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七小”門店抗疫復工兩不誤

北京晚報

北京:“七小”门店抗疫复工两不误

楊北社區一便民超市蔬果米麵供應充足。

眼下,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小餐館、小菜店、小理髮店等“七小”行業正在陸續復工。有市民擔心,圍繞社區“討”生活的小門店復工後,會增加交叉感染的風險,從而令疫情難控;也有市民呼籲,小門店停業導致買菜難、理髮難、就餐難。怎樣才能既確保防疫安全,又能順利復工復產?連日來,記者對西城、海淀、石景山等區多家小店復工情況進行探訪。“七小”門店超過半數已經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積極復工。

記者探訪

復工小店已超半數

小餐館、小網吧、小旅館、小浴室、小歌舞廳、小理髮店、小便民店,這“七小”行業中,目前復工復產最多的主要集中在餐館、理髮店和便民店,這些門店與居民生活的基本需求密切相關。

西城區的小型商業場所密集,這裡的復工情況如何?昨天,記者前往探訪。自西城區南新華街一路向南過虎坊路口,道路東側便是一排小店。這些門店最小的僅有幾平方米,大的也不過數十平方米。鑲有古銅色門框的玻璃門多已打開。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這些小店裡的商品十分豐富,有的賣早點、乾果,有的經營餐廳,也有不少服飾店。

昨天中午12時,正是午餐時間,記者發現一間賣麻辣燙的小店內無人光顧,一名工作人員坐在木桌一角低頭看手機。這張長方形木桌几乎佔據了整間小店,桌上還擺著各種蔬菜、肉串兒。工作人員說,顧客可進店就餐,“就坐在桌邊,若有其他客人,兩人必須保持‘一米’距離。”記者看到,該家小店牆上,張貼著“進店保持1米距離”的告知。

當日氣溫已達23℃。記者隨機走進幾家小服裝店,發現店內牆上、貨架上還多有棉服、圍巾等冬季服飾。“這已是店裡比較薄的了。”一家服裝店的工作人員說,受疫情影響,店裡至今沒能進新貨。

也有幾家小店還未復工。一家玻璃門上貼有“早點”字樣的小店仍上著鎖,玻璃門上貼著“延遲開業 等通知 謝謝理解”。

沿虎坊路繼續南行至永安路左轉,記者發現路南側也有約20家小店。記者挨個統計,復工率過半,已有13家開門復工。

一家小店門前貼著西城區疫情防控工作小組、天橋食藥所等部門聯合發佈的“致轄區小規模單體門店提示書”。提示中要求果蔬店、食雜店、菸酒店、小餐飲店等門店復工復產後,要嚴格落實疫情防控工作,進行健康監測、設崗查體溫,店面消毒、人員佩戴口罩等具體措施,並確保經營活動安全有序進行。

記者瞭解到,為防控疫情並推進復工復產,天橋街道不久前成立了由城管、消防、食藥、衛生、公安等相關部門參加的“七小”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已先後勸阻關停了十餘家不符合疫情管控標準的小門店。“轄區內共有‘七小’門店402家,目前多已復工復產。下一步,街道將在確保疫情防控安全的前提下,進一步推進復工復產工作。”天橋街道一負責人表示。

服務升級

小便民店各有高招

在房山區竇店鎮,8輛餐車對接8個社區的送餐服務,成為當地既確保疫情防控安全,又復工便民的一道流動風景。

這些餐車原本是竇店鎮推出的一項便民措施,由鎮上一家餐廳負責運營。此次,為嚴格防控,餐車增設了“無接觸” 配送措施:餐廳後廚進行封閉管理,廚師只在宿舍、餐廳“兩點一線”運轉;餐廳每天4次全方位消毒,每天餐廚人員測4次體溫,並做好記錄、歸檔;所有餐廚人員製作餐品均需佩戴口罩、手套等防護用品。

此外,為響應居民呼聲,在保證餐品豐富、衛生的基礎上,每次餐車還從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採購新鮮蔬菜,並“點對點”滿足居民對新鮮蔬菜的需求。“天天宅在家裡,我想多學做幾個菜,沒想到,很快我手機裡就收到了餐車工作人員發來的系列‘居家菜’小視頻。”田家園社區居民吳女士高興地說。

解決居民買菜難不僅靠餐車。在石景山區八角街道楊北社區,3008戶居民的蔬菜水果、糧油米麵採購需求,也多由社區內的一家便民超市承擔下來。“大年一過,這家便民超市就復工了。”楊北社區黨委書記楊大紅說,超市原定2月3日才開業,但當時受疫情影響,居民買菜難,這家超市提前復工,每天想方設法為居民提供大量蔬菜、水果,每天還有幾種果蔬“零利潤”,只按進價售賣。目前,該家超市供應菜品、水果齊全,米、面、油也很充足。

在昌平區回龍觀街道藍天嘉園小區,1839戶7000餘名居民的買菜問題,則由一家蔬菜直營店負責。這家店一共才3名工作人員,其中一人主要負責開車送菜,另外兩人負責銷售。

每天凌晨不到5點,菜店的工作人員便出發前往20公里外的水屯農產品批發市場進貨。進貨歸來,卸貨、理菜,8時菜店準時開門。為保證居民及菜店防疫安全,居民進店買菜,不僅要測量體溫,“一米線”間隔排隊,而且,進入店內的顧客也被要求“限流”,店內同時不超過10人。

“為防止有人買菜時挑挑揀揀,店裡還分小量多批上菜,以確保來晚的居民也能選到品相良好的蔬菜。”該家菜店負責人說,對一些大包裝的食品,比如饅頭、大餅、豆腐等,他們還提前分割包裝,以供需要小份的居民選擇。

防控經驗

分時預約 一客一消毒

昨天,家住海淀區中關村街道漢榮家園的賀先生滿意地走出位於小區底商的一家理髮店。“大家現在享受的是個人專場VIP服務。”他笑著告訴記者,自己的頭髮每兩週就得剪一次,這次因為疫情已經快50天沒剪了,寸髮長成了爆炸頭。一聽理髮店復工了,他趕緊預約。

預約,令每名顧客擁有了自己的“專享時段”,這也是這家理髮小店為防聚集採取的“特別措施”。理髮店負責人劉勇向記者出示了一張疫情防控預約表,表格中一行行、一列列密密麻麻地分列著居民預約理髮的時間點,並登記有日期、姓名、電話、住址,以及是否有疫區接觸史等內容。“我一天大約接待10位顧客。”髮型師王紹欣戴著口罩、手套,穿著藍色雨衣式樣的防護服,正耐心地為一位老人理著發。

除了分時預約,該家理髮店還制定了一套嚴格的消毒程序:地板,隨時消毒、擦洗;居民進店,第一件事就是手部消毒;每名居民使用的毛巾、座椅,甚至梳子、剪刀,也都是一用一消毒。

劉勇告訴記者,他的這家理髮店在漢榮家園小區已經營十餘年,疫情暴發後,理髮店臨時閉店。但隨著居民詢問不斷增多,劉勇也不確定如何才算防疫安全,為此他找到航堪社區居委會進行溝通。在社區的指導下,理髮店配齊了社區防疫“全要素”。

“我們上報到街道辦,大家一同商量協調,最終認為理髮店服務主體是社區居民,而居民已全部納入社區防控,理髮店復工,若能確保防疫措施,安全方面應該不會出問題。”該社區居委會一負責人說。

本報記者 張淑玲

“七小”門店超半數復工復產

■小餐館

■小網吧

■小旅館

■小浴室

■小歌舞廳

■小理髮店

■小便民店

“七小”行業中,目前復工復產主要集中在餐館、理髮店和便民店,這些門店與居民生活基本需求密切相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