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印度,硅谷裡的印度幫

在硅谷,印度人相當有影響力。甚至於今天,有人驚呼印度的CEO已經主導了整個硅谷。這些印度裔的CEO包括:

  1. 微軟 CEO薩蒂亞·納德拉
  2. 谷歌CEO桑達爾·皮查伊
  3. 諾基亞CEO拉吉夫·蘇里
  4. Adobe CEO山塔努·納拉揚

這個名單還能繼續列下去。


有趣的印度,硅谷裡的印度幫


但相比之下,硅谷頂級科技公司的CEO,則鮮少聽見華人的名字。

而我工作於一家國際化的IT公司,工作中也接觸了不少印度同事。所以,下面我就從我的所見所聞,談一下我對這個事的理解。兩個方面:語言優勢和民族性格。

原來,我對印度人的英語是有偏見的,主要在他們的口音上。但前不久,我到歐洲參加一個技術會議。之後,我對印度人的英語,乃至於語言本身又有了新的認識。

雖然,相對於印度人,我英語發音清晰(我自認為的)。但是,語言的本質在於交流。因此,詞彙的豐富的程度,語言所蘊含的文化,和是否能用該語言思維,才是檢驗一門語言掌握程度的根本之道。而所謂發音的標準程度,頂多算錦上添花。


有趣的印度,硅谷裡的印度幫


而剛好,坐我手邊的一位同事是一位美籍華人。而我,正為英語的事沮喪,所以就和她交流了起來。他的看法是,大部分中國人學習英語的方法是有問題的,尤其是在對發音標準的追求上。

因為英語不是我們的第一語言,所以即使我們在發音上付出很大的精力,在和以英語為母語的人交流時,人還是一耳朵就能聽出你濃重的口音,這和我們聽聽外國人說中文是一個道理。

除了語言,在人際關係處理上,印度同事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用中國人的話說,就是特別會“來事”。相對於中國人,印象最深刻的有兩點:

  1. 豐富的表情、肢體語言。
  2. 自信、溫和、謙恭的性格。


有趣的印度,硅谷裡的印度幫


中國人的性格內斂、含蓄。在我們的文化中,寡言少語甚至是一種美德,會被人用“穩重”來讚美。而即使是在必要的語言交流中,如果表情或肢體語言過於多,很可能會被人冠以“輕浮”的評價。

但是,印度同事則不。

無論是偶遇問好,還是分組討論,亦或是個人演講,印度同事都能輔以豐富的表情和肢體語言。除了增加了表達力之外,還顯得人很熱情。

還有,我一直以為在種姓制度下,印度人的性格應該飽受壓抑,所以應該很自卑才對。但我接觸的印度同事,普遍表現的很自信。

一個可以佐證的例子是,在分組討論時,同組的印度同事一開始就自告成為組長。然後,在討論中,還是討論後的總結,都主導了整個過程,表現出了極強的自信力和組織力。

原來,我以為我所經歷的只是一個偶然。但後來,我別的組同事聊天,以及後來和一些有留學經歷的同事聊。他們也都一致反映,相比於中國人,在公共場合,印度人確實普遍比中國人顯得更自信,更有主導力。


有趣的印度,硅谷裡的印度幫


至於其中的原因,我沒有特別多的素材以供思考和總結,所以沒有獨有的見解。但從一位在海外留學多年的同事嘴裡,我聽到一些特別有趣的觀點。

他說,印度人的自信其實只限於男人,而他接觸的印度女人則相反,而這卻恰恰是印度男人自信的源泉所在。

在印度,女性的地位很低,男性的地位很高。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男性,從小就被社會寄予極高的期望,是一個家庭養家餬口的關鍵(甚至是唯一)。所以,在職場上,在社交場上,印度男人就顯得特別有“侵略性”。

所以說,印度人(男人)的自信,不一定是基於智力和才華的自信,而是從小到大訓練出的一種性格自覺。

還有,我接觸的印度同事,做事、說話很表現的很溫和、謙恭,即使是很大的領導。這一點,和中國的職場形成很大的反差。

還是在這次會議上,印度技術支持中心的技術負責人,50歲左右,隨行了一位20出頭的小夥子。在會議中,這位級別頗高的經理,無論是和我討論技術問題,還是讓隨行的小夥子記錄,都表現的語言柔和,謙恭有禮。

一個細節是,我倆討論技術問題的時候,為了解釋的更清楚一點,我現場寫了一段代碼給他。當時,他拉過一個凳子,把身子伏的很低,以方便討論一些問題。


有趣的印度,硅谷裡的印度幫


為了這件事,在會議最後一天,大家分別的時候,他還專門找到我,對我表示了特別的感謝。而且,這還沒完。當我回國之後,這位級別頗高的領導還專門發郵件給我的領導,表達了對我的讚賞和感謝。

因此,雖然和這個印度同事相處的時間不長,但整個過程卻令人如沐春風。之後,很長一段時間我都在想,如果我的領導也能像他這樣,那生活該是多麼令人愉快。

對於印度人為什麼能在硅谷有這麼大影響力,許多人做過分析,結論是印度人特別善於表現(但短於實幹)。同時特別抱團,所以在硅谷形成了所謂的“印度幫”。

這種觀點反映了一定的事實,但態度卻很有問題。

坦率的說,我們很聰明,從技術的維度看,我覺得我們要強於印度人。這也是為什麼硅谷並不缺乏頂級的華人科學家原因。

但是,智力之外,我們也有一些可改進的地方。

例如我們的性格應該減少點含蓄,多一點侵略,從而能夠抓住更多的機會。

再例如職場上少一些官僚主義。從而使上下級之間、同事之間的關係更圓潤一點。這樣,就更容易維繫華人同胞之間的感情關係,從而利於形成強大的“華人幫”,從而能夠相互提攜。


有趣的印度,硅谷裡的印度幫

印度系列專題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