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乒乓球拍正反手套膠知識的普及

對於很多乒乓球愛好者來講,面對眾多型號的器材,會有眼花繚亂之感,對於如何搭配,也是知之甚少。甚至經常遇到一些球友,他們認為乒乓球拍上貼的套膠,正反手應該是一樣的。這種認識顯然是一葉障目不見森林,認識不夠全面,不夠深刻。

關於乒乓球拍正反手套膠知識的普及

各種型號的乒乓球套膠

百曉生浸淫乒乓器材多年,如痴如醉,無法自拔,幾乎打遍了常見型號,併為很多工廠提供內測和研發建議,對器材搭配經驗相當豐富。現就拿最常見的兩面反膠,兩面弧圈結合快攻打法來講:一般正手的套膠硬度要高,摩擦要好。因為我們的正手有足夠大的發力空間,如果動作合理,懂得發力技巧的話,正手力量是相當大的。這就要求正手套膠要有足夠的支撐力;又要考慮到發球,正手薄摩擦以及拉弧圈的弧線,同時要求套膠摩擦也要好一些。例如我們中國球友典型的正粘反澀配法,喜歡拿狂飈系列來作為正手。原因我以前也講過,狂飈3系列屬於典型的硬質海綿加粘性膠面,只要度數選對,狂飈系列幾乎可以提供無窮的支撐力,就是說不管你發力多好,它所帶來的支撐力也能夠滿足要求,用專業術語講就是天花板很高。這也是狂飈系列為什麼在中國乒壇的正手套膠領域地位無可替代的原因之一。儘管狂飈系列存在品控欠佳,需要灌膠灌油等缺點。發燒友們對其可謂又愛又恨。除了足夠的支撐力以外,小球硬而不彈,薄摩擦出色,弧線詭異,二跳下扎,這些使其成了正手套膠的代名詞。如果不想灌膠灌油,練就了打磨結合的歐式正手,或者喜歡撞擊多,以快攻擊與為主的球友選擇正手套膠也是遵循硬度高,摩擦好的原則。此時選擇硬度比較大的蛋糕海綿澀套,無機膠水改革,尤其是40+新材料球改革以來,高端外套硬度也是越做越高,摩擦也越來越被重視。比如。JOOLA雷霆50,andro R53, 挺拔芯變革 DONIC藍色風暴Z1 蝴蝶T05hard D05 都是摩擦非常優秀的正手澀性套膠。

關於乒乓球拍正反手套膠知識的普及

優拉雷霆系列,非常咬球,摩擦出色

對於絕大多數反手來講,由於人體生理結構的限制,反手沒有正手那麼大的發力空間。相應的大多數人的反手並不以力量大見長,主要以速度,線路,旋轉和落點的變化來得分或者壓制對手為正手創造機會。所以反手膠皮主要要求軟透彈。進口高端澀性套膠以速度快,好打透,借力好,擊打脆爽指向性好見長。正好符合反手技術風格的需求。撞擊多的可選多尼克f1,嬌猛大Z, 安度血漿,挺拔超音速 ,靈氣王等高密海綿套膠;要摩擦比較好,性能全面的可選JOOLA優拉雷霆43 48,敏銳衝鋒號,挺拔elp,龍吟,龍嘯,蝴蝶t64等;以薄摩擦,連續性,穩定性為主的,還有一些固定思維,經常反問沒有粘性還怎麼打球的球友,可以選擇37度反手專用Neo省,三維國標靶,挺拔K1,驕猛王座OZA等,其實還有狂3-50和天極360在性能上很合適,但是這哥倆的品控太不穩定了,很容易出現海綿和膠面脫層的BUG,選擇需謹慎。

其實開頭提過的正反手用相同膠皮的況,也是比較常見的。但這種情況一般是兩種極端。

1.不懂器材的和低端訓練拍,健身娛樂拍。本身有一些低端的膠皮,它的定位是正反手通用的。2.特別牛逼的大神。比如六邊形戰士馬龍,就是兩面狂飈,但即便如此,他們也是遵循正手應反手軟的原則。馬龍正手用42度。反手37度。在此特別講下反手打狂飆這個問題。除非是以薄皮蹭,摩擦穩定的那種反手為主,或者離開粘性純粹不會打球的情況。常見風格的反手還是不要盲目跟風,因為那些大神用的反手狂飈都是特製的而且灌飽了油,用幾次就扔了,我們一般業餘模仿不來;也有球友會說:歐洲球員有用兩面相同的澀套的情況。因為他們先天肌肉爆發力強,而且澀套即使硬度高,但依舊特別通透,所以也是沒毛病的。

大千世界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 每個人的發力水平,動作結構,使用習慣,對球的理解層次不大相同,選擇的時候得量體裁衣,對症下藥,正所謂:道法自然,法無定法,法是變化的,但變化是有規律的。故而從總體遵循本文思路是沒毛病的。碼字不易,轉載請註明出處。


關於乒乓球拍正反手套膠知識的普及


關於乒乓球拍正反手套膠知識的普及


關於乒乓球拍正反手套膠知識的普及


關於乒乓球拍正反手套膠知識的普及


關於乒乓球拍正反手套膠知識的普及


關於乒乓球拍正反手套膠知識的普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