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被误解的名方——藿香正气散

作者/罗岳良

藿香正气散出自宋朝《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一书,它和六味地黄丸、安宫牛黄丸一样,是中成药里家喻户晓的“一线明星”,很多媒体都宣传它可以预防、治疗中暑,久而久之,人们将它视为盛夏解暑的必备药物。当其他药物羡慕藿香正气的功成名就、大红大紫时,它自己却为背负着解暑圣药的盛名而感到惶恐不安——因为

它根本就不擅长治疗中暑,相反,如果有人在高温中暑的情况下误用藿香正气,非但不能缓解痛苦,反而有加重病情的风险。

大家一定感到惊讶疑惑——为什么会这样呢?

想要解答这个疑惑,我们要先明白:什么是中暑?藿香正气是干什么的?

一首被误解的名方——藿香正气散

一、什么是中暑

中暑是指人在暑热的环境里(温度高且湿度大),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或者体力劳动,如盛暑烈日之下长途跋涉、田野劳作、工地搬砖等,身体对暑热之气适应能力不足,导致的一类热性疾病。中暑是被大自然的暑热之气所伤,临床表现为身热心烦、口渴饮冷、体重出汗等。总之,从寒热角度划分,人们常说的中暑是一种热性疾病

二、藿香正气是干什么的

就药性而言,藿香正气由一些温燥的药物组成,具有内化寒湿治肠胃、外散寒邪治感冒的两大作用。

在炎热的夏季,琳琅满目的冰镇饮料、水果、雪糕、凉面、凉皮等食物,让我们贪图凉爽的心毫无招架之力,有的人甚至要吃到喉咙冒寒气才肯罢休,结果导致肠胃瞬间变成“冰箱”。如果平素肠胃功能好,短期内尚无大碍;如果平素肠胃功能弱,过食或稍食冷饮,肠胃会立刻被寒湿所伤无法正常工作,身体就会出现呕吐、泄泻、腹胀、腹痛等症状,此时服用藿香正气是完全对症的。

因为藿香正气中的藿香、紫苏、白芷性味均属辛温,具有芳香之性,能够温化肠胃的寒湿。桔梗能宣畅肺气。陈皮、半夏、厚朴、大腹皮能畅通肠胃之气,全身气机通畅,寒湿之邪才能畅通无阻地被赶出体外。此外,这四种药属于温燥之品,燥能胜湿,温能散寒,治疗肠胃寒湿非常合拍;陈皮、半夏能降胃气,这两味药能很好地治疗呕吐。由于寒湿之气能够损伤肠胃,往往存在肠胃虚弱的内在因素,所以方中加用白术、茯苓、甘草健运胃肠、匡扶正气。

一首被误解的名方——藿香正气散

虽然藿香正气不能治疗热性的中暑病,但是由于空调的普及,现在夏天用藿香正气的机会确实很多。盛夏季节走进空调房里感觉凉飕飕的,体质差的人更是感觉像走进了冰窖,冻得瑟瑟发抖、喷嚏连绵、怕冷流涕、头昏头痛(俗称空调病),这时候再看一下舌苔,如果舌苔呈现白腻偏润的状态,就可以毫不犹豫地服用藿香正气,而且效果立竿见影!

因为藿香正气中的藿香、白芷、紫苏叶都能驱散体表寒气。此外,如果体表受凉后,带出了肠胃不好的老毛病,除了有怕冷鼻塞、喷嚏流涕、头昏头痛、咳嗽频频等感冒症状外,还出现了呕吐、泄泻、腹胀腹痛等肠胃炎症状(俗称肠胃型感冒),此时服用藿香正气再好不过,因为它就是为治疗肠胃型感冒而生。这种情况不仅可以发挥它外散寒邪治疗感冒的优势,更能充分展现它内化寒湿治疗肠胃炎的特长。

一首被误解的名方——藿香正气散

综上所述,中暑是被盛夏季节的暑热之气所伤而引起的一类以发热口渴为主要症状的热性疾病。藿香正气是一种专门治疗受凉感冒和寒湿型肠胃炎的温性药物。用温性药物治疗热性中暑,犹如火上浇油、抱薪救火,显然是错误的。

但是为何总有藿香正气治疗中暑的说法呢?原因在于对中暑概念的混淆,中医所说的中暑分为“阳暑”和“阴暑”。阳暑指的正是本文所说的被暑热之气所伤的热性疾病,即真正的中暑,也是人们口中的中暑;阴暑指的是夏天受凉感冒,只是因为发生在夏天所以被冠以“中暑”之名,其本质还是受凉,这和真正的中暑相隔十万八千里。

一首被误解的名方——藿香正气散

总之,历经千年的藿香正气,无数次被实践证明是一种疗效很好的中成药,生活中经常需要用它来治疗外受风寒和(或)内伤生冷引起的诸多病症,尤其在治疗肠胃型感冒和寒湿性肠胃炎方面疗效显著,但是绝对不能用于治疗中暑,也不能预防中暑。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大家正确地认识和使用藿香正气,让藿香正气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好帮手。

2020年3月3日

庚子年二月初十

湖南·衡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