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介入治療:經導管動脈化療栓塞術(TACE)

肝癌是常見的消化系統惡性腫瘤,我國新發肝癌佔全世界的50.5%,死亡佔51.3%。儘管我國肝癌的發病率近年來呈下降趨勢,但仍維持在一個相對較高水平。

肝癌治療技術也在快速發展。其中,介入治療是非開腹手術治療肝癌的首選方法,其療效已得到肯定。根據NCCN美國癌症治療指南,介入治療已經被公認為中晚期肝癌的首選治療。在臨床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質量,延長了生存時間。並可逆轉部分患者肝癌分期,使不能切除的肝癌病例轉化為可切除的肝癌病例。

今天,就重點講解肝癌介入治療:經導管動脈化療栓塞術(簡稱TACE)。

經導管動脈化療栓塞術

經導管動脈化療栓塞術,是經動脈或靜脈內導管將塞物有控制地注入到病變器官的供應血管內,使之發生閉塞,中斷血供,以其達到控制出血、治療腫瘤和血管性病變以及消除患病器官功能之目的。目前多用於肝癌的治療,包括:肝動脈化療栓塞(TACE),或肝動脈插管化療灌注(TAI)。

肝癌介入治療:經導管動脈化療栓塞術(TACE)

對不能接受根治性治療如肝移植、腫瘤切除術或經皮射頻消融術的肝細胞肝癌(HCC)患者,經導管肝動脈化療栓塞術(TACE)或放療栓塞術(TARE)是治療的核心手段。

TACE適應證和禁忌證

在臨床中TACE主要適用於不能手術切除的中晚期HCC,無嚴重肝腎功能障礙,無嚴重凝血功能異常的情況,包括:巨塊型肝癌,腫瘤佔整個肝臟的比例<70%;多髮結節型肝癌;門靜脈主幹未完全阻塞或雖完全阻塞但肝動脈與門靜脈間代償性側支循環形成;手術切除後復發;肝腫瘤破裂出血及肝動脈-門靜脈瘻造成門靜脈高壓甚至出血。另外在如下情況也可以應用TACE;肝癌手術或肝移植術前後為增強治療效果,減少復發的預防性治療;小肝癌,但全身健康狀況不適合或者不願意手術者。

嚴格地說,除了患者對碘過敏外,各期肝癌均適肝動脈栓塞術的適應證,無絕對的禁忌證,但一般認為有以下情況者不適於TACE。肝功能嚴重受損,總膽紅素>50Umol/L,ALT>120U,大量腹水或重度肝硬化,肝功能屬Child C級,門脈主幹完全阻塞,側支血管形成少者,儘量不做栓塞。凝血酶原時間大於正常的2倍以上,血漿白蛋白小於25g/L,癌腫佔全肝70%或70%以上者(若肝功能基本正常,可採用少量碘油分次栓塞或TAI),嚴重的門脈高壓,胃底和食管靜脈重度曲張,有破裂出血的危險,應慎行栓塞。嚴重的肝動脈-門靜脈瘻或肝動脈-肝靜脈瘻,瘻口不能有效封堵不宜行栓塞。白細胞<3×109/L,全身已發生廣泛轉移,全身情況衰竭者,應儘量避免栓塞。

肝癌介入治療:經導管動脈化療栓塞術(TACE)

TACE應用療效

經導管動脈化療栓塞術全程在影像學設備DSA導引下進行,精準、創傷小、痛苦少,術後恢復快,並且費用相對低廉。

經導管動脈化療栓塞術經過40年的不斷創新和發展,技術已經非常成熟,副作用輕微。常見的副反應包括栓塞後綜合徵(發熱、疼痛、噁心、嘔吐)、穿刺部位血管神經損傷以及術中使用藥物或造影劑可能引起的過敏反應和腎功能損傷,上述副反應一般通過對症處理可以完全緩解消失。

TACE是安全有效的,而且還可以改善患者的遠期生存。多項國際研究支持。一項189名HCC<7cm的患者的隨機對照試驗顯示,c-TACE + RFA比單一RFA獲得的總生存率及無複發率更高。一項薈萃分析比較了RFA 聯合TACE治療與單一RFA對HCC 患者的療效(含571名病人的7項試驗),結論是相比單一RFA,RFA 聯合TACE治療達到更高的總生存率和無複發率。經導管動脈化療栓塞術(TACE)為代表的介入治療由於具有微創,療效確切,易於實施等優點,已作為不能手術切除肝癌的首選治療方法得到廣泛應用。

TACE與外科手術、放射治療、灌注化療、消融術等治療方法聯合運用以及結合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對肝癌治療療效增強,為HCC患者找到了更加有效的治療方法。

好了,今天的話題我們就探討到這裡,我是腫瘤科醫師一陳智娟,如果您想了解腫瘤相關的問題,點擊左下方“瞭解更多”立即諮詢醫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