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阿拉伯世界帶頭大哥的埃及為什麼背叛組織,與以色列簽訂《戴維營協議》?

漢武帝在武漢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原因很簡單,薩達特總統不願意僅僅為了宗教和民族的仇恨,不管自己老百姓的死活。

埃及本來是阿拉伯世界的老大。

幾次中東戰爭中,埃及都是主要的作戰力量。

然而大家不知道的事,埃及始終是一個貧窮落後的國家。

早在二戰後埃及獨立的時候,就非常貧窮,連基本的溫飽問題尚且沒有解決。

相比躲在二線的伊拉克、沙特、阿聯酋甚至卡塔爾、利比亞等石油大國,埃及經濟是很差的。

如果阿拉伯人能夠一次或者二次戰爭就消滅以色列,埃及經濟差一點也沒什麼。

但事實恰恰相反。

在前四次中東戰爭中,埃及出兵最多,傷亡也非常巨大,耗費了巨大的軍費。

以埃及空軍為例,多次被以色列基本摧毀,又再次重建。

單單空軍花費的軍費,就是天文數字。

僅僅1980年埃及向中國購買一批老式的殲6戰鬥機,就花費了3.6億美元(當時幣值)。

可以這麼說,即便是一個富裕的國家,也難以承受持續長達30多年的多次大規模戰爭,更別說埃及。

更倒黴的是,四次中東戰爭埃及都沒有佔到便宜。距離首都開羅近在咫尺的西奈半島也被以色列佔領。這對埃及的軍事、政治、經濟和國內穩定都有嚴重的影響。

除了軍事上的問題以外,還有上面說到的經濟問題。

埃及由於常年戰爭,本來就薄弱的國內經濟更是一塌糊塗。當時埃及有高達500萬戶家庭,每月生活費還不到30美金,掙扎在溫飽線上,苦不堪言。

同時,社會經濟很爛,就業難度非常大。只有4%的中學和大學畢業生可以在埃及找到工作,剩下的畢業生都將要面臨失業或外出去國外打工(做苦力)的命運。

更重要的是,埃及的人口還呈現爆炸的態勢,如果這樣持續下去只會越來越差,最終崩潰。

其實,當時埃及國內已經很亂了。

1977年1月18日,埃及政府財政實在無以為繼,被迫宣佈提高約25種必需品的價格(取消補貼)。這一政策的公佈點燃了民眾的怒火,亞歷山大、開羅等大城市先後爆發騷亂,最終導致全國性的大亂。埃及軍警打死的民眾,就高達數百人。

在這種情況下,埃及的宗教極端勢力穆斯林兄弟會等組織,迅速壯大,成為燎原之勢,獲得相當多的民眾支持。

薩達特親手扶植的大學伊斯蘭協會也公開反對政府的內外政策。

這樣下去,極端勢力很有可能奪權,推翻薩達特的世俗化政府。

當時阿拉伯聯盟不允許任何成員國同以色列談判,要求徹底將以色列消滅。

但那些中東闊佬自然可以這樣,他們躲在二線且非常有錢,人民生活富裕,當然可以這麼做。

而埃及這樣拖下去,事實上已經不可能消滅以色列,連西奈半島也無法收回。

更慘的是,始終處於準戰爭狀態,國家經濟根本不可能恢復,最終就是國家崩潰,人民活的人不像人。

這種情況下,埃及總統薩達特站在國家民族角度考慮,認為必須務實。

所以薩達特毅然和以色列談判,最終達成和平協定。

埃及由此從以色列手中接收了西奈半島,消除了和以色列隨時可能開戰的軍事壓力。

由此,埃及徹底實現和平,國內經濟迅速發展,GDP每年平均以4.5%至6%增長。

人民開始安居樂業,國家實力也強大起來。

然而,薩達特自己則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被國外阿拉伯聯盟和國內穆斯林兄弟會等極端派視為叛徒,將他刺殺。

薩沙認為薩達特做的是正確的。國際政治不是靠著喊口號和吹牛逼可以獲勝的。

與其為了一個虛幻的消滅以色列死撐,不如冷靜的先和平,然後發展自己的力量以超過以色列,再決戰。所謂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像巴勒斯塔哈馬斯這樣寧可讓老百姓餓著肚子做人體炸彈,也不願意和以色列停戰和平,就屬於腦子進水了。


薩沙


第三次中東戰爭,埃及威風掃地,榮譽盡失。從此一蹶不振,還被迫與以色列單獨構和。

1967年6月,帶頭大哥埃及率領敘利亞約旦,突然發起旨在抹掉以色列的第三次中東戰爭,結果遭到慘敗。以色列以傷亡5400人的代價,殺死殺傷6萬阿拉伯聯軍,還順勢佔領了埃及的西奈半島、敘利亞戈蘭高地、約旦河西岸的耶路撒冷舊城。



以色列佔領西奈半島後,花巨資和部署重兵,構建了巴列夫防線,不僅顯示決不會交出,還隨時可切斷埃及經濟命脈蘇伊士運河。

埃及束手無策,在美國斡旋下,被迫背叛阿拉伯反猶陣線,在1978年9月單獨與以色列構和,簽署了《戴維營協議》,以停止反猶、與以色列建交為代價,在三年間索回了西奈半島。

從今天看,埃及簽署《戴維營協議》是明智務實之舉。

當時以色列願意交出6.1萬平方公里的西奈半島,是基於立足未穩,旨在分化瓦解阿拉伯反猶陣營。按以色列今天的實力和霸道,如同它攫取敘利亞戈蘭高地一樣,它絕不會交出西奈半島。現在有說法,以色列對當初交出3倍於以色列國土面積的西奈半島耿耿於懷,腸子都悔青了。

埃及放棄當阿拉伯世界帶頭大哥也是明智務實之舉

阿拉伯世界一盤散沙,誰也當不了帶頭大哥。別看土耳其、沙特、伊朗信誓旦旦想出頭,撇開美國的干預控制不說,他們內部誰也不會服誰。埃及首先放棄,輕視契約、聯盟、盟國之類過時的東西,專注維護自身國家利益,沒什麼可指責!也符合當今的國際利己主義現實。而且特朗普也正在這樣幹!


諶人


爆發四次中東戰爭,埃及是死磕以色列的絕對主力,它戴著虛幻的阿拉伯領袖的桂冠,失去的卻是國民生命、真金白銀、國際威望。

第一次中東戰爭埃及國王法魯克出戰,第二次、第三次中東戰爭埃及總統納賽爾出戰,第四次中東戰爭埃及總統薩達特出戰……埃及打仗幾十年,傷亡70多萬埃及人,損失資產達400億美元,可隔壁的以色列還是活得好好。

薩達特是1位明智的總統,打完第四次中東戰爭,他就看出戰爭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手段。面對著經濟乏力、債臺高築的國內,薩達特冒著阿拉伯世界之大不韙,向以色列人伸出橄欖枝。

薩達特的舉動,既是驚人的破冰,也是冒著巨大的風險……

“為了讓埃及士兵一個也不在戰爭中死傷,我準備走向天涯海角,到以色列議會去,到猶太會堂去,到猶太人的老家去,談我們的和平願望。”1977年11月9日,薩達特在埃及人民議會上講道,會場所有人都驚呆了,鷹派分子更是投來仇恨的眼光。

會議消息一經透露,整個埃及一片譁然,這麼多年被打成渣,作為阿拉伯領頭羊就這樣求和?美國大使還專門跑來求證,薩達特明確傳達肯定信息,很快以色列方面做出積極回應。

1977年11月19日,薩達特乘坐的波音客機降落在以色列的盧德機場,他受到以色列人的熱烈歡迎。

這次主動的出訪,對化解埃及、以色列的敵意起到積極作用,順利打開兩國的和談局面。不過,阿拉伯世紀對埃及的“背叛”是極度的憤怒,就在薩達特訪問以色列的當天,沙特國王哈立德·本·阿卜杜勒·阿齊茲在清真寺改變禱詞……

“真主啊,讓他的飛機在抵達耶路撒冷之前墜落,以免大家因他而蒙受恥辱!”哈立德·本·阿卜杜勒·阿齊茲的禱詞,充分反映出阿拉伯人對薩達特的憤怒之情,他們的民族自尊心受到重大傷害。

薩達特寧可被罵,也要讓埃及走出戰爭,他讓美國人充當協調方,執意要和以色列簽訂和平協議。

1978年9月,埃及、以色列代表在美國簽署《戴維營協議》,意味著埃及放棄與以色列為敵。隨後,埃以建立正常外交關係,西奈半島迴歸埃及,以色列的西邊安全得到保障。

埃以的和平,讓阿拉伯國家的領導人徹底咆哮起來,比如現任敘利亞總統阿薩德的父親——老阿薩德,公然宣稱薩達特是“阿拉伯民族事業的叛徒”;利比亞的卡扎菲更是在與埃及的邊境集結重兵,聲稱要“殺死薩達特”。

領頭羊居然逃跑,懲罰來的異常猛烈,阿拉伯陣營的17個阿拉伯國家先後宣佈與埃及斷絕關係。不僅如此,他們還將埃及開除出阿拉伯組織,並對埃及實行政治、經濟上的制裁。

最終,薩達特因為與以色列的和好,而遭到槍殺。1981年10月6日,薩達特正在參加閱兵儀式,突然一輛拖著榴彈炮的牽引車在檢閱臺前停下,6名士兵全副武裝的士兵跳下車,朝著檢閱臺上的薩達特瘋狂射擊。

深受重傷的薩達特,不久就死去,他為和平獻出寶貴的生命。回顧整段歷史,埃及之所以放棄當阿拉伯帶頭大哥,原因在於國家要發展、人民要幸福,戰爭不可能帶來結果,只有和談才能實現。至於薩達特,生前和解以色列,受死化解阿拉伯,對埃及來說就是“貴人”一枚。


子屠龍


國與國之間,沒有永久的敵人,只有永久的利益。《戴維營協議》協議的簽定就是一個典型的例證。作為阿拉伯龍頭老大的埃及領導人放異了阿拉伯民族的共同利益與擔當,在美國人的調解下籤定了《戴維營協議》說明了以色列在美國的強大的後盾下,阿拉伯民族的妥協與分裂。有了這個協議,就有了《埃以和平協議》,就有了埃及收復西奈半島與蘇伊士運河主權。而以色列就得到了阿拉伯老大的承認,這樣就失去一塊土地,換取了阿拉伯的分裂,對自己在阿拉伯世界中少了一個勁敵,其它國家就無所畏懼了。


關注時事達人


“茅坑裡的石頭,又臭又硬”啊?埃及政治領袖的選擇是明智的,這才不愧為大國領導人。


照影吹笙


阿拉伯國家原來不把以色列看到眼裡,口號就是消滅以色列,經過幾次中東戰爭,不僅沒有消滅以色列,反而讓以色列佔了很多阿拉伯士地,包括埃及的西奈半島,埃及五千多輛坦克被擊碎二千多輛,再打下去敗的更慘,埃及總統也是無奈,才和以色列簽訂了和平協議,以色列歸還了埃及領土。應該也是圓滿的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