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人挺好,就是總針對我:警惕黑羊效應,讓好人不再為難好人

英國小說家威廉·戈爾丁他的經典小說《蠅王》裡,講述了一群孩子互相殘殺的故事。故事發生於想象中的第三次世界大戰期間,一群孩子被困在荒島上,起先還能和睦相處,後來就開始分幫結派,互相殘殺,雖然最後獲救,但不少孩子成為殘殺的犧牲品。其中就包括戴著眼鏡的小胖子豬崽子。

在這個孩子組成的群體中分成了兩派,豬崽子是拉爾夫一派的。豬崽子喜歡看書,小小年紀就戴著眼鏡,他的眼鏡是荒島上唯一能生火的工具。他還很有腦子,他建議在荒島上生火,因為煙火是他們唯一與外界聯繫的方式。

憑豬崽子的智慧他本可以擔任軍師,事實上拉爾夫的很多決定都是豬崽子的提議,但所有人總是無情的嘲笑豬崽子,包括拉爾夫。

拉爾夫是個好人,豬崽子也是個好人,他們又在同一個群體裡,為什麼拉爾夫要欺負豬崽子呢?這種在一個群體裡,好人欺負好人的現象就是黑羊效應。黑羊效應其實是普遍存在的,家庭、學校、工作單位,甚至朋友之間,都會有這種現象。

同事人挺好,就是總針對我:警惕黑羊效應,讓好人不再為難好人

臺灣著名精神科主任醫師陳俊欽對“黑羊效應”有二十多年的研究心得,他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寫成一本書叫《黑羊效應》。在這本書裡,陳俊欽全面分析了黑羊效應是如何發生的,以及我們應該如何擺脫黑羊效應的影響,避免傷害別人和被別人傷害。

什麼是黑羊效應?

黑羊效應,指的就是在一個群體裡,一個好人欺負另一個好人,其他好人坐視不管的現象。在黑羊效應裡,人物劃分成有三種角色,陳俊欽把它們稱為“黑羊”、“白羊”和“屠夫”。

  • 黑羊:受害者

黑羊是黑羊效應中最大的受害者,他們沒做什麼壞事,就受到周圍人的攻擊,讓自己內心倍受煎熬,在群體中艱難的存在生存。《蠅王》裡的豬崽子就無端成為了黑羊。

什麼樣的人容易成為受害者呢?那些難融入集體,有鮮明的個性特徵,對團體其他人的行為沒有反應或反應過於強烈的人,就容易成為黑羊

。豬崽子成為黑羊,因為他是群體裡最胖的,也是唯一戴眼鏡的,他還有哮喘,力氣不大也跑不快,這些屬於他的鮮明特徵,讓他成為黑羊。

在工作中,特立獨行的人,經常被領導點名表揚的人,也容易成為他人眼中的黑羊。

同事人挺好,就是總針對我:警惕黑羊效應,讓好人不再為難好人

  • 屠夫:加害者

屠夫就是那個加害者,他總是有意無意地針對黑羊,還號召周圍的人和他一起行動。他所做的這一切不是為了爭權奪利,他跟黑羊也沒有深仇大恨,他只是為了讓自己更舒服一點。

蠅王裡的小頭目拉爾夫就是“屠夫”,雖然豬崽子給了他很多支持和幫助,他還是對豬崽子不斷地嘲笑捉弄,從捉弄豬崽子中得到快樂。

  • 白羊:旁觀者

白羊是整個事件中的旁觀者,他們可能目睹了屠夫欺負黑羊的過程,但沒有采取任何行動,甚至有時候還會加入屠夫,成為欺負黑羊的幫兇。

陳俊欽強調,黑羊效應一定是出現在同一個群體中,比如同一個公司,同一個項目組,同一個宿舍。每個人都有融入群體的需要,這是由人追求歸屬感決定的。為什麼屠夫欺負黑羊,為什麼白羊選擇袖手旁觀,黑羊效應的由來跟群體是分不開的。

同事人挺好,就是總針對我:警惕黑羊效應,讓好人不再為難好人

為什麼會出現黑羊效應?

黑羊效應的出現,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群體焦慮,二是個人的心理因素。

  • 群體焦慮

黑羊效應存在於同一群體中,當群體面臨較大壓力,處於整體焦慮狀態時,群體就會將無法消除的壓力轉向內部,從而催生黑羊效應。

黑羊效應的出現,是犧牲了群體中的個體利益,就是黑羊,維護了其他成員的私利,如屠夫和白羊。這樣一來,群體就能以病態的方式繼續生存下去。一起擠壓排擠“黑羊”,會讓群體中的“屠夫”和“白羊”團結在一起,畢竟敵人的敵人都是朋友。

容易產生黑羊效應的群體,都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比如溝通渠道不順暢,謠言四起,人們私底下拉幫結派,人和人之間缺少有效溝通。

《蠅王》裡荒島上的孩子們,要面對島上未知的環境,要自己找吃的,還要對付莫須有的“怪獸”,群體的焦慮就滋生了黑羊效應。

同事人挺好,就是總針對我:警惕黑羊效應,讓好人不再為難好人

  • 個人心理

雖然在黑羊效應中,加害者被命名為“屠夫”,但他是好人,他也想當好人。他之所以欺負別人,是因為在某些事情上,他覺得自己做的不好,他又不想接受這個現實,就把問題推到了別人身上。他欺負別人,是因為他要讓自己相信,問題出在別人身上,與他無關。

比如在公司裡,新來的員工表現優於老員工,就容易被老員工排擠。因為老員工不想承認自己無能,就會強行挑新人的毛病以證明自己並非無能。

公司裡除了屠夫之外的其他人,即使他們看到老員工雞蛋裡挑骨頭,多半會選擇袖手旁觀。這倒不是因為他們幸災樂禍,喜歡看人被欺負,而是因為旁觀者眾多,每個旁觀者就會淡化自己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責任。這就是旁觀者效應的體現,我不去別人也會去,結果就是誰也沒去。

白羊選擇袖手旁觀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為了更好的融入環境。大家都這樣做,如果我不做,就顯得我不合群,可能下一個被排擠的就是我了。

同事人挺好,就是總針對我:警惕黑羊效應,讓好人不再為難好人

當你所在的群體中發生了黑羊效應,而你又是那隻不幸的黑羊,怎樣做才能擺脫這種局面,遠離被人排擠被人欺負的痛苦呢?

如何應對黑羊效應?

如果在群體中你是被排擠的那一個,你要看清形勢,不要做無謂的犧牲。

  • 看清局勢,不做無謂的犧牲。

黑羊效應是一種集體行為,黑羊以一敵多正面對抗並不是好選擇。而且黑羊效應存在於意識層面,想要改變別人的意識是難上加難,無異於給自己找麻煩。

讓“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成為自己的座右銘,不要為了改變別人的意識讓自己傷痕累累。

  • 面對黑羊效應,不討好,不委屈求全

成為群體中被孤立的人,內心的煎熬肯定是存在的。有的人為了融入所謂的集體,給集體成員小恩小惠,做利益交換,千方百計討好他人,企圖打入敵人內部,結果只是讓自己越來越尷尬。

面對黑羊效應,黑羊無需去討好屠夫和白羊,你越討好就說明你在乎,他們只會把你討好他人的樣子,當成新的談資。

所以,面對黑羊效應,沒有必要討好這種不正當的意識,當你表現出無所謂的時候,黑羊效應的支撐就會越來越薄弱,到最後就不攻自破了。

同事人挺好,就是總針對我:警惕黑羊效應,讓好人不再為難好人

  • 轉移注意力,做好心理調節

人的生活中會有很多群體,有工作的生活的娛樂的,如果你在其中某一個群體被“黑羊”,那就把注意力轉移到其他方面,做好心理調節。

在黑羊場所保持低調,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在充滿陽光的場所盡情歡笑,彌補在黑暗場所的失落與不足。

比如說在工作場所被“黑羊”了,那就在工作之外的地方參加更多活動,比如和朋友家人一起,參加讀書會等等。在其他場所儘量不要談論不愉快的經歷,因為你的每一次談論都相當於把黑暗場所放大了。

如果在嘗試了以上的種種辦法之後,還是無法釋懷,還是會受到黑羊效應的影響,那你可以選擇離開,離開讓你不開心的地方,讓你不開心的人。

同事人挺好,就是總針對我:警惕黑羊效應,讓好人不再為難好人

如果有能力,是可以提前預防黑羊效應的。在感覺到團體面臨較大壓力時,可以想辦法減輕壓力,組織其他活動釋放壓力。也可以把黑羊效應的書籍和知識在團體內分享,當大家都認識到這隻羊的時候,就能有針對性的規避這種意識。

瞭解了黑羊效應的前世今生,我們就能比較客觀的看待問題。避免讓自己成為屠夫,遇到不如意的事情能理智分析,不拿別人當替罪羊;一旦自己成為了別人的“黑羊”,也能冷靜對待,不責怪自己,不委曲求全,不讓自己陷入越來越艱難的境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