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爾文進化論再次得到證實!新發現與達爾文140年前理論不謀而合

1859年,查爾斯·達爾文(Charles Darwin)憑藉一本顛覆性的著作《物種起源》,用進化論的思想從根本上改變了人類對自然界的理解方式。然而,由於進化論中存在多處假設存疑,且許多理論是“開天闢地”的,直至140年後的今日也依舊有許多人排斥進化論的真實性,其中最重要的觀點便是“猴子是人類的祖先”……


達爾文進化論再次得到證實!新發現與達爾文140年前理論不謀而合


近日,劍橋大學聖約翰學院人類學專業的Laura van Holstein發表了一項研究,證實了達爾文《物種起源》第3章中的假設,即哺乳動物亞種在物種進化過程中發揮的作用尤為重要。這項研究再次向世人證明了達爾文物種進化論的可靠性,亞種完全有可能演變為新的物種。


達爾文進化論再次得到證實!新發現與達爾文140年前理論不謀而合

亞種是某一物種表型上相似種群的集群,可以看作是同一物種受生存環境的影響而出現形態構造或生理機能上的分化,但這一概念提出140年以來一直未被科學家所證實,也成為了抨擊達爾文進化論的重要原因。數年前研究人員曾證明鳥類亞種在進化中的關鍵作用,而此次Holstein利用數據建模分析了現存的所有哺乳動物的一切生物特徵,進而發現哺乳動物中的非陸生物種尤其支持“亞種在進化過程中具有關鍵作用”這一觀點。


達爾文進化論再次得到證實!新發現與達爾文140年前理論不謀而合

通過對物種與亞種之間關係進行的研究證明,亞種在長期進化動力學和物種進化方向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140年前的達爾文將這一現象描述為“變種”(Varieties),但本質的內涵是相同的——物種內部具有各自特徵和繁殖範圍的群體。例如,長頸鹿有3個亞種,而紅狐狸的亞種數量為地球之最——45個。


達爾文進化論再次得到證實!新發現與達爾文140年前理論不謀而合

數據顯示結果與達爾文的描述不謀而合,物種之間以及亞種之間的多樣性是相互聯繫的,且包含大量的的因素。亞種更傾向決定於棲息地(例如陸地與海洋)的類型,二者的多樣化以不同的方式增長。研究結果表明,非陸地哺乳動物的物種多樣性與亞種多樣性之間的相關性最強,因為它們共同生活在海洋中,不受山脈等物理邊界的阻隔。


達爾文進化論再次得到證實!新發現與達爾文140年前理論不謀而合

Holstein女士表示,這項研究建立在上百年前的科學成就之上,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使得該發現的意義重大。現在,全新的證據表明亞種就是物種形成、物種進化的起點。尤其在蝙蝠和海豚等物種中,最好將亞種視為新物種的起點,而不是舊物種的進化。此外,人為破壞生態系統將決定著亞種的形成,進而可能影響物種的未來進化方向,這對未來物種保護工作具有深遠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