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话才是乖孩子”,“乖孩子”式教育,其隐藏的弊端不可小觑

乖孩子"式教育相信大多数家长小时候都经历过,就是被家长要求要乖、要听话。有些家长可能就会疑惑:难道让孩子乖、听话也有错吗?孩子就不用管教了了吗?孩子自然要管教,但也并非要孩子完全听我们家长的话,要孩子不哭不闹,被"控制"。

“听话才是乖孩子”,“乖孩子”式教育,其隐藏的弊端不可小觑

警惕的指以下三种"乖孩子"式教育主要:

经常对孩子说"不可以"

四岁小孩子正处于感知世界的阶段,最喜欢去看、去听、去闻、去触摸、去尝试。可是,当小孩的行为违背家长自己意愿的时候,家长就会给孩子贴上"不乖"的标签,简单粗暴地并且频繁地对孩子说"不可以碰遥控器"、"不可以进厨房"、"不可以到处跑"、"不可以吵着买玩具买吃的"、"不可以哭"等等。

通过威胁、令孩子愧疚使得孩子“听话"

孩子会有控制不住情绪大哭大闹的时候,家长见到心烦、尴尬、生气就会对孩子说"再不听话妈妈就不要你了",或者在希望孩子做一些事情的时候会说:"爱妈妈就是要听妈妈的话,听话才是好孩子,要不然妈妈会不开心的。"

包办孩子一切,让孩子"听话"接受包办

从两三岁开始,孩子就十分愿意动手做些自己的事情的,比如要自己吃饭、自己穿鞋等等。但有些家长阻止孩子的行为要帮孩子做,孩子不肯便说"乖,妈妈来你还小你不会"。有些孩子已经八九岁了要自己洗衣服,家长依旧让孩子听话,说"我来洗衣服,你快出去,你听话呀!"围绕三原则,教出优秀的孩子而不是"乖孩子"

有人说,合格的父母,是不会以"乖"之名来掌控孩子人生的!那么我们应该怎么管教孩子,可以让孩子既养成好习惯、不违反纪律,还可以让孩子有个性、有主见,成为一个优秀的孩子呢?我们可以围绕以下三条原则:

原则一:理解并尊重孩子的需求。

比如,不要凡事都说"不可以",要多想想"可以"之后对孩子的好处,以及"可以"后会出现的问题和对策,正确引导孩子,发自内心地尊重理解孩子。只有当大人发自内心的理解接受孩子的需求,孩子会找你要糖,不然又会出现假装不吃糖的乖小朋友。大人告诉孩子你明白他的需求,孩子会知道你在理解他,并且尊重他,才愿意和你说他的想法。

原则二:给孩子选择权,划清界限。

在不触及道德问题等原则的一些小事上,我们多给孩子自主选择的权利,比如"要先看电视还是先看书"之类的。这是划清我们父母的事还是孩子自己的事的界限,这也要求我们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我们可以参与或者引导孩子,但是不要干涉。父母都太想"保护"孩子,太想"教"会孩子,可是你这也是以爱之名绑架孩子。

此外,我们要划清对错的界限。翁虹认为:"对于教育宝宝,小孩子不能娇惯,但也不能过于苛刻,一定要给她一个对错的界限。"对于孩子想要的东西,我们能满足时,就不要苛刻;太过不懂事,我们就不能娇惯,明确告诉孩子们,这颗糖不能给。

原则三:接受孩子的情绪,管住自己的脾气。

孩子哭闹不要轻易嘲笑,或者斥责,孩子闹情绪就是心受伤了。当我们看见孩子身体受伤了我们会心疼,不会直接按压伤口说"不准疼",同理孩子闹情绪也是受伤的表现,我们要接受孩子的情绪。当自己脾气要爆发的时候,就暂时去下厕所,转移下视线让自己冷静下。

管教孩子的方式很多,但主要还是要"因材施教"。对于较为畏缩懦弱的"乖孩子"就要多鼓励他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多与他人相处,对于心中"调皮"因素较多的"乖孩子"要引导孩子把自己的想法和小聪明发挥到正确的地方,平时也多要些尊重理解孩子。

总而言之,我们要减少对孩子的"控制",适当放手,让孩子获得可以独自成长、变得优秀的能力,比孩子"听话"更重要,不要因为贪一时的"省心"而毁了孩子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