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孕育生命的“溫床”

如果說子宮是胎兒居住的“宮殿”,那麼子宮內膜則是宮殿中孕育生命的“溫床”。

子宮內膜分為基底層和功能層,基底層不受月經週期中卵巢激素變化的影響,在月經期不發生脫落;功能層受卵巢激素的影響呈現週期性變化,月經期壞死脫落。

子宮內膜既是經血的主要成分,也是孕育胚胎的“土壤”。它為胚胎的生殖發育提供營養,如果等不到受精卵來臨,它會每月一次自然脫落排出體外形成月經。

根據其組織形態的週期性,子宮內內膜可以分為3期,分別是:增生期,分泌期,月經期。正常一個月經週期以28日為例。

1、增生期:即月經週期的第5-14日,相當於卵泡發育成熟階段。在卵泡期雌激素作用下,子宮內膜腺體和間質細胞呈增生狀態。

2、分泌期:即15-28日,黃體形成後,在孕激素作用下,子宮內膜呈分泌反應,仍繼續增厚。

3、月經期:月經週期第1-4日,隨著子宮的來潮,內膜的脫落,子宮內膜處在一個最薄的狀態,並且月經期間每一天的厚度也是不斷變化的。

女性在月經的不同週期進行B超檢查,會發現子宮內膜的薄厚是不一樣的,對於有生育要求的女性,一般來說子宮內膜厚度8—10mm比較適宜受孕,受精卵容易著床。

如果該來月經了,子宮內膜還很薄,低於6㎜的話,一般就很難懷孕,通過臨床觀察子宮內膜的厚度不夠,土壤不夠肥沃,撒下的種子是很難發芽成長的。

懷孕初期子宮內膜過薄,土壤過於貧瘠,受精卵在子宮內無營養供應,無法發芽生長,易枯萎或流產。

子宮內膜若在月經剛結束後超過10mm,可能是由子宮內膜的病變而引起的,如息肉樣增生,內膜息肉或子宮內膜癌。由於內膜受過高雌激素水平刺激,會引起子宮內膜種種病變異常變化,進而導致不孕,建議及時進行宮腔鏡檢查,在宮腔鏡下診刮取活檢進行病理檢測,診斷是否發生惡變,明確病因,對症治療。

如病理提示有不典型增生,建議病人保守或手術治療。如有生育要求的年輕患者,可以在嚴格條件下采用有限時間內的藥物保守治療。其他類型增生過長,用藥物治療一般就可以了,但是需要長期嚴密隨訪管理,如病情未見好轉或病情有惡變傾向,要手術切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