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六大茶類中,哪一泡最好喝嗎?

茶界流傳著這麼一句話:一道水,二道茶,三道四道是精華,五道六道也不差,七泡有餘香,八道有餘味,九道十道仍回味。如此說來,便是這第三、四道才是茶水最優的口感了。

但果真是如此嗎?中國有六大茶類,根據不同工藝和發酵程度,不同的茶類有不同的特性。即便是同一大類的茶品,根據不同的地理環境,亦是有所不同,因此不能一概而論。

1.綠茶

你知道六大茶類中,哪一泡最好喝嗎?

綠茶屬不發酵茶,平日較常見的安吉白茶、西湖龍井、碧螺春等。這種茶葉都是採用芽頭製作所得,所以非常細嫩,並不適用於沸水沖泡。通常以80°左右水溫為宜,採用上投法,即先倒水入杯中,再放茶葉。通常30秒出湯,之後可適當延長出湯時間。若想觀茶舞,可選用玻璃杯;若更看重口感,亦可選用蓋碗。

綠茶講究的是鮮爽,而綠茶的鮮爽主要來自於茶多酚。若水溫過高,則會破壞其中的茶多酚等營養物質;悶泡時間過長,又會增加苦澀味。通常來說,綠茶的精華在第二和第三泡上,一般三泡過後味道就淡了。

2、紅茶

你知道六大茶類中,哪一泡最好喝嗎?

紅茶屬全發酵茶,較常見的是金駿眉、正山小種、祁門紅茶等都屬於紅茶。全發酵茶要用沸水沖泡,才會激發出其內涵營養物質,散發出紅茶的香氣。選用紫砂壺或密度低的陶器均可,出湯時間1分鐘,沖泡時間過久,茶湯會出現苦澀味,香氣亦會消失。通常紅茶第二、三泡口感為佳。

3、青茶(烏龍茶)

你知道六大茶類中,哪一泡最好喝嗎?

烏龍茶屬半發酵茶,常見的有鳳凰單叢、大紅袍、鐵觀音、白毫烏龍等。烏龍茶的發酵程度從10%-80%不等,譬如臺灣烏龍的文山包種,發酵極輕,因此也是第二、三泡的口感最好。

而鐵觀音又有"綠葉紅鑲邊、七泡有餘香"的美譽。鐵觀音幹茶較為緊密,因此要經三泡之後,茶葉才會逐漸舒展開來,這時候香氣也開始逐漸散發。到第四泡時,才會散發出真正觀音香,甚至第六七泡還有餘香。如此,鐵觀音的香氣和口感在第四泡達到最優。

4、黃茶

你知道六大茶類中,哪一泡最好喝嗎?

黃茶屬微發酵茶,是較小眾的一款茶品,常見有霍山黃芽、君山銀針等。黃茶是在綠茶的工藝上多加了一道悶黃的工藝,去除了鮮葉中的部分寒性。茶葉較細嫩,講究新鮮,蓋碗85°左右水溫,50秒出湯,通常第三泡口感最佳。

5、白茶

你知道六大茶類中,哪一泡最好喝嗎?

白茶屬微發酵茶,常見有白毫銀針、白牡丹等。白茶製作工藝簡單天然,有 "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的美稱。白茶的價值體現在歲月的沉澱,轉化出更醇厚的香氣和口感。經過時間的陳化後,需要100℃的水溫,才能激發出它帶著歲月的香氣層次。

老白茶第一泡是為醒茶;第二泡,香氣開始散發;到第三、第四泡時,隨著茶葉吸水舒展,沉澱多年的營養物質開始甦醒,帶著它的柔順和安謐,靜靜為你綻放,此時的香氣和滋味便是它一生的高光時刻。當衝至味淡時還可以煮著喝,再次激發她的歲月之美。

6、黑茶

你知道六大茶類中,哪一泡最好喝嗎?

黑茶屬於後發酵茶,常見的有云南普洱茶、安化黑茶、涇陽茯磚等。同老白茶一樣,亦是在存儲中隨著時間自然陳化。通常10-15年,香氣層次達到最優。

沖泡黑茶第一泡亦是為了醒茶;第二泡茶葉才開始吸收水分散發香氣;第三第四泡時,茶葉開始婉轉纏綿,帶著歲月的陳香緩緩向你走來,與你相遇,讓你心神一蕩。這時候黑茶給予你的滋味和香氣,便是它一生的所有。


你知道六大茶類中,哪一泡最好喝嗎?

當然,茶湯的滋味亦與水質密不可分。明朝張大復說過:茶性必發於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試茶十分,茶之八分耳。只是如今現代生活中,再難覓得那純淨的無根之水。

結語:其實品茗的過程,就是看著水沸了,再看著茶葉一點點蘊開綻放。就好像從嬰兒到暮年,從純淨,到清澈,再到濃烈,最後直至無色。一盞茶,便看完了人的一生。

喜歡茶,關注我,為你解鎖更多茶文化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