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不能讓老人長時間帶孩子?說說你的觀點?

一杯仙


分享快樂,非常開心來談一談我的看法:

首先,你所說的老人長時間帶孩子是一個什麼概念呢?多長時間算長呢?半天、一天、半年、一年?要界定這個時間,我們再來談一談老人帶娃可能存在的情況。

其次,我個人認為家有老人帶娃是好事,我的親身體會是有老人分擔,自己也能多做點事情。一個家庭共生,家務事兒,一日三餐,吃喝用都是必須要考慮的問題。有老人帶娃,可以適當抽身做其他事情,沒老人帶娃,真的忙得雞飛狗跳。特別是孩子還小的時候,有老人幫忙看著,可以避免小孩子的磕磕碰碰,減少意外風險。我家婆提前回老家過年,孩子爸爸帶了一個周的娃,情況是,中午忙到二點才吃飯,晚上要等我下班才有空做飯吃,一整天下來真的是沒時間休息。

不過,老人帶孩子確實存在一些問題。我個人觀察結果是

(1)老人自身的素質和生活習慣,如果相對好點,那孩子受老人影響會好點,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一言一行,都是會模仿大人,有樣學樣。所以如果條件還算不錯的老人,可以請老人多帶一下,但相對而言,條件好點的老人也會享受,帶娃是個辛苦的差事。

(2)老人聲量很大,通過老人說話聲音會比年輕人要大一點,可能多多少少聽力有 微微情況,還不夠父母柔和,我多次以為老人是在吼小孩,我交涉過,後面也確實能體會到老人真的沒辦法克服這個問題,對老人而言,一是習慣二是生體機能衰退。

(3)老人身體條件不夠硬朗,帶孩子會腰痠背痛,沒有體力帶娃,怕孩子危險,特別是會跑會跳的孩子,老人跟不上,對孩子安全存在潛在風險。

(4)老人的語言能力,很多老人不太會普通話,或者方言版的普通話,讓孩子的語言能力提升較慢,我比較有體會,有老人講方言,孩子講話相對要慢一點點,但不是問題,孩子學習能力也挺強的,不用擔心會受影響。

(5)老人帶娃,容易養成長時間看電視的壞習慣,很多老人比較喜歡看電視,經常抱著孩子看電視,這樣長時間對孩子的視力非常不好。但又非常普遍哦,老人確實喜歡看電視,還有手機。



媚雨傳說


我是奶奶,我說說我的觀點:我覺得孩子還是父母主要帶比較好。當然也得看情況而定。我兒子兒媳自己創業做生意,比較忙,況且現在又有了二胎,所以大孫女不到兩週就跟我生活了,我和兒子不在一起生活,所以孩子和媽媽只能通過視頻見面。

我71年的,不算是大齡奶奶,但在媽媽行列裡,就落伍了,沒有新穎的教育方式,沒有新鮮的遊戲,不能和孩子一去跳舞一起唱歌。孩子還是很渴望有媽媽的陪伴,每次和媽媽的團聚都是孩子最高興的日子。

但現實生活中好多的無奈,我希望媽媽們能認識到這一點,客服困難,儘量多點時間陪寶寶。





心向自由666


要有很好的運氣的經歷去改變極保守的三觀,比如婚前不能和男孩子睡,老婆的角色就應該伺候老公承擔家務不然就是不好的媳婦,做人一定要出人頭地不然就是失敗者,女孩子找個差不多穩定的工作就行方便嫁人。還好我媽媽是獨立包容性強的女性,後來和媽媽生活觀念才開放獨立包容很多。

  

  2.吸收他們這輩苦難人生爆棚的不安全感和負能量,到現在都要抱著她說”我們沒有嫌棄你啊,我以後還要你看我結婚啦~不要胡思亂想”讓她多點存在感不要整天覺得她沒用被嫌棄想搬出去……從此對周圍人的負能量容忍力高於平均忍受水平……現在回家我還要陪她睡不然她會很失落。


一朵花一朵雲一棵樹


我是外婆,女兒的孩子就是我一個人帶著,今年三年級了,年輕人都上班,沒時間,我負責家裡所有後勤工作。接送小朋友上下學,督促小朋友學習,彈琴,拉丁,並且所有素質課都是我一個人打理,在小朋友學習方面不會的,簡單的我就和小朋友一起探討,複雜的就讓小朋友問爸爸或者媽媽如果他們都工作去了就視頻解答。年輕人也就六日和小朋友簡單交流一下,別的啥也不問,但是小朋友每樣都不差。


用戶2251408859682


這個可以說很多啊,我重點撿幾個我們家普遍存在的說。

我懷二胎的時候婆婆搬來同我們一起住,方便照顧大寶。住了一段時間我兒子的生活方式全被打亂了,還養成了很多不好的習慣。

  • 總是怕孩子冷,給孩子穿一堆的衣服褲子,重的孩子都活動不開,晚上睡覺穿著睡袋還要給孩子蓋兩層棉被,大冬天的孩子能睡覺出一身的汗。
  • 給孩子吃零食,吃油炸的食物,經常給孩子餅乾,糖果,孩子太鬧,不聽話或者不吃飯的時候就拿這些零食哄他,我婆婆又特別喜歡吃炸的食物,炸魚,炸排骨,炸土豆,炸雞腿……孩子最受不了這些誘惑,經常吃的睡不著,喉嚨痛。
  • 威脅恐嚇孩子,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婆婆總是跟孩子說“不聽話,等下警察叔叔來抓你了”“警察來抓你了,還不快乾嘛幹嘛”導致我兒子很沒有安全感,每次提到警察叔叔都說是壞人,會來抓我。
  • 怕孩子餓著,滿屋子追著孩子餵飯,本來孩子之前是乖乖坐著自己吃飯的。至從婆婆來了,孩子完全不能自己吃飯了,每次吃飯都要耗時一個多小時。
  • 過渡擔心孩子,限制孩子的自由,孩子不管幹什麼都怕他有危險,不許他做這個,不許他拿那個,不可以跑,不能跳,這個不讓他幹,那個也不讓他幹,我說讓孩子掃個地,說孩子哪裡會掃地,還得再掃一遍,讓孩子拿個碗,說等下摔了,危險,方正各種不許。
  • 給孩子無限制的看電視,手機。小孩子一旦玩上了電子產品便會一發不可收拾,我們做父母自己會管,不可以看就不可以看,說看五分鐘,一分鐘都不會多給孩子看。但是老人家白天給孩子看電視,晚上給孩子看手機,還跟孩子講給他看手機爸爸會打奶奶,有好幾次都半夜了,我去房裡看孩子,婆婆自己都困的睡著了,孩子還拿著手機躲被子裡看,導致現在孩子體檢視力不合格。
  • 孩子如果不願意做的,就不讓孩子做了,也不管是不是對孩子有害,比如孩子睡前要刷牙,但是我兒子不喜歡刷牙,需要強制監督才能完成,婆婆來了以後,睡之前我每次都叮囑婆婆要帶孩子去刷牙,結果一段時間後我老公給孩子刷牙發現孩子蛀牙了,去問了婆婆才知道她一直沒給孩子刷牙,說孩子不刷她也沒辦法。飯前要洗手,吃水果要削皮,晚上要早睡這些在我婆婆這都被免了。
  • 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出來添亂,小孩子做錯事了,父母教訓一下,或者讓孩子罰站,爺爺奶奶就教訓起我們,或者各種護著,導致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做錯事了。更別提知錯就改了。
  • 對孩子有求必應,要吃什麼給買什麼,要什麼玩具就給買,要去哪玩就帶哪玩,導致孩子跟著老人除了吃喝玩鬧,其他什麼都不會,我們讓孩子學習,他就說要去找爺爺奶奶。

總之小孩子能自己帶還是自己帶,能不跟老人家住一起就儘量不要住一起,有的老人說了會聽,會改,這個還好點,最可怕的是我婆婆這種說了不聽,還會找各種理由的,看上去是很疼愛孩子,實際是害了孩子。


蛋殼媽媽


我是二胎媽媽,我來說說我的想法。

寶寶四歲多了,奶奶在我剛生寶寶第一年有來幫忙。任何時候她都想抱著寶寶,巴不得睡覺也是在她懷裡抱著。抱著就開始搖晃(我媽也是這樣,不只是奶奶這樣[捂臉])。再大點我讓他做些小事情奶奶就是不舒服。總是想自己來,不要孫子去做。例如丟個垃圾,拿個小東西,把自己髒衣服丟洗衣機,出去自己走,出去散步水壺自己拿,外出時背個小包包……數不勝數。

在立規矩方面也是比較難。我叫他吃飯不可以玩玩具,不可以看電視,老人覺得只要吃飯就好管他要幹嘛。我說吃飯自己吃老人就要喂。我說東西要跟老朋友分享老人就說買的東西度分給人家吃了,人家都小氣的很。小孩子在樓下玩學了別人罵髒話,吐口水,打人(只是打她奶奶)她都好開心,覺得他孫子很棒。不會斥責,笑眯眯的說一句“小壞蛋!”滿臉的驕傲。

以上只是冰山一角。老人帶娃就是寵上天。什麼都覺得還小不就是那樣。


請叫我hebe姐


我從小是被奶奶帶大的,從小被奶奶相依為命。上中學開始住校,很少回家,這麼些年跟父母在一起的總時長加起來也不過一年時間,和父母的關係很微妙,敬而遠之,我心裡很清楚這是給我生活費供我上學的父母,但我也很清楚我們之間的距離。

奶奶跟爸媽沒住在一起,但離得特近,到現在我還是過去跟奶奶睡,很少住在自己的房間!

跟媽媽真的親近不起來,她靠近我的手我會下意識縮,我知道她很愛我,我也很愛她,但……真的做不到像其他母女一樣那麼親密。

這可能就是長時間被老人帶孩子的弊端吧。建議每一對父母能多陪陪孩子,不要錯過孩子的成長,否則你們之間的鴻溝很難逾越!


唐糖糖愛寶貝


原因就是因為隔輩親嘛,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對孩子太溺愛了,當不能得到想要的東西,孩子就會發脾氣,哭鬧,像我們做爸爸媽媽的不買就是不買,但是老人總是妥協想盡一切辦法幫助孩子達到他的要求。所以我家孩子基本都是我一個人管理,但是孩子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也會幫助。


我是夢媛媽媽


憑我多年的親身體驗覺得,若是父母時間及條件允許的話,最好還是自己帶孩子。因為孩子小時侯,他一直最親近帶他的親人,父母若錯過了孩子的幼兒期,那就會給他留下父愛母愛的空白區,對以後的親子關係和溝通方面,留下難言的遺憾。


清泉氵


各位媽媽們,這個特殊的時期,宅在家裡這麼久,你們過得還好嗎?

有的媽媽說,每天都要帶娃,迫不及待地要去上班;有的媽媽說,再這樣下去,疫情結束就要去辦離婚了;也有的媽媽說,和公婆住在一起,低頭不見抬頭見的,還哪兒也不能去,太煎熬了!

一家老小這麼長時間不能出門,對夫妻關係、親子關係、婆媳關係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尤其是脆弱的婆媳關係,平常就很容易出問題,這下在一起時間久了,更容易出現危機。

其實我們可以反向思考,為什麼很多媽媽寧肯出去上班,也不願在家裡面對孩子,那是因為我們都很清楚一點:全職媽媽累且很少得到家人的理解。

而有條件有機會外出工作的媽媽們,一大部分人是把孩子交給了自己的婆婆。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婆婆們承擔了“全職媽媽”的責任。

即使是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平常聽到的大多數聲音,依然是吐槽抱怨婆婆的居多,作為千古難題的婆媳關係,成為了沒有解藥的疑難雜症。

但是今天,我們不是來吐槽婆婆也不是來讓做媳婦的媽媽們反思的,透過這次疫情,我們明白了家庭和諧的難能可貴。

其實我們可以更加公平客觀地看到大家日常中的婆媳關係,然後發自內心地明白,其實大多數婆婆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惡,處理婆媳關係也沒有那麼難。

作為職場媽媽,平常帶孩子的時間十分有限。孩子在家和奶奶一整天,我們也看不見他們的一天是怎樣度過的。

但是這次疫情,前後加起來,在家的一個月時間裡,我看到了老人辛苦付出的一點一滴,起早貪黑,無微不至,周到體貼,這個時候,作為一個兒媳婦的角色,真的要對婆婆充滿感恩。

要對婆婆表達清楚自己的需求

大家一定都明白,談戀愛的時候女生的心思要男生猜的那種感覺,女生有什麼需求,不直截了當地向男生表示清楚,總是要男生來猜,猜不到就生氣,搞得對方摸不著頭腦。

和婆婆的相處也是如此,畢竟,兒媳婦和婆婆是通過老公這個第三方才在一起生活的,之前大家誰也不瞭解對方,摸不清彼此的脾氣性格。

這個時候,就要直截了當地向婆婆表達自己的需求。

比如:自己愛吃清淡的食物,但是婆婆口味重,那就要和婆婆說清楚,炒菜上可以稍微注意一些。

再比如:自己這個禮拜上班很累,週末想要睡個懶覺,那就在前一天晚上和婆婆說,不要讓婆婆誤會。

不要讓婆婆來猜心思,這樣的遊戲不好玩,而且,絕大多數家庭的婆媳問題都是由這樣的小問題引起的。大家都沒什麼錯,可就是有點小別扭。跟婆婆清清楚楚地說明白,相信她老人家會理解的。

換位思考,做雙向互動

作為80/90後的媽媽,我們致力於學習各種育兒知識,諸如一歲前吃飯不能加鹽、不能穿開襠褲、要穿紙尿褲不要用尿布......和年輕人比起來,老人在這些常識的掌握方面處於劣勢。

有了孩子的婆媳關係緊張程度,可謂是“更上一層樓”,媽媽既希望婆婆能多幫忙,又希望婆婆在育兒上“都能聽我的”。這樣一來,矛盾就出現了。

在一本育兒書裡看到作者對婆媳關係的理解,很值得借鑑:你面對的不是婆婆,而是一段婆媳關係。關係就意味著是雙向的,面對兩個人的關係,雙方都要共同努力,一起經營這段關係。說白了,婆媳關係好不好,不是一個人的事情,而是兩個人的事情。

就拿孩子不能吃鹽這件事來說,老一輩的人都覺得飯裡面不加鹽,孩子就會不愛吃。

為了糾正老人的這個觀念,當媽媽的可以用實際行動說服老人,給婆婆多科普一下吃鹽會有哪些危害,和老公一起在飯桌上找個合適時機聊一聊這個話題,把自己看到的不錯的科普文轉發到家人群裡。

用這種委婉的方式,來慢慢地說服老人,老人也會樂意接受。而不是冷冰冰的一句“孩子一定不能吃鹽”,這樣的話誰都不愛聽哦。

理解信任老人,學會抓大放小

身邊有很多相似的情況,年輕人在大城市工作,生了孩子後,老人從老家過來幫忙帶孩子,剛來的時候老人有很多不適應的地方,還需要竭盡全力帶孩子,對他們的身心都是一個挑戰。這時候如果對老人提出各種要求,他們的心裡多少會有些排斥。

做了媽媽以後,孩子生病是最讓人揪心的事,全家人都跟著著急。

所以,如果老人帶孩子帶得好好的,孩子沒有生病,那麼孩子髒一點、或者在飲食上沒有做到特別講究,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

讓老人帶孩子有一個原則:既然把孩子交給老人來帶,那就要信任老人。同時學會抓大放小。諸如“今天輔食吃的少了”“今天給孩子吃糖了”這樣偶爾一次的細節問題不會對寶寶成長帶來決定性影響,那就真的不需要這麼糾結。

用行動表示感恩

大多數家庭的婆婆都是在竭盡全力地帶孩子,生怕自己有半點閃失。對她們表示感恩,除了嘴甜一點,用言語表示對她們的肯定,還要在行動上有所表示。

比如,有些老人不會使用智能手機,想融入年輕人的生活都難。這個時候,就要耐心地教他們,怎麼發微信,怎麼視頻聊天,怎麼拍照,怎麼手機支付,她們並不會拒絕,心裡還會很開心。

很多媽媽還有一個絕對正確的經驗那就是捨得給婆婆花錢。老一輩的人都很節約,他們自己捨不得買,作為晚輩就要給他們買,衣服、鞋子、或者是一些比較好用的老年科技產品,他們表面上會嘮叨,說太貴了以後不要買了,其實內心開心得很,穿出門還會大大方方地說“這是兒媳婦給我買的”。

除了物質本身,他們更高興的是自己的付出得到了肯定。

在日常生活中,只要稍微用點心,就可以讓老人融入我們的生活,聊一聊當下的熱門話題,一起看看喜歡的電視節目,和老人一起出門走走,帶老人去吃一些網紅美食。

他們年齡大了,在有些事上沒有年輕人認知那麼強,但是我們只要真誠地帶帶他們,在背後輕輕推一把,老人進步也會很快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