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李斯為何願意與趙高合謀擁立秦二世胡亥?

克里斯托夫金


在秦始皇的政權中,李斯是宰相,是朝廷中的一把手。除了秦始皇,就他說了算。而且從史料記載中我們還可以看到,秦始皇的很多政策,都是李斯給他出的主意。從某種意義上說,他是把秦始皇都操控起來了的。

而李斯一旦與趙高合作,殺掉扶蘇,擁立胡亥為皇帝。那麼,李斯立刻就從朝朝廷中的一把手變成了二把手。朝廷肯定會被趙高掌控。畢竟趙高與胡亥的關係非常近,胡亥只可能聽趙高的,不可能聽他李斯的。

如果將來成立政權以後,李斯和趙高的意見不統一,那麼,胡亥一定只會偏向趙高一邊,久而久之,李斯就沒有地位了。如果胡亥選擇了李斯的意見,那麼趙高必定會謀害李斯。

(李斯劇照)

總之,無論李斯怎麼做,他都是一個倒黴鬼。既然如此,他為什麼還要和趙高同流合汙呢?

我認為,李斯當時最終做出這樣的選擇,有以下一些原因。

其一,李斯身不由己。

這件事,肯定是趙高和胡亥已經商量好,然後再找李斯說的。而且,把李斯叫進去說的時候,身邊肯定還有衛士拿著武器站著。這種陣勢李斯看得很清楚,他同意也得同意,他不同意也得同意。作為李斯來說,肯定不願意吃眼前虧,因此就同意了。

其二,李斯害怕蒙氏。

李斯在秦始皇當皇帝的時候,確實是宰相,深得秦始皇信任。但是,如果秦始皇去世後,不是胡亥當皇帝,而是扶蘇當皇帝,對於李斯來說,是一件前途未卜的事情。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蒙氏兄弟的存在。

蒙毅本來是秦始皇的上卿,深得秦始皇信任。蒙恬又在邊關與扶蘇朝夕相處,自然是扶蘇最貼心的人。如果扶蘇上臺以後,他肯定會非常相信蒙氏兄弟,讓兩兄弟一個掌內,一個掌外。

就算不讓這兩兄弟一個掌內,一個掌外,有這兩兄弟在朝中,而他們與扶蘇又有那麼親密的關係,依然沒有李斯的生存空間。

如果與趙高合謀,立胡亥為皇帝。那麼,由於趙高本身與蒙毅有很深的矛盾,當年蒙毅判處了趙高死刑,還是秦始皇赦免了趙高的。趙高只要上位,肯定不會饒過蒙毅。這樣,蒙氏兄弟都被趙高害死了,李斯就失去了一個很大的政敵集團,此後,他只需要一心一意對付趙高就可以了。

總之,依靠趙高拿下蒙氏兄弟,對於李斯來說,只可能是好事,不會是壞事。

(扶蘇劇照)

其三,李斯害怕扶蘇。

有人說李斯是扶蘇的老丈人,這一點,是沒有什麼歷史根據的。

相反,李斯不但不可能是扶蘇老丈人,他還有可能害過扶蘇。

因為李斯是很順從秦始皇意見的。當年,扶蘇與秦始皇主張相左的時候,李斯作為宰相,他是應該站出來幫扶蘇說好話的。而且,秦始皇肯定也會讓他發表意見。如果李斯發表意見,他一定會同意秦始皇的看法,懲罰扶蘇。為什麼李斯會同意?我們一會兒還會講。

再說了,李斯就算沒有害過扶蘇,但是扶蘇一定不滿意李斯。本來嘛,李斯作為宰相,在那時候就應該為扶蘇說好話,他不說,扶蘇怎麼可能滿意他呢?

總之,扶蘇讓李斯感到了害怕。因此,他寧願選擇扶持胡亥上臺,也不願意選擇扶持扶蘇。

其四,李斯是異見者。

李斯和扶蘇在政見上是不一樣的。李斯推崇的是法家,認為應該用嚴刑峻法來管控國家。秦始皇所實施的那些嚴刑峻法,都是李斯的主張。還有秦始皇搞的“焚書坑儒”的事件,也是李斯給秦始皇出的主意。

而扶蘇推崇的是儒家。扶蘇不同意秦始皇搞嚴刑峻法,不同意秦始皇“焚書坑儒”。正是因為不同意,因此才多次上書秦始皇,表示反對。而這也激怒了秦始皇,秦始皇才把他發配到邊關。

從這裡可以看出,李斯和扶蘇完全是政見相左的人。如果扶蘇當了皇帝以後,肯定不會用李斯。說不定第一個清洗的,就是李斯。因此,李斯當然不願意扶蘇上臺了。

(胡亥劇照)

其五,胡亥可以操控。

扶蘇是一個有主見的人,有自己的獨立思考,再加上他和李斯意見相左,因此李斯別說操控扶蘇,就是讓扶蘇採納他的意見,也不太可能。

但是胡亥不一樣,他本身是沒什麼主見的人,又貪圖玩樂。這樣一個人當皇帝,對於宰相李斯來說,肯定是大好事。他很容易就把胡亥控制起來,讓自己的主張在朝廷中發揮作用。說不定還可能奪位。

雖說有趙高的存在,但是趙高也就是個宦官,官職也不大。因此,和趙高競爭,並非完全沒有勝算。

總之,李斯一定覺得胡亥當了皇帝以後,他的前途是很光明的。因此,最終加入了趙高的陰謀之中。


張生全精彩歷史


李斯是秦始皇大兒子公子扶蘇的老岳丈,但兩人政見不同。公子扶蘇信仰儒家思想,李斯信仰法家思想,加之公子扶蘇平時鄙視且看不慣李斯阿諛奉承、溜鬚拍馬、貪戀權位和榮華富貴的勢利小人習氣,於是翁婿之間逐漸產生了隔閡,後來轉化成不可調和的矛盾。秦始皇焚書坑儒時,公子扶蘇來到其父寢宮極力阻諫,引起了秦始皇的強烈反感,被狠狠踹了一腳,並罵他為軟骨頭。李斯知道此事後對秦始皇說:大公子是個十足的書呆子,整天只知道鑽研儒家的那一套空頭理論,從不研究法家治國理政的策略,嚴重缺乏社會經驗和治國理政經驗,如此下去,將來如何承擔守護江山社稷的重任?不如先下放到基層磨鍊幾年,改造一下世界觀,豐富一下社會經驗和治國經驗。秦始皇採納了李斯的建議,就打發扶蘇去了上郡,跟著蒙恬將軍守護萬里長城去了。臨走時秦始皇吩咐:沒有詔書,不得擅自入咸陽。

趙高是秦始皇小兒子胡亥的太傅。趙高在做胡亥太傅時,從小就給胡亥灌輸歪門邪道的思想,例如吃喝玩樂、貪圖享受、玩弄陰謀詭計之類。胡亥身上有缺點和錯誤,趙高在秦始皇面前極力替胡亥包庇、隱瞞、掩飾。為了討得胡亥的歡心,趙高曲意縱容、逢迎胡亥的缺點和錯誤,逗他開心😊。長此以往,胡亥在生活上和學習上對趙高言聽計從,嚴重依賴於趙高,跟趙高的關係比父子還親密。在趙高的言傳身教和潛移默化下,始皇帝最寵愛的這個小兒子的一生就這樣毀滅在趙高手裡了,這個過程連雄才大略的秦始皇都被隱瞞過了。

公元前210年7月,秦始皇巡遊會稽郡和琅琊郡,在返回的途中病死於沙丘。臨死前,秦始皇立遺詔,令公子扶蘇還軍權於蒙恬,速來咸陽即位。趙高私下威脅李斯說:你跟公子扶蘇有政見不同的矛盾,我跟蒙氏兄弟有殺身之仇恨,而且公子扶蘇跟蒙恬關係非常親密,如果讓公子扶蘇即位,你我官位和榮華富貴都不保,說不定還有殺身之禍,不如立胡亥為皇帝,胡亥對我言聽計從,你我可以長保榮華富貴。李斯認為趙高分析得很對,於是聽從了趙高的建議,秘密篡改了秦始皇遺詔,令公子扶蘇和蒙恬原地自殺,立胡亥為皇帝,於是胡亥成了秦二世皇帝。


獨獨散人


個人認為是理念不同造成的。在回答之前必須提及一個人,那就是帝國名正言順的第一繼承人——公子扶蘇。

首先,公子扶蘇是帝國舊勢力代表人物。他與他所在的集團或者擁護者著力打造的是與始皇帝背道的仁慈、仁名,或者其本身崇尚的“仁”政體現在體恤民力、輕刑薄役,這種思想的發展或者假設公子扶蘇正式執政後會對秦帝國現行構造造成怎樣的影響呢?一、為了緩和帝國內部尖銳的秦與依然以不同方式存在六國勢力矛盾,會給予六國勢力一定的政治地位或權利。二、為了緩和秦帝國現行的高度中央集權制度與地方勢力的政治需求矛盾,適當降低中央集權程度(類似初漢)。三、為了緩和與廣大人民群眾的尖銳矛盾,會降低賦稅、減輕徭役等等。以上會造成一個國家相對弱化,社會相對和諧的大環境。但是這與李斯作為法家代表人物所主張的國家強權主義是背離的。

這根本不是我(李斯)想要的節奏啊!這簡直是顛覆我前面二十年的苦學,三十年的奮鬥啊!

其次,李斯選擇支持趙高擁護公子胡亥(秦二世)及其所代表秦帝國勳貴階層(這裡不包括已經站隊洗不乾淨的蒙氏),是出於對現行帝國執政思路的一種保護,是個人都想後繼者蕭規曹隨,而不希望人亡政息。也是出於對自身政治地位的一種保護,假設公子扶蘇繼位,丞相的位子還會繼續是他的嗎?他還能繼續施行自己的政治主張嗎?

最後,李丞相在最關鍵的時刻反水,必然會與趙高集團達成協議,從後續秦國政治發展(其實就一兩年時間)來看,應該是保持國家現行政策不變、保證李斯丞相職位不變等等。

李丞相估計被腰斬夷三族的時候才發現,這些人怎麼能恩將仇報,怎麼能這麼壞呢?

屁股決定腦袋。李丞相的所作所為在當時他的位置上不能完全說他的抉擇就是錯的,但在秦亡漢興、歷史更替後被證明是錯誤的,甚至他的主張雖然方向是正確卻略顯激進的,扶蘇的政治主張在當時的環境下應該相對正確。社會的進步往往不是一蹴而就,是需要有輕重緩急、循序漸進的,一個人乃至一代人用幾十年的時間是很難從根本上扭轉歷史的車輪的,這往往需要幾代人像釣魚一般……

釣魚告訴我,光用大力不見得就能吃到魚……


八風不動穩如山


首先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李斯這個人有才,並且相當有才,有大才,否則的話也不會在七十多歲時候還擔任始皇帝的丞相,但是,這個人卻沒大義或者說沒有大的操守,但凡是有操守有大義的人,就算是稍微思量下始皇帝對他的知遇之恩,也不會落得這個下場



題主問,為什麼李斯願意和趙高合謀擁立二世,首先我不同意樓上說的,只是遵循始皇帝的遺詔擁立二世,史書上記載,當時始皇帝沙丘病死,丞相李斯秘不發喪,秦始皇給長子扶蘇寫了一封遺詔,“與喪會咸陽而葬”,什麼意思呢?意思是讓扶蘇來繼承皇位,有的人說扶蘇不得皇帝歡心,總是和他對著幹,不是發配邊疆了嘛?你以為千古一帝的稱呼豈是白叫的?僅僅因為政見或者性格上的不和就不喜歡了,就直接與皇位無緣?不可能的,大是大非面前哪有那麼矯情,自己的理想是二世三世萬萬世,而對於扶蘇,身為父親,還是比較滿意的,“剛毅而武勇,信人而奮士”,再加上大將蒙恬的輔佐,無疑會是一位賢能的君王。況且,依照嫡長子繼承製也應該傳位於他,這時候是讓扶蘇回來繼承皇位的,這位帝皇,這位父親,在國家利益面前終究是向兒子低了頭,只是!這封密詔被趙高攔了下來……他為什麼能攔下來?大哥!因為幫始皇帝擬詔的就是趙高!對,你沒有看錯,當時始皇帝把掌管玉璽和發佈命令的趙高叫到榻前發佈的命令,讓趙高擬詔加印,趙高一邊假意答應,一邊給攔了這封詔書,當始皇帝逝世,趙高拿著密詔先去找了胡亥



趙高:想做皇帝不?

胡亥:瘋了吧你?父皇不在的第一天,想他…

趙高:各國美女…

胡亥:夫子從小教導要仁義,父皇待我…

趙高:想殺誰殺誰…

趙高:想幹嘛幹嘛權利無限大…

胡亥:可是丞相很操勞啊,萬一…

趙高:給我一份信任,還你一個皇位

胡亥:成交……

然後

去找了李斯……

趙高:先皇沒了,別人都不知道,給扶蘇公子的詔書也在我這裡,玉璽呢,也在我這裡,現在誰做皇帝就你和我說了算…

李斯:……你丫瘋了吧

趙高:左丞,你大禍臨頭了知道嗎?

李斯:……(你才大禍臨頭了,你全家都大禍臨頭了)

李斯:這樣大逆不道的話你怎麼說的出來,我出身不好,幸好先皇賞識我讓我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我不能辜負他…

趙高:你大禍臨頭了…

李斯:我要為國家著想,不能辜負先皇,同朝為官,你回去吧,我當你沒來過…

趙高:你大禍臨頭了…

…………

趙高:你的才能有沒有蒙恬的高?

李斯:差不多…

趙高:功績,謀略呢?

李斯:差不多…

趙高:你倆誰和扶蘇公子關係好?

李斯:……肯定蒙恬啊…

趙高:那扶蘇為皇,你和蒙恬誰做丞相牌面大

李斯:……來,趙兄,說說你的想法!

………

趙高:我和胡亥新皇都看好你哦…

李斯:成交…

公元前210年胡亥矯詔賜死扶蘇

太子胡亥稱帝,是為秦二世

趙高官被封郎中令,李斯為相

公元前208年,李斯腰斬於咸陽,滅三族

公元前207年胡亥被趙高逼迫自殺,享年二十四


庸人社區


所謂“勢比人強”當時的情況是秦始皇給公子扶蘇的璽信還沒有發出的時候,始皇帝已經病死沙丘。而且玉璽和信都在趙高手裡,當時胡亥也已經被趙高說服,願意採納趙高的意見,改遺詔做皇帝!

只是能讓李斯同意的話,就顯得有說服力,更加的名正言順。如此在胡亥繼位得過程就更加穩妥!公子扶蘇,和大將蒙恬就沒有藉口政變!

相信李斯是著眼大局,認為權利能順利交接,更有利於政局穩定。再加上趙高巧舌如簧,對李斯從國家利益,到個人乃至子孫後代的榮辱都分析的好像頭頭是道。

故此在萬般無奈之下,千古名相李斯仰天長嘆,流淚嘆息說:“獨逢亂世,既以不能死,安託命哉”之後才同意了趙高的主張!


綵鳳雙鳴


李斯對秦始皇是忠心的,但這點忠心在秦始皇去世後還不足以讓李斯放棄自己的榮華富貴,戰勝自己的自私。

李斯的轉變

李斯起初只是魏國一個小小的辦事文員,後來從廁所和糧倉中的老鼠得到啟發,廁所的老鼠見人就躲,倉庫的老鼠吃的肚皮滾圓,膽量驚人。一樣的老鼠,不一樣的地點,不一樣的膽魄結局,從此那個甘心做文員的李斯消失了,一個充滿野心的李斯誕生了。他向荀子求學,學成後貨與帝王家,來到了秦國。

李斯的奮鬥史

秦國雖然在當時已經是天下最強大的國家,但秦國並沒有像關東國家一樣充滿濃郁的文化氛圍,所以本土出產的人才還是不足以滿足秦國統一天下的需要,秦國還在從天下源源不斷的吸取人才進來。李斯在這樣的環境下投靠了當時的秦國仲父呂不韋。他先是在呂不韋的安排下做了一個秦國的小官,然後找準機會給秦始皇獻了一道計策,從而被秦始皇發掘,立為客卿,從此李斯開始了自己飛黃騰達,充滿傳奇的一生。

李斯既然經過這麼多的苦才跨入秦國高層,那麼他從政後的生活難道就好麼?並不會,秦始皇的殘暴可不是說說的,他不僅是對天下殘暴,對於身邊人也依然不會有什麼菩薩心腸。李斯的同僚尉繚擅長相面,他看出秦始皇為人殘暴,有求於人時能夠客客氣氣向你請教,如果你不小心得罪了他,他也會變得十分殘暴,記恨你。秦始皇還曾經差點殺了這個自己日後的重要臂膀,還是李斯拼命苦求才幫助尉繚撿回一條命,並一起輔佐秦始皇統一天下。

李斯出身苦寒,從一個小小的文員經過努力才進入秦國高層,並在秦始皇的殘暴本性面前苦苦經營,這對李斯而言付出是十分巨大的,這一切都是為了李斯的名利心,他的動機從他看到那兩隻老鼠不同的情形就決定了。

忠心抵不上私心

秦始皇死後,趙高拿著遺詔來找李斯,先是直接說要換胡亥即位,李斯心中此刻還念著秦始皇對自己的一點恩情,不同意矯詔,但當趙高說出李斯和扶蘇的關係不如蒙恬和扶蘇的關係時李斯動搖了,一朝天子一朝臣,扶蘇即位後,自己現在權勢必然受到動搖,他不想再回到起點,成為那個廁所裡見人就躲的老鼠,他想保住權勢就只能另選別人做皇帝,他看向了胡亥。

胡亥很明顯不是一個明君人選,但還算是一個好孩子。胡亥在趙高勸自己矯詔登基之前,心中雖然也想當皇帝,但還是有些顧慮的,而且秦始皇生前十分喜歡胡亥,出巡天下一直將胡亥帶在身旁,李斯見胡亥比見扶蘇多,要說情誼當然也是和胡亥的情誼更深。而且這種事只要做了以後,三人就是一根繩子上的螞蚱,胡亥肯定也會倚重自己,趙高僅僅是個中車府令,但他的治國才能遠不如李斯,李斯覺得趙高對自己毫無威脅,選擇立胡亥登基怎麼看都是穩賺不賠的買賣。

既然都已經說到這裡了,還有什麼理由拒絕立胡亥當皇帝的嗎?沒有!就這樣,李斯和趙高選擇矯詔立胡亥即位,只是李斯並沒有想到,趙高雖然沒有治國才能,但趙高耍心眼是一把好手。胡亥是個好孩子,而且是個十分好騙的孩子,趙高掌控了胡亥後,李斯徹底失去了利用價值,他自己苦心保持的權勢也隨著大秦帝國的覆滅消失在歷史的煙塵之中了。

李斯為了名利選擇苦讀奮鬥,而後憑藉著自己的才華和運氣成功成為了秦國的丞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而也是為了名利,李斯選擇違背秦始皇遺詔立了胡亥即位,最終李斯所苦心奮鬥的一切就葬送在自己的一念之差上。

每天一篇故史,天天一段歷史,歡迎關注!


天天故史匯


我在回答“如何評價李斯,歷史中真實的李斯是怎麼樣的?”這一問題的時候分析過,李斯成名較晚,與他人相比,他的富貴既屬險中求,又來之不易,所以他的心態較為脆弱。我的結論是,李斯“過度計算、斤斤計較並沒有帶來個人的穩定,反而在激烈的宮廷競爭中被此消彼長的短期權力交替中被人腰斬。”

秦始皇死後,讓扶蘇即位的信件未發出。此時,趙高擁立胡亥對自己極為有利,因為明智的扶蘇即位,趙高的權力會被削減殆盡。

扶蘇即位,李斯的權力可能被蒙恬取代一部分,但他畢竟有自己的位置。他的地位並非像趙高那樣岌岌可危。但李斯做了錯誤的選擇。道理很簡單:道不同不相為謀。趙高是走邪路的人,避之唯恐不及才對。

我們再來看看歷史中,這段精彩的對話:

高曰:“不與丞相謀,恐事不能成,臣請為子與丞相謀之。”高乃謂丞相斯曰:“上崩,賜長子書,與喪會咸陽而立為嗣。書未行,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賜長子書及符璽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與高之口耳。事將何如?”

秦始皇立扶蘇的信件在胡亥那裡,趙高找李斯商量,先來探探口風。

斯曰:“安得亡國之言!此非人臣所當議也!”

李斯顯然是書生之見。更何況彼此共事這麼久,趙高馬上就知道如何應付了。

高曰:“君侯自料能孰與蒙恬?功高孰與蒙恬?謀遠不失孰與蒙恬?無怨於天下孰與蒙恬?長子舊而信之孰與蒙恬?”斯曰:“此五者皆不及蒙恬,而君責之何深也?”高曰:“高固內官之廝役也,幸得以刀筆之文進入秦宮,管事二十餘年,未嘗見秦免罷丞相功臣有封及二世者也,卒皆以誅亡。皇帝二十餘子,皆君之所知。長子剛毅而武勇,信人而奮士,即位必用蒙恬為丞相,君侯終不懷通侯之印歸於鄉里,明矣。高受詔教習胡亥,使學以法事數年矣,未嘗見過失。慈仁篤厚,輕財重士,辯於心而詘於口,盡禮敬士,秦之諸子未有及此者,可以為嗣。君計而定之。”

關鍵的話就是:您的功勞沒蒙恬大,與扶蘇的關係沒蒙恬鐵。所以呢,您想讓爵位傳給子孫,不可能。一觸及具體利益,李斯就會驚慌失措。

斯曰:“君其反位!斯奉主之詔,聽天之命,何慮之可定也?”高曰:“危可安也,安可危也,安危不定,何以貴聖?”斯曰:“斯,上蔡閭巷布衣也,上幸擢為丞相,封為通侯,子孫皆至尊位重祿者,故將以存亡安危屬臣也。豈可負哉!夫忠臣不避死而庶幾,孝子不勤勞而見危,人臣各守其職而已矣。君其勿復言,將令斯得罪。”高曰:“蓋聞聖人遷徙無常,就變而從時,見末而知本,觀指而睹歸,物固有之,安得常法哉!方今天下之權命懸於胡亥,高能得志焉。且夫從外製中謂之惑,從下制上謂之賊。故秋霜降者草花落,水搖動者萬物作,此必然之效也。君何見之晚?”斯曰:“吾聞晉易太子,三世不安;齊桓兄弟爭位,身死為戮;紂殺親戚,不聽諫者,國為丘墟,遂危社稷,三者逆天,宗廟不血食。斯其猶人哉,安足為謀!”高曰:“上下合同,可以長久;中外若一,事無表裡。君聽臣之計,即長有封侯,世世稱孤,必有喬、松之壽,孔、墨之智。今釋此而不從,禍及子孫,足以為寒心。善者因禍為福,君何處焉?”斯乃仰天而嘆,垂淚太息曰:“嗟乎!獨遭亂世,既以不能死,安託命哉!”於是斯乃聽高。高乃報胡亥曰:“臣請奉太子之明命以報丞相,丞相斯敢不奉令!”

其實趙高啥也沒講,只是虛無縹緲的封官許願,甚至許諾只要與他合作,李斯就會有“赤松子”那樣的長壽與孔子的名聲,這些都是極容易識破的謊言。

李斯居然嚇破了膽,說“獨遭亂世,既以不能死,安託命哉!”

意思是,偏偏遭逢亂世,既然已經不能以死盡忠了,將向何處寄託我的命運呢。顯然是失魂落魄了。

李斯曾經憑藉自己的能力上位,遇見更強的人,稍稍讓位即可。現在居然與奸詐之人合謀,想保住不穩定的高位,還想傳給子孫。

《周易•繫辭下》裡有句話稱得上“人生三戒”:“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李斯三戒都犯了。

臨刑前,李斯對兒子說:“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這時李斯算徹底明白了。


神州袖手人


公元前210年七月,秦始皇嬴政在第五次大巡遊中病逝於河北的沙丘。

雄才大略但猝死於巡遊途中的秦始皇嬴政

臨死前,嬴政給長子扶蘇立下遺囑:令扶蘇以兵屬蒙恬,與喪會咸陽而葬,意思很簡單,就是令大兒子扶蘇把兵權交給蒙恬,然後回到咸陽主持老爹的喪事。

不過這句話的深層意思就是,老爹死後,扶蘇可當家做主,繼任秦二世之位。

秦始皇的遺囑繼承人扶蘇

然而,遺詔還沒有發出去,秦始皇就嚥氣了。

這時,掌管遺詔的中車府令趙高不希望扶蘇接掌大權,所以他就將遺詔扣下來留中不發。

不久,丞相李斯得知皇帝駕崩、趙高私藏遺詔後,曾就儲位誰屬這個問題與趙高激烈辯論過。

可惜,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李斯,竟被皇帝身邊的親近小臣趙高說服了,他採納了趙高的提議將皇帝遺詔銷燬,同時又矯詔令扶蘇自殺、迎奉胡亥為新帝。

於是,秦朝便在李斯、趙高、胡亥三人的胡作非為下,走向了萬劫不復的不歸路……

那麼,我們不禁心生疑惑,李斯為什麼會聽從奸臣趙高的提議,擁立顢頇的胡亥為帝呢?

本人認為,李斯之所以這麼做,原因如下:

其一,李斯年輕落魄時曾受倉鼠、廁鼠人生哲學的深刻刺激,所以出人頭地後,他極端嫌貧愛富。可以說,這兩種極端的刺激,促使李斯近乎執拗地去追求倉鼠式的富貴人生,而對廁鼠式的貧弱人生避之唯恐不及。所以,正是在這種理念的驅使下,李斯聽信趙高提議廢扶蘇、立胡亥。

年輕時代的李斯,曾在楚國上蔡當過管理糧倉的小吏,值班期間,李斯得以見識到糧倉內外的不同大敵-老鼠。

只見,安閒優裕、乾燥舒適的糧倉內,肥碩的老鼠們不緊不慢地吞食著積存的粟米,奇怪的是,它們見到了李斯,竟不覺得害怕,只是從容淡定地結伴離開。

李斯不禁陷入了沉思:

老鼠明明偷吃時膽小如鼠,為什麼在糧倉內會這樣膽大從容呢?

老鼠明明過街時人人喊打,為什麼在倉儲中會如此肆無忌憚呢?

原來,糧倉內五穀豐登的自然原生環境,使本來還飢寒交迫的老鼠在偷食糧食後得以健碩肥大,糧倉內天敵難入的人為監管環境,使本來還擔驚受怕的老鼠在暢快嬉戲時得以無憂無慮。

管仲雲: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李斯看到了糧倉內糧食充足,卻沒有看到糧倉內的老鼠知曉禮節;李斯看到了糧倉內老鼠衣食無憂(吃得好長得毛就厚),卻沒有看到糧倉內的老鼠知道榮辱。

與此同時,在去廁所時,李斯又看到了另外一番匪夷所思的景象。

只見,骯髒不堪、天敵環伺的廁所內,骨瘦如柴的老鼠無可奈何地偷食著穢物,更令李斯猝不及防的是,賊眉鼠眼的廁鼠在瞥見李斯後,便一驚一乍地向外狼狽逃竄!就這樣,廁鼠那絕境求生的架勢和衝勁兒,著實將李斯吃飽後的打嗝給嚇了回去。

平復心情後,愛深慮的李斯再次陷入沉思:

老鼠在糧倉中明明健碩肥大,為什麼在廁所內就會骨瘦如柴呢?

老鼠在糧倉中明明淡定從容,為什麼在廁所內就會一驚一乍呢?

原來,廁所內的惡劣環境,使本來就飢寒交迫的老鼠在偷食穢物後更加營養不良,廁所內天敵環伺適者生存的殘酷環境,使本來就擔驚受怕的老鼠在見到人時更加如驚弓之鳥般一驚一乍。

思慮明白後,李斯將兩種情況對比起來,得出了影響自己一生的人生哲學。

說白了,這一切,都是環境和平臺導致的結果。

李斯不止一次地聽聞,楚國的貴族們,便如那肥碩倉鼠般衣食無憂肆無忌憚。

同時,李斯也不止一次地見到,楚國的貧民們,便如那廁鼠般窮困潦倒失魂落魄。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雖說李斯吟不出這等詩句,但這種極端貧富差距下人生命運便天壤之別的際遇,他通過倉鼠和廁鼠的鮮明對比和自己對貧富人世的所見所感,便能感同身受。

所以,李斯發出了這種影響他一生的感嘆:人之賢與不肖,譬如鼠也,在所自處耳。

換成大白話就是說,人的聰明才智能否得到施展,人的精明能幹可否得到重用,就跟倉鼠和廁鼠一樣,在於他們如何面對機會機遇,如何選擇所處的平臺環境。

於是,不甘平庸的李斯離開了上蔡,開始走上不斷尋找新平臺和新機會的人生征程。

於是,認為平臺和機會比才能和智慧更重要的李斯,始而不斷地向蘭陵荀況求學以謀求新的求職機會,繼而不停地向秦相呂不韋求官以追求新的平臺,待到呂不韋垮臺後,李斯則又不懈地向秦王嬴政求重用以抓住每個機會扶搖而上(甚至不惜寫批龍鱗的《諫逐客書》以標新立異、引人注目)……

曾寫出《諫逐客書》這一千古奇文的名臣李斯

終於,憑藉著機靈如廁鼠般的敏銳政治嗅覺和理政如商鞅那樣的治國長策偉略,李斯在嬴政這個平臺上大展拳腳平步青雲,他先客卿再長史後廷尉,繼而登上秦國丞相之位、通侯之爵……

可以說,倉鼠、廁鼠的人生哲學,既是李斯由一介貧民不斷奮鬥至帝國第一重臣的人生指導原則,又是李斯遭遇變故時嫌貧愛富、變節保祿的偏執人生圭臬。

與李斯政見不合的扶蘇

所以,當秦始皇嬴政駕崩時,皇帝遺詔的繼承人,即素來主張儒家思想進而欲仁義治國的皇長子扶蘇,他能提供的平臺上,已經站上了蒙恬、蒙毅兩兄弟和王離這一王翦子孫,而素來堅持法家思想進而嚴刑峻法治國的丞相李斯,則無論如何也不可能登上扶蘇這一政見不合的平臺上。

至於秦始皇駕崩前,當苦秦已久的萬千黔首被逼無奈之下打算厚積薄發時,對秦始皇濫用民力視若無睹的丞相李斯,已被愛民如子的扶蘇所厭惡;

當滅國失勢的六國貴族們蠢蠢欲動時,對待六國貴族們意圖復辟之暗潮,對待儒士淳于越的請行分封死灰復燃,主張徹底實行郡縣制且嚴防死守的李斯,雖然在反覆闢一事上與扶蘇意見一致,但在迫害儒士上,扶蘇與李斯徹底分道揚鑣;

當屢受文化壓制的知識分子們耿耿於懷時,對秦始皇焚書坑術士推波助瀾的李斯,其主張的滅絕文化、殺生害命,已與扶蘇主張的存亡繼絕、愛惜人命摩擦出激烈的矛盾衝突……

總之,扶蘇能夠提供的平臺已被他人佔滿、扶蘇能夠提供的機會已被本人與李斯的政見不合所堵死,所以,李斯絕不可能受到扶蘇的賞識乃至重用,換言之,李斯極有可能由保有榮華富貴的倉鼠變為一無所有甚至生命垂危的廁鼠。

而失勢,恰恰是信奉老鼠哲學的李斯極為反感且急欲嚴防的,因此,在面臨帝國權力的巨大真空和繼承人的確立時,李斯才會捨棄可能令自己失勢垂危的扶蘇和蒙恬,選擇確保自己權位富貴的胡亥和趙高。

其二,在老師荀子“性惡論”的深徹薰陶和秦國悠久害賢傳統的警示下,李斯不相信掌握大權後的扶蘇和蒙恬能夠善待自己,所以他才會秉持先發制人,後發受制於人的穩妥理念,採納趙高打壓扶蘇、蒙恬的提議,確保自身立於不敗之地。

李斯離開上蔡後,曾到蘭陵向儒家大師荀況求教數年。

在這幾年間,李斯修習了帝王之學和法家治國思想,同時荀子獨特另類的儒家思想也對李斯日後為人行政影響深遠,其中,對李斯影響最為深刻的當屬荀況的《性惡論》。

主張性惡論的李斯老師-荀況

荀子《性惡論》有云: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

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順是,故爭奪生而辭讓亡焉!

生而有憎惡焉,順是,故殘賊生而忠信亡焉!

生而有耳目聲色之慾,有好聲色焉,順是,故淫亂生而禮義文理亡焉!

然則縱人之性,順人之情,必出於爭奪,合於犯分亂理,而歸於暴。

故,必將有師法之化、禮義之道,然後出於辭讓,合於文理,而歸於治。由此觀之,人之性惡,明矣!其善者,偽也!

這段話的意思是:人的本性是邪惡的,他們那些善良的行為是虛偽人為的。

人的本性,一生下來就有喜歡財貨利益之心(若沒有,人怎麼會掙錢養家餬口呢?),依順這種人性,所以爭搶掠奪就產生而推辭謙讓就消失了;

人,一生下來就有妒忌憎恨的心理(若沒有這種心理,人還怎麼努力奮發,繼而在學習成績、工作業績和戀愛競爭中打敗學敵、工敵和情敵呢?),依順這種人性,所以殘殺陷害就產生而忠誠守信就消失了;

人,一生下來就有耳朵、眼睛的貪慾,有喜歡聽好聽音樂、喜歡美色的本能(若沒有,人還怎麼陶冶情操、繁衍生息?),依順這種人性,所以淫蕩混亂就產生而禮義法度就消失了。

這樣看來,放縱人的本性,依順人的情慾,就一定會出現爭搶掠奪的現象,就一定會出現違犯等級名分、擾亂禮義法度的行為,最終,社會將趨向於暴亂。

所以一定要有師長和法度的教化、禮義的引導,然後人們才會從推辭謙讓出發,遵守禮法,而最終趨向於安定太平。

由此看來,人的本性是邪惡的就很明顯了,他們那些善良的行為則是虛偽人為的。

一言以蔽之,荀況的性惡論認為,人與生俱來的本性是邪惡的,人後天的善良行為和心理,需要在道德楷模的教化和法律法規的約束下才能促成,所以人的邪惡,是本性;人的善良,是虛偽人為的後天培養結果。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李斯,雖然是在批判地繼承了儒家老師荀子的思想後,才成為了一名法家鬥士。

信奉性惡論的李斯

但是,老師那振聾發聵洞徹人性的性惡論,早就遍嘗人世艱難、深感人心叵測的李斯,卻是親身實踐感同身受後全部繼承過來的。

所以看著推崇仁義治國、能夠信人奮士的扶蘇,李斯很不以為然,這位表面仁善的皇長子,不過是帝國儒士教育下的模仿偽善者,不過是帝國嚴刑峻法約束下的不敢為惡者。

而秦國,歷來都有君主換人後的害賢傳統:

秦孝公死,秦惠文公繼位後,立刻便把商鞅車裂;

宣太后死,秦昭襄王掌握大權,長平之戰後,秦王逼殺白起;

秦莊襄王死,嬴政掌握大權後,將呂不韋鴆殺……

總之,有如此害賢傳統在,誰能保證,秦始皇死,扶蘇繼位後,不會為父皇開脫勞民傷財之罪責,不會將李斯判為秦政失誤的罪魁禍首和替死鬼呢?

靠扶蘇的仁慈善良保證如何?可笑!信奉性惡論的李斯,怎麼可能相信他人在禮法教化約束下的偽善能救自己?畢竟,一旦扶蘇繼位後不受禮法教化約束時,新君是會一如既往的仁慈善良呢?還是會暴露本性轉而暴戾邪惡呢?可以確定的是,新君的仁慈善良未必能信用甚或拯救自己,但新君的暴戾邪惡則必會罷黜甚至殺害自己。

既然善惡難定的人性不靠譜,那,靠自己的豐功偉績保證如何?可笑!商鞅變法強國促秦統一、白起百戰百勝拓地千里、呂不韋擁立秦王精細治國,試問,他們哪一個在功業方面比李斯差?可他們下場又如何?建功立業難,功高震主後保全自身更難,熟悉秦國曆史的李斯,怎麼可能會相信視自己為政敵的扶蘇,不會在繼位後重演秦國的害賢傳統呢?

因此,說白了,無人可以保證!只有李斯自己能夠保證!

李斯認為,只有位高權重的自己先發制人地聯合趙高,去擁立名不見經傳的胡亥為新帝,這樣,無法鎮服百官的趙高才會為了平服百官異議而唯自己馬首是瞻,這樣,毫無根基的胡亥在自己支持下繼位為君後,才會為了長久地鞏固帝位而知恩圖報地確保自己的權位富貴和身家性命無虞。

日後在李斯支持下當上秦二世的胡亥

所以,在老師荀子“性惡論”的深徹薰陶和秦國悠久害賢傳統的警示下,李斯不相信掌握大權後的扶蘇和蒙恬能夠善待自己,所以他才會秉持先發制人,後發受制於人的穩妥理念,採納趙高打壓扶蘇、蒙恬,擁立胡亥為新君的提議,確保自身立於不敗之地。

其三,李斯對自己的治國才能頗為自負,他認為,治國理政已數十年的自己擁立胡亥、統領國政,不會比只會諫言、只會打仗的扶蘇蒙恬差,所以他想繼續身兼丞相秉持秦法,終至成為靠嚴刑峻法成就強國大業的大秦第二商鞅,所以他想繼續身兼通侯完善禮制,成為靠詳實周禮成就天下歸心之盛世的大秦第二週公。而要想成就更上一層樓的功業,李斯就得立弱君胡亥、廢強君扶蘇。

從李斯入秦後向秦王上奏《諫逐客書》,就此確立秦王的用人戰略,到李斯輔佐鄭國開鑿鄭國渠造福關中百姓,到李斯輔佐秦王暗殺六國賢臣、保障後勤助秦軍攻滅六國,再到秦朝建立後李斯職司廷尉釐定秦法、矯正立法執法原則,最後到李斯身任丞相輔佐秦始皇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車軌,統籌管理秦人修築馳道、直道、靈渠,保障後勤助秦軍北擊匈奴南平百越……

可以說,數十年來,秦國的用人戰略能夠不拘一域唯才是舉,秦國的攻滅六國能夠順風順水後勤無虞,秦朝的法律在全國能夠細緻入微地貫徹落實,秦朝的統一華夏文化能夠高速高效高質量地完成,理政不怕繁巨且治國經驗老到的李斯可謂功不可沒。

而正是因為有這麼長時間的治國理政,有這麼多豐功偉業的辛苦成就,志得意滿的李斯,才會對繼續執掌大秦國政,進而開創更上一層樓的宏圖霸業,心存十二分的自信。

在這種情況下,秦始皇的駕崩,既給烈士暮年猶壯心不已的李斯以前所未有的打擊和挑戰,又給想再創新高成就更大功業的李斯以巨大的機遇和誘惑。

畢竟,正是因為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和萬丈光芒,李斯才會被埋沒在創建功業的幕後,充任一可有可無的配角。

所以,秦始皇的駕崩,既將李斯推到了選擇扶蘇則可能隱退敗亡、選擇胡亥則可能繼隆功成的風口浪尖,又預示著李斯擁立弱君胡亥後,有望如周公輔成王、商鞅佐孝公那樣成為功蓋君主的千古強臣,這種預示令大半生都在作配角的李斯心馳神往。

在人生遇到的大多數平臺中,李斯一直都是配角:

在楚國上蔡,李斯是個管糧倉的小吏;

在蘭陵,李斯是個虛心求學的莘莘學子;

在秦相呂不韋府邸,李斯是個擁有一技之長的小門客;

在秦王嬴政手下,李斯雖然先客卿再長史繼而廷尉最後丞相地步步高昇,但終究來說,他仍是個功歸皇帝、過歸自己的配角臣子。

人之賢與不肖,譬如鼠也,在所自處耳。

輔佐成王的千古強臣-周公姬旦

信奉老鼠哲學的李斯,不甘心一生給別人當配角,不甘心讓大半生功業就此止步,他想如商鞅那樣變法強國而被後人尊稱為李斯變法,他想如周公那樣禮制治國而被後人尊稱為李斯禮制,他想當一回建功立業的主角,他想讓畢生功業在自己主導的情況下更上一層樓。

輔佐秦孝公變法強國的千古強臣-商鞅

所以在這種功業心的驅動下,李斯摒棄了可能罷黜甚至歸罪於他的強君扶蘇,選擇了可能讓他當主角創建更大功業終而名留青史的弱君胡亥。

其四,趙高洞察人心的細緻入微、口才的能言善辯以及對將來局勢的明晰評判,有效地促成了戀權貪利的李斯做出廢長立幼的亡國決斷。

李斯會擁立胡亥為新君,趙高的斡旋遊說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秦始皇死後的權力真空時期,正是疾風知衰草,板蕩識奸臣的絕佳時期。

很不幸的是,由能臣淪為奸臣的趙高開始對李斯施展奸臣同化大法。

洞察人心、口才了得的弄臣趙高

首先,趙高開門見山地向李斯說明:“秦始皇已駕崩,遺詔令扶蘇把兵權交給蒙恬,然後回咸陽主持先帝喪禮和國政。”

李斯聽說後正欲遵旨;

緊接著,趙高卻出人意料地向李斯提建議:“不過我們倆可以廢掉原詔,另外草擬一份新詔,遺詔令我的學生、先帝少子胡亥繼承皇位,同時命令扶蘇、蒙恬自殺,事成之後,我們倆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李斯乍聞如此大逆不道的建議,頓時震驚不已,他疾言厲色地聲稱這是亡國之言,並要求趙高閉嘴;

然而,嘴上沒毛,辦事卻牢靠的趙高則繼續提問道:“請問李斯大人,您在功勞、人望、天賦才能、與扶蘇關係親厚等諸多方面,與蒙恬相比,怎麼樣?”

在功勞、人望、天賦才能、與扶蘇關係親厚等方面均強過李斯的名將蒙恬

李斯聽後思忖片刻,連呼不如;

於是,趙高趁熱打鐵地對李斯勸道:“既如此,若奉行先帝遺詔,扶蘇繼位為帝,那他一定會任用蒙恬為丞相,到時李斯大人該如何自處?甚為可慮者,大人還會有身家性命之危!”

李斯聞聽此言,大惑不解,他連聲追問為何。

趙高繼續侃侃而談:“先帝治國理政,頗有急功暴政之名。若扶蘇立為新君,那麼仁孝的他為了開脫先帝的諸多失誤舉措,就一定會找替罪羊來頂罪。試問,到那時,先前曾將先帝急功近利、勞民傷財之惡名攬在己身的李斯大人,難道不是最合適的開脫罪名人選嗎?秦國先王殺商鞅、逐張儀、殺白起、殺呂不韋,這些都是先例,大人想做下一個替罪羔羊嗎?”

李斯被追問得啞口無言,只能陷入沉思。

趙高則進一步建議道:“所以,為了防止大人遭受不測之禍,我們唯有篡改遺詔,擁立仁慈忠厚、敬重賢士的胡亥為帝,只要丞相您能擁立他繼位為帝,他一定能知恩圖報地繼續確保丞相子孫世世富貴。”

李斯思忖著不安地問道:“昔日晉獻公廢掉太子申生而立幼子奚齊,結果晉國三代都不得安寧;齊桓公未確立儲君,導致五個兒子置老爹屍體於不顧,只顧殘酷地爭奪王位,後來齊國因此大亂中衰。這些,都是違背天意招致的慘痛懲罰。如今,我怎麼敢參與這樣的逆天之事呢?”

趙高聞言,頗不以為然地勸道:“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如今情勢再清楚不過:若丞相擁立胡亥,則胡亥為帝后,必尊崇丞相,確保丞相長有封侯且世世稱孤,享喬松之壽而具孔墨之智;反之,如果丞相遵從原詔,則扶蘇為帝后,丞相被蒙恬取而代之、子孫難以長享富貴不說,丞相自身亦有不測之危。所以,胡亥與扶蘇,孰利孰害?丞相請自思量。”

最終,在趙高的連番勸說下,李斯採納了擁立胡亥為帝的提議。

人微言輕的趙高之所以能夠說服位高權重一言九鼎的李斯,使後者屈從己意廢長立幼,主要在於趙高精準地洞察到李斯想長享富貴的執拗心理,在於趙高準確地分析出扶蘇繼位後對李斯的不利之處,然後趙高以為李斯著想為藉口、以扶蘇繼位不利於李斯相威脅、以胡亥繼位有利於李斯相引誘,終於促使李斯“趨富貴避貧賤”、“趨利避害”地聽從自己提議,趙高此舉堪稱說服別人的典範,值得我們效仿和學習。

至此,李斯完成了從創業功臣到毀業奸臣的微妙蛻變,秦朝亦因此埋下亡國之禍根。

綜上所述,李斯之所以會聽信趙高的提議,擁立胡亥為帝,主要在於以下幾個原因:

其一,李斯年輕落魄時曾受倉鼠、廁鼠人生哲學的深刻刺激,所以出人頭地後,他極端嫌貧愛富。可以說,這兩種極端的刺激,促使李斯近乎執拗地去追求倉鼠式的富貴人生,而對廁鼠式的貧弱人生避之唯恐不及。所以,正是在這種理念的驅使下,李斯聽信趙高提議廢扶蘇、立胡亥;

其二,在老師荀子“性惡論”的深徹薰陶和秦國悠久害賢傳統的警示下,李斯不相信掌握大權後的扶蘇和蒙恬能夠善待自己,所以他才會秉持先發制人,後發受制於人的穩妥理念,採納趙高打壓扶蘇、蒙恬的提議,確保自身立於不敗之地;

其三,李斯對自己的治國才能頗為自負,他認為,治國理政已數十年的自己擁立胡亥、統領國政,不會比只會諫言、只會打仗的扶蘇蒙恬差,所以他想繼續身兼丞相秉持秦法,終至成為靠嚴刑峻法成就強國大業的大秦第二商鞅,所以他想繼續身兼通侯完善禮制,成為靠詳實周禮成就天下歸心之盛世的大秦第二週公。而要想成就更上一層樓的功業,李斯就得立弱君胡亥、廢強君扶蘇;

其四,趙高洞察人心的細緻入微、口才的能言善辯以及對將來局勢的明晰評判,有效地促成了戀權貪利的李斯做出廢長立幼的亡國決斷。


崔浩暢談歷史


李斯這個人,政治才能極高,但情商卻極低,被趙高玩弄於股掌之間還茫然不知,最後被趙高害得受五刑、誅三族,死無葬身之地。而這悲慘的結局,就是因為李斯不該聽信趙高的蠱惑,擁立胡亥為帝。胡亥的弱智和殘暴,李斯並不是不知一二,那麼,李斯為什麼做出這種荒唐的選擇呢?

李斯人很聰明,幹才一流。他以一介楚人,西去秦國,輔佐嬴政滅諸侯、成帝業,為秦國的振興和統一作出了巨大貢獻,尤其是反分封、立郡縣、字同文、車同軌等一系列的改革,為秦始皇稱帝,為完善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立下了汗馬功勞。

然而,李斯儘管為秦朝的擴張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儘管他在輔佐秦始皇成就帝業的過程中顯示出卓越的才能,但是,他在秦始皇去世前後的表現,卻是那麼的蠢笨和拙劣。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開始了他一生中最後一次出巡,出巡的目的不是去了解百姓生活,而是尋找長生不老藥,他到了琅琊,徐福的家鄉,督促徐福出海尋找長生不老藥,但徐福出海以後,再也沒有回來,秦始皇不能再等,只好西歸,準備回咸陽。

當秦始皇的大隊人馬剛過黃河,才到平原津,本來有病的秦始皇病情加重,眼看油盡燈枯,他終於知道陽壽將盡,因此召來丞相李斯和太監趙高,口授遺詔,遺詔中明確交待長子扶蘇趕快回咸陽來處理後事,並繼承皇位。遺詔寫好後,讓李斯和趙高按詔行事,幾天後,就在沙丘一命嗚呼了。

按常情,李斯和趙高受詔後,自然按照秦始皇的遺命,怎麼說就怎麼做。然而,趙高在秦始皇死時,卻將詔書拿在自己手裡,匿而不發。他做胡亥的思想工作,建議胡亥爭奪皇位,趙高作為胡亥的老師,願意盡力幫他,胡亥當然高興地同意了。

然後就剩下丞相李斯。趙高用威逼利誘之計,他對李斯說,皇帝駕崩,只有你我二人知道,遺詔內容也只有你我和胡亥知道,誰當將來的皇帝,只憑你我二人,我想扶胡亥上位,請你一起努力。李斯當然沒有同意,趙高就連問李斯五個問題:你與蒙恬相比,才能誰高?功績誰大?謀略誰強?口碑誰好?與扶蘇的關係誰密?

李斯說,這些我都不如。

趙高一笑,這不就結了?倘若扶蘇當了皇帝,你的丞相之位肯定是蒙恬的,你多年的努力皆付諸東流。倘若我們扶胡亥當了皇帝,你我就是功臣,丞相大位,那誰能撼動?

李斯被趙高這樣一驚一嚇一忽悠,果然同意了趙高的主意,他們把秦始皇的遺詔改了,改成立胡亥為太子,並以不孝之罪賜扶蘇自殺,以不忠之罪賜蒙恬自殺,後來扶蘇果然自殺,蒙恬也服毒自殺而亡。

李斯是在趙高的威逼利誘下,屈從於趙高而扶助胡亥當上了皇帝,這其實是一個昏招,扶蘇如果當了皇帝,對李斯不一定會下毒手,但胡亥當了皇帝,趙高卻想方設法讓胡亥殺了李斯。李斯之死,也算咎由自取。


帝國的臉譜


李斯為何會和趙高密謀,擁立秦二世胡亥為帝?

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准根究底是權力二字。

李斯在輔佐秦始皇稱帝,吞併六國,建立中央集權方面有著不可抹滅的功勞,可以說,沒有李斯,就沒有秦始皇的成就。

但是秦始皇死後,整個秦朝就是開始變了味道,尤其是趙高更是小人一個,秦始皇一死,趙高就開始遊走於整個秦庭,但是想要胡作非為,趙高一個人是不敢的,他的目光注意到了李斯。

這個不可一世的權臣丞相,趙高篡改遺照,也是得到了李斯的支持,如其說是李斯支持趙高,不如說趙高拉緊了李斯的心絃。

當時最有能力稱帝也最該稱帝的人是秦始皇的長子扶蘇,而扶蘇最器重的人是蒙恬,假如扶蘇稱帝,蒙恬就會取代李斯為相,看透這層關係的李斯,說破這層利害的是趙高。

幾乎所有的秦國丞相在換屆之後都沒有好下場,李斯也害怕自己也會落得身首異處的下場,所以他為了能夠穩定自己的權力,他選擇了與趙高狼狽為奸。

在李斯的眼裡,秦二世胡亥要遠遠比扶蘇好控制,不,應該說,李斯根本控制不住扶蘇,就這樣在反覆權衡之後,李斯走向了一條身敗名裂的深淵。

李斯沒有想到,趙高既然敢對長子扶蘇下手,更不會給自己留情面,當胡亥繼位秦二世之後,趙高的目光就轉移到了李斯的脖子上,因為丞相的位置,趙高早已垂涎三尺。

不可一世的趙高,找了一個理由,就把李斯全家滅門,可謂是因果報應,李斯以為會在權力的路上越走越高,沒想到最終還是死於了這兩字。

不過歷史上也沒有絕對的對和錯,也不能因為李斯和趙高密謀葬送了秦朝,就否定李斯在歷史上的地位,自古聖賢,孰能無錯,只是李斯的過錯,是以整個秦朝覆滅為代價的。

我是飛魚說史,讀歷史,寫歷史,歡迎關注,讓我們一起用歷史的眼光重新審視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