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海军战舰吨位越高、战力越强?有低吨位战舰战胜过高吨位战舰的案例吗?

老虎


普遍来说,高吨位战舰能搭载更大型和更多的武器系统,且马力大、航程远,能支持更距离和时间的战斗,故而它们的战斗力更强。

换言之,军舰不是为了“大”而造得大,它们是为了匹配任务能力,以武器系统的搭载要求而设计出来的。

上图.战斗机多到爆的美国“尼米兹级”航母

例如航空母舰,这是一种典型的以吨位论的军舰,它们的设计思想就是“高机动飞行甲板”,航速快、航程远,能打能跑,通过甲板起飞舰载机攻击敌人。载机越多、甲板能起飞的载机越重,单位时间内升空的速度越快,航母的战斗力就越强。

上图.10000多吨的意大利“加里波第号”航母只有几架可怜的“鹞式”

试想一下,一艘2万吨级,只有一条窄甲板和十几架飞机的轻型航母,能与10万吨级、四条弹射器跑道、核动力能源、载机近百的超级航母相提并论么?

上图.开火的“衣阿华级”战列舰

航母以外的军舰也是这样,比如战列舰,它们的特色是无坚不摧的巨炮和厚重到变态的装甲。那些威力奇大质量也奇大的巨炮普通军舰根本扛不起,没有船身巨大的吨位,它们连开炮都做不到,更谈不上为船身贴上厚厚的装甲、防鱼雷舯部和布满甲板的副炮、防空。

上图.美军伯克级宙斯盾驱逐舰上的MK41发射单元

就功能性来说,大型军舰也比小型军舰更适合执行多种任务,比如现代驱逐舰,拥有更多发射单元的大驱可以面对更多的目标,打出更多的导弹,能通过使用各种不同的弹型完成从防空到反舰再到对地、反导、反潜等多项任务。

上图.伯克级赖以称雄的资本是其搭载的先进电子系统

它们还具备更充沛的动力,以支持更多的战术系统,如相控阵雷达、信息化能力等。中小型逐舰虽然也能做这些事儿,但战斗力仍然逊色几个档次。

上图.曾经曝光的“电磁炮”,它并不只有炮塔巨大

别的不说,就说前段时间传得沸沸扬扬的“电磁炮”,这东西目前就不是小船能玩的。如果没有充沛的动力和较大空间的电容安置,电磁炮根本无法发挥力量,只能变成打一炮就喘半天的老汉。

上图.唯一存世的“部族级”,加拿大多伦多的“海达人”号

那么有低吨位军舰打高吨位战舰的例子么?当然有,有些小型舰艇就是为了干掉大舰设计出来的。比如英国二战时的“部族级驱逐舰”,它们就是为了对付像日本“吹雪级驱逐舰”这样的大型驱逐舰而设计的。

此外,还有活跃在19世纪末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雷击舰”,这些以鱼雷为主要攻击手段的小型舰艇堪称大舰的克星,诞生了不少以小博大的战绩。在日俄战争的硝烟中,日本人正是靠着白天主力舰交战,晚上雷击舰偷袭的方法打败了沙俄的舰队。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地区就诞生了一次经典的雷击舰袭击巡洋舰案例。

1914年日英联军围攻胶州湾,青岛要塞的德军防守不住,命令舰艇自行突围。晚上0时15分时,一艘撤退的老旧雷击舰S-90(310吨)偶然探到日军用于封锁青岛的巡洋舰“高千穗”号(3650吨)。

上图.日军铁甲巡洋舰“高千穗”,这艘船与北洋水师曾经交战

德国人当即借着黑暗慢速迫近日舰,从500米处开始冲锋,以15秒间隔连射鱼雷两发,到300米时又射一发,日舰当即中雷两发,被引爆了弹药,瞬间炸出100多米高的火云,全舰271人遇难,幸存者13人。

顺带说一句:“高千穗”属于“浪速级”,而“浪速”便是丰岛海战击沉清军“高升号”运兵船的那艘。

不过呢,像雷击舰这些鱼雷艇,主要靠的是浑水摸鱼或者趁黑灯瞎火偷袭,算不得真正的战斗,许多时候它们能取得成功,都有赖于良好的时机和运气。

历史上倒是有另一起战列巡洋舰追着航母暴揍,而小驱逐舰跑去硬撼的事儿。

1940年6月8日,英国皇家海军“光荣号”(满载22690吨)航母因为燃料匮乏,脱离与“皇家方舟”号航母组成的编队返港,一行只有两艘小驱逐舰作为护卫。德国人察觉到英国人的行动后,派出了大批军舰进行搜寻,随后战巡“沙恩霍斯特”与“格奈森瑙”号(皆为36000吨以上)在挪威以北北纬64°附近发现航母的踪迹,他们随即发动了炮击突击。

上图.1940年“光荣号”最后的照片

为了节省燃料而关闭了一半锅炉的“光荣号”对德舰的来袭表现的非常迟钝,开战之初就因为甲板中弹而丧失飞机起飞能力,而越来越近的德国战巡丝毫没给它逃生的机会,迅速靠近了距离。

上图.“阿卡斯塔”号驱逐舰

这时候A型驱逐舰“阿卡斯塔”(Acasta)号勇敢的拦在了航线上,它与同级舰“热心号”(Ardent)一起迅速拉出烟雾遮蔽德舰视线,然后直接迎着两艘德国最高级的战列巡洋舰冲了上去,2个小时的血战中,它们对德舰打出了多枚炮弹,并且用鱼雷重创了“沙恩霍斯特号”,如果不是“光荣号”的甲板被打坏,很可能吃亏的会是德舰。

上图.“热心号”驱逐舰

两艘驱逐舰的英勇并没能挽救“光荣号”,很快“阿卡斯塔”和“热心”纷纷沉于德军战巡的副炮下,德国战巡仅一发280mm炮弹打中“阿卡斯塔”,就几乎屠尽了它的军官。最后航母也被追上的“沙恩霍斯特”击沉。两艘驱逐舰有800多人葬身大海,“热心号”存活船员38人,“阿卡斯塔”只活了1人。

上图.“朱诺”行动前在希佩尔海军上将号上拍摄的“格奈森瑙”,后面舰艏正对的是“沙恩霍斯特”

因为这次对沙恩霍斯特号的重创,德军在挪威海域的后续破交行动反而受到影响,让大批盟军运输船得以通行,两艘驱逐舰勇斗战列巡洋舰的精神也成为英国海军历史上浓重的一笔。


王司徒军武百科


首先,大船吨位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战斗力的强弱,在海上,没有后勤支援补给,一旦参加战斗,就是你死我活。

吨位大,一方面船坚炮利,船身厚生存力强,平台搭载各类武器装备齐全,另一方面,人员配备齐全,各类人员职责清晰,有充足的预备队员。简单来说吨位大,一定程度上n能反应出战斗力强弱。

但是,这就是绝对的吗?,不,毛主席说过,战争归根到底是人的战争。

小船能不能打大舰这个问题,我想但凡了解我军史的都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最擅长打的就是以,抗日战争、抗美援朝中涌现出大批等弱胜强的经典案例,很多都在世界军史上有浓墨重彩的一笔。

可能有人会说,当年小米加步枪的时代早已过去,下面列举一下近代我军打的一场经典战斗—中越西沙海战,这场战斗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海军的发展建设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具体背景资料可以自行查阅资料,先来看看两军的参战舰艇。

1、中国海军

当时,中国正处于文化大革命动乱中,战略重点是在北方防范苏联,因此对南海舰队的建设投入很少。该舰队原有的四艘千吨级护卫舰全部失修,无法出海作战。只有几艘百吨级护卫艇、猎潜艇和扫雷艇,能勉强驶到距海南岛基地300多公里外的西沙群岛海域。当时解放军航空兵的主力歼-6战斗机的航程很短,到达西沙海域留空时间只有10分钟左右,空中打击和掩护能力均很差。

西沙海战双方参战舰艇

中国海军南海舰队投入作战6艘舰艇,总排水量计2530吨。其中:

271"锦州"号、274"泸州"号猎潜艇(6604型猎潜艇),

排水量:319.6吨

  主尺度:艇长49.5米,型宽6.2米,吃水2.4米

  动 力:3台中速柴油机,功率3300马力,3轴推进

  航 速:最大18节

  续航力:3000海里

  编 制:60人(军官4人)

  武 器:

1座85毫米单管主炮

2座37毫米单管机关炮

中国274号猎潜艇

2挺12.7毫米机枪

  2座1200型火箭深水炸弹发射装置

2座大型深弹发射炮

2座大型深弹投掷架[13]

281号、282号猎潜艇(037型猎潜艇),

排水量:满载450吨

主尺度:长62.8米,宽7.2米,吃水2.2米

中国282号猎潜艇

动 力:4台柴油机,4轴,6047MW(8800马力)

  航 速:28节

  续航力:1750海里/18节

  编 制:71人

武 器:

2座57毫米/70舰炮

  2座双管30毫米/65舰炮

4座5联装1200型火箭深弹发射装置

  两个深水炸弹投放器[14]

396号、389号扫雷舰(6605、6610型扫雷舰),

中国396号扫雷舰

排水量:标准570吨

  主尺度:长59米,宽8.5米,吃水2.2米

  动 力:2台柴油机

  航 速:15节

  航 程:3800公里

  编 制:77人

武 器:

61式双管37毫米舰炮2座

(南海方案为1座85毫米主炮和1座37毫米双联机关炮),

61式双管25毫米舰炮2座,

14.5毫米双联机枪2座[15]

2、南越海军

相比之下,中国4艘舰艇的总吨位,还不及南越的1艘,而且南越军舰普遍装备舰炮火控系统,中国舰艇火炮则还是人力操作。双方实力对比优劣显而易见。

南越海军投入作战4艘舰艇,总排水量计5983吨。其中:

南越5号舰(HQ-5)

5号“陈平重”舰(HQ-5,旗舰)[16]

  (原为美国海军巴尼加特级支援舰),

标准排水量:1776吨

满载排水量:2080吨

武器:

1门127毫米主炮,

1座双联40毫米机关炮,

2门20毫米机关炮。

16号“李常杰”舰(HQ-16)

南越16号舰(HQ-16)

(原为美国海军巴尼加特级支援舰,后改为美国海岸警卫队巡逻舰),

标准排水量:2040吨,

武器:

1门127毫米主炮,

1座双联40毫米机关炮,

2门20毫米机关枪,

2门迫击炮。

4号“陈庆瑜”舰(HQ-4)

南越4号舰(HQ-4)

(原美国海军埃兹尔级护航驱逐舰,英语:USS Forster DE-334,曾作为防空雷达警戒舰),

标准排水量:1253吨,

武器:

2门76毫米舰炮,

1座双联40毫米机关炮,

8门20毫米机关枪。

10号“怒涛”舰(HQ-10)

南越10号舰(HQ-10)

(原美国海军“Admirable”可贵级扫雷舰),

标准排水量:650吨,

武器:

1门76毫米舰炮,

2座双联40毫米机关炮,

6门20毫米机关枪。

结果

中国获胜、收复珊瑚岛等三岛

参战方兵力

中国:6艘舰艇和一个营左右兵力

越南:4艘舰艇和两个连左右兵力

伤亡情况

越南:死伤100余人、被俘48人

中国:死亡18人、负伤67人

主要指挥官

中国:邓小平,叶剑英,许世友

当然现代化战争也在进步,小米加步枪的时代已经过去,但是,人民海军现在早已不是两条快艇一艘渔船的时代了,随着各类作战舰艇的入列,国产航母及第一艘航母战斗力的生成,中国海军正大踏步走向世界海军舞台,不久的将来,世界四大洋上一定有中国国旗飘扬的时候。



我才是Ksir


回答问题:为什么说海军战舰吨位越高,战斗力越强,有低吨位战舰战胜高吨位战舰的案例吗?

  这个说法是成立的,但为什么吨位越高,战斗力就越高呢?这就为您解答,首先讲一下战斗力。它是一个特定的数值,不是说A与B打架,A赢了,A的战斗力就高,举个例子:二战时,英军和意军。

  大吨位的舰艇,就意味着它大。舰船大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它可以装备更为有效的装甲形成具有一定防御力的装甲防护带。不仅可以装备高效的装甲,我们的舰还能扛“大”武器。这时就要有人抬杠了。俄罗斯21630型护卫舰才600吨还能扛“口径”巡航导弹咋咋呼呼。我当然明白这一点,那为什么说能扛更大的武器唻,举个例子:比如电磁炮,它要上舰就必须要有其所需要的巨大的“发电站”和足够的水冷系统,一般带小艇是无法承受的。我们的055型驱逐舰才勉强装一座。不仅武器可以焕然一新,而且武器带装备基数也可以得到提升,可以装备更多武器或腾出空间来给未来的升级改装。不仅如此,相信大家都听说过“我舰丰命撞击你舰”吧,在孤注一掷的情况下,要想与敌舰撞个同归于尽的,吨位越高的舰占的便宜就越高。所以说战斗力与吨位成正比。再举个例子:俄罗斯基洛夫核巡洋舰。

那有没有吨位小的战胜吨位大的呢?当然有,这就不得不回顾一场海战“西沙海战”。

1974年1月中国海军南海舰队一部分与民兵的协同下对入侵西沙群岛的越南军队进行反击作战。地方都是千吨的驱逐舰,时而反观我军只有几百的小艇,战斗力的比例为13:6(越:中),在这实力悬殊的对战中,中国海军同民兵一起捍卫主权,奋进还击。甚至出现了海战史上仅有一幕的:我军舰艇在靠近敌舰的时候,艇上官兵使用包括木柄手榴弹和冲锋枪在内的轻武器对敌舰进行打击。最终越南舰艇编队被全部击沉。在挑战我主权时,没有其他容忍,只有“干”!

宣传:南京公安正在进行打黑除恶专项整治活动,欢迎南京市民积极举报黑恶势力。








军武周报


1、鄱阳湖大战;

公元1363年,在鄱阳湖水域爆发了一场决定中国历史走向的大规模水战——鄱阳湖大战。此战,朱元璋率领吴军(明军)20万,迎击陈友谅的65万汉军。

当时的陈友谅不仅兵多将广,而且手中的那支水师更是不得了,光是艨艟巨舰就是数百艘之多,而且巨舰之间首尾相连,汉军士兵们可以在上面骑马来回,如履平地。(因此有一个说法是,《三国演义》中火烧赤壁的原型,正是这场鄱阳湖之战。)

而反观朱元璋的吴军水师就差得远了,不仅船不及陈友谅的水师多,吨位也与之差距甚远。然而,此战朱元璋还是凭借出色的指挥能力,和麾下兵将的奋勇冲杀,最终一战击溃陈友谅的65万汉军,从而奠定了大明的立国之基!

2、1974年的西沙海战;

西沙海战,是我国海军以小艇击败南越海军大舰的经典海战。

1974年1月19日,正在永乐环礁海域正常巡逻的我国海军4艘小型舰艇,分别是271"锦州"号、274"泸州"号猎潜艇和396号、389号扫雷舰,遭到南越海军4艘美制大舰组成的舰队开炮攻击,西沙海战正式爆发。

当时,我国海军4艘小艇加起来总吨位数不过1600多吨,而南越海军4艘美制军舰加起来吨位则达到6000多吨(5号舰满载排水量2080吨,16号舰标准排水量2040吨,4号舰标准排水量1253吨,10号舰标准排水量650吨),几乎是我军的4倍。南越海军的舰队还拥有约50门火炮,其火力也同样远胜我军的4艘小艇。

而反观我军参战舰艇,不仅吨位小,火力也十分贫弱。其中,我军的396号和389号还不过是负责运送物资任务的扫雷舰,自身火力赢弱。

但是,我国海军充分利用自身艇小灵活的优点,英勇反击南越海军。最终西沙海战,我军以阵亡18人、负伤67人的代价,杀伤南越海军100余人、俘获48人,沉重打击了南越猴子们的嚣张气焰!

3、“我舰奉命撞击你舰”

1988年2月12日,美国海军的约克城号导弹巡洋舰和卡隆号导弹驱逐舰组成的编队,在苏联的家门口黑海海域执行所谓的“航行自由演习”,并且硬是闯入苏联领海,距离苏联重要的海军基地塞瓦斯托波尔港仅7海里。苏联海军当即派出无私号护卫舰和SKR-6小型护卫舰前去驱赶美舰。

在美国军舰多次无视苏联海军的喊话后,忍无可忍的苏军无私号护卫舰在发出“我舰奉命撞击你舰”的信号后,开足马力撞向美国海军的约克城号导弹巡洋舰。当时,无私号排水量仅有2000吨,而约克城号可达到9000吨,巨大的撞击力,让无私号船体几度倾斜。

这次撞击造成约克城号艉部舰体和捕鲸叉反舰导弹发射架受损,美国军舰被吓得仓惶逃离苏联海域。事件最终也以苏联海军的胜利而告终,让叫嚣着“航行自由“的美国人丢尽了面......



这些历史要读


军舰吨位越高,代表着军舰可以安装更多的武器装备,防空、反舰、反潜能力都会提升,吨位越大,意味着更大的续航能力,更强的战场检测、侦查能力,几乎军舰的各个方面都会得到提升。当然随着吨位的扩大,制造难度随之增加。所以吨位扩大,军舰的综合能力会显著得到提升。 但这些并不意味着低吨位战舰无法战胜高吨位战舰,这要看战场环境,二战中,几十吨的鱼雷艇、几百吨潜艇、一千吨出头驱逐舰都有击沉大型巡洋舰和战列舰的案例。中东战争中,埃及也有使用导弹艇击沉以色列驱逐舰的案例。我军也有使用鱼雷艇击沉台湾炮舰的案例,我军也曾使用小吨位的炮艇击沉越军护卫舰和运输舰的战例。但这些案例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中,取得胜利的。无论怎样,吨位大的军舰还是有相对性的优势的,特别是远海的作战能力,是小吨位军舰所不具备的优势。





东北熊二


对于战舰而言,吨位的大小各有利弊。大型战舰至少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1。搭载武器种类齐全且性能优异,具备较为全面的强大作战能力(如俄罗斯基洛夫级核动力导弹巡洋舰吨位达25000吨以上,对空、舰、潜均有远、中 、近三层火力网,在海上即便是大型航空母舰与其相遇也要退避三舍);

2。

    吨位的增大往往标志着远洋作战能力的加强,大型战舰的续航力以及海上自持力都较强(如我国052哈尔滨号驱逐舰的吨位为4800吨,其续航力和海上自持力分别为14000海里/14节、5天,相比之下排水量为

3800吨的051IIIG珠海号驱逐舰分别为2970海里/18节、2天)

3。

    大吨位意味着舰上有着更多的冗余空间,利于日后的改进(如前苏联卡辛级驱逐舰于上世纪60年代初服役,历经改进如今仍在印度等国服役)。

可见大吨位战舰相对于小型战舰的确优势不少,但它同样有许多缺点:首先是目标过大,难以隐形(1950年北朝鲜就曾利用鱼雷艇将闯入其海域的美军重巡洋舰芝加哥号一举击沉);另外,其实论单项作战能力,小艇并不比大舰差多少(如俄罗斯布拉风级导弹艇的排水量为1050吨,装有8枚SS-N-22反舰导弹,这与吨位是其8倍的现代级驱逐舰完全相同);最后就是大舰的造价过高,一般国家难以承受(如美国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的造价现已突破50亿美元,几乎是前些年我海军一年的总预算)。

    

因此说战舰的吨位大小实际各有利弊。然而由于“大而全”的设计思想已深入人心,战舰大型化似乎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


芥末172


战舰吨位是否越大越好?

答案是否定的。对于战舰而言,吨位的大小各有利弊。大型战舰至少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1。搭载武器种类齐全且性能优异,具备较为全面的强大作战能力(如俄罗斯基洛夫级核动力导弹巡洋舰吨位达25000吨以上,对空、舰、潜均有远、中 、近三层火力网,在海上即便是大型航空母舰与其相遇也要退避三舍);

2。

吨位的增大往往标志着远洋作战能力的加强,大型战舰的续航力以及海上自持力都较强(如我国052哈尔滨号驱逐舰的吨位为4800吨,其续航力和海上自持力分别为14000海里/14节、5天,相比之下排水量为

3800吨的051IIIG珠海号驱逐舰分别为2970海里/18节、

2天)

3。

大吨位意味着舰上有着更多的冗余空间,利于日后的改进(如前苏联卡辛级驱逐舰于上世纪60年代初服役,历经改进如今仍在印度等国服役)。

可见大吨位战舰相对于小型战舰的确优势不少,但它同样有许多缺点:首先是目标过大,难以隐形(1950年北朝鲜就曾利用鱼雷艇将闯入其海域的美军重巡洋舰芝加哥号一举击沉);另外,其实论单项作战能力,小艇并不比大舰差多少(如俄罗斯布拉风级导弹艇的排水量为1050吨,装有8枚SS-N-22反舰导弹,这与吨位是其8倍的现代级驱逐舰完全相同);最后就是大舰的造价过高,一般国家难以承受(如美国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的造价现已突破50亿美元,几乎是前些年我海军一年的总预算)。


歷历时空



薯烤条


因为吨位越大装载武器能力越强,当然也有小艇打打舰的案列,比如我国跟越南打的西沙海战就是。


JianRuiHu


一般来讲,吨位越大,武器越多,设备越先进,抗沉性越好,所以一般是大舰欺负小舰。不过也并不是一定的,一要看战术是否得当,二要看武器运用。目前的战例有西沙海战(全靠我军战士顽强的战斗意志)、以色列用导弹艇击沉埃及护卫舰等战例。衡量军舰战斗力现在不看排水量,要看舰载武器和设备以及续航力,比如我们的055虽然没有俄罗斯巡洋舰吨位大,但是战斗力远优于后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