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世界上没有弗洛伊德这位心理学家,会发生什么?

婲瓣


前段时间,文学老师推荐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为必看书单,然后看了三分之一,忿而摔书,搞什么飞机,无论是啥都能引导到性上面,这谁不会?
但是经过细细思量,如果真这么简单,他就不会成为精神科领袖,所谓领袖并不一定是对的,但一定是给人类带了无比巨大的利益的。
就以下几点,是我经过重新思考所提出的问题,这才是弗洛伊德的标签,这才是可以让我们获得指引的方向(个人观点,如若不对,有关学术方法的问题,可以指出,勿喷)

1.关于《梦的解析》

首先不是解梦书,这本书就是一个标杆。
毕竟是弗洛伊德最先开始通过日志和剖析自我的方式,奠定了心理学、精神学、文学意识流、潜意识研究的先河。
在他之前,没有出版或是知名的同类作品。
他的方向也许有失偏颇,但所以后期的研究都可以以他为依据,论证、阐述、认证别的思想。
我看《爱的起源》这本书,作者就是反复对比弗洛伊德思考,更客观地把抽象思想变成能理解的语言的。
说句白话,他是尺,哪怕是把不标准的尺。如同先人一开始用手来量物品,或是用胳膊来测量,也要统一规划。
秦始皇也是第一个统一六国的伟人,虽然他以残暴著称。
同理,弗洛伊德的书也要如此来理解。

2.大胆剖白自我

试问,谁可以把自己的隐私赤身裸露体般展现在世人面前,任无数的后人诋毁、议论、谈笑???
后期有一位,曾国藩,于是成了半圣人。
我做不到,我写小说中刻意规避所有自己的隐私,生怕别人知道一点我不可见人的秘密,其实谁在意我呢?但我依然做不到。
这一点弗洛伊德不但做到了,甚至连自己的女儿也不放过,也成为了自己的研究对象,被当成小白鼠成为试验品。
就这一点来说,真正伟大。

3.对于潜意识的贡献

我后知后觉地明白老师要求必读这本书的意义,是要求从自我脱离,换位思考,学会思考,学会剖析自我。
看了一半的这本书后,我不知不觉中开始做到以作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并且有意识地观察起自已来,这样的好处是可以感知自己的情绪起伏,拿自己当成工具来观察,对于写作有极大的帮助。
研究自己其实是件有趣的事儿,可以忘记抑郁,可以控制发怒,可以冷静的把握自己。这是不是佛家的内观?
如何在阅读的时候适当脱离自我,客观冷静分析书中的思想。
这一点训练了很久,在读了《梦的解析》时,开始逐渐开朗。
所以忽略其中的内容吧,学会如果解剖思想,如果想三维立体的看待世界,如果想运用潜意识创作,如果分析你自己的心理……如果往这方面努力,相信会所获匪浅。
这就是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世界上被称为名著或是名人的,都非空穴来风,但我们要耐心、静心地细细研究,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知识。
看一眼,看不懂,再看一眼,头疼就把书扔了,是对自己的不负责。
希望能够给大家一点指引,或许我说的也不对,但我收获了很多,这无需证明。

人鱼薇沫谈成长


没有弗洛伊德就是没弗洛伊德,不存在没有这个弗洛伊德还会出现另外一个弗洛伊德的说法,因为弗洛伊德只有一个,不会也不可能重复。理论是人的思维结晶,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

弗洛伊德在心理学历史中的地位,不是我们后人认可与不认可的事情,那是一座丰碑,一叶遮目忽略的只是自己,而不是事实。至于那些对弗洛伊德根本不了解的人,去评价他,更是滑稽可笑,如同五谷不分之人,非要指麦苗为韭菜。


胡先森


会少很多不学无术而把弗洛伊德当成心理学唯一真理的所谓心理咨询师/自封的心理学专家。


尾犯C


弗洛伊德提出的“潜意识理论”开创了人类对自身认识的全新观念,让人们看到了以前从没注意的领域。

被心理学界刻意回避的弗洛伊德的“泛性论”虽然有点夸张,但也基本接近事实。

但是,弗洛伊德最失败的理论,也就是被很多人视为金科玉律的理论,就是所谓的“发泄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把心里的情绪发泄出去才能健康。但事实上,无论是哪一种“发泄”,都会把人推向毁灭。各种心理疾病,各种人间悲剧,其实都是“发泄”造成的。

所以说,弗洛伊德有正确的一面,也有错误的一面。


常行居士


关于弗洛伊德,我要像楼主推荐一部最新上线的新剧,馬文·柯倫 (Marvin Kren) 執導懸疑驚悚影集《佛洛伊德》(Freud)。


精神分析之父逝世至今將近 80 年,羅伯特·芬斯特在劇中擔綱飾演年輕的西格蒙德·佛洛伊德,這時的他還沒有終日坐在扶手椅上思索理論與分析,而是正在對殺人兇手展開緊張驚險的追獵行動。年輕的西格蒙德·佛洛伊德專業道路走得坎坷,世界還沒準備好接受他的理論,以致他的事業亮起一個又一個的紅燈。

直到在這座正值世紀之交的維也納城裡,一樁殺人陰謀在暗巷裡開始發酵,把他捲入人類意識中最隱密的角落,一切才出現變化。與芬斯特共同主演的還有艾拉·宏夫,飾演惡名昭著的靈媒芙蘿·莎樂美 (Fleur Salomé),以及格奧爾格·弗里德里希,飾演退役軍人奧弗雷德·奇斯 (Alfred Kiss)。

1890 年代的維也納生活奢靡,因上流社會見不得光的墮落行徑聞名,這部由德奧共同製作、每集 45 分鐘,一共 8 集全新影集,就在這座舞台上演。影集由曾獲獎肯定的製片人馬文·柯倫執導,他也與史蒂芬·布倫納 (Stefan Brunner) 與班雅明·海斯勒 (Benjamin Hessler) 共同編寫劇本。

身兼導演與編劇的馬文·柯倫表示:「我希望塑造出一個我們大家都不認識也從未見過的『佛洛伊德』:他急於追求肯定,夾在兩個女人之間,也要承受理智和直覺間的拉扯。他的精神分析學說和本我、自我、超我的概念並不是憑空出現,而是奠基於這位憂慮天才在各種經歷中體會到的每一種人性。」


Netflix 內容收購副總裁艾咪·萊因哈德 (Amy Reinhard) 說:「《佛洛伊德》這部影集非常吸引人,也給我們一個很棒的機會和 ORF 、巴伐利亞虛構內容、薩泰爾這類深耕在地的夥伴合作,他們和我們有共同的目標,那就是用能夠吸引全球觀眾的手法,述說具有在地特色的故事。」

背景是 1886 年的維也納,30 歲的西格蒙德·佛洛伊德(羅伯特·芬斯特飾)提出革命性的理論,卻遭受到猛烈的抨擊,只有著名的靈媒芙蘿·莎樂美(艾拉·宏夫飾)和現職警察的退役軍人奧弗雷德·奇斯(格奧爾格·弗里德里希飾)支持他。和這兩位盟友在一起,佛洛伊德很快就發現自己身陷一樁全奧地利屏息關注的殺人陰謀。


叁纸无驴


那应该会出现另一位弗洛伊德。


大王叫我来参赛


谁都很重要,谁也都不重要!

通过这个问题分析,你可能是那种把厉害的人看成特别厉害,把不行的人看的特别不行,比较极端化!对人和对自己的认识不全面!

人在厉害也不是完人,人在无能也不是一无是处!

好好看看历史对于他的评价,他在心理学领域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他也是一个平凡人,也有很多不足,打击自己的晚辈,排外,不接纳一些新型学派等等!这也都很正常吧!

所以,不要把有成就的人看得过于重,也不要把努力向上,暂时没有成就的看的过轻!就像你,猜测一下,你不到30,阅历还很欠缺,提这样的问题还有心可原,不过,慢慢成熟吧


人生知凡


没有弗洛伊德这个人一定还会出现跟他一样的人,人类的进步不某个人的努力,是一群人,一派人的共同努力的结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