親王。

也許有人會質疑,在最親近的人的葬禮上,查爾斯居然有心思親吻撫摸戴安娜?

其實,最親近的人忽然去世,躺在冷冰冰的棺材中再也醒不過來,活著的人反而渴望跟別人發生深度的連接,以確定自己還活著,還被人需要著。其實,這是情感上的治癒。

可是戴安娜卻把它看作自己幸福人生的開始。

為什麼?

因為她渴望被愛,被需要,她也渴望與別人產生並維繫深度的關係!

從這一點上說,戴安娜真的了不起。

讀她的傳記就會發現,她人生中的溫暖僅僅來自於母親和兩個孩子,她比任何人都需要愛,可是她卻把更多的愛獻給了不幸的陌生人!


未完待續

後天繼續聊聊戴安娜是怎麼輸掉婚姻的,以及她和兩個兒媳之間的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