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为何这么难?房似锦的悲剧不是被吸血,而是变成了“鬼见愁”

随着《安家》的热播,“房似锦”成了吃瓜群众眼中继“樊胜美”“苏明玉”后又一个被原生家庭伤害的典型形象。

逃离为何这么难?房似锦的悲剧不是被吸血,而是变成了“鬼见愁”

她一出生就差点被扔在井里,长大后又被像吸血鬼一样的亲妈用各种神招式搜刮的身无分文、负债累累。在这些狗血剧情中,观众的吐槽质疑之声此起彼伏,很多人会不解:房似锦为什么不能逃离这个无底洞一样的家庭?

是借口,是原生家庭的痛

有人说是因为房母死缠烂打,有人说是因为房似锦心疼她爷爷和弟弟,甚至连房似锦自己可能都会相信是这样的。但这只是她无法直面自己受到不平等对待的事实而找到的合理化理由。

因为从小到大不管她愿不愿意,在房母经年累月的重压下,她已经习惯了把最好的让给弟弟,她不想受到这样不公正的对待,但又无法改变房母的行为,所以她需要给自己一个这样看起来高大上的解释。

逃离为何这么难?房似锦的悲剧不是被吸血,而是变成了“鬼见愁”

那么真实的原因是什么呢?

让我们想象一下马戏团训练小象时的情景:

训练员把小象绑在一根很大的木桩上,好动的小象一开始会尝试挣脱木桩,挣扎了许多次后发现自己无法挣脱。在小象思维里,它就会自己下一个结论:凡是木桩形状的东西,都是我不能挣脱的。

当小象的结论养成之后,即使用一根最小的木桩系住它,小象也不会想逃走了。当它长成大象,力量足以挣开木桩的束缚,但自由的企图已经失去了。这时候,即使形状像木桩的小木棒,也能使大象屈服。

同样,童年被困于一个重男轻女环境中的房似锦,即使成年后可以凭一己之力来到大城市,但当房母要她给弟弟买房时,哪怕她自己为了省钱提心吊胆的租鬼屋住,也会咬牙筹出钱来,而不是坚决抵制或躲起来。

逃离为何这么难?房似锦的悲剧不是被吸血,而是变成了“鬼见愁”

但这还不是房似锦最大的悲哀,房似锦最大的悲哀在于变成了像房母一样的“鬼见愁”。

当我们看到房似锦骗本该是王子健客户的包子铺老严夫妇去看房,并巧舌如簧让他们快速下单了一套自己急需出手的房子时,是不是也可以隐约看出些房母各种无所不用其极达到目的的模样。人生最打脸的事情莫过于变成自己曾深恶痛绝的样子。

那么这种原生家庭的影响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呢? 哈洛曾经做过一个心理学实验:

逃离为何这么难?房似锦的悲剧不是被吸血,而是变成了“鬼见愁”

他把幼猴放进一个不熟悉的小房间,房间里放满了物品,如积木、毯子、带盖的容器、折纸等,都是幼猴喜欢玩弄的东西。然后哈洛设计了三种情况:房间里仅有“绒布妈妈”;房间里仅有“铁丝妈妈”;房间里一个妈妈也没有。

结果发现,当房间里仅有“铁丝妈妈”或者没有任何妈妈的时候,幼猴都非常害怕和紧张,或是抱着头缩在墙角,或是蜷缩在毯子上,对周围的玩具不理不睬。

当房子里有“绒布妈妈”时,幼猴会立刻冲过去,紧紧抱住“绒布妈妈”。过了一会儿以后,幼猴会把“绒布妈妈”当作安全之源,大着胆子去触碰那些玩具,轻轻摸一下掏一下,然后迅速返回“绒布妈妈”怀里,然后又试着去触碰那些玩具,如此循环往复,跟人类孩子一模一样。当哈洛将“绒布妈妈”拿走后,幼猴就会抱头缩在墙角,表现出非常害怕的样子,给再多玩具也不要。

哈洛由此得出,得到细心呵护、温柔拥抱、及时回应的孩子,反而更容易离开妈妈怀抱去独立探索,成为更加独立、更能适应社会的大人。越是得到爱抚和疼爱的孩子,就越会敞开内心,变得开朗。而越是得到关注少的孩子,越会封闭自己的内心,漠视周围环境,孤僻不合群。

逃离为何这么难?房似锦的悲剧不是被吸血,而是变成了“鬼见愁”

看到这个实验后,我们是不是就可以理解房似锦被同事们称为“鬼见愁”的原因。一个从出生就被母亲嫌弃的生命,我们可以想到她童年得到的母爱会是怎样的潦草,当她需要一个温暖的怀抱时得到的很可能是一个不耐烦的拒绝或嫌恶的表情,她的体验就像实验中的小猴子触碰到铁丝妈妈时的冰冷感,所以她会害怕和紧张,没有勇气去探索周围的世界。

这种不安全和害怕的感觉不会随着她的成长而消失,但会在需要的时候被隐藏起来,比如当她不得不面对工作中必须要经营好的人际关系时。而当她面对处于主导地位的工作关系时(比如和下属相处)她会把她童年时感受到的冰冷感投射出来。有人会认为房似锦势力、不择手段,但这很可能就是她童年时需要应对的世界的样子。

怎样和童年的不幸和解?

那么要怎样和童年的不幸和解而使之不成为一生的魔咒呢?

沃尔普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

他将一只猫关进实验室的实验笼里,先响铃声,后电击它。这样次数多了,猫变得非常焦虑恐惧。即使铃声、电击停止后它的焦虑恐惧也没有消失并拒绝进食。

此时,把它从实验笼中拿出来放到实验室的任何地方,它依然焦虑不安拒绝进食。

但猫饿了总要进食的,于是沃尔普就先找一间与实验室完全不同的房间喂猫,因为环境完全改变了,猫经过犹豫逐渐恢复进食。接着,沃尔普把进食的地方移到一间与实验室相似的房间里,猫又开始焦虑不安,踌躇许久后继续进食。再接下来,沃尔普又把进食的地方设在最初那间实验室……

逃离为何这么难?房似锦的悲剧不是被吸血,而是变成了“鬼见愁”

《安家》的结局很像这个实验在剧情中的翻版。房似锦被上司调回总部,在总部她开始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这期间虽然与徐文昌(剧中男一号)并不和睦,但也还是受到了他为人处世的影响,房似锦开始觉得自己太过刚硬,应该更柔软的待人。一直帮别人安家的他们最终也都在这座城市找到了自己的归属。

逃离为何这么难?房似锦的悲剧不是被吸血,而是变成了“鬼见愁”

这个结局被很多观众吐槽有悖女性独立的时代精神,但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来看待徐文昌的存在。我们是不是可以把他看作一个房似锦遇到的可以被理解和被接纳的社会环境,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她可以感受到来自外界的善意和温暖,可以安放她无处安置的童年伤痛,然后世界在她眼中的样子开始改变,她小心翼翼的去尝试重新理解周围的人和世界,就像那只犹豫再三决定进食的猫,最终她和周遭的世界在精神上实现和解,从而她得以逃离原生家庭的魔咒。

当然,这里有个假设的前提是原生家庭不再给她造成伤害。试想,如果那只实验中的猫回到实验笼后再次被电击,结果可能会是一个悲剧周而复始的循环。


你如何看待原生家庭的伤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