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夏州:發牛羊財走致富路

本報記者 馬霞

“我現在養了10頭牛、20只羊,靠著養牛養羊給家裡添置了家電傢俱等,還有盈餘哩!”

“我家有5頭牛、12只羊,不僅靠這些牛羊供幾個孩子讀書,還成功脫了貧!”

……

近日,記者來到和政縣三十里鋪鎮馬家河村,只見幾位村民在文化廣場上互相“比拼”起“家底”來。

馬家河村位於三十里鋪鎮南部,全村共有464戶2394人,其中建檔立卡153戶793人。2013年底,村裡開始對貧困戶進行精準識別,隨後,村裡進駐駐村幫扶工作隊,馬家河村脫貧工作逐步加速。駐村幫扶工作隊和村“兩委”一起想辦法,大力發展養殖、勞務產業,一步一步引導村民轉變傳統觀念,一項項切合實際、效益明顯的脫貧產業正在馬家河村開花結果。

42歲的養殖戶馬倆四正在自家的羊圈裡忙碌著,曾經因為家中勞動力少,缺乏資金等,他家被確定為建檔立卡戶。2014年,在村黨支部的動員幫助下,馬倆四貸到了5萬元的精準扶貧貸款,發展起了養殖業。通過這幾年的養殖,他實現了自己的致富夢,2016年順利摘掉了“窮帽子”,這讓他對養殖業更加充滿了信心。

和馬倆四一樣,同村的馬古白也嚐到了養殖帶來的甜頭。他養牛5年,從1頭牛發展到5頭牛,不僅牛數量增加了,而且每年還能出欄2-3頭小牛犢,收入約4萬元。“現在的牛價很好,這幾天我正在村裡辦理自主創業貸款,等拿上貸款就蓋成標準化牛棚,再弄個加料機,逐步擴大養殖規模。有政府的支持,好日子還在後面哩!”談起未來的打算,馬古白滿臉笑容地說。

因地制宜,為充分發揮村民的積極性,馬家河村專門建立了和政縣建國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合作社負責動物防疫、技術指導與培訓、市場對接等工作,農戶只負責飼養,既解決了農民發展缺少資金的問題,同時也激活了產業,走出了一條畜牧產業發展的新路子。

村黨支部書記肖木灑介紹說:“我們村貧困戶的養殖業主要有三種模式,第一種是通過5萬元的精準扶貧貸款來養殖,第二種是享受‘1+3+5’產業扶持獎補資金,第三種是老百姓自養。通過這三種模式,馬家河村群眾的養殖熱情比以前高了,村裡的牛羊也越來越多了。”

“2018年馬家河村已經全面脫貧,我們要繼續做好鞏固脫貧成效工作,通過產業扶持,提高村民收入;另外通過環境衛生整治以及文化設施的建設,來提高村民的整體精神面貌。”談及村上的發展,肖木灑滿懷信心地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