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不能让老人长时间带孩子?说说你的观点?

一杯仙


分享快乐,非常开心来谈一谈我的看法:

首先,你所说的老人长时间带孩子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多长时间算长呢?半天、一天、半年、一年?要界定这个时间,我们再来谈一谈老人带娃可能存在的情况。

其次,我个人认为家有老人带娃是好事,我的亲身体会是有老人分担,自己也能多做点事情。一个家庭共生,家务事儿,一日三餐,吃喝用都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有老人带娃,可以适当抽身做其他事情,没老人带娃,真的忙得鸡飞狗跳。特别是孩子还小的时候,有老人帮忙看着,可以避免小孩子的磕磕碰碰,减少意外风险。我家婆提前回老家过年,孩子爸爸带了一个周的娃,情况是,中午忙到二点才吃饭,晚上要等我下班才有空做饭吃,一整天下来真的是没时间休息。

不过,老人带孩子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我个人观察结果是

(1)老人自身的素质和生活习惯,如果相对好点,那孩子受老人影响会好点,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一言一行,都是会模仿大人,有样学样。所以如果条件还算不错的老人,可以请老人多带一下,但相对而言,条件好点的老人也会享受,带娃是个辛苦的差事。

(2)老人声量很大,通过老人说话声音会比年轻人要大一点,可能多多少少听力有 微微情况,还不够父母柔和,我多次以为老人是在吼小孩,我交涉过,后面也确实能体会到老人真的没办法克服这个问题,对老人而言,一是习惯二是生体机能衰退。

(3)老人身体条件不够硬朗,带孩子会腰酸背痛,没有体力带娃,怕孩子危险,特别是会跑会跳的孩子,老人跟不上,对孩子安全存在潜在风险。

(4)老人的语言能力,很多老人不太会普通话,或者方言版的普通话,让孩子的语言能力提升较慢,我比较有体会,有老人讲方言,孩子讲话相对要慢一点点,但不是问题,孩子学习能力也挺强的,不用担心会受影响。

(5)老人带娃,容易养成长时间看电视的坏习惯,很多老人比较喜欢看电视,经常抱着孩子看电视,这样长时间对孩子的视力非常不好。但又非常普遍哦,老人确实喜欢看电视,还有手机。



媚雨传说


我是奶奶,我说说我的观点:我觉得孩子还是父母主要带比较好。当然也得看情况而定。我儿子儿媳自己创业做生意,比较忙,况且现在又有了二胎,所以大孙女不到两周就跟我生活了,我和儿子不在一起生活,所以孩子和妈妈只能通过视频见面。

我71年的,不算是大龄奶奶,但在妈妈行列里,就落伍了,没有新颖的教育方式,没有新鲜的游戏,不能和孩子一去跳舞一起唱歌。孩子还是很渴望有妈妈的陪伴,每次和妈妈的团聚都是孩子最高兴的日子。

但现实生活中好多的无奈,我希望妈妈们能认识到这一点,客服困难,尽量多点时间陪宝宝。





心向自由666


要有很好的运气的经历去改变极保守的三观,比如婚前不能和男孩子睡,老婆的角色就应该伺候老公承担家务不然就是不好的媳妇,做人一定要出人头地不然就是失败者,女孩子找个差不多稳定的工作就行方便嫁人。还好我妈妈是独立包容性强的女性,后来和妈妈生活观念才开放独立包容很多。

  

  2.吸收他们这辈苦难人生爆棚的不安全感和负能量,到现在都要抱着她说”我们没有嫌弃你啊,我以后还要你看我结婚啦~不要胡思乱想”让她多点存在感不要整天觉得她没用被嫌弃想搬出去……从此对周围人的负能量容忍力高于平均忍受水平……现在回家我还要陪她睡不然她会很失落。


一朵花一朵云一棵树


我是外婆,女儿的孩子就是我一个人带着,今年三年级了,年轻人都上班,没时间,我负责家里所有后勤工作。接送小朋友上下学,督促小朋友学习,弹琴,拉丁,并且所有素质课都是我一个人打理,在小朋友学习方面不会的,简单的我就和小朋友一起探讨,复杂的就让小朋友问爸爸或者妈妈如果他们都工作去了就视频解答。年轻人也就六日和小朋友简单交流一下,别的啥也不问,但是小朋友每样都不差。


用户2251408859682


这个可以说很多啊,我重点捡几个我们家普遍存在的说。

我怀二胎的时候婆婆搬来同我们一起住,方便照顾大宝。住了一段时间我儿子的生活方式全被打乱了,还养成了很多不好的习惯。

  • 总是怕孩子冷,给孩子穿一堆的衣服裤子,重的孩子都活动不开,晚上睡觉穿着睡袋还要给孩子盖两层棉被,大冬天的孩子能睡觉出一身的汗。
  • 给孩子吃零食,吃油炸的食物,经常给孩子饼干,糖果,孩子太闹,不听话或者不吃饭的时候就拿这些零食哄他,我婆婆又特别喜欢吃炸的食物,炸鱼,炸排骨,炸土豆,炸鸡腿……孩子最受不了这些诱惑,经常吃的睡不着,喉咙痛。
  • 威胁恐吓孩子,当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婆婆总是跟孩子说“不听话,等下警察叔叔来抓你了”“警察来抓你了,还不快干嘛干嘛”导致我儿子很没有安全感,每次提到警察叔叔都说是坏人,会来抓我。
  • 怕孩子饿着,满屋子追着孩子喂饭,本来孩子之前是乖乖坐着自己吃饭的。至从婆婆来了,孩子完全不能自己吃饭了,每次吃饭都要耗时一个多小时。
  • 过渡担心孩子,限制孩子的自由,孩子不管干什么都怕他有危险,不许他做这个,不许他拿那个,不可以跑,不能跳,这个不让他干,那个也不让他干,我说让孩子扫个地,说孩子哪里会扫地,还得再扫一遍,让孩子拿个碗,说等下摔了,危险,方正各种不许。
  • 给孩子无限制的看电视,手机。小孩子一旦玩上了电子产品便会一发不可收拾,我们做父母自己会管,不可以看就不可以看,说看五分钟,一分钟都不会多给孩子看。但是老人家白天给孩子看电视,晚上给孩子看手机,还跟孩子讲给他看手机爸爸会打奶奶,有好几次都半夜了,我去房里看孩子,婆婆自己都困的睡着了,孩子还拿着手机躲被子里看,导致现在孩子体检视力不合格。
  • 孩子如果不愿意做的,就不让孩子做了,也不管是不是对孩子有害,比如孩子睡前要刷牙,但是我儿子不喜欢刷牙,需要强制监督才能完成,婆婆来了以后,睡之前我每次都叮嘱婆婆要带孩子去刷牙,结果一段时间后我老公给孩子刷牙发现孩子蛀牙了,去问了婆婆才知道她一直没给孩子刷牙,说孩子不刷她也没办法。饭前要洗手,吃水果要削皮,晚上要早睡这些在我婆婆这都被免了。
  • 教育孩子的时候总是出来添乱,小孩子做错事了,父母教训一下,或者让孩子罚站,爷爷奶奶就教训起我们,或者各种护着,导致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做错事了。更别提知错就改了。
  • 对孩子有求必应,要吃什么给买什么,要什么玩具就给买,要去哪玩就带哪玩,导致孩子跟着老人除了吃喝玩闹,其他什么都不会,我们让孩子学习,他就说要去找爷爷奶奶。

总之小孩子能自己带还是自己带,能不跟老人家住一起就尽量不要住一起,有的老人说了会听,会改,这个还好点,最可怕的是我婆婆这种说了不听,还会找各种理由的,看上去是很疼爱孩子,实际是害了孩子。


蛋壳妈妈


我是二胎妈妈,我来说说我的想法。

宝宝四岁多了,奶奶在我刚生宝宝第一年有来帮忙。任何时候她都想抱着宝宝,巴不得睡觉也是在她怀里抱着。抱着就开始摇晃(我妈也是这样,不只是奶奶这样[捂脸])。再大点我让他做些小事情奶奶就是不舒服。总是想自己来,不要孙子去做。例如丢个垃圾,拿个小东西,把自己脏衣服丢洗衣机,出去自己走,出去散步水壶自己拿,外出时背个小包包……数不胜数。

在立规矩方面也是比较难。我叫他吃饭不可以玩玩具,不可以看电视,老人觉得只要吃饭就好管他要干嘛。我说吃饭自己吃老人就要喂。我说东西要跟老朋友分享老人就说买的东西度分给人家吃了,人家都小气的很。小孩子在楼下玩学了别人骂脏话,吐口水,打人(只是打她奶奶)她都好开心,觉得他孙子很棒。不会斥责,笑眯眯的说一句“小坏蛋!”满脸的骄傲。

以上只是冰山一角。老人带娃就是宠上天。什么都觉得还小不就是那样。


请叫我hebe姐


我从小是被奶奶带大的,从小被奶奶相依为命。上中学开始住校,很少回家,这么些年跟父母在一起的总时长加起来也不过一年时间,和父母的关系很微妙,敬而远之,我心里很清楚这是给我生活费供我上学的父母,但我也很清楚我们之间的距离。

奶奶跟爸妈没住在一起,但离得特近,到现在我还是过去跟奶奶睡,很少住在自己的房间!

跟妈妈真的亲近不起来,她靠近我的手我会下意识缩,我知道她很爱我,我也很爱她,但……真的做不到像其他母女一样那么亲密。

这可能就是长时间被老人带孩子的弊端吧。建议每一对父母能多陪陪孩子,不要错过孩子的成长,否则你们之间的鸿沟很难逾越!


唐糖糖爱宝贝


原因就是因为隔辈亲嘛,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对孩子太溺爱了,当不能得到想要的东西,孩子就会发脾气,哭闹,像我们做爸爸妈妈的不买就是不买,但是老人总是妥协想尽一切办法帮助孩子达到他的要求。所以我家孩子基本都是我一个人管理,但是孩子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也会帮助。


我是梦媛妈妈


凭我多年的亲身体验觉得,若是父母时间及条件允许的话,最好还是自己带孩子。因为孩子小时侯,他一直最亲近带他的亲人,父母若错过了孩子的幼儿期,那就会给他留下父爱母爱的空白区,对以后的亲子关系和沟通方面,留下难言的遗憾。


清泉氵


各位妈妈们,这个特殊的时期,宅在家里这么久,你们过得还好吗?

有的妈妈说,每天都要带娃,迫不及待地要去上班;有的妈妈说,再这样下去,疫情结束就要去办离婚了;也有的妈妈说,和公婆住在一起,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还哪儿也不能去,太煎熬了!

一家老小这么长时间不能出门,对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婆媳关系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尤其是脆弱的婆媳关系,平常就很容易出问题,这下在一起时间久了,更容易出现危机。

其实我们可以反向思考,为什么很多妈妈宁肯出去上班,也不愿在家里面对孩子,那是因为我们都很清楚一点:全职妈妈累且很少得到家人的理解。

而有条件有机会外出工作的妈妈们,一大部分人是把孩子交给了自己的婆婆。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婆婆们承担了“全职妈妈”的责任。

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平常听到的大多数声音,依然是吐槽抱怨婆婆的居多,作为千古难题的婆媳关系,成为了没有解药的疑难杂症。

但是今天,我们不是来吐槽婆婆也不是来让做媳妇的妈妈们反思的,透过这次疫情,我们明白了家庭和谐的难能可贵。

其实我们可以更加公平客观地看到大家日常中的婆媳关系,然后发自内心地明白,其实大多数婆婆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恶,处理婆媳关系也没有那么难。

作为职场妈妈,平常带孩子的时间十分有限。孩子在家和奶奶一整天,我们也看不见他们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

但是这次疫情,前后加起来,在家的一个月时间里,我看到了老人辛苦付出的一点一滴,起早贪黑,无微不至,周到体贴,这个时候,作为一个儿媳妇的角色,真的要对婆婆充满感恩。

要对婆婆表达清楚自己的需求

大家一定都明白,谈恋爱的时候女生的心思要男生猜的那种感觉,女生有什么需求,不直截了当地向男生表示清楚,总是要男生来猜,猜不到就生气,搞得对方摸不着头脑。

和婆婆的相处也是如此,毕竟,儿媳妇和婆婆是通过老公这个第三方才在一起生活的,之前大家谁也不了解对方,摸不清彼此的脾气性格。

这个时候,就要直截了当地向婆婆表达自己的需求。

比如:自己爱吃清淡的食物,但是婆婆口味重,那就要和婆婆说清楚,炒菜上可以稍微注意一些。

再比如:自己这个礼拜上班很累,周末想要睡个懒觉,那就在前一天晚上和婆婆说,不要让婆婆误会。

不要让婆婆来猜心思,这样的游戏不好玩,而且,绝大多数家庭的婆媳问题都是由这样的小问题引起的。大家都没什么错,可就是有点小别扭。跟婆婆清清楚楚地说明白,相信她老人家会理解的。

换位思考,做双向互动

作为80/90后的妈妈,我们致力于学习各种育儿知识,诸如一岁前吃饭不能加盐、不能穿开裆裤、要穿纸尿裤不要用尿布......和年轻人比起来,老人在这些常识的掌握方面处于劣势。

有了孩子的婆媳关系紧张程度,可谓是“更上一层楼”,妈妈既希望婆婆能多帮忙,又希望婆婆在育儿上“都能听我的”。这样一来,矛盾就出现了。

在一本育儿书里看到作者对婆媳关系的理解,很值得借鉴:你面对的不是婆婆,而是一段婆媳关系。关系就意味着是双向的,面对两个人的关系,双方都要共同努力,一起经营这段关系。说白了,婆媳关系好不好,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两个人的事情。

就拿孩子不能吃盐这件事来说,老一辈的人都觉得饭里面不加盐,孩子就会不爱吃。

为了纠正老人的这个观念,当妈妈的可以用实际行动说服老人,给婆婆多科普一下吃盐会有哪些危害,和老公一起在饭桌上找个合适时机聊一聊这个话题,把自己看到的不错的科普文转发到家人群里。

用这种委婉的方式,来慢慢地说服老人,老人也会乐意接受。而不是冷冰冰的一句“孩子一定不能吃盐”,这样的话谁都不爱听哦。

理解信任老人,学会抓大放小

身边有很多相似的情况,年轻人在大城市工作,生了孩子后,老人从老家过来帮忙带孩子,刚来的时候老人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还需要竭尽全力带孩子,对他们的身心都是一个挑战。这时候如果对老人提出各种要求,他们的心里多少会有些排斥。

做了妈妈以后,孩子生病是最让人揪心的事,全家人都跟着着急。

所以,如果老人带孩子带得好好的,孩子没有生病,那么孩子脏一点、或者在饮食上没有做到特别讲究,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

让老人带孩子有一个原则:既然把孩子交给老人来带,那就要信任老人。同时学会抓大放小。诸如“今天辅食吃的少了”“今天给孩子吃糖了”这样偶尔一次的细节问题不会对宝宝成长带来决定性影响,那就真的不需要这么纠结。

用行动表示感恩

大多数家庭的婆婆都是在竭尽全力地带孩子,生怕自己有半点闪失。对她们表示感恩,除了嘴甜一点,用言语表示对她们的肯定,还要在行动上有所表示。

比如,有些老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想融入年轻人的生活都难。这个时候,就要耐心地教他们,怎么发微信,怎么视频聊天,怎么拍照,怎么手机支付,她们并不会拒绝,心里还会很开心。

很多妈妈还有一个绝对正确的经验那就是舍得给婆婆花钱。老一辈的人都很节约,他们自己舍不得买,作为晚辈就要给他们买,衣服、鞋子、或者是一些比较好用的老年科技产品,他们表面上会唠叨,说太贵了以后不要买了,其实内心开心得很,穿出门还会大大方方地说“这是儿媳妇给我买的”。

除了物质本身,他们更高兴的是自己的付出得到了肯定。

在日常生活中,只要稍微用点心,就可以让老人融入我们的生活,聊一聊当下的热门话题,一起看看喜欢的电视节目,和老人一起出门走走,带老人去吃一些网红美食。

他们年龄大了,在有些事上没有年轻人认知那么强,但是我们只要真诚地带带他们,在背后轻轻推一把,老人进步也会很快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